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的作用》教学设计
【课标内容】
本课的类型属于“欣赏·评述”的范畴。学生通过赏评美术作品和探究评述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构图形式、理解构图的作用,进而在今后的美术学习和生活中合理运用构图。
【设计理念】
为了提高学生欣赏和评述的能力,了解生活中美术作品的造型、色彩和构图,通过观摩、讨论的方式,欣赏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如《自由引导人民》、《狼牙山五壮士》、《最后的晚餐》等名家名作,感受其构图的方式与作用。激发了学生乐于参与欣赏学习活动的感受,还能用简短的话语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想法。
【教材分析】
《构图的作用》是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第三课的内容。本单元共分为三节课。第一课“造型的表现力”和第二课“色彩的感染力”为这节课作了铺垫,旨在通过学习和了解造型、色彩和构图在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好奇心很强,对各类新的知识接受能力比较强。通过对本单元前阶段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造型的表现力和色彩的感染力。《构图的作用》是本阶段学生不太关注的领域,也是本课的困难所在,同时也是本课的魅力所在。学生对构图的形式和作用的了解非常有限,主要停留在对画面造型的关注,对构图的重要性和作用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针对这种状况在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构图,同时能够合理运用构图法则。针对学生在美术学习上的差异,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要体现分层次的要求,对兴趣较淡薄、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引导学会分析作品构图形式,对兴趣浓厚、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求不仅要会分析构图形式更要理解构图的作用,为今后运用到绘画练习和生活摄影中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构图基本形式,感受构图的形式美,领悟构图在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美术作品中所起到的组织画面、辅助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
2.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形式的美术手段带来的美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主动的审美意识。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述,感知各种构图形式的作用,提高鉴赏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分析鉴赏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构图形式,了解构图的基本方法,领悟其重要作用,逐步提高美术素养。
【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结合作品主题进行构图形式的分析。构图在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中所起到的组织画面、辅助主题、表达情感的重要作用。
【教学策略(方法)】
直观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媒体】
课件、黑板、教具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问题导入
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绘画的语言,造型的表现力和色彩的感染力,欣赏了很多不同的艺术手段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老师有几个问题想问问大家:传达艺术的第一步是什么呢?这么多名作的背后又蕴藏着什么玄机呢?有什么方法能让这些作品成为名作呢?又或者这些名作之间有什么千丝万缕的联系呢?那么,同学们就带着这些疑问跟老师一起来探索这些名画背后的秘密吧。
二、新课讲授,探究新知
1.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幻灯片
构图:在美术创作中,一般指在平面的物质空间上,安排和处理审美客体的位置和关系,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织成整体的艺术作品,以表现构思中预想的形象与审美效果。构图是艺术传达的第一步,也是对构思的检验和修正。一般来说,构图涉及多种形式法则,是绘画艺术的基础。
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之为“章法”或“布局”,被认为是“画之总要”,极受重视。
2.请同学们试着在画纸上任意摆放三五个苹果,你会怎样构图?(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摆放形式)
老师巡视学生的作品并对于优秀作品表示肯定,对于不足的作品提出意见。
通过观察同学们的作品老师发现了很多优秀的构图方式,也找出了很多不足,咱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改进补救的方法措施吧:
一组问题:画面较空;改进措施:丰富画面,求得充实
二组问题:画面较闷;改进措施:缩小物象,求得对比
三组问题:画面较板;改进措施:打破对称,求得变化
四组问题:画面较偏;改进措施:调整重心,求得稳定
五组问题:画面较聚;改进措施:疏密对比,求得变化
六组问题:画面较散;改进措施:主次对比,求得变化
3.咱们经过尝试都认识到了自己不足之处,那么我们来看看艺术家们是怎样安排作品中的各种形象,达到最好的审美效果的:构图的基本结构形式。
教师展示图片:《自由引导人民》(油画)德拉克洛瓦(法国)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画面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她在干什么 画面中的人物还有谁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此画是三角形构图的典范,画中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引导人民的自由女神处在横向黄金分割线处,巷战人群的头部位于纵向黄金分割线的位置。如此人物众多、宏伟而动荡的战斗场面,被画家组织在了一个井然有序的画面构图之中。
教师展示图片:《舞蹈》(油画)马蒂斯(法国)
