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23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模拟试题
语 文(参考答案)
一、名篇名句默写(6分)
1.(1)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2)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二、语言文字运用(12分)
2. 根深蒂固 相形见绌 一针见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根深蒂固: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句子突出固体天球观念由来已久,选用“根深蒂固”。
第二空,相形见绌: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得不足。
第三空,一针见血: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语境指直指宣夜说的问题要害和处境,选用“一针见血”。
3. C 【解析】(A项为引用,B项为特定称谓,C项为强调,D项表否定或讽刺。)
4. 两器分离 减速 精准避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的说法,“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开始两器分离,继而环绕器升轨返回停泊轨道,着陆巡视器运行到距离火星表面125千米高度的进入点,开始进入火星大气”,可见,“天问一号”实际由两部分构成: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返轨的是环绕器,落火的实际是天问一号的着陆巡视器。
根据 “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开始两器分离···进入火星大气”,可见在降轨和进入火星大气之间,还应有一个“两器分离”的环节;根据“天问一号在进入火星大气层以后首先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天问一号通过反推发动机进行再减速,由大气减速阶段进入动力减速阶段。”可见进入火星大气后天文一号有“减速”环节;根据“天问一号进入悬停阶段,完成精准避障后···落到火星表面。”可知在“悬停”与“落火”之间应该还有“精准避障”环节。
5. ①原文通过连续否定,增强语势,加强论证说服力。②原文采用“不能……,
不能……,不能……”的整句表达,形式整齐,节奏协调,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第一处不同点是原文“不能用以编制历法,不能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改句是“不能用以编制历法、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从修辞手法上看,原文是以三句否定句组成了排比句式,连续否定,增强语势,加强论证说服力;此外,采用“不能……,不能……,不能……”的整句表达,形式整齐,节奏协调。改句将后两句整合,不再构成排比句式,也就失去了连续否定排比的语势和论证强度。
第二处不同是原文是“一句话……这决定了……”,改句是“总之……所以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原句在前面连续否定后,以“一句话”做停顿总结,停顿的余味使前文否定的意味更强烈。并且原句“决定”一词,相对于改句“所以处于”,因果作用的效用更强,论证也就更有说服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9分)
(一)语段阅读(14分)
6. ①表现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如“不肯示弱”提示了常四爷内心的怒气,展示了他耿直不屈的性格特征。②渲染舞台气氛,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如“二德子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常四爷的脖领”营造了紧张激烈的氛围,二人矛盾进入白热化,为马五爷出场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戏剧舞台说明作用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先回顾舞台说明的常见作用,如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展示社会背景等。
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舞台说明,进行分析。
如一开始“二德子,一位打手”,这是交代了二德子的打手身份,“凑过去”“要动手”是二德子蛮横对待常四爷的表现,“过去请安”是二德子对待马五爷的表现,二者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二德子欺软怕硬的洋奴嘴脸;如“不可示弱”是常四爷面对二德子的欺压时的表现,展现常四爷内心的怒气,展示常四爷面对欺压的耿直不屈的性格特征。
如“恰好进来,听见了常四爷的话”是说二德子听到常四爷“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这句话,因为听到这句话所以有了下面“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等一系列冲突,推动情节发展;如“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常四爷的脖领”提示了二德子的一系列举动,可以看出当时气氛的紧张,常四爷和二德子之间的矛盾进入白热化状态,可谓一触即发,为下文马五爷的出场做了铺垫。
7. 从“好像又有事儿”这句话可看出他爱凑热闹的性格,而“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松二爷的话里陪着小心,则可反映出他圆滑、胆小怕事的性格特征。而从他“打量了二德子一番”可看出其有世故的一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戏剧要表现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主要通过他的言行来表现。在选文中,松二爷 “好像又有事儿”,对旗兵打架似乎充满兴趣,反映出他爱看热闹的性格。而从他“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打量了二德子一番”等言行可看出他老于世故,善于察言观色,同时也胆小怕事,面对挑衅只想息事宁人的性格特征。
