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 有理数的乘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和乘法法则.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问题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验证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兴趣.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及互为倒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有理数乘法中积的符号的确定.
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阅读】
阅读教材P28~P31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反馈】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2.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是正数;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是负数.
4.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一个因数是0,积等于0.
5.计算下列各式.
(1)6×(-9); (2)(-4)×6;
(3)(-6)×(-1); (4)(-6)×0;
(5)×; (6)×.
解:(1)原式=-54. (2)原式=-24. (3)原式=6. (4)原式=0. (5)原式=-. (6)原式=-.
6.-3的倒数是-,0.5的倒数是2,-2的倒数是-.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计算:
(+5)×(+3)=________;(+5)×(-3)=________;
(-5)×(+3)=________;(-5)×(-3)=________;
(+7)×0=________;7×(-4)=________;
(-7)×4=________;(-7)×(-4)=________.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有理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答案】15 -15 -15 15 0 -28 -28 28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有理数相乘,可以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
【例2】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 km气温变化为-6 ℃,攀登3 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每登高1 km气温变化为-6 ℃,攀登3 km后,气温为3个-6 ℃,用乘法计算.
【解答】见教材第30页例2
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3|的倒数是( B )
A.-3 B.-
C. D.3
2.下列算式中,积为负数的是( D )
A.0×(-5)
B.4×(-0.5)×(-10)
C.(-1.5)×(-2)
D.(-2)××
3.最大的负整数与最小的正整数的乘积是-1.
4.计算:
(1)(-3)×(-2)×7×(-5);
(2)××(-24)×.
解:(1)原式=-3×2×7×5
=-210.
(2)原式=××24×
=36.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
【例3】已知a与-3互为相反数,b与-互为倒数,求a-b的值.
【互动探索】根据相反数的意义求出a的值,由倒数的意义求出b的值,从而求出a-b的值.
【解答】因为a与-3互为相反数,b与-互为倒数,
所以a=3,b=-2.
所以a-b=3-(-2)=3+2=5.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积为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0.
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有理数的乘法→实际运用
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2课时 乘法运算律
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使之计算简便.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乘法运算律的过程,发展学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精神,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重难点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能利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化计算.
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阅读】
阅读教材P32~P33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反馈】
1.(1)乘法交换律:一般地,在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用字母表示是ab=ba;
(2)乘法结合律:一般地,在有理数乘法中,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用字母表示是(ab)c=a(bc);
(3)乘法分配律:一般地,在有理数乘法中,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用字母表示是a(b+c)=ab+ac.
2.自己尝试计算教材第33页例4.
3.计算:(-3)××××(-8)×(-1).
解:-9.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计算:
(1)×(-24);
(2)(-7)××.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利用乘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解答】(1)原式=×(-24)+×(-24)
=20+(-9)
=11.
(2)原式=(-7)××
=×
=.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运用乘法分配律时,要把括号外面的因数连同符合与括号内的每一项相乘.
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用简便方法计算:
(1)×1.25×(-8);
(2)×(-12);
(3)(-5)×3+7×+12×3.
解:(1)原式=×[1.25×(-8)]
=×(-10)
=×10
=.
(2)原式=×(-12)+×(-12)+×(-12)+(-1)×(-12)
=10-9+4+12
=17.
(3)原式=(-5)×3+(-7)×3+12×3
=3×(-5-7+12)
=3×0
=0.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
【例2】利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1)-32×+(-11)×(-)-(-21)×;
(2)19×(-11).
【互动探索】观察算式的特点,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解答】(1)原式=×32+×(-11)+×(-21)
=-×(32-11-21)
=0.
(2)原式=-×11
=-
=-219.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题时要根据题目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律,以简化计算.乘法分配律不仅可以正向运用,还可以逆向运用简化计算.
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乘法运算律
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1.4.2 有理数的除法(第3课时)
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能够运用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化简分数,能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通过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有理数除法法则,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有理数除法法则的推导过程,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阅读】
阅读教材P34~P37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反馈】
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用字母表示为a÷b=a×(b不等于0).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3.若a>0,b<0,则ab<0,<0;若a<0,b<0,则ab>0,>0.
4.有理数混合运算,应先乘除,再加减,如果有括号则先算括号里面的.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5.计算:
(1)-3÷4×=-;
(2)-3÷2÷(-2)=.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计算:
(1)(-84)÷(-7); (2)÷11;
(3)1÷; (4)2÷.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利用有理数额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解答】(1)原式=12.
(2)原式=-×=-.
(3)原式=1×=-.
(4)原式=÷=×=-2.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有理数的除法,将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进行简便运算是解题的关键.
【例2】计算:
(1)÷(-5)×;
(2)×(-6)-÷.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解答】(1)原式=-××=-.
(2)原式=×(-6)-÷
=(-10)-×
=-10-
=-10.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在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时,应先观察算式的特点,若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化运算,就先简化运算,在简化运算后,再利用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运算.
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计算:
(1)-18÷3.25÷;
(2)×(-0.1)÷×(-10);
(3)-8+4÷(-2);
(4)(-7)×(-5)-90÷(-15).
解:(1)原式=. (2)原式=-5. (3)原式=-10. (4)原式=41.
2.已知海拔每升高1000 m,气温下降6 ℃,某人乘热气球旅行,在地面时测得温度是8 ℃,当热气球升空后,测得高空温度是-1 ℃,热气球的高度为1500 m.
3.若a、b互为倒数,c、d互为相反数,m为最大的负整数,则+ab+=.
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有理数的除法
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