2022-2023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教案(4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教案(4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9-06 08:5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 有理数的加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有理数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
异号两数的加法运算.
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阅读】
阅读教材P16~P18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反馈】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计算:
(1)(-25)+(-35);(2)(-12)+(+3);
(3)(+8)+(-7);(4)0+(-7).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同号两数相加怎样计算?异号两数相加呢?
【解答】(1)(-25)+(-35)=-(25+35)=-60.
(2)(-12)+(+3)=-(12-3)=-9.
(3)(+8)+(-7)=+(8-7)=1.
(4)0+(-7)=-7.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有理数加法法则是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依据.进行加法运算时,首先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是同号、异号还是有一个加数是0,然后确定用哪一条法则.
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下列各数中,与-的和为0的是( D )
A.3   B.-3
C.-   D.
2.计算(-6)+5的结果是( C )
A.-11   B.11
C.-1   D.1
3.李志家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6 ℃,调高4 ℃后的温度为( C )
A.4 ℃   B.10 ℃
C.-2 ℃   D.-10 ℃
4.计算:8+(-5)的结果为3.
5.设a是最小的正整数,b是最大的负整数,c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则a+b+c=0.
6.计算:
(1)45+(-20);
(2)(-8)+(-1);
(3)|-10|+|+8|.
解:(1)45+(-20)=45-20=25.
(2)(-8)+(-1)=-(8+1)=-9.
(3)|-10|+|+8|=10+8=18.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
【例2】已知|a|=4,|b|=6,求a+b的值.
【互动探索】先依据绝对值的性质求得a、b的值,最后依据加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因为|a|=4,所以a=4或a=-4.
因为|b|=6,所以b=-6或b=6.
当a=4,b=6时,a+b=4+6=10;
当a=4,b=-6时,a+b=4+(-6)=-2;
当a=-4,b=6时,a+b=-4+6=2.
当a=-4,b=-6时,a+b=-4++(-6)=-10.
综上所述,a+b的值为10或-2或2或-10.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考查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以及绝对值的性质,由于未告知a、b的正负,所以要分类讨论.
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有理数的加法
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2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理解小学中的加法运算律在有理数中仍然成立.
2.能用有理数的运算律对有理数加法进行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应用价值.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阅读】
阅读教材P19~P20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反馈】
1.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2.有理数加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3.计算:
30+(-20);(-20)+30;
[8+(-5)]+(-4);
8+[(-5)]+(-4)].
解:10. 10. -1. -1.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
(2)(-0.5)+3+2.75+;
(3)7+(-6.9)+(-3.1)+(-8.7).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观察式子特点,灵活选择运算律进行计算.
【解答】(1)原式=++++
=++
=0-1+
=-1+
=-.
(2)原式=++3+2
=+
=-6+6
=0.
(3)原式=(-6.9)+(-3.1)+(-8.7)+7
=[(-6.9)+(-3.1)]+[(-8.7)+7]
=-10+(-1.7)
=-11.7.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在运用运算律时,通常有下列规律: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先相加;②符号相同的数先相加;③分母相同的数先相加;④几个数相加得到整数的先相加;⑤整数与整数,小数与小数相加.
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计算(+6)+(-18)+(+4)+(-6.8)+18+(-3.2)最适当的是( D )
A.[(+6)+(+4)+18]+[(-18)+(-6.8)+(-3.2)]
B.[(+6)+(-6.8)+(+4)]+[(-18)+18+(-3.2)]
C.[(+6)+(-18)]+[(+4)+(-6.8)]+[18+(-3.2)]
D.[(+6)+(+4)]+[(-3.2)+(-6.8)]+[(-18)+18)]
2.计算43+(-77)+27+(-43)的结果是-50.
3.用适当的方法计算:
(1)23+(-17)+6+(-22);
(2)1+++;
(3)1.125+++(-0.6);
(4)(-2.48)+(+4.33)+(-7.52)+(-4.33).