提问:图片上的人物在干什么?此画的构图方式是什么?这种构图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圆形的构图有明显的旋转运动的感觉。在这幅狂野奔放的画面上,舞蹈者似乎被某种粗犷而原始的强大节奏所控制,他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圈,扭动着身躯,四肢疯狂的舞动着。画家采用圆形构图来安排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因而使画面看上去更加活泼和富有动感。圆形构图能让人联想到车轮,有旋转滚动的感觉;作为球体,有饱满充实的感觉;触觉柔和,具有内向,亲切感;也有完美、柔和、旋转向心的感觉。
教师展示图片:初踏黄金路(版画)李焕民(中国)
提问:图片上主要人物的位置关系是什么?此画的构图方式是什么?这种构图有什么优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画面中的人物、动物形象形成了视觉上一连串的连续的点,S形的构图在使画面结构丰满的同时,又具有一种独特的节奏美、韵律美。S形构图使人联想到蛇形运动,宛然盘旋。或者是来自人体柔和的扭曲,有一种优美流畅的感觉。中国画山水,经常使用这种类型的构图,即“之”字形构图,以构成景物纵深盘旋的情趣。
教师展示图片:阳关三叠(油画)王宏剑(中国)
提问:你看到图片的感受是什么?画面上的人物在干什么?构图方式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画面一群车马劳顿的旅人在西北小站上做短暂休息,然后再奔赴新的目的地……画家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安排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使画面稳定、安静、沉寂。阔大的天空与映照在万川之上的冷月,暗喻了边塞的苍凉与荒漠、遥远与寂寥,以此反衬出远征者的自信与勇气。
教师展示图片:露气(中国画)潘天涛(中国)
提问:图中主体物是什么?构图方式是什么?这样的构图形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古代绘画大师大都遵循“黄金分割律”作画。黄金分割律在构图中被用来划分画面和安排视觉中心点。黄金分割被认为是最美、最协调的比例,其比例值为1:0.618。用上述方法共能得到四条分割线,同样也得到四个交叉点。这四个交叉点常被画家用来安排画面的主要物象,使之形成视觉中心点。用横竖黄金分割线来分割,会发现画面左下部密,右上部疏,这两部分若为实,则右下和左上部就是虚,完美的分割法则令作品具有了清爽、舒适的形式美感。
教师展示图片:吉祥蒙古(油画)韦尔申(中国)
提问:图中主要人物是谁?他们的站姿有何不同?构图方式是什么?这样的构图形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垂直线可以形成严肃、庄严、寂静的感觉。能增强威严感和崇高感。画家采用这种构图形式将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分割开来表现出一种宁静、平和而自然的气息。垂直线构图的特点是严肃、宁静,垂直形体在画面中的分量要比同样大小的歪斜形体的分量重,垂直形体使画面的动感减少。
咱们已经学习了六种构图的形式,各有千秋,那么从欣赏的角度,构图的目的是什么呢?
教师展示图片:狼牙山五壮士
提问:图中的视觉中心在哪儿?画面的中心在哪儿?构图方式是什么?这样的构图形式表达了什么感情?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构图的目的一:使形象突出,构图中心明确。构图中心不是画中央,是指表现内容的中心,构成观众注意的焦点。
教师展示图片:林荫道(油画)霍贝玛(荷兰)
提问:图中的结构形式是什么?画面内容是什么?蕴含了画家什么感情?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构图的目的二:使结构形式与内容相统一。这幅美术作品表现的是开阔而宁静的意境,利用长方形画幅和水平线构图与垂线构图结合统一的表现手段,给人以平静舒展的心理作用 。
教师展示图片:太行山
提问:画面的主色调是什么?画面的内容是什么?图中的结构形式是什么?暗示了画家什么感情?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构图的目的三:使色彩表现与内容相统一 。运用强烈的明暗对比构成一种坚实、敦厚、沉重的宏大气势,红色的含义为革命、抗争。画家用红色与将太行山作为抗敌的历史丰碑立意相吻合。
三、小试牛刀,趁热打铁
咱们今天探索的知识就暂时告一段落了,那么出示几幅美术作品,看看以下作品都采用了哪些构图形式?
教师展示图片,并提问学生回答。
四、课堂小结,归纳拓展
绘画构图是一种比较复杂而且难度较大的知识和技巧,但是,它又是绘画实践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掌握简单的构图要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绘画作品,并在绘画实践中去应用。
老师送给大家一句名言“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研究构图,并不是制定各种条条框框,而是启发我们的思想,从有法到无法,从知法到变法,又不为方法所困扰。
五、作业布置
课后搜集一些不同构图的作品,并想想这些作品的构图在表达主题方面有什么作用?
【板书设计】
构图的作用
三角形构图 △
圆形构图 ○
s形构图 s
构图形式 水平线构图 —
垂直线构图 丨
分割线构图 #
1.使形象突出,构图中心明确
构图目的 2.使结构形式与内容相统一
3.使色彩表现与内容相统一
【备课反思】
整堂课通过在学生自己的构图形式中找不足,再到学习大师的绘画构图形式来导入构图的形式及构图的目的。使原本枯燥、乏味、专业性很强的美术课变得生动、有趣、带有欣赏和专业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紧扣,重点突出,师生互动好,学生积极主动,踊跃的回答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气氛打破了传统美术课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评讲的教学模式。最后的总结用了一句名言:“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告诉学生道理,引发思考。
即便如此,也有美中不足之处:
1.学生的作品构图问题比较大,在美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功底较薄弱,构图的能力仍待加强;
2.讲解概念的时候,要图文结合,简洁易懂,越是什么都想讲清楚,学生越含糊;
3.讲解构图的基本规律时课堂气氛有点死板,缺少互动,没有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多让学生自己来总结会更好。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构图的基础知识,我在教学能力上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有了新的突破。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我会采用新颖的、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愉快、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