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风雨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风雨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0-06 14:3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汝阳县实验初中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 七 年级 语文 导学案
第 二单元(章) 第一 课时 使用时间: 2013年 09 月 16日 使用人:七年级学生 制作:王双红 审核: 分包人:
课题:风 雨
作者:贾平凹
一、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二、学习重点
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三、学习方法
朗读法、批注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预习
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2.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给下列划线词语注音。
偌大( )刹那( )蜷曲( ) 屋檐( )
倏忽( )房舍( ) 锥形( ) 葡萄蔓( )
3.读课文两遍,想一想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二、课堂学习
一)预习反馈
4.交流作家作品情况。
5.检查,矫正课前预习第二题。
二)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6.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请逐段朗读课文,想一想每段都写了哪些景物?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都八段
7.归纳分析:全文从几个大的方面描写了风雨到来的景象?写出了风雨怎样的特点呢?
1、“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头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你认为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写“风”,看不见一个“风”字,却写出了狂风的肆虐,
作者采用的是一种什么写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动词的使用及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除上面所涉及到的句子外,你还能从课文中找出其它句子,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吗?
_
有人说课文结尾写到了大雨,你是怎么看的?
2,在狂风暴雨中,植物无法自主,动物惊恐万状,孩子们为什么还“惊喜”呢?
基础知识积累
1.下列句子没有用到比喻修辞的是( )
A,树林子想一块面团,四面都在鼓。
B,槐树上葡萄蔓再也攀附部署了,才松了一次啊蜷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呼呼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
C,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的跑来,一跃身,精跳上了房檐,它也吃惊了。
2.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原名
___________,当代作家,著有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传体长篇___________等。
二、课后作业
学了本文,你一定收获不少。选择记忆中的自然景象,借鉴课文的写法,写片段作文。(注意尽量用到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学前指导
自主学习
精讲释疑
合作探究
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