8. ①讽刺手法。“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明里讽刺二德子欺软怕硬,暗中嘲讽腐败政府。
②反语。“二德子,你威风啊!”“威风”一词看似夸赞实则施威,达到幽默效果。
③夸张手法。“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为了讨好秦二爷,王利发言语夸张,让人忍俊不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语言风格特点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分析作者使用哪些手法取得语言上的幽默效果。
如王利发在面对秦仲义的时候极尽恭维讨好之能事,“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使用夸张的修辞,夸张地恭维了秦仲义,夸大秦仲义的钱财,在圆熟风趣、油嘴滑舌之中取得幽默效果。
如二德子欺负常四爷的时候,常四爷说“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语含讽刺,讽刺二德子在面对洋人时候的软弱无能,而在面对国人的时候却是横行霸道,这是使用讽刺手法达到幽默效果。
如马五爷说“二德子,你威风啊”,“威风”本是褒义词,此处属于褒词贬用,这句话看似夸奖二德子,实则是向二德子施威,使用反语达到幽默效果。
9. ①《茶馆》选取裕泰茶馆这个极具老北京特色的场所以它的兴衰作为全文的线索,茶馆里各色人物依次登场,演绎着时代的风云变幻;
②老舍先生塑造人物常使用现实主义描写手法,展示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状态,进而反映社会变迁,表现出深沉的历史意识。
(二)整本阅读(5分)
10. (1)示例:“精神胜利法”的实质是自我贬低、自我欺骗、自我满足,并未带来处境的改变;“躺平”者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我安慰,获得的只不过是虚假的心理平衡和虚幻的自尊感,这往往会更进一步使其失去改变的愿望和动机。(5分。答出“精神胜利法”的实质2分,结合“躺平”心态分析3分。必须要否定这一做法,同时要对其危害作出分析。意思对即可)
(2)①农村形象:《阿Q正传》通过赵太爷等对阿Q的欺压,表现出中国农村封建专治、封闭落后的社会环境特点;而《边城》通过对湘西风土人情的描写,展现出边城军民和睦、官民同乐的社会环境特点。②国民形象:《阿Q正传》通过对阿Q的“精神胜利法”以及王胡、假洋鬼子等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态的描写,表现出欺软怕硬、自轻自贱、忍辱屈从、麻木愚昧等病态人格和心理;而《边城》中通过描写顺顺的慷慨仗义、老船夫的质朴侠义、翠翠纯真善良等,表现出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特点。③鲁迅重在“揭丑”,主要从“恶”的角度加以摧毁,沈从文重在“显美”,主要从“善”的角度进行诱导,但都是为了“重塑民族精神”。
四、文言文阅读(23分)
11.B
12.A【解析】A.“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错误。一个皇帝不是只有一个年号,明朝以前皇帝常常改元。
13.C【解析】C.“认为苏轼只看到了下钟山的山形似钟,而没看到上钟山亦然”错误,应是作者认为苏轼没有看到两座山均因山形似钟而得名。
14.(1)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
(2)但凡有裂缝,风和水相遭遇,都有噌镗鞯的声音,为什么只有这山(石钟山)是这样(命名)呢?
(3)点着蜡烛攀登,地势平坦,气候也温和,蝙蝠大得像扇子,蝙蝠的干燥粪便积累了一尺多。
15. ①首先指出苏轼认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是膳食于风水相吞吐而发出的乐音;
②接着阐述这样的乐音不是石钟山独有的,评论苏轼的理由不充分;
③进而基于自己的实地游览指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是其形如钟;
④然后指出苏轼从声音角度对石钟山得名原因的断定是不当的;
⑤最后揭示苏轼没能发现石钟山真正得名原因的实质在于观察不深入。
【参考译文】
(一)
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的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看到所说的石钟山。庙里的和尚让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硿硿地发出声响。我当然觉得很好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和苏迈坐着小船到断壁下面。到断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倾斜地立着,有千尺之高,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想要攻击人;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间发出磔磔声响;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声音洪亮像不断地敲钟击鼓。船夫很惊恐。我慢慢地观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缝隙,不知它们有多深,细微的水波涌进那里面,水波激荡因而发出这种声音。船回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央,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清风水波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噌吰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于是我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那些典故吗?那噌吰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鞳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人没有欺骗我啊!
