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九年级“一课一练”:1.6几种重要的盐(2)【word,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九年级“一课一练”:1.6几种重要的盐(2)【word,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06 10:2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氮肥、磷肥、钾肥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化肥,用简便方法区别三种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实用性。区别下列相关化肥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
A.NH4Cl与KCl:观察外观
B.NH4HCO3与KCl:加水
C.K2SO4与Ca3(PO4)2:闻气味
D.(NH4)2SO4与K2SO4:加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
2.白菜生长过程中不茂盛,叶子发黄,应施加的化肥是( )
A. CO(NH2)2 B. K2SO4 C. Ca3(PO4)2 D. KH2PO4
3.某溶液中先滴加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溶液( )
A.一定含有SO42- B.一定含有Ag+ C.一定含有CO32- D.一定含有Ag+或SO42-
4.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它是一种液体,易分解为水和氧气,常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为了贮存、运输、使用方便,工业上常将H2O2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其化学式为2Na2CO3 3H2O2),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晶体失效的是( )
A. MnO2 B. 稀硫酸 C. 稀盐酸 D. NaHCO3
5.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和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的盐酸;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 )
A.②⑤④①③ B.⑤④②③① C.⑤②④③① D.②④⑤①③
6.下列各组中的物质(酸过量),依次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最终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 )
A. 氧化铜、碳酸钠、稀盐酸 B. 硫酸钠、氯化钡、稀硝酸
C. 硝酸银、氯化钠、稀硝酸 D. 氯化镁、氢氧化钠、稀盐酸
7.下表是某活动设计的4个实验方案,其中方案一、方案二都合理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证明醋酸溶液呈酸性 检验氯离子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 检验长期露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方案一 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观察是否变红 先加硝酸银溶液﹐再滴加稀硝酸 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加足量稀盐酸
方案二 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 先加稀盐酸,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加澄清石灰水
A.A B.B C.C D.D
8.用下列方法鉴别各组无色溶液,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待鉴别溶液 试剂(均为溶液)
A HNO3和KNO3 酚酞
B HCl和NaCl AgNO3
C AgNO3和Na2SO4 BaCl2
D Ca(OH)2和NaOH Na2CO3
9.某稀溶液溶质可能是NaNO3、HCl、H2SO4、Cu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向该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y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x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溶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有H2SO4和HCl B.一定有H2SO4、CuCl2,一定没有HCl
C.一定有HCl、CuCl2、NaNO3 D.一定有HCl和CuCl2,一定没有H2SO4,可能有NaNO3
10.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制取CO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探究,他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l的废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1中b→c段表示产生气体的过程
B. 图1中b点的值为106
C. 图1中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D. 图1中o→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表示
11.向一定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OE发生化学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B.PF有沉淀生成
C.G点溶液的pH=7
D.反应过程有气体和沉淀生成,属于复分解反应
12.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渐加入相应的乙物质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如图曲线表示的是( )
A.①④ B.③⑤ C.②⑤ D.③④
13.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荡。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生成 B.bc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有沉淀生成
C.从a点到c点,溶液中NaCl的质量逐渐增大 D.从b点到c点,溶液的pH逐渐增大
14.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 BaCl2、NaOH、Na2CO3、Na2SO4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实验小组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所加试剂均足量,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1).写出沉淀A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2).白色沉淀C 的化学式为 。
(3).这包白色固体是由 (填化学式)组成的。
15.判断下列物质组合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有 (填序号)
①K2CO3+CaCl2 ②H2SO4+KCl ③CuO+HCl ④Fe+CuSO4
⑤CO2+NaOH ⑥K2SO4+BaCl2 ⑦Mg(OH)2+CuSO4 ⑧BaCO3+NaOH.
