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体量与力量——雕塑的美感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文档属性

名称 3.2体量与力量——雕塑的美感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2019)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9-06 20:5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匠心之用 — 雕塑艺术
主题二 体量与力量——雕塑的美感
教材:人美版美术鉴赏执教年级:高一
学情分析:我校高一学段的学生文化基础水平较好,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对于艺术审美有自己认知、喜好与见解,本课教学是继上一节课学习雕塑艺术造型的特点之后,更进一步深入赏析,从而培养与提升学生对雕塑艺术鉴赏与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图像识读:赏析中外雕塑作品的鉴赏、分析、比较、初步感受雕塑作品与历史、文化、环境、人文等直接的内在联系,体悟中外艺术家不同的表现情怀。
审美判断:理解感受雕塑作品呈现的体量美,与力量美的寓意,激发学生对雕塑的美能够积极主动阐述自己的独特理解,使学生对雕塑艺术语言有一种全新的感知和认知。
文化理解:正确认知在中国文明中的地位,逐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树立自觉维护、守候传统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雕塑的形态美、体量美、力量美教学难点:对雕塑艺术审美的引导与讲授。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视频、教学挂图、教具等 预习课本新内容 温故知新
引入提出问题 回顾上一节课内容,深化引入新课题知 识内容 聆听,感受、思考、 激发好奇心与学习兴 趣。
探究问题一 一.雕塑的形态美 所谓形态,在雕塑艺术里,主要指雕塑作品的形体或体态,雕塑的形态美主要指雕塑作品的形体或体态展现出来的形象、比例、结构、动势、空间等方面的形式美感,以及由此给人产生节奏感与韵律感。 结合问题、引导探究、思考回答 探究艺术发展与社会的关系提升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素养。
探究一:中西方雕塑艺术作品在形态美 结合问题、引导探
的表现上有何不同之处? 究、思考回答 探究艺术发展与社会 的关系提升学生文化
赏析《维纳斯》古希腊 理解能力素养。
赏析《击鼓说唱俑》东汉
二.雕塑的体量美 所谓体量是指事物的体积、尺度。雕塑的体量美就是指雕塑的体积与形体所给人们产生的一种量态的审美感受,我们称之为量感。 探究二:雕塑的体积越大,就越能给人产生体量美感吗? 赏析《乐ft大佛》唐代 比较:中外著名雕塑作品,认识体与量的审美关系。 结合教师讲解演 创设情境,引领学生
进入通过比较、感受、
探究 示比较、提问、思 判断。逐步培养学生
问题 考、分析、回答 艺术审美的视角、提
二 升学生审美判断能
力。
三、雕塑的力量感 雕塑作为力的艺术,最适合表现生命的力量,很多的雕塑作品通过形体结构能产生一种视觉上的张力,无论是再现性还是表现性的雕塑作品,都可以传达出外在和内在的力量美感。 探究三:中西方雕塑在作品力量感的表现上有何不同? 赏析《掷铁饼者》古希腊 赏析 《狗》贾科梅蒂(瑞士) 结合教师讲解演 创设情境,引领学生
探究 进入艺术家的世界,
问题 示比较、提问、思 逐步培养学生艺术审
三 考、分析、回答 美的视角、观念与思
维等;提升学生图像
识读能力和审美判断
能力等素养。
课后探究 四、请选择以下三件雕塑作品中的一件,尝试说说作品是如何体现力量美感的? 学生阅读课本及 课外资源,自主探 知识拓展,提供习题 供学生自主探究,引领学生进入通过比
问题 赏析《拉奥孔》古希腊 究鉴赏,表达自己 较、感受、判断。逐
四 赏析《韦陀像》明代彩塑 赏析《空中之鸟》布朗库西(法国) 的理解与认知 步培养学生对雕塑艺 术的审美判断能力与水平。
总结 雕塑艺术审美三角度:形态美、体量美、力量美; 回顾巩固 学以致用,提升自身美术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