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
A.纯碱 B.烧碱 C.火碱 D.盐酸
2.有些游泳池中的水呈蓝色,是因为加入了一种能杀菌消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可能是( )
A. 烧碱 B. 食盐 C. 硫酸铜 D. 熟石灰
3.盐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结合的化合物。“混盐”是指一种金属离子与多种酸根阴离子构成的盐,如氯化硝酸钙[Ca(NO3)Cl]就是一种混盐。下列各化合物中属于混盐的是( )
A.Ca2SCl2 B.(NH4)2Fe(SO4)2 C.KAl(SO4)2 D.K3[Fe(CN)6]
4.下列各组物质中,全都不溶于水的一组是( )
A. CaCO3 BaCO3 BaSO4 B. AgCl KNO3 BaCl2
C. CuSO4 AgNO3 Mg(OH)2 D. Na2CO3 NaCl NH4NO3
5.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完全正确的是( )
A. 氯化钠 食盐 NaCl2 B. 碳酸氢钠 纯碱 NaHCO3
C. 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 D. 氢氧化钠 火碱 NaOH
6.不同的烯烃分子在相互反应时会发生“交换舞佯”,反应时,不同的烯烃分子间经过“交换,后生成了新物质,其过程可用如图表示,这种不同烯烃间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过程,可以认为是烯烃分子间发生了( )
A.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分解反应
7.多数花卉适宜在弱酸性土壤中生长。某盆花长势不佳,经测定盆中土壤的pH为7.6,在用较稀的硫酸亚铁溶液浇灌后,长势良好。这说明该硫酸亚铁溶液的pH( )。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判断
8.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
A.碳酸钠 纯碱 Na2CO3 B.氢氧化钙 石灰石 Ca(OH)2
C.氧化钙 生石灰 CaO D.氢氧化钠 烧碱 NaOH
9.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2H2+O2 点燃 2H2O B.NaCl+AgNO3=AgCl↓+NaNO3
C.Mg+2HCl=MgCl2+H2↑ D.2HgO 2Hg+O2↑
10.在Ca(OH)2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冷却至室温,溶液的pH没有改变的是( )
A.CO2 B.CaO C.Cu(NO3)2 D.HCl
11.含硫元素的同类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同,不同类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可能相同,如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类别物质化合价 单质 氧化物 酸 X
0 a - - -
+4 - b d Na2SO3等
+6 - c e f
A.X表示碱
B.物质a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物质b是二氧化硫,它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D.物质d和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Na2SO4和H2O
12.某溶液中先滴加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溶液( )
A.一定含有SO42- B.一定含有Ag+ C.一定含有CO32- D.一定含有Ag+或SO42-
13.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和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的盐酸;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 )
A.②⑤④①③ B.⑤④②③① C.⑤②④③① D.②④⑤①③
14.下表是某活动设计的4个实验方案,其中方案一、方案二都合理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证明醋酸溶液呈酸性 检验氯离子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 检验长期露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方案一 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观察是否变红 先加硝酸银溶液﹐再滴加稀硝酸 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加足量稀盐酸
方案二 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 先加稀盐酸,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加澄清石灰水
A.A B.B C.C D.D
15.硫酸铜、硝酸铜具有一相似的化学质。请回答:
(1)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均显________色,因为它们部具有________离子。
(2)向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某纯净物的溶液,能同时将铜离子和硫酸根根离子转变成沉淀,该净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16.如图中的几种物质是常见的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现象是
(2)碳酸钙、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是因为碳酸钙、碳酸钠中均含有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17.向一定的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的混合物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且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反应过程中没有气泡
B. a点所处状态的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
C. b点比c点所处状态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
D. ab线段上任意一点对应溶液的pH=7
18.向一定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OE发生化学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B. PF有沉淀生成
C. G点溶液的pH=7
D. 反应过程有气体和沉淀生成,属于复分解反应
19.某种粗盐水中有少量含SO42-、K+的杂质,小金用这种粗盐水经过下列实验流程制取纯净氯化钠晶体。
(1)固体A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加碳酸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若将溶液C蒸发至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得到晶体,所得体仍不是纯净的氯化钠,理由是________。
20.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小杨设计出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请回答:
(1)步骤②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一定有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有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确定固体粉末的组成。为确定固体粉末的组成,应将上述步骤中________试剂改为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1.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常含有少量的NaCl)。课外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设计思路:用空气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D中,利用装置D的质量变化测定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面问题:
(1)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装置A的作用是
(3)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
(4)若撤除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若撤除装置C,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
22.碳酸氢钠片是一种常用药,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这是因为人体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已知:NaHCO3+HCl=NaCl+H2O+CO2↑,为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科按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来采集实验数据。同学们认为,测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原因是 (答出一点即可)。
(2).为减小实验误差,小科又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了三次实验,采集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1 2 3
碳酸氢钠片样品质量/克 3.0 3.0 3.0
反应前总质量/克 193.8 194.6 193.6
反应后总质量/克 192.6 193.6 192.5
二氧化碳质量/克
请计算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酸由酸根离子和氢离子构成,碱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据此分析判断。
纯碱的化学式为Na2CO3,属于盐,故A符合题意;
烧碱和火碱为一种物质,化学式为NaOH,属于碱,故B、C不合题意;
盐酸的化学式为HCl,属于酸,故D不合题意。
2.【答案】 C
【解析】根据不同溶液的颜色分析判断。
【解答】烧碱溶液、食盐溶液和熟石灰的溶液都呈无色透明,只有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3.【答案】A
【解析】“混盐”是指一种金属离子与多种酸根阴离子构成的盐,因此其中金属离子只有一种,而酸根离子至少有两种。
A.Ca2SCl2 中,只有一种金属钙离子,含有氢硫酸根和盐酸根离子,故A符合题意;
B.(NH4)2Fe(SO4)2 中,只含有一种酸根离子,即硫酸根离子,不是混盐,故B不合题意;
C.KAl(SO4)2 中,含有两种金属离子,一种酸根离子,不是混盐,故C不合题意;
D.K3[Fe(CN)6],含有两种金属离子,一种酸根离子,不是混盐,故D不合题意。
4.【答案】 A
【解析】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分析判断。
【解答】A.碳酸钙、碳酸钡和硫酸钡都不溶于水,故A符合题意;
B.氯化银不溶于水,而硝酸钾和氯化钡溶于水,故B不合题意;
C.硫酸铜和硝酸银都溶于水,而氢氧化镁不溶于水,故C不合题意;
D.碳酸钠、氯化钠和硝酸铵都溶于水,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 D
【解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判断。
【解答】A.氯化钠俗称食盐,化学式为NaCl,故A错误;
B.纯碱的化学名为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 , 故B错误;
C.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化学式为Ca(OH)2 , 故C错误;
D.氢氧化钠俗称火碱,化学式为NaOH,故D正确。
6.【答案】C
【解析】由图示可知,烯烃分子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原理;
7.【答案】B
【解析】根据溶液pH与酸碱性关系分析,溶液pH<7时,呈酸性,且越小酸性越强,溶液pH>7时,呈碱性,且越大碱性越强,溶液pH=7时,呈中性。
花卉适宜在弱酸性土壤中生长, pH为7.6的土壤,加入硫酸亚铁溶液浇灌后长势良好,说明硫酸亚铁溶液呈酸性,pH小于7;8.【答案】B
【解析】A、碳酸钠俗称纯碱,化学式为Na2CO3 ,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符合题意;
C、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化学式为CaO ,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化学式为NaOH ,不符合题意;
9.【答案】B
【解析】根据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分解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置换反应为“单化化单”、复分解反应为“双交换价不变”进行分析。
A、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反应为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C、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D、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10.【答案】B
【解析】A、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二氧化碳,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溶液pH会减小,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仍得到的是氢氧化钙饱和溶液,溶液pH不会改变,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与硝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钙,溶液由碱性变成中性,pH会减小,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盐酸,二者发生中和反应,溶液pH会减小,不符合题意;
11.【答案】C
【解析】A.根据化学式 Na2SO3 可知,亚硫酸钠由金属离子和亚硫酸根构成,则x为盐而不是碱,故A错误;
B.a为硫单质,它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蓝色火焰,故B错误;
C.设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xOy,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4)x+(-2)y=0,解得:x:y=1:2,那么化学式为SO2,它有刺激性气味,严重污染空气,故C正确;
D.物质d为酸,其中S元素化合价为+4价,那么应该为H2SO3,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2SO3和H2O,故D错误。
12.【答案】A
【解析】某溶液中先滴加稀盐酸,无现象,说明不含银离子,再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生成了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13.【答案】A
【解析】根据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钡分别能除去镁离子、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及氢氧化钠、碳酸钠可用盐酸除,氯化钡用碳酸钠除分析。
【解答】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和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 然后用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钡分别除去镁离子、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因加入试剂均过量,加入的过量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可用盐酸除去,而氯化钡只能用碳酸钠除,所以氯化钡溶液要加在碳酸钠溶液前,将杂质转化为沉淀后先过滤,再向滤液中加盐酸,即可除去所有杂质;
