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 新余市第六中学 章宜兰戊戌变法说课提纲一、教学背景二、教法学法三、教学目标四、教学过程五、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二、教法学法了解探究感悟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戊戌变法的
主要经过及内容 教学重点 如何让学生
理解变法过程
之艰辛和影响
之深远? 教学难点1.公车上书——签还是不签?2.御览上书——变还是不变?3.变法开始——大刀阔斧还是循序渐进?4.变法失败——中国又将何去何从?四、教学过程救 亡 图 存《马关条约》的签订创设情境清朝规定:严禁士人上书干预政治。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群”的力量强学会旧址宣传了变法思想,扩大了变法的群众基础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创设情境1897年12月,俄国强占旅顺和大连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和威海卫康有为光绪皇帝 如果再不下决心,
彻底变法以自强,恐
怕皇帝您和大臣们想
做一名北京城里的普
通百姓都不可能了!
——1898年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五书》御览上书——
变还是不变? 光绪帝召见康有为 变法开始——
大刀阔斧还是循序渐进? 社会各界对变法的态度课堂历史辩论会VS变法的主要内容重点突破戊戌变法是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 材料一 百日维新的过程中,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
除了湖南巡抚陈宝箴等极个别人以外,大多对新政或明或
暗的抵制。
材料二 慈禧太后在变法开始后不久,就要求光绪皇帝
凡是任命高级官吏必须首先征得她的同意。
材料二 在百日维新的103天里,光绪帝先后发出变法
诏令、谕旨达180件。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曾评价道:“规模
太大……包揽太多……举措太大。” 难点突破变法失败的原因 甲午战后,《时务报》起,一时
风靡海内,数月之间销行至万余份,
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举国趋之,
如饮狂泉。
——梁启超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文章(部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变法失败——
中国又将何去何从? 戊戌政变失败后,支持孙中山革命的人增多了,
不少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革命党人。
——杨天石《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 革命? 改良? 迷茫……课堂小结爱国
救亡
的
政治
运动 思想
解放
运动 课堂延伸 身处改革开放大潮中的我们,能够从一百多年前
的那场变法中感悟到些什么?我们今天又该怎样继续
推进改革开放? 回顾本课的教学过程,我充分考虑到了初中
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历史发展的脉络,让学生在
感知历史上那些重要的人和事的基础之上,适当
地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独立的判断力,并
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五、教学反思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