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郦道元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描述它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用小船在夜里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没有谁能知道;渔人和船夫,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却不能用文字记载。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叹惜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
(二)
苏轼的《石钟山记》感叹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至今游览石钟山的人,都认为他的话是对的。我的亲家公彭雪琴侍郎……驻守江西时间最久,(他)对我说:“湖口县有两座钟山,一座在城西,在鄱阳湖边上,叫作上钟山;一座在城东,面临大江,叫作下钟山。下钟山就是苏轼(游览)作记的地方。但是苏轼说山石与风水相吞吐,发出的声音像音乐演奏,这个恐怕不是这样。天下水中的山有很多,但凡有裂缝,风和水相遭遇,都有噌呔镗鞯的声音,为什么只有这山(石钟山)是这样(命名)呢?我久住在湖口,每到了冬天水面落下,则山下有像门一样的洞出现。进去洞里,里面透漏玲珑,钟乳石像天花散漫一样,下垂的样子好像要落地。小路蜿蜒曲折,像龙一样。峭壁上都粘着干枯的蛤蜊,就像鳞甲似的。洞中宽敞,左右可以通向别的(洞穴),可以容纳千人。最上层则昏沉黑暗不可辨别。点着蜡烛攀登,地势 平坦,气候也温和,蝙蝠大得像扇子,蝙蝠的干燥粪便积累了一尺多。旁边又有小洞,像蛇一样爬着进入,(洞)又变得宽可以容纳三个人坐下。石壁上刻着‘丹房’两个字,而且有很多小诗,语句都很好。比如写着‘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人世无人识。又写着‘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洞门关。’没有年代姓名,不知道是什么人作的。大概因为全山都是空的,就像钟覆盖着地面一样,所以得到钟这个(山)名。上钟山也是中空的。这两座山(的命名)应该以形状而论,不应该以声音来说。苏轼当天,就像从门口过而没有进入它的室内一样。”
五、古代诗文阅读(23分)
16.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忽而云起,忽而作雨的奇景,却不知云成雨的原因”错误。第一首诗是在探究成云的原因,而不是在探究成雨的原因;且“忽而……忽而……”文中无据。
故选B。
17. 第一首:凡事当寻求根底,努力探寻真理。或不但要欣赏美,更要探索美。
第二首:要达到澄澈的境界,就要经历千难万险。或美有多种形态,不要以固定眼光衡量。
第三首:探求真理永无止境,随缘领略,美好即得。或寻求真理之道,如探真源,需融会贯通,不可偏执一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第一首的三四两句说到我只是看到飘来的云彩变成了飞雨,却不知这云彩又是来自哪一座山峰。这里面说到我不局限于欣赏云彩变成飞雨的美景,更想探究成云的原因,即探索美。所以第一首诗启示我们不但要欣赏美,更要探索美。
第二首写到汹涌的泉水劈开青翠的山峦呼啸而出,飞流直下,断枝枯木没有任何存身之处,直到冲到平原地区,这泉水才变成一川青碧的江水,平静自在地缓缓流注。这里面通过“擘开”“吼奔”写出了泉水经过的艰险,最后又运用了“自萦回”,写出了经过千难万险的泉水变成了一川青碧的江水,平静自在地缓缓流注。所以第二首诗启示我们要达到澄澈的境界,就要经历千难万险。
第三首是写到脚步随着流水去寻觅溪水的源头,走到源头处却又怅然若失。此时才领悟到真正的源头是寻不到的,我不如倚杖随处领略潺潺溪水,倒是别有情趣。这里写到自己领悟到真正的源头是寻找不到的,自己不如随处领略潺潺的溪水,也能感受到别样的情趣。这首诗启示我们探求真理永无止境,随缘领略,美好即得。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21分)
18. C【解析】 “自然选择……其作用不会被自由杂交所抵消”错误。由原文“同种的一切个体,虽然彼此皆微有区别,可是要使它们构造的各部分表现出适当的差异,却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这结果又常为自由杂交所延迟”可知,自然选择的结果常被自由杂交延迟,而不是不会被抵消。
19. ①自然选择只有在一区域内现存生物的变异更加适应自然体系中的某些位置时才能发挥作用,而这些位置的出现常和迟缓的物理变迁及较佳的类型的被阻止迁入有关。
②旧有生物的改变虽然会引起相关生物间的改变,进而产生新的位置,但这一切经过都很缓慢。
③要使微有区别的同种个体构造的各部分表现出适当的差异,却需要很长的时间,且常为自由杂交所延迟。
20. ①反对“选择”这个用语,以为这字包含被改变的动物本身有意识的选择意义在内;并且主张植物没有意志作用,自然选择一词不能适用②有人质疑我把自然选择说成是一种动力或神力③借助化学家称各种元素的“选择亲和力”与万有引力控制着行星的运行的例子作类比,浅显形象地解释“自然选择”这个名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类比手法的能力。
首先找到第一个画线句“化学家所称各种元素的‘选择的亲和力’一词”,然后往前找到他人的质疑的内容,“还有人反对‘选择’这个用语,以为这字包含被改变的动物本身有意识的选择意义在内;并且主张植物既没有意志作用,自然选择一词就不能适用”,由此得出第①空答案:反对“选择”这个用语,以为这字包含被改变的动物本身有意识的选择意义在内;并且主张植物没有意志作用,自然选择一词不能适用;
然后找到第二个画线句“……万有引力控制着行星的运行呢?”,往前找到他人的质疑句“有人说我把自然选择说成是一种动力或神力”,由此得出第②空答案:有人质疑我把自然选择说成是一种动力或神力;
最后分析类比的作用,要想分析类比作用,需要理清段落结构:本段文字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第一句总说对于“自然选择”的态度:作者们有误解的,也有反对的,甚至还有认为自然选择可以引起变异的;再分说,先解释对“自然选择”的误解,再用类比的方法,借助化学家称各种元素的“选择亲和力”与万有引力控制着行星的运行的例子作类比,浅显形象地解释“自然选择”这个名词。最后总结,“不过我所谓的自然,是指许多自然定律的综合作用及其产物。所谓定律,是指我们所能证实的各种事物的因果关系”。可见运用类比的作用主要是解释“自然选择”这个词语。
21.各位同学、老师,大家好!我认为我们不应将自然选择的说法简单用于形容人类社会的竞争。首先①生物物种之间没有道德感,没有同理心和同情心,“自然选择”的现象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出现;其次②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中,人和动物区别开来,人是有感情的,有人性的,有道德约束的,如果将自然选择的说法简单用于形容人类社会的竞争,那么人就不能称之为人。总之③即使外界环境有巨大的变化,但人类在漫长的文明中累积养成的坚忍、顽强、智慧、勇气和悲天悯人等一切美好的品质一般不会消失,也不会脱离道德约束而跑偏。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探究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发言稿格式、用语要得体。