16.某同学对“菠菜中富含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与豆腐同食会引起结石”的说法产生了兴趣。探究:菠菜里是否含有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
[查阅资料]
①可溶的草酸盐、碳酸盐能与CaCl溶液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草酸钙(CaC2O4)、碳酸钙。
②醋酸(化学式用HAc表示)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
[实验流程]
根据流程回答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
(2)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3)已知气体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
(4)[实验结论]菠菜里含有________。
17.化学肥料是用矿物、空气、水等做原料,经过化学加工精制而成的肥料,能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养料。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化学肥料属于复合肥的是 。
A.氯化钾KCl B.尿素CO(NH2)2
C.氯化铵NH4Cl D.硝酸钾KNO3
(2)尿素的化学式为CO(NH2)2,100千克尿素中含有N元素多少千克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若某地尿素[CO(NH2)2]为2元/千克,碳铵(NH4HCO3)为0.8元/千克,某菜农想用40元钱买氮肥,请你通过计算告诉他,买哪种化肥更合算
18.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是一种常见的肥料。烧制草木灰是我国传统农耕方式,但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为护卫蓝天白云,我市发布通告,禁止露天烧制草木灰。
(1)从化学肥料分类角度分析,碳酸钾属于________ (填“氮肥”、“磷肥"或“钾肥");
(2)要确认草木灰浸出液中含有,需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_;
(3)为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小科进行以下实验:
①取50克样品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后,将浸出液全部转移到烧杯中;
②在烧杯中加人足量的CaCl2溶液,得到沉淀;
③将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5克固体。
求该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发生化学反应,K2CO3+CaCl2=2KCl+CaCO3↓ )
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对于物质鉴别题,首先要掌握各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所需物质,再利用反应的不同现象加以区分,鉴别题时各物质的现象必须不能相同,否则无法区分。
A、NH4Cl与KCl都是白色固体,观察外观不能区别 ,不符合题意;
B、NH4HCO3与KCl都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加水不能区别,不符合题意;
C、K2SO4与Ca3(PO4)2 都是无特殊气味的固体,闻气味不能区别,不符合题意;
D、(NH4)2SO4与K2SO4,加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的为硫酸铵,无气味的为硫酸钾,可以鉴别,符合题意;
2.【答案】 A
【解析】含有氮元素的化肥属于氮肥,含有磷元素的化肥属于磷肥,含有钾元素的化肥属于钾肥,含有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属于复合肥,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白菜生长过程中不茂盛,叶子发黄,应施加的化肥是氮肥。
A.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正确;
B.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B错误;
C.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C错误;
D.KH2PO4中含有磷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D错误。
故选A。
3.【答案】A
【解析】某溶液中先滴加稀盐酸,无现象,说明不含银离子,再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生成了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4.【答案】 D
【解析】只要物质不与碳酸钠和双氧水反应,那么就不会使其失效,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二氧化锰会使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A不合题意;
稀硫酸和稀盐酸,都能与碳酸钠反应,从而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B、C不合题意;
碳酸氢钠与碳酸钠和双氧水都不反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A
【解析】根据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钡分别能除去镁离子、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及氢氧化钠、碳酸钠可用盐酸除,氯化钡用碳酸钠除分析。
【解答】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和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 然后用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钡分别除去镁离子、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因加入试剂均过量,加入的过量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可用盐酸除去,而氯化钡只能用碳酸钠除,所以氯化钡溶液要加在碳酸钠溶液前,将杂质转化为沉淀后先过滤,再向滤液中加盐酸,即可除去所有杂质;
6.【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盐的主要性质及常见离子的颜色和沉淀,氯化铜溶液呈蓝色,硫酸钡白色沉淀,氯化银白色沉淀。
【解答】A、稀盐酸和氧化铜生成氯化铜,溶液呈蓝色,故A错误。
B、硫酸钠和氯化钡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故B错误。
C、硝酸银和氯化钠能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氯化银不溶于稀硝酸,故C错误。
D、氯化镁和氢氧化钠能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镁能和稀盐酸反应,且酸过量,不会有沉淀残留,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D
【解析】A、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呈无色,不能用酚酞判断醋酸的酸性,不符合题意;
B、先加稀盐酸,会向溶液中引入氯离子,无法判断原溶液是的氯离子,不符合题意;
C、加硝酸钡溶液可以除去原杂质硫酸钠,但会引入新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气泡,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会产生沉淀,符合题意;
8.【答案】 D
【解析】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解答】A、酚酞试剂遇碱变红色, 遇其它溶液不变色,HNO3 呈酸性, KNO3 呈中性,都不能使酚酞变色, 故A不适合;
B、AgNO3 ,与HCl和NaCl反应都会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鉴别,故B不适合;
C、BaCl2 ,与AgNO3 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BaCl2与Na2 SO4 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 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C不适合;
D、Na2CO3 与Ca(OH) 2 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Na2CO3 与 与NaOH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适合。
故选D。
9.【答案】D
【解析】①如果溶液中存在稀硫酸,那么加入氢氧化钡后,会马上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
②氢氧化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氢氧化钡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钡;
③实验中,无法证实是否有硝酸钠的存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由图像可知,加入氢氧化钡后,先不产生沉淀,过一段时间后才产生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盐酸和氯化铜,氢氧化钡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因硫酸与氢氧化钡产生的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所以一定无硫酸,硝酸钠可能存在。
10.【答案】 D
【解析】根据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l的废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 ,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产生沉淀分析。
