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淳朴之情——民间美术
主题一 文化与习俗——从泥土中诞生的“美”
教材:人美版美术鉴赏执教年级:高一
学情分析:我校高一学段的学生文化基础水平较好,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对于艺术审美有自己认知、喜好与见解,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赏析了传统民族美术作品之后,从另一层面认识民间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从中培养与提升学生对民间美术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图像识读:了解民间美术种类、特征及其表现的内涵与寓意。
审美判断:以节日为切入点,以具体的民间美术作品为对象,探讨其与农业文明、节日风俗及创作群体之间的关系。
文化理解:深刻认识中国民间美术产生的文化根源,与其达成文化上的和解。正确认知其在中国文明中的地位,逐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树立自觉维护传统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民间美术与传统文化习俗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民间美术的造型本源的探讨与讲解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 准备 教学课件、视频、教学挂图、教具等 预习课本新内容 温故知新
引入课题 结合课本的民间美术作品激发好奇心,引入课题 赏析:苏州桃花坞年画《和合致祥,一团和气》 观赏感受比较 激发好奇心 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学习兴趣。
一、什么是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和文人美术,由劳动人民群众为满足生活和审美需要而创作的美观实用且流传广泛的美术作品。 思考:民间美术一般是由谁创作的? 结合民间美术的概念,
探究 结合问题 探究民间美术的创作者
问题 引导探究 主体与民间美术作品的
一 思考回答 关系。
二.民间美术的分类 民间美术品种极多,根据其用途的不同,民间美术一般可分为六大类: 1.祭祀类 2.起居类 3.穿戴类 4.器用类 5.装饰类 6.游艺类 结合教师 结合身边的民间美术作
探究问题 讲解演示比较 品,引导学生对民间美 术作品进行归类,从中提升学生对民间美术不
二 理解 同类别作品的图像识读
判断 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等
回答 素养。
三、为什么民间美术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 民间美术源自于乡村的普通劳动者的创造,由此可见,农村生活、农业文明是中国民间美术的产生土壤。 赏析:陕西安塞的门笺剪纸《福寿临门》 结合教师
探究问题 讲解演示比较 通过赏析民间美术作 品,理解民间美术与农业文明的关系。提升学
三 理解 生图像识读能力和文化
思考 理解等素养。
回答
四、民间美术对传统民俗的传承有何作用 结合教师 结合传统民俗里民间美
探究问题 结合传统民俗里民间美术活动,请大家说说与之相关联中国传统节日是哪些? 讲解演示思考 术活动,让学生理解民 间美术对传统民俗的传承作用,从中培养学生
四 1.张贴门神(春节)2. 佩戴香囊(端午节) 回答 对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保
3.放风筝(清明节)4. 做灯笼(中秋节) 理解 护意识。
五、民间美术的造型意识及其主题内涵源于哪里
探究问题 民间美术的造型意识与内涵与原始宗教图腾信仰密切关联。寓意性和象征性是民间美术重要 结合教师讲解演示 通过传统民间纹饰造型 意识与内涵的演变赏析,认识理解中国民间
五 的艺术特征。 思考 美术产生的文化根源,
赏析:鸟衔鱼纹、蛇盘兔纹、双鱼纹、龙凤纹、 回答 理解 从中提升学生图像识读和文化理解等素养。
五毒肚兜等纹饰的造型意识与内涵的演变
总结 民间美术的文化渊源、造型意识、审美寓意 回顾巩固 归纳总结,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