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他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特征。
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
人类的演变历程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新石器时代早期 黄河流域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基本特征是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长江流域 河姆渡文化 种植水稻,养蚕缫丝技术
新石器时代晚期 黄河流域 龙山文化 黑陶——蛋壳陶
长江下游 良渚文化 出土精美的玉器,出现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辽河上游 红山文化 新时代晚期的父系氏族社会,父权取代母权,社会分化与不平等萌芽初现,氏族间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出现权贵阶层——人类即将迈入文明的门槛。
三、商和西周
朝代 起止时间 君主
夏 约BC2070——约BC1600 启、桀
商 约BC1600——BC1046 商汤、商纣王
西周 BC1046——BC771 周文王、周武王
盘庚迁都 定于殷——殷朝
商 甲骨文 刻写占卜记录,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殷墟-二里头遗址 出土许多青铜器,造型雄奇,纹饰华丽 国家机构完善 商王为最高统治者,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内外服制度 内服——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 外服——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政治势力和文化影响 东到大海,西及陇西,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古人类遗址分布有何特点
想一想
二、从部落到国家
世袭制
启
①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②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内服
外服
外服
外服
外服
内服
外服
外服
外服
外服
or
1)商王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2)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材料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材料二: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材料三:右边两幅图。
思考:以上材料给我们关于上商朝的哪些信息?
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巫师立像
征讨方国卜辞
探究学习
(二)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
1、建立时间:
2、政治制度:
3、政权特点:
约公元前1600年
内服(王畿)与外服(附属国)制度
1)商王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2)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3)商朝弥漫着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 强化王权
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2.逢年过节的时候,家里是否有烧纸钱做菜祭祖的习俗呢?
1.为什么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
分封制
宗法制
齐
鲁
燕
晋
卫
宋
周
西周疆域及主要诸侯国
周王室贵族
功臣吕尚
周公长子
殷商贵族微子启
武王弟
成王弟
(5)分封的对象:
同姓亲族、功臣、姻亲、附属国、殷商遗民
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分封制的内容与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及特点有哪些?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襃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评价:
①积极作用:
②消极作用: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权,容易发展成为割据势力,埋下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战乱的祸根。
分封制解决了统治阶层权力分配的问题。但是,当统治者更替时,由于权力的争夺,往往会引起社会的动荡。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课程过渡
周公
时空连线:
西周某诸侯妻子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A ,二儿子B,此后妻子又生了三儿子C。另外,诸侯还有一个实力强大、一直辅政的弟弟D。诸侯去世后,他的爵位和家业应该如何分配?
由三儿子C继承。
谁能解释其中的道理?
开国 武王伐纣 定都于镐京 史称西周
西周 分封制 目的 巩固周王室,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对象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内容 授土授民
特点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权利与义务
作用
宗法制 父系血缘关系维系 嫡长子继承制度 大宗与小宗之分 君臣——政治
兄弟——血缘
礼乐制 周礼
共和行政 BC841 周厉王为正暴虐 国人暴动
烽火戏 诸侯 BC771,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 西周灭亡
互为表里
分封制宗法制对今天的影响
分封制:
姓氏:宋、鲁、郑、陈
地名: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
宗法制:
中国人尊敬祖先,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修家谱、祭祀祖先、吃团圆饭等习俗
分封制(1)含义: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目的:
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3)分封的方式:
授土授民
西周:前1046-前770
宗法制的特点:⑴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⑵大、小宗具有相对性;⑶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⑷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1)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二者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2)礼乐制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工具。
宗法制
礼乐制
血缘纽带(里)
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表)
维护工具
维护工具
4.分封制和宗法制、礼乐制的关系
分封制
(1)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二者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2)礼乐制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工具。
玩火自焚
材料一 《史记 殷本纪》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
(1)材料一反映了商朝哪些历史信息?
(1)嫡长子继承制不健全;争夺王位的斗争激烈;政局动荡。
材料二 西周分封制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身统治有机结合起来,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调节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周王室用权利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势力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这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基础。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
的进程,受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
(2)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调节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促进了奴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加速了民族融合。
材料三 除了向周边部族征战,西周很少发生战争或动乱,到第十任天子周厉王发生“国人暴动”时,西周已基本上稳定了200余年。西周是统一局面下实行地方分权,诸侯掌握着地方的军事和财政,但至少200年还没有一个诸侯搞分裂。这是为什么呢?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西周为什么200年没有出现诸侯分裂和政局动荡的局面?
(3)地广人稀,生产力水平低下;周王室实力强大,诸侯实力相对弱小;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解决了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礼乐制度强化了等级观念,形成了文化认同的社会心理。
1.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 )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临潼姜寨
C.山东大汶口 D.浙江河姆渡
D
2.西周封邦建国时,周王常通过与异姓有功的贵族联姻,形成甥舅关系,这些诸侯国被称为“甥舅之国”。这反映出( )
A.受封主体发生转换 B.利用宗法关系巩固统治
C.西周礼制发生变化 D.周王直接控制区域扩大
B
3.《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荀子》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出西周实行(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B
4.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A
5.下图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是( )
A.宗法制B.分封制
C.郡县制D.礼乐制
6.商代上帝神的权威性很高,凡事都要占卜;西周认为周王权力的确立是“受命于天”,国王自称“天子”。这说明中国古代早期( )
A.封建迷信思想盛行B.政治统治借助社会人伦
C.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D.血缘亲疏决定政治地位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