解:(1)原式=(23+6)+[(-17)+(-22)]
=29-39
=-10.
(2)原式=1++
=-
=.
(3)原式=1+++
=1-4
=-3.
(4)原式=[(-2.48)+(-7.52)]+[(+4.33)+(-4.33)]
=-10+0
=-10.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
【例2】10月6日上午,出租车司机小李在南北走向的商业大道上运营,如果规定向北为正,向南为负,出租车的行车里程如下(单位:km):-17,-4,+13,-10,-12,+3,-13,+15,+20.
(1)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小李离出车地点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若每千米耗油0.2升,这天上午汽车共耗油多少升?
【互动探索】(1)根据加法法则,将正数与正数相加,负数与负数相加,进而得出计算结果.(2)要求耗油量,只需求出出租车上午一共走的路程,即将各数的绝对值相加求出即可.
【解答】(1)(-17)+(-4)+(+13)+(-10)+(-12)+(+3)+(-13)+(+15)+(+20)=[-17+(-4)+(-10)+(-12)+(-13)]+(13+3+15+20)=-56+51=-5.
即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小王离出车地点的距离是南边5千米处.
(2)总行程为|-17|+|-4|+|+13|+|-10|+|-12|+|+3|+|-13|+|+15|+|+20|=17+4+13+10+12+3+13+15+20=107(千米).
由于每千米耗油0.2升,所以这天上午汽车共耗油107×0.2=21.4(升).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考查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以及绝对值的性质,关键是熟练利用加法的运算法则进行运算.
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1.3.2 有理数的减法
第3课时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教学难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阅读】
阅读教材P21~P22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反馈】
通过教材第21页实际例子,一方面,利用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可知:计算3-(-3),就是要求出一个数x,使x+(-3)=3,易知x=6,所以3-(-3)=6.①
另一方面,3+(+3)=6.②
由①②有3-(-3)=3+(+3).
再试,把减数-3换成正数,任意列出一些算式进行计算,如:
计算9-8与9+(-8);15-7与15+(-7).
得出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字母表示为a-b=a+(-b).
【教师点拨】减法法则渗透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有了相反数,减法就可以转化为加法,加减就可以统一为加法.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计算:
(1)-7-3;
(2)5.8-(-3.6);
(3)(+4.09)-;
(4)(-30)-(-6)-(+6)-(-15).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解答】(1)原式=-(7+3)=-10.
(2)原式=5.8+3.6=9.4.
(3)原式=4.09+(-6.25)=-(6.25-4.09)=-1.16.
(4)原式=(-30)+(+6)+(-6)+(+15)=-30+15+0=-15.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将减法转化为加法时,注意两变,即同时改变两个符号:一是减号变加号,二是减数同时变为其相反数.
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零减去一个数,仍是这个数
B.负数减去负数,结果仍是负数
C.正数减去负数,结果是正数
D.被减数一定大于差
2.-7,-12,+2三个数的和比它们的绝对值的和小( D )
A.4   B.-4
C.-38   D.38
3.温度3 ℃比-7 ℃高10_℃,海拔300 m比海拔-80 m高380 m,-3比3小6,-3比-9大6.
4.计算:
(1)(-5)-(-6); (2)(-4)-(+5);
(3)0-(+8); (4)(-4.9)-.
解:(1)原式=-5+6
=1.
(2)原式=-4-5
=-(4+5)
=-9.
(3)原式=0-8
=0+(-8)
=-8.
(4)原式=-4.9+6.25
=1.35.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
【例2】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a+b<0;②-a-b>0;③a+b<0;④a-b<0.
【互动探索】观察数轴可知,a>0,b<0,则-a<0,-b>0,所以-a+b=b+(-a)<0,a-b=a+(-b)>0,故①正确,④错误;观察数轴可知,<,则-a-b=-a+(-b)>0,a+b=-(-)<0,故②③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
【答案】①②③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决此题时要充分利用数轴判断a、b的取值,然后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逐一判断即可.注意,本题还可以运用特殊值法进行比较,学生可以自行尝试。
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有理数的减法
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4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
2.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体会转化思想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利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使用加法的运算律简化运算.