据文本内容,“自然选择”的概念是,“这种有利的个体差异、变异的保持和有害变异的消除,称之为‘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即“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由“在气候变化之下,当地生物的比例数,几乎立时起变化,有些物种或不免绝迹”“凡微小变异,只要对任何物种的个体有利,使其能适合于变更后的环境,必定会得到保存……”可知,自然选择发生的条件是环境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又能引发物种的变化,只要有“有益的变异发生”,自然选择就会出现。但是这种变异,物种之间没有道德感,没有同理心和同情心,“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现象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出现。
而“社会达尔文主义”是一种“思潮或者行为倾向”,是把“生物界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竞争规律简单地运用于人类社会,忽略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忽略了人是有感情的,有人性的,即使外界环境有巨大的变化,但在漫长的人类文明中累积养成的坚忍、顽强、智慧、勇气和悲天悯人等一切美好的品质一般不会消失,也不会脱离道德约束而跑偏。所以,我们不能也不应将自然选择的说法简单用于形容人类社会的竞争,如果那样人不能称之为人。
七、写作(60 分)
22. 毋庸置疑,地球处处都是水的寓所,水是地球上顽皮的孩子。它主要存在于三个地方,即空中、地下、地表,可谓是“狡兔三窟”。它的形态有如川剧绝活“变脸”一般,时而化为气体遨游九天,时而化为水流到处闲逛,时而化为寒冰封山冻海。在正常的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水的大家族里,不到地球水量三分之一的淡水不仅是大气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维持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在现实中,人类浪费淡水资源的现象非常严重。“最后一滴水是人类悔恨的泪水”,这句富含深意的名言警示我们:保护淡水,刻不容缓!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本题为说明类微写作,说明对象为“水”。要求仿照《宇宙的边疆》的写法,兼用议论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与排比的修辞手法,同时要用上“不仅……而且……”或“不是……而是……”的句式。
本题以说明为主,打比方之外,还可以可以考虑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议论的运用可以,表达对节约用水的看法,还可以提出如何节约用水。打比方的说明可以是用比喻手法描述水的不同形态,或者以比喻凸显其珍贵。排比句上可以是在描述水的三种存在状态时运用,或者表述水对人类的意义上。比如:如果没有水,我们就如同树木一般,干渴至死;如果没有水,我们就如同鱼儿一般,失去赖以生存的源泉;如果没有水,我们就如世上所有的生物一般,走向最终的毁灭。运用“不仅……而且……”或“不是……而是……”的句式,可以是在介绍水的物理属性或者重要作用时。只要整体连贯、得体,具体哪里用什么手法可依内容而定,无需过分斟酌。
介绍“水”,可以按照水的存在位置、存在形态、物理属性、对人类的重要意义的顺序依次说明,结尾结合现实发出号召,应节约用水,保护淡水。这样行文有助于文段结构完整。
23. 例文:
世间完美与缺陷共存
朱光潜先生说:“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
昙花虽美,却只绽放一夜;牡丹虽美,却华而不实;维纳斯虽美,却没有双臂。世界上的许多事物,完美与缺陷往往共存。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地追求自己理想中的完美,而伴随他一生的却是一个又一个遗憾,一个又一个缺陷。完美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理想的寄托点,然而理想中的完美往往有些虚无飘渺,只有缺陷才是真实的。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春暖花开,鸟语花香,也有雷电轰鸣,狂风怒吼。有美丽怡人的夏威夷,风光无限的威尼斯,也有冰天雪地的两极,不断喷发的火山,惊心动魄的海啸和地震。完美总是与缺陷共存。
也许会有人说:“世界并不完美,多么令人遗撼!”而我要说:“世界因缺陷而美丽!”盘古开天辟地之时,天地不分,浑沌一团,好似无懈可击,而正是盘古那一斧辟出的缺陷,才辟出了人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女娲补天时,尚有一块没有补全,而正是因为这一缺陷,让大地有了四季之分和风雪雷电;大地东倾,应该也是个缺陷,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缺陷,才有了百川入海,泉水叮咚,江河瀑布,才有了孔夫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才有了“奔流到海不复还”“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名句。同样,昙花正是因为短暂的开放,才显得美妙绝伦。是的,世界因缺陷而美丽!
人的一生也一样。每个人都存在着不同的、或大或小的缺陷。“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葬花是何等的凄凉。然而正是因为那“花飞花谢飞满天”的景象和黛玉的悲剧,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感人形象;贝多芬耳聋之后,音乐创作有了质的飞越,谱写出了《命运交响曲》这样的音乐经典;英国的海伦、中国的江梦南,她们都有先天带来的残疾,而她们并没有放弃自己,而是依靠自己的顽强意志奋斗拼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她们的身体是残缺的,而她们的心灵、她们的精神是完美的。她们的人生因缺陷而美丽,因缺陷而辉煌!