【解答】A、 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l的废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 ,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产生沉淀,图1中b→c段表示产生沉淀的过程 ,不符合题意;
B、 图1中b点的值为盐酸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10%b 2.2g
106:44=10%b:2.2g
b=53g,不符合题意;
C、 图1中c点时,盐酸和氯化钙刚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一种,不符合题意;
D、 图1中o→a段反应为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由小于7到等于7,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表示 ,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再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据此分析判断。
A.OE为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A正确不合题意;
B.PF段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故B正确不合题意;
C.G点时加入的碳酸钠过量,此时溶液成碱性,pH>7,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反应过程有气体和沉淀生成,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不合题意。
12.【答案】B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反应开始并没有马上产生沉淀或气体,而是过了一段时间后才生成的,据此分析判断。
①硝酸钡不与稀盐酸反应,而只与稀硫酸反应,因此反应开始时就会产生沉淀,故①错误;
②稀硫酸与铜不反应,只与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因此反应开始就会生成氢气,故②错误;
③稀盐酸先与铁锈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开始时没有气体生成;当铁锈完全反应后,铁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氢气,故③正确;
④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HCl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二者同时反应,沉淀立即产生,故④错误;
⑤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此时没有气体生成;然后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⑤正确。 那么能用曲线表示的是③⑤。
13.【答案】D
【解析】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这段时间内溶液质量的增大量为加入碳酸钠的质量与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差;然后,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这段时间内溶液质量的增大量为加入碳酸钠的质量与沉淀的质量之差;当二者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的增大量等于加入碳酸钠的质量,据此分钟判断。
A.ab段应该为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故A正确不合题意;
B.bc管应该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从a到c,一直有氯化钠不断生成,因此它的质量不断增大,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从b到c点,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由于氯化钠呈中性,因此溶液的pH值保持不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
14.【答案】 (1)BaCO3+2HCl═BaCl2+H2O+CO↑;复分解反应(2)CaCO3
(3)BaCl2、Na2CO3
【解析】硫酸钡和碳酸钡同为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但是前者不会和酸反应,而后者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酚酞试液遇到碱性溶液变成红色,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①白色固体溶于水后生成白色沉淀,则A可能是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也可能是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再加入稀盐酸后,沉淀全部溶解,且生成了气体,则沉淀肯定是碳酸钡,即肯定存在碳酸钠和氯化钡,不存在硫酸钠;
②白色固体溶解后得到的无色溶液B中,加入氯化钙后,生成了白色沉淀C,则肯定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沉淀。此时得到的无色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不呈碱性,即白色固体中肯定不存在氢氧化钠。
(1)沉淀A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BaCO3+2HCl═BaCl2+H2O+CO2↑ ;
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且相互交换成分,则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2)白色沉淀C为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
(3)这包白色固体是由氯化钡和碳酸钠组成的,即成分为BaCl2、Na2CO3。
15.【答案】 ①③⑥
【解析】根据复分解反应为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为生成物中有水或气体或沉淀生成。
【解答】①K2CO3+CaCl2 交换成分后有碳酸钙沉淀生成,能发生;②H2SO4+KCl交换成分为无沉水或气体生成,不能发生;③CuO+HCl交换成分后有水生成,能发生;④Fe+CuSO4能反应,但属于置换反应;⑤CO2+NaOH能反应但不属于复分解反应;⑥K2SO4+BaCl2交换成分后有硫酸钡沉淀生成,能发生;⑦Mg(OH)2+CuSO4反应物难溶,不能发生;⑧BaCO3+NaOH反应物难溶,不能发生;
故答案为:①③⑥ 。
16.【答案】 (1)过滤(2)将溶液中的草酸根和碳酸根完全沉淀出来
(3)CaCO3+2HAc =Ca(Ac)2+H2O+CO2↑(4)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
【解析】(1)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2)只有加入的氯化钙过量,其中的可溶性的草酸盐和碳酸盐才会完全反应,变成不溶于水的物质沉淀出来。
(3)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根据实验现象得到结论即可。
【解答】(1)经过操作①后得到溶液A和残渣,因此操作①为过滤。
(2)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草酸根和碳酸根完全沉淀出来
(3)气体D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D为二氧化碳,则步骤③中和,碳酸钙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方程式为: CaCO3+2HAc =Ca(Ac)2+H2O+CO2↑ ;
【实验结论】菠菜里含有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
17.【答案】(1)D
(2)解:N%=2N/CO(NH2)2=28/60≈46.67%
mN=100千克×46.67%=46.67千克
答:含有N元素46.67千克。
(3)解:m尿素= 40元/2元/千克=20千克,
m碳铵=40元/0.8元/千克=50千克
C%=N/ NH4HCO3=14/79=17.72%
尿素中含 N=20千克×46.67%=9.33千克
碳铵中含 N=50千克×17.72%=8.86千克
9.33 千克>8.86 千克
答:买尿素合算。
【解析】(1)氮、磷、钾为植物生长的营养素,同时还有两种营养素的化肥叫复合肥;
(2)首先根据计算出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再用尿素质量×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氮元素的质量;
(3)首先用计算出可以购买某种化肥的质量,然后再分别计算出两种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后用化肥的质量×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处氮元素的质量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1)A.氯化钾KCl中只含有钾元素,为钾肥,故A不合题意;
B.尿素CO(NH2)2中只含有氮元素,为氮肥,故B不合题意;
C.氯化铵NH4Cl中只含有氮元素,为氮肥,故C不合题意;
D.硝酸钾KNO3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为复合肥,故D符合题意。
18.【答案】(1)钾肥
(2)稀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
(3)解:设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为x
K2CO3+CaCl2=2KCl+ CaCO3↓
138 100
x 5克
解得:x=6.9克
K2CO3%= ×100%=13.8%
答: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为13.8%。
【解析】(1)根据含有钾元素的化合物可作钾肥分析;
(2)根据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3)根据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钾的质量分析。
【解答】(1)碳酸钾含有植物所需钾元素,属于钾肥;
(2)要证明碳酸根离子,需用到酸和氢氧化钙溶液,通过加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来验证;
1.6几种重要的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