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湘美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 第1课 走下神坛 第1课时 课件 (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湘美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 第1课 走下神坛 第1课时 课件 (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9-06 09:2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走下
九年级美术(上)第1课
第一课时 圣母子
圣母子由来
圣母玛利亚即耶稣的母亲
天使加百列奉神的差遣,往加利利的拿撒勒去,到了一个名叫马利亚的童女那里。这个童女已经许配大卫家的约瑟,但尚未完婚。天使告诉马利亚,她在神面前已经蒙恩,要怀孕生子。马利亚告诉天使自己没有出嫁怎么有这种事,天使说圣灵必降临她身上,她所生的儿子必称为神的儿子。于是马利亚因圣灵感孕,生下儿子耶稣。
这是世上最广为人知的一对母子,玛利亚以圣洁的处女之身孕育了人类救世主耶稣,她如所有母亲一样,倾注心血抚养圣子,只是她的爱更为纯洁与博大。
幼年圣子依偎在圣母怀中的形象庄重而不失温情,从古至今,无数大师倾注毕生心力刻画这对非凡的母子,这对人性与神性交辉的形象。
圣母子由来
弯曲宝座上的圣母和圣婴
中世纪美术拜占庭艺术
在神学权威的笼罩下欧洲中世纪艺术大都服务于宗教,宣传教义。这个时期的绘画目的不是为了追求美,而是为了传教,就是用绘画向信徒传递圣经的故事。所以这个时期的艺术特点就是:扁平、没有细节、套路化、不讲技法,不求写实,只追求用脸谱化的表达来传达信息。
中世纪圣母形象
画中的圣母和圣子虽然是人形但是肌肉和身体完全被服饰严裹,神情和氛围完全是严肃齐整、高高在上的感觉,可以说没有一丝”人“的感觉,从而体现出圣母子”神圣“的感觉。
拉斐尔
意大利著名画家, “文艺复兴后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
所有的圣母子画像中,没有人能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媲美。他笔下的圣母子不仅是神话了的人物象征,更像是一对温情的人间母子,慈爱、温情、和谐,美轮美奂,体现了艺术家的人文关怀。
拉斐尔的性情平和、文雅,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协调、和谐、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
《椅中圣母》1514年
分析作品:
动态和神情
线条与构图
色彩与质感
赋予宗教人物以
人间情感
欧洲是宗教的大洲,中世纪是教会的世纪,所以文艺复兴打着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的旗号,披着宗教的外衣,传播人文主义思想。圣母像慈祥,美丽,像人不像神,表现了人性的美好,所以广为流行。从微观的角度看,艺术家也信奉宗教,所以赞美人性,赞美母爱。赞美人的美丽,圣母像是最好的题材。
圣母子演变
拉斐尔笔下的圣母
拉斐尔绘制了大量圣母子题材的作品。他将现实生活中许多美丽女性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圣母身上,将神化的人物赋予人间的情感。他的圣母像寓崇高于平凡中,被誉为美和完善的化身,充分地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将神化的人物赋予人间的情感
意大利/拉斐尔
《带金翅雀的圣母》
这幅圣母像上一共画了三个人物,圣母、耶稣与约翰。但人物没有一点宗教标签。 圣婴与约翰都画成幼儿形象。年轻的圣母,就象带着两个孩子的民间母亲。构图取金字塔式,据说这是他效法佛罗伦萨莱奥纳多·达·芬奇的结果,因为这种构图在当时正是达·芬奇的成功首创,它具有很强的稳定感。
古希腊时期
中世纪美术
文艺复兴
宗教对美术作品的影响深远,人们对宗教的追求变化会导致艺术作品风格的改变。
演变
欧洲宗教艺术的
调子
什么是调子?
指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的不同层次的明暗关系。
三大面、五大调子
物体受光后一般可分为三个大的明暗区域:
亮面、灰面、暗面
五大调子:
1、高光
2、中间色(灰面)
3、明暗交界线
4、反光
5、投影
请仔细观察作品,将你认为调子相当的号码填入右边线描图中。
欣赏




岩间圣母 达·芬奇(意大利) 约1485年
西斯廷圣母 拉斐尔(意大利)1513—1514年
波提切利(意大利)
1444—1510年
《春》
爱与美的女神
维纳斯
美惠三女神
花神、仙女、风神
诸神是为春的到来而欢歌,对美和爱的追求,即对人性的追求。
尝试从画面空间、人物动作、表情等方面比较下面三幅《圣母子》作品的差别,并谈一谈造成这种差别的社会背景。
契马布埃 圣母子
乔托 圣母子
杨·凡·艾克 圣母子
感谢倾听
九年级美术(上)第1课
走下神坛 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