正如朱光潜所说,“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无论是个人还是世界,有缺陷是常态,并不可怕。相反,缺陷是我们不断向上的动力,为了追求完美,我们不断努力弥补缺陷,才有了日渐完善的品格,才有了不断完美的世界。
朋友,让我们正视缺陷,树立起理想中的完美,并为之不懈努力吧!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三则名言组成:
第一段材料选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第一句话意在说明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为了不断优化物种,实现自然的美,第二句则说明自然界并不完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我们要不断优化自身,以接近完美;缺陷的存在才给了我们不断进步、优化的空间。
第二段材料选自朱光潜的《无言之美》,本段文字观点比较明确,就是阐述缺陷与完美的辩证关系。世界因为缺陷的存在才完美,缺陷为趋向完美提供了空间,提供了希望,提供了可能。
第三段材料选自宋朝戴复古的诗,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意在说明再美好的事物也是存在缺陷的,因此,不要求全责备。
综合三则材料,我们可以得出立意,要辩证看待缺陷与美的关系,事物因残缺而显得真实而完美,缺陷为趋向于完美提供了空间和希望。
行文构思时,以“世间完美与缺陷共存”为中心论点展开论证,首先引用朱光潜先生的名言入题,引出完美与缺陷共存的观点;然后通过类比论证,以自然界的事物为例说明世间的美好与缺陷同在,说明有缺陷的世界才是真实的;接下来由自然联系到人生,人生不可能完美,但可以追寻精神和思想的完美;最后论述如何看待缺陷,论述缺陷的价值和意义。由此可得出人生因缺陷而完美的认识。
立意:
1.缺陷让世界更完美。
2.缺陷也是一种美。
3.让缺陷成就完美。
4.世间完美与缺陷共存。南京市2023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模拟试题
语 文
基础篇
一、名篇名句默写(6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六空作答)(6分)
(1)“烟”“草”是古诗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意象,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通过他们抒发对历史兴亡之感喟的词句是:“ ▲ , ▲ ”
(2)“学而优则仕”是古代文人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但也有不少人在做官之后产生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自由人生的渴望。宋人黄庭坚就曾写道:“ ▲ , ▲ ”
(3)《赤壁赋》中,吹洞箫的客人面对奔腾不息的长江感慨“ ▲ , ▲ ”,苏轼借“客”之口表达在永恒的大自然面前个体生命的短暂之意,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面对自然万物的繁荣生机, 也表达了与此相同的感悟,“ ▲ , ▲ ”,这些句子启发我们:人生苦短,当及时勉励,珍惜当下,让个体短暂的人生绚烂无悔!
二、语言文字运用(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题。(12分)
材料一:
宣夜说主张的是一种无限空间的宇宙图景,认为日月星辰自由飘浮在虚空之中。这与古希腊人的水晶天说完全不同。希腊人认为天是某种特殊材料形成的固体天球,日月星辰分布在不同的球层上。在欧洲历史上,这种固体天球观念 ▲ ,直到16世纪,在第谷出色的天文观测工作的冲击下,人们才逐渐放弃了这种观念。与西方的水晶天说相比,宣夜说的描述似乎更接近宇宙的实际情形,正因为如此,熟知西方天文学发展史的科学史家如李约瑟等在了解了宣夜说的具体内容后,对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但是,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宣夜说的重要性就 ▲ 了。从对科学发展的作用来说,该学说只是一种初级的宇宙理论,它没有与数学结合,不能用以编制历法,不能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一句话,不能给人们提供有用的信息,这决定了它在天文学界必然要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更重要的是,它在本质上是反理性的,因为它认为天体的运动彼此独立,互不相关,无规律可循。这种主张,杜绝了人们探寻自然规律的可能性,所以,它不利于科学发展,是一种没有前途的学说。正因为如此,到了东汉末年,已经没有人再关注它了。东汉著名学者蔡邕在总结当时天文学界的状况时, ▲ 地指出了宣夜说的处境:“宣夜之学,绝无师法。”(《晋书·天文志》)宣夜说被天文学家们所抛弃,是历史的必然。
(选自《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有删改)
材料二:
5月15日凌晨1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停泊轨道实施降轨,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随后,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开始两器分离,继而环绕器升轨返回停泊轨道,着陆巡视器运行到距离火星表面125千米高度的进入点,开始进入火星大气。
天问一号在进入火星大气层以后首先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紧接着天问一号打开降落伞,进行伞系减速,主要有降落伞展开、抛大底、抛伞抛背罩几个步骤。当速度降至100米/秒时,天问一号通过反推发动机进行再减速,由大气减速阶段进入动力减速阶段。在距离火星地表100米时天问一号进入悬停阶段,完成精准避障后,着陆巡视器在缓冲装置的保护下,落到火星表面。
5月29日,我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准确送入预定轨道。30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近地轨道精准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天和核心舱迎来第一位“访客”。按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我国共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发射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
从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开始,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就徐徐展开了。时至今日,中国航天事业在几代航天人的顽强拼搏下,在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像英国广播公司(BBC)所说,“中国最近在太空方面表现出了强大的能力。”
(选自《南方日报》《中国青年网》等)
2.请在材料一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B.正如那位老乡所说,老根据地的百姓们做的鞋是“量天尺”。
C.如果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是无法进入的。
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4.阅读材料二的一、二两段,概括天问一号降落火星的过程,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3分)
5.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在天文学界里,它没有与数学相结合,不能用以编制历法、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总之不能给人们提供有用的信息,所以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从语意上看这句与原文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3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9分)
(一)语段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4 分)
茶馆(节选)
老舍
松二爷 好像又有事儿?
常四爷 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
[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进来,听见了常四爷的话。]
二德子 (凑过去)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常四爷 (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
松二爷 (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二德子 你管我当差不当差呢!
