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4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昼夜长短)
1.关于地球公转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②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东向西??
③地球公转的轨道近似正圆,周期为一个月??
④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据此回答2~3题。?
2. “嫦娥一号”卫星在地球同步椭圆轨道上运行,无动力作用时,其在近地点和远地点的公转速度为
A.近地点时公转角速度慢? B.近地点时公转线速度慢?
C.远地点时公转角速度慢? D.远地点时公转线速度快?
3. “嫦娥一号”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是 B
下图所示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4~5题。
4.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5.2011年2月3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右图为某日某时刻某纬线圈至极点的昼夜分布状况,阴影为黑夜。
6.该纬度圈的纬度可能是 ( )
A.0° B.23°26′S C.30°N D.30°S
7.关于T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昼夜平分 B.昼短夜长
C.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D.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8.关于P地昼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昼长10小时 B.昼长11小时 C.昼长12小时 D.昼长13小时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9-11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9.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10.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 甲乙丙丁 B 甲乙丁丙 C 丙丁乙甲 D 丁丙乙甲
11.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球的公转 ②地球的自转 ③黄赤交角的存在 ④地方时的不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图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甲地经度为15°E,假定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据此完成。
12.图中甲地时间为
A.5日5时20分 B.6日6时20分
C.6日5时20分 D.5日6时20分
13.当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A.悉尼 B.上海 C.雅加达 D.莫斯科
(2008年全国2卷)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完成14~16题。?
14.若该图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 ( )
A.66.5°N、66°N、40°N、40°S B.66.5°S、66°S、40°S、40°N
C.66.5°N、66°N、0°、40°S D.66.5°S、66°S、0°、40°N
15.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 )
A.a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 B.b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
C.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 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
16.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a与Pb的关系应符合 ( )
A.0<Pa/Pb<1 B.Pa/Pb=0 C.Pa/Pb=1 D.Pa/Pb>1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后完成17—19题:
17 .北半球各地夜长于昼,且昼长逐日递增的区段是( )
A.a→c B.b→d C.d→e D.c→e
18.当太阳直射点由b向c移动时,关于地球公转速度叙述正确的是( )
A.越来越快 B.越来越慢
C.慢-快-慢 D.快-慢-快
19.当太阳直射点由a向b移动时,香港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 )
A.低-高-低 B.高-低-高
C.低-高 D.高-低
右图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20~24题。
20.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 )
A.北半球、10月 B.南半球、5月?
C.北半球、5月 D.南半球、8月?
21.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
A.30°~40° B.45°~55°? C.5°~15° D.60°~70°
22.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度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A.12月、17时30分 B.9月、17时?
C.6月、4时30分 D.4月、5时?
23.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
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
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 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
下图为地球上某日一条完整的晨线,a、c为晨线的顶点,b为晨线的中点,晨线在地球上为东北-西南走向,a点的地理坐标为(82°N,105°E),完成24~25题。
24.c点位于北京的什么方向
A、西南 B、东南 C、东北 D、西北
25.此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A、2月5日13点 B、2月5日1点
C、10月23日13点 D、10月23日1点
我国某省一个课外小组某日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6:40、16:40。据此回答26~27题。
26.该地的经度约为 ( )
A.120°E B.125°E C.115°E D.110°E
27.该日可能在 ( )
A.11月 B.9月 C.7月 D.5月
练习5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
下图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答1~2题。
1..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2.此日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读图回右图中,虚线ACB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此回答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图表示北半球 ②该图表示南半球 ③AC为晨线?④BC为晨线?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此时北京时间为
A.7月6日12时 B.7月7日12时?
C.7月6日24时 D.7月5日24时?
12月22日,我国某中学地理小组进行太阳高度角和当地经纬度观测,操作方法是:在操场上选择一点A 处,垂直立一个竹竿(竿长2 米),画一个半径为2米的圆圈,将观测到的杆端点在地面所投影的变化记录在操场平地上。据此回答。
5.该地的地理坐标约为:
A.122.5°E ,21°34ˊN
B.120°E,45°N
C.117.5°E,21°34ˊN
D.120°E,23°26ˊN
6.该地一年中有两次出现立杆无影的奇观,其中一次发生在6月8日前后,另一次发生的时间为:
A.4月4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7月5日前后 D.9月9日前后
下图为某一河流及其河床AB处的剖面示意图。某地理兴趣小组成员9月23日正午(地方时)在A处观测到的太阳仰角为55°30′,且太阳光线与河岸接近垂直。
据此回答下列7-8题。
7.该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A.55°30′S B.55°30′N
C.34°30′S D.34°30′N
8.下列有关该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河段有凌汛现象
B.此时该河流处于汛期
C.该河流流经亚寒带针叶林带
D.该河段水流自东向西流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完成题。
9.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 )
A.北温带 B.南温带 C.北寒带 D.南半球热带
10.在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该地 ( )
A.黑夜最短 B.正午旗杆的影子最短?
C.气温最高 D.受太阳活动影响强烈?
11.C~E时段,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
A.三江平原因气温低而处于农闲时期? B.塔里木河处于汛期?
C.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D.北半球达一年中白昼最长的季节
北京(40°N)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 .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需经常调节支架,使正午太阳光线直射集热板。在一年中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变动幅度大约是
A.23°5° B.47° C.66°5° D.90°
13.当集热板与地面夹角最大时
A.我国江淮地区正值梅雨季节 B.松花江正是第一次汛期
C.南太平洋漂浮的冰山较多 D.巴西高原的动物向北迁徙
(2010江苏单科,)图2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
14.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
A.甲、乙、丙、 丁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
15.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
下表是“四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R)和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H)资料”,据此回答16~17题。
①
②
③
④
R
2小时26分
24小时
0小时
5小时42分
H
43°26′
46°52′
23°26′
46°52′
16.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 )
A.②④①③ B.③②①④ C.④③①② D.①③④②
17.④地的最短昼长为 ( )
A.8小时21分 B.9小时9分 C.10小时42分 D.11小时22分
综合题
1.读下图分析回答
(1)此时若北京时间为10时,标出图中各经线的度数。
(2)此日为___月___日前后,北极圈内出现____现象,C点此时的太阳高度是___。
(3)A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C点的日出时间是___,E点的昼长是___小时。
(4)图中地方时相同的两点是__和__。
2.读右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以 为中心,日期为 月 日。?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3)图中晨线是 ,昏线是 。?
(4)A、D、E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与E点相等的另一条纬线的纬度是 。?
(5)E点的地方时为 时,C点的地方时为 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 点钟,日落时间为 点钟。?
(6)A点的昼长为 小时,乙点的夜长为 小时。?
(7)从甲到乙最短距离的行进方向是
A.自东向西 B.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C.自西向东 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8)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面积
A.等于1/2 B.等于1/3 C.小于1/2 D.大于1/2
1.(1)从左至右依次为30°W、0°、30°E、60°E、90°E、120°E、150°E (2)6月22日 极昼 0° (3)23°26′N 150°E 6时 24小时 (4)B E
2.答案 (1)南极 12 22 (2)(23°26′S,90°W) (3) (4)D>A>E 19°42′N (5)12 18 3 21 (6)12?6 (7)D (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