14.【答案】D
【解析】A、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呈无色,不能用酚酞判断醋酸的酸性,不符合题意;
B、先加稀盐酸,会向溶液中引入氯离子,无法判断原溶液是的氯离子,不符合题意;
C、加硝酸钡溶液可以除去原杂质硫酸钠,但会引入新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气泡,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会产生沉淀,符合题意;
15.【答案】(1)蓝;铜(2)CuSO4;CuSO4+BaCl2=CuCl2+BaSO4↓(3)Ba(OH)2
【解析】(1)碳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因含有铜离子均显蓝色;
(2)向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因硫酸铜与氯化钡可产生硫酸钡沉淀能发生反应,方程式为 CuSO4+BaCl2=CuCl2+BaSO4↓ ;
(3)铜离子可转化为氢氧化铜沉淀,硫酸根离子可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某纯净物的溶液,能同时将铜离子和硫酸根根离子转变成沉淀,该纯净物的化学式为 Ba(OH)2 ;
16.【答案】(1)产生白色沉淀 (2)CO32- (3)CuSO4+2NaOH===Na2SO4+Cu(OH)2↓
【解析】(1)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2)碳酸根离子的盐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一个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故答案为CO32-;
(3)硫酸铜溶于水能形成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配平即可。故答案为CuSO4+2NaOH===Na2SO4+Cu(OH)2↓
17.【答案】 D
【解析】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再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肯定有气泡产生,故A错误;
B.a点时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而氯化钙还没有开始反应,此时的溶质为反应产物氯化钠和未反应的氯化钙,故B错误;
C.b点时,沉淀质量不再增大,即所有的反应已经结束,c点时碳酸钠溶液过量。二者氯化钠的质量相等,但是溶液质量增大了,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b点大于c点,故C错误;
D.ab段的反应为碳酸钠和氯化钙的反应,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反应产物氯化钠也呈中性,因此ab段任意一点的溶液pH=7,故D正确。
故选D。
18.【答案】 C
【解析】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再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OE段为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故A正确不合题意;
B.PF段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故B正确不合题意;
C.G点时加入的碳酸钠过量,此时溶液成碱性,pH>7,故C错误符合题意;
D. 反应过程有气体和沉淀生成,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9.【答案】(1)BaSO4
(2)BaCl2 +Na2CO3=BaCO3↓ +2NaCI
(3)钾离子未除去
【解析】根据流程图中加氯化钡可除去硫酸根离子,加碳酸钠可除去钡离子分析。
【解答】(1)固体A是加入过量氯化钡产生的,为硫酸根与钡离子生成的硫酸钡;
(2)加碳酸钠可除去A中过量的氯化钡,反应方程式为 BaCl2 +Na2CO3=BaCO3↓ +2NaCI ;
(3)因整个过程中没有除去钾离子,所以所得晶体不是纯净氯化钠。
20.【答案】(1)BaCO3(2)H2SO4;HNO3
【解析】(1)加入硝酸钡后,生成了白色沉淀,那么沉淀可能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也可能是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沉淀。加入足量稀硫酸后,生成了气体,肯定是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而剩余的沉淀肯定是硫酸钡。这些硫酸钡可能是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也可能是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因此只能确定②中碳酸钡的存在,不能判断硫酸钡的存在。
(2)由于加入稀硫酸,会引入硫酸根离子,进而影响对硫酸钠是否存在的判断,因此我们应该将稀硫酸换成稀硝酸,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步骤②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一定有 BaCO3 ;
(2)有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确定固体粉末的组成。为确定固体粉末的组成,应将上述步骤中 H2SO4 试剂改为 HNO3
21.【答案】①Ba(OH)2+CO2=BaCO3↓+H2O;
②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防止进入装置D中;
③使氢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完全反应;
④偏大,偏大.
【解析】①氢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Ba(OH)2+CO2=BaCO3↓+H2O;
②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碱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所以装置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防止进入装置D中;
③空气通入过快,不能使氢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完全反应;
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如果撤掉A ,会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未除导致实验结果偏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钡反应,装置B中产生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如果不除去气体中的水,会使D中测定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大.
22.【答案】 (1)盐酸具有挥发性(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2)70%
【解析】盐的性质及用途、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盐酸具有挥发性。
【解答】(1)小科按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来采集实验数据,同学们认为,测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原因是二氧化碳逸出时带走部分水蒸气或盐酸具有挥发性。
(2) 解:设 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 为X。
NaHCO3+HCl=NaCl+H2O+CO2↑ 。
84 44
X 1.1g
x=2.1g
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
1.6几种重要的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