常四爷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二德子 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动手)
[别的茶客依旧进行他们自己的事。王利发急忙跑过来。]
王利发 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
[二德子不听王利发的话,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常四爷的脖领。]
常四爷 (闪过)你要怎么着?
二德子 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
马五爷 (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
二德子 (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
马五爷 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
二德子 嗻!您说得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往后面走去)
常四爷 (凑过来,要对马五爷发牢骚)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
马五爷 (立起来)我还有事,再见!(走出去)
常四爷 (对王利发)邪!这倒是个怪人!
王利发 您不知道这是马五爷呀?怪不得您也得罪了他!
常四爷 我也得罪了他?我今天出门没挑好日子!
王利发 (低声地)刚才您说洋人怎样,他就是吃洋饭的。信洋教,说洋话,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宛平县的县太爷去,要不怎么连官面上都不惹他呢!
常四爷 (往原处走)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
……
[秦仲义,穿得很讲究,满面春风,走进来。]
王利发 哎哟!秦二爷,您怎么这样清闲,会想起下茶馆来了?也没带个底下人?
秦仲义 来看看,看看你这年轻小伙子会做生意不会!
王利发 唉,一边做一边学吧,指着这个吃饭嘛。谁叫我爸爸死的早,我不干不行啊!好在照顾主儿都是我父亲的老朋友,我有不周到的地方,都肯包涵,闭闭眼就过去了。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儿顶要紧。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您坐下,我给您沏碗小叶茶去!
秦仲义 我不喝!也不坐着!
王利发 坐一坐!有您在我这儿坐坐,我脸上有光!
秦仲义 也好吧!(坐)可是,用不着奉承我!
王利发 李三,沏一碗高的来!二爷,府上都好?您的事情都顺心吧?
秦仲义 不怎么太好!
王利发 您怕什么呢?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
秦仲义 小王,这儿的房租是不是得往上提那么一提呢?当年你爸爸给我的那点租钱,还不够我喝茶用的呢!
王利发 二爷,您说的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
秦仲义 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
王利发 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秦仲义 小王,说真的,我真想收回这里的房子!你等着瞧吧!
王利发 您别那么办哪,二爷!
秦仲义 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卖了!
王利发 那为什么呢?
秦仲义 把本钱拢到一块儿,开工厂!
王利发 开工厂?
秦仲义 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唉,我跟你说这些干什么,你不懂!
王利发 您就专为别人,把财产都出手,不顾自己了吗?
秦仲义 你不懂!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好啦,我该走啦。我亲眼看见了,你的生意不错,你甭再耍无赖,不长房钱!
王利发 您等等,我给您叫车去!
秦仲义 用不着,我愿意溜达溜达!
[秦仲义往外走,王利发送。]
(有删改)
6.舞台说明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部分,请结合文本举例说明舞台说明的不同作用。(3分)
7.结合选文部分的画线语句,简要分析松二爷的性格特点。(3分)
8.选文部分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上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两处不同手法例子,并简要分析。(4分)
9.请结合选文内容及整本书的阅读经历,谈谈老舍先生创作《茶馆》的现实意义。(4分)
(二)整本阅读(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题。(5分)
鲁迅、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位杰出的文学艺术大师,他们先后作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的亮丽旗帜,以丰厚的创作实绩和突出的艺术成就开辟、拓展了乡土文学的领域。鲁迅重在“揭丑”,使得阿Q的性格成为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阿Q正传》也成为20年代中国形象的代名词。沈从文则重在“显美”,注重发掘、凸现边域山民的传统美德和自然人性,寄托了作者重造民族精神的理想,也使得《边城》继《阿Q正传》之后,成为中国形象的代表。
(节选自历彦军《中国形象的文化隐寓》)
10.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5分)
(1)西汉刘向《说苑》中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阿Q生活的时代,社会环境已经一去不复返,但“精神胜利法”依然存在,甚至在今天成为了一些人选择“躺平”,不去努力奋斗、不再渴望成功的借口。请结合《阿Q正传》全书内容,从“精神胜利法”的实质出发,谈谈你对这种心态的看法。
(2)选文中所说的“ 《边城》继《阿Q正传》之后,成为中国形象的代表 ”,你如何理解?请结合《边城》全书内容和课本中学过的《阿Q正传》作简要分析。
专题篇
四、文言文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3 分)
(一)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窽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
(二)
东坡《石钟山记》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至今游石钟山者,皆以坡语为然。余亲家翁彭雪琴侍郎……驻江西最久,语余云:“湖口县钟山有二,一在城西,滨鄱阳湖,曰上钟山;一在城东,临大江,曰下钟山,下钟山即东坡作记处。然东坡谓山石与风水相吞吐,有声如乐作,此恐不然。天下水中之山多矣。凡有罅隙,风水相遭,皆有噌呔镗鞯之声,何独兹山为然乎?余居湖口久,每冬日水落,则山下有洞门出焉。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途径蜿蜒如龙,峭壁上皆枯蛤黏着,俨然鳞甲。洞中宽敞,左右旁通,可容千人。最上层则昏黑不可辨。烛而登,其地平坦,气亦温和,蝙蝠大如扇,夜明砂积尺许。旁又有小洞,蛇行而入,复宽广,可容三人坐。壁上镌‘丹房’二字,且多小诗,语皆可喜。如云:‘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人世无人识。’又云:‘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洞门关。’无年代姓名,不知何人所作也。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上钟山亦中空。此两山皆当以形论,不当以声论。东坡当日,犹过其门而未入其室也。”
(节选自俞樾《春在堂笔记》卷七)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
B.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
C.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
D.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丰,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B.公元前522年周景王铸造了一套名叫“无射(yì)”的大型编钟。无射是十二律中的第十一律,因钟声合乎无射的意律,故用“无射”作钟名。
C.笔记,一种随笔记录的文体,笔记文包括史料笔记、考据笔记和笔记小说。
D.丹房,指道教炼丹的地方,后指道观;也指神仙的住所。本文指的是神仙的住所。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段(一)通过记游来发表议论的别开生面的文章,它既有记叙文写景状物形象生动的特点,又有议论文剖析事理,探讨问题的性质。
B.文段(一)中作者用栖鹘和鹳鹤的声音渲染了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使人心惊胆战,侧面凸显出了作者的不怕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C.文段(二)认为苏轼只看到了下钟山的山形似钟,而没看到上钟山亦然。
D.文段(二)认为苏轼考察石钟山,以为其得名是因风水相吞吐而为声,这也没有探察到问题的根本。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2)凡有罅隙,风水相遭,皆有噌呔镗鞯之声,何独兹山为然乎?