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阅读】
阅读教材P23~P24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反馈】
1.口算:
(1)(-81)+(-29)=-110;
(2)(-17)+21=4;
(3)3.5+(-2.3)=1.2;
(4)0-45=-45.
2.把下列算式统一为加法,并写成省略括号的形式:
(1)(-20)+(+3)-(-5)-(+7)=(-20)+(+3)+(+5)+(-7)=-20+3+5-7;
(2)(-7)+(+5)+(-4)-(-10)=(-7)+(+5)+(-4)+(+10)=-7+5-4+10.
【教师点拨】注意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的意义.
3.把-a+(+b)-(-c)+(-d)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为-a+b+c-d.
【教师点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有如下几个步骤:
(1)将减法转化成加法运算;
(2)省略加号和括号;
(3)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同号两数相加;
(4)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计算下列各题:
(1)0-(-6)+2-(-13)-(+8);
(2)-4.2+5.7-8.4+10;
(3)-2-+3+.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计算前观察算式的特点,可以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和省略括号的方法进行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解答】(1)0-(-6)+2-(-13)-(+8)
=0+6+2+13+(-8)
=0+6+2+13-8
=13.
(2)-4.2+5.7-8.4+10
=-4.2-8.4+5.7+10
=-12.6+15.7
=3.1.
(3)-2-+3+
=-2++3-2
=+
=-5+3
=-1.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先将算式统一为加法运算,然后再按照加法法则计算即可.
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把(+5)-(+3)-(-1)+(-5)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是( D )
A.-5-3+1-5  B.5-3-1-5
C.5+3+1-5  D.5-3+1-5
2.两个数相加,其和小于每个加数,那么这两个数( C )
A.同为正数  B.异号
C.同为负数  D.零或负数
3.计算:
(1)12-(-18)+(-7)-15;
(2)(-17)+2-(+13)-(-28);
(3)+--;
(4)2.25+3-2+1.875.
解:(1)原式=12+18-7-15
=8.
(2)原式=-17+2-13+28
=0.
(3)原式=---+
=+
=-1
=-.
(4)原式=2.25+3.125-2.75+1.875
=(2.25-2.75)+(3.125+1.875)
=-0.5+5
=4.5.
4.一架飞机进行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上升用正数表示):+4.5 km,-3.2 km,+1.1 km,-1.4 km.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
解:4.5-3.2+1.1-1.4=1(km)
即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1千米.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
【例2】某摩托车厂本周内计划每日生产300辆摩托车,由于工人实行轮休,每日上班人数不一定相等,实际每日生产量与计划量相比情况如下表(增加的车辆数为正数,减少的车辆数为负数):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增减(辆) -50 -72 +35 +42 +10
(1)本周三生产了摩托车多少辆?
(2)本周总生产量与计划生产量相比,是增加还是减少?
(3)产量最多的一天比产量最少的一天多生产了多少辆?
【互动探索】(1)明确增加的车辆数为正数,减少的车辆数为负数,依题意列式,再根据有理数的加减法则计算;
(2)首先求出总生产量,然后和计划生产量比较即可得到结论;
(3)根据表格可以知道产量最多的一天和产量最少的一天各自的产量,然后相减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1)330+35=335(辆)
即本周三生产了摩托车335辆.
(2)根据题意,得-50-72+35+42+10=-35(辆).
即本周总生产量与计划生产量相比减少了35辆.
(3)根据题意,得42-(-72)=42+72=114(辆).
即产量最多的一天比产量最少的一天多生产114辆.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正数与负数,弄清题意是解本题的关键.
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计算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
统一成加法运算→利用运算律进行计算→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
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