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了解孔子及《论语》,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归纳本文重要的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理解本文所讲的立身处世之道,思考它们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提升自己的修养。
目录
第四章
总结归纳
第三章
合作探究
第一章
知人论世
第二章
整体感知
壹
知人论世
儒家至圣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撰《春秋》。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关于孔子
儒家至圣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遵循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为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思想
儒家经典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关于《论语》
儒家至圣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
在社会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旨在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其重要观点记录在《论语》之中。
关于背景
贰
整体感知
章1.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食:名作动,吃饭;
安:安逸;
敏:勤勉;
而:表并列;
就:接近、靠近;
而:表顺承;
正:匡正,端正
已:通“矣”;
特殊句式:敏于事而慎于言(状语后置句)
整体感知
章2.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yì》)
而:表假设,如果;
如……何:把……怎么样、对…怎么办;
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
整体感知
章3.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
道:道理、真理;
朝闻夕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整体感知
章4.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喻:知晓,明白;
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此处可以不译;
小人:指品德低下的人;
特殊句式:君子喻于义。(状语后置)
见利忘义: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整体感知
章5.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贤:形容词作名词,贤人,贤德的人。
齐:看齐。
而:表顺承
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省:反省,检查。
整体感知
章6.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质:质朴、朴实;
文:华美、文采;
野:粗野、鄙俗;
史:虚饰,浮夸;
彬彬:古义,配合适当的样子;
今义,文雅的样子
整体感知
章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士:读书人;
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
弘,广大;
毅,坚强,刚毅;
而:表并列;
以为:把…作为;
已:停止。
整体感知
章8.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kuì,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hǎn》)
譬:比喻,比方;
为:堆积;
未成一篑: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
篑:盛土的竹筐;
止,吾止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
平:形作动,填平;
平地:填平洼地;
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覆:倾倒。
整体感知
章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知:通“智”,智慧、聪明。
整体感知
章10.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
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
一日:一旦;
归:称赞,赞许;
由:依靠;
目:条目,细则;
礼:名词作动词,合乎礼;
事:实践,从事;
斯:这。
整体感知
章11.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言:字;
而:表顺承;
行:奉行,实践;
之:代词,代指“一言”;
其:大概,表示推测、估计;
恕:原谅,宽容;
于:介词,可以翻译成“给”;
可以: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同意或可能;
特殊句式: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定语后置)
整体感知
章12.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ěr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夫:那;
兴:激发人的感情;
观: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
群: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怨:讽刺时政;
迩:近。
整体感知
译文
【章1】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勉,对言行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去匡正自己,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章2】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
【章3】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可以了。”
【章4】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译文
【章5】孔子说:“看见贤人就想着与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在心里反省自己。”
【章6】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采质朴兼备,配合适当,这才能成为君子。”
【章7】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把实现仁道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一直到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
译文
【章8】孔子说:“好比积土堆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其咎在己)。好比填平洼地,即使只倒下一筐土,可以前进一步了,也是我自己(坚持)前进的(进益在己)。”
【章9】孔子说:“聪明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译文
【章10】颜渊问仁德。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 一旦这样做了,天下人都会称赞你有仁德了。实现仁德要依靠自己,难道依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现仁德的具体细则。”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颜渊说:“我即使不聪敏,请让我实践您这话吧。”
译文
【章11】子贡问道:“有一个可以终身实践的字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所不想要的,就不要施加给别人。”
【章12】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那《诗》呢?读《诗》可以激发人的情感,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在礼的准则下)讽刺时政。近可以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叁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章1
不求安饱,就有道而正。
章2
礼乐应以仁为基础。
小组合作
思考探究
章3
执着追求仁。
章4
重义轻利—义利观。
章5
不求安饱,就有道而正。
章6
礼乐应以仁为基础。
小组合作
思考探究
章7
执着追求仁。
章8
重义轻利—义利观。
章9
智、仁、勇成就完美人格。
章10
仁应该克己复礼。
小组合作
思考探究
章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章12
《诗》的社会功能。
肆
归纳主旨
归纳主旨
本课所选《论语》十二章,在“仁”“义”“礼”等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孔子关于君子人格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在思想道德修养、读书育人、为人处世等方面对后人都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归纳主旨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