(3)烛而登,其地平坦,气亦温和,蝙蝠大如扇,夜明砂积尺许。
15、请简要分析彭雪琴批驳苏轼对石钟山命名看法的思路。(5分)
五、古诗词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组宋诗,完成16~17题。(9分)
偶题三首
朱熹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②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③随处弄潺溪。
【注】①福巾:古代文人用一幅绢束发,称幅巾。②槎:同“茬”,指农作物收割后留下来的根茎。③筇: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这里指竹杖。
16.下列对这组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组诗围绕“水”这一意象,先写行云成雨,再写水出山成川,最后写探索水的源头。
B.第一首诗写青山崔嵬,堆紫叠翠,忽而云起,忽而作雨的奇景,却不知云成雨的原因。
C.第二首诗用对比手法写水在山中的奔涌和一川江水的平静,表现了流水的变化多姿。
D.第三首诗与陶渊明《桃花源记》开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17.文章不只是记游,在登山临水的兴致中,始终萦绕着求真辨伪的旨趣。这组诗表面写水,其实深蕴哲理。三首诗分别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简要概括。(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1 题。(21分)
自然选择的力量
①这种有利的个体差异、变异的保持和有害变异的消除,我称之为“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至于那些无利也无害的变异,将不受自然选择作用的影响,它们或者成为不固定的性状,或者受到生物本身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最终发展成生物的固定性状。
②对于“自然选择”这个名词,作者们有误解的,也有反对的,甚至还有认为自然选择可以引起变异的。其实它的作用,只在于保存那已经发生的、对生物在其生活条件中有利的变异而已。没有人反对农学家所说的人工选择的巨大效果,不过在此场合,必须先有自然发生出来的个体差异,人类才能依某种目的而加以选择。还有人反对“选择”这个用语,以为这字包含被改变的动物本身有意识的选择意义在内;并且主张植物既没有意志作用,自然选择一词就不能适用!照字义讲,自然选择无疑是一个不确切的名词,可是化学家所称各种元素的“选择的亲和力”一词,有谁曾经反对过呢?我们不能严格地说酸类特意选择了盐基而和它化合。有人说我把自然选择说成是一种动力或神力,然而有谁反对过一位学者说万有引力控制着行星的运行呢?这种譬喻的说法所指的意义人人都知道,而且名词要求其简约。就是“自然”两个字,应用时亦难免拟人化;不过我所谓的自然,是指许多自然定律的综合作用及其产物。所谓定律,是指我们所能证实的各种事物的因果关系。在稍微熟悉之后,这些肤浅的反对意见自然会停止。
③我们要明了自然选择的大致过程,莫如就某一地方,在经历轻微的物理变化下,如气候的变化,加以观察。在气候变化之下,当地生物的比例数,几乎立时起变化,有些物种或不免绝迹。我们已经看到每一地域内所有生物彼此相互联系的密切性与复杂性,从这里我们可以断定,即使不考虑气候的变化,一地生物比例数的变化亦将会严重地影响其他生物。凡微小变异,只要对任何物种的个体有利,使其能适合于变更后的环境,必定会得到保存,而使自然选择有机会进行它的改进工作。没有有益的变异发生,自然选择就不能有所作为。
④用譬喻的说法,可以说自然选择是每日每时在世界上检查最微细的变异,把坏的去掉,把好的保存和推进;不论时间,不论地点一有机会就在沉默不觉中进行工作,把各种生物与有机的及无机的生活条件的关系加以改进。一个物种要得到任何大量的变异,必须在一个变种成立之后,继续再起(或经过一长时期后再起)同样性质的有利变异或个体差异,而这些变异必须再被保存,这样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我们对于这些缓慢变异的进行,一点也不能觉察,除非有时代变迁的标记。然而我们对于过去悠久的地质时代的知识极为有限,所以我们能看到的,仅是现在的生物和以前的不同而已。
⑤要明了自然选择如何起作用,请允许我举出一两个假想的例子。让我们以狼为例。狼捕食各种动物,有的用狡计,有的用强力,有的靠捷速。我们设想被捕动物中最捷速的要算鹿,如果在狼获食最艰难的季节内,鹿的数目,因当地情形有所变动而增加,或者其他作为狼的食物的动物数目有所减少,那么,只有最敏捷和身材最苗条的狼,才有最优良的生存机会而被选择或保存,只要它们在不得不捕食其他动物的这个或那个季节里,亦仍保持有足以制服这些被捕食的动物的力量。
⑥自然选择的作用通常是非常缓慢的。只有在一区域内,当现存生物的变异更加适应自然体系中的某些位置时,自然选择才能发挥作用,而这些位置的出现在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以及阻止更加合适的外界生物的迁入。此种位置的存在,常和物理变迁有关,不过此等变迁的发生,大概很是迟缓的;此外,又和适应较佳的类型的被阻止迁入有关。在旧有生物中,有一些生物既发生了改变,则其他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亦将随之发生变动;新的位置即由此产生,而将为适应较佳的类型所占据,但是这一切经过都很缓慢。同种的一切个体,虽然彼此皆微有区别,可是要使它们构造的各部分表现出适当的差异,却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这结果又常为自由杂交所延迟。许多人会说,这几种原因已很足以抵消自然选择的力量,可是我不相信它是这样。我相信自然选择的作用,通常很是缓慢,须经过长久的时间,并且只作用于同一地域的少数生物。我又相信这种缓慢的时断时续的结果,和地质学所告诉我们的,这世界上生物变迁的速度和方式,是很相符合的。
⑦选择的过程虽很缓慢,但如以弱小的人力,尚能用人工选择大有作为,那么,在很长的时间内,通过自然力量的选择即通过适者生存,其所起的变化,所导致的一切生物彼此间及其与生活的物理条件间相互适应的美妙与复杂关系,实在是没有止境的。
(选自达尔文《物种起源》,有删节)
班级准备开展一次“研读科学经典·探索物种起源·洞悉人与自然”专题讨论会,请参与完成以下任务或解决相关问题。
18.讨论会上,小刘同学提出了以下关于“自然选择”的表述,其中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自然选择是生物个体为了谋求利益而进行的变异,体现了生物的主观意志。
B.物种发生适合于环境的有益变异后,会为自然选择的改进工作提供机会。
C.自然选择的作用通常比较缓慢,但其作用不会被自由杂交所抵消。
D.自然选择能够改善生物和生存条件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是永无止境的。
19.类比是科学著作中常使用的一种手法,在讨论“科学经典的写作特点”这一环节时,小徐同学为探究类比的作用,制作了以下表格。请根据选文第②段中,作者通过类比手法驳斥他人对自己的质疑的过程和提示信息填写表格。(6分)
类比 所对应的他人的质疑 跟核心概念 “自然选择”的关联 类比的作用
化学家使用“选择的亲和力”一词 ▲ 这一术语和“自然选择”一样,使用了带有自主意识的描述来形容客观的科学现象。 ③ ▲
“万有引力控制行星运行” ▲ 这一现象和“自然选择”一样是广泛适用的科学规律。
20.讨论会上,王老师指出“阅读科学经典时,要明确事实、规律、结论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的逻辑结构,体会其严密的论辩逻辑。”请结合选文,分析达尔文得出“自然选择的作用通常是非常缓慢的”这一结论的原因。(6分)
21.人类社会与自然始终是不可分割的,但小马同学认为“不应将自然选择的说法简单用于形容人类社会的竞争”。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选文,从“自然选择”的概念、发生条件两方面,帮助小马同学写一段发言词。(6分)
【链接材料】所谓“社会达尔文主义”,指的是这样一种思潮或者行为倾向,即把生物界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能者为王等竞争规律,简单地运用于人类社会生活。这样的简单化处理,对竞争中的弱者、“落后者”没有任何人性化的关照,将人类社会竞争变成类似于动物之间的“弱肉强食”,充满残酷和血腥,罔顾人类的称号。现实生活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往往具体地表现为很多形式,如绩效唯一化、资源倾斜化、分类固化和歧视化、威权常态化、胜者光环化、生存自私化等。
写作篇
七、写作(60分)
22.微写作(10分)
《宇宙的边疆》是一篇集科学性与说明性于一体的经典科普作品。请仿照其写法,以“水”为说明对象写一段文字。
要求:(1)说明中有议论;(2)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与排比的修辞手法;(3)运用“不仅……而且……”或“不是……而是……”的句式;(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5)不少于100字。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自然界处处充满美,这很大一部分归功于自然选择。……自然界的一切设计,就我们所知,并不是绝对完美无缺的。
——达尔文《物种起源》
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朱光潜《无言之美》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宋·戴复古《寄兴》
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综合理解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结合社会现实和自身实践,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