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联衡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联衡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9-05 22:5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联衡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开学考试
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1.可能用到的原子量:Zn:65 C:12 O:16 H:1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10单选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苹果榨汁 B.石蜡熔化 C.木材燃烧 D.汽油挥发
2.下面是描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B.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
C.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D.食物能在人体中消化,最后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取用固体粉末
C. 加热液体 D. 量取液体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二氧化碳 B.雪碧饮料
C.洁净的空气 D.生理盐水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白磷自燃产生大量白雾
C.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D.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6.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必须使用催化剂 B.用氯酸钾制取时必须加热
C.必须用排水法收集 D.必须都在导管口添加一团棉花
7.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B.
C. D.
8.若用小球表示原子,则分子模型可用于表示
A.Fe B.H2 C.CO2 D.NH3
9.从如图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硒属于金属元素
B.硒的原子序数是34
C.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
D.硒原子中的中子数是34
10.区别下表中的各组物质,所选择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物质 区别的方法或试剂
A 水与双氧水 二氧化锰粉末
B 大理石与铜绿 观察颜色
C 硬水与软水 肥皂水
D 食盐水与蒸馏水 过滤
A.A B.B C.C D.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每小空1分,共14分)
1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分子: 。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3)标出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
12.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2)以上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结合上图,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 可分。
13.用化学符号或名称填空。
(1)氦气 ;(3)氯离子 ;(3)4个硝酸分子 ;
(4)硫酸铝: ;(5)氢氧化铜: ;(6)氧化亚铁: ;
(7)碳酸铵: ;(8)标出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
三、推断题(6分)
14.下图是物质A~M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已知M是一种黑紫色固体,A是黑色固体,D和F都是无色液体,且D为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液体,C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G的化学式为 (1分)。
(2)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1分)
(3)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分)
(4)上述转化中出现最多的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 。(2分)
四、实验题(5分)
15.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玻璃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 (填图示中的序号):
③氧气的收集装置可选择 (填图示中的序号)。
五、计算题(5分)
16.我国古代将炉甘石(主要成分ZnCO3)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可得到锌。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
①,②
(1)某同学用100t含ZnCO398%的炉甘石,计算生成ZnO质量的过程如下:
解:设可得到氧化锌的质量为x
x=64.8t
答:可得到氧化锌的质量是64.8t。
请判断该计算过程是否正确? 。(1分)
(2)请计算要获取65t金属Zn,需要氧化锌的质量是多少?(有计算过程)(4分)
参考答案
1.C
【分析】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判断。
【详解】A、苹果榨汁,是物质的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石蜡熔化,是物质的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木材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汽油挥发,是物质的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详解】A、颜色、气味、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属于物理性质;
B、密度、熔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属于物理性质;
C、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食物能在人体中消化,最后变成水、二氧化碳等,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D。
3.B
【详解】A、点燃酒精灯应使用火柴,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否则会引发火灾,此操作错误;
B、取用固体药品的方法是“一横二送三慢立”,即试管横放,用纸槽或钥匙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慢慢立起试管,此操作正确;
C、加热液体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外壁干燥,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持在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操作中试管内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此操作错误;
D、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不能俯视,操作中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使得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少,操作错误。
故选B。
4.A
【详解】A、二氧化碳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B、雪碧饮料中有碳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洁净的空气中也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生理盐水中有氯化钠、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D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此选项错误;
B、白磷自燃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此选项错误;
C、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能剧烈燃烧,此选项错误;
D、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此选项正确。
故选D。
6.B
【详解】A、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只加热即可,不需用催化剂,故A错误;
B、从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式可以判断,用氯酸钾制取时必须加热,故B正确;
C、因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还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
D、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才需要在导管口添加一团棉花,故D错误;
故选:B。
7.B
【详解】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符合题意;
C、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A
【详解】A、铁由铁原子直接构成,没有分子,故选项错误;
B、氢气由氢分子构成,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与2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正确;
D、氨气由氨分子构成,1个氨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9.B
【详解】A、硒元素名称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硒的原子序数为34,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则硒的质子数=34,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78.96-34≈35,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0.D
【详解】A、将二氧化锰粉末加入水中,无明显现象,二氧化锰加入双氧水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产生气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大理石一般情况下为灰白色,铜绿为绿色的,通过观察颜色,可以区分,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产生泡沫少,浮渣多;在软水中产生泡沫多;可以区分,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食盐水属于溶液,食盐水和蒸馏水中都不含不溶性固体,过滤后,均无固体剩余,现象相同,无法区分,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1.(1)2N2
(2)O
(3)
【解析】(1)
一个氮分子由两个氮原子构成,氮分子用N2表示,2个氮分子用2N2表示。
(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用元素符号O表示。
(3)
氯酸钾的化学式为KClO3,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规则,可得:(+1)+x+(-2)×3=0,解得x=+5。所以标出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用表示。
12.(1)
(2)化合反应
(3)分子原子
【解析】(1)
由上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的分子一种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一种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氢分子,生成物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故填:;
(2)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
(3)
由微粒变化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可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故填:分子;原子。
13.(1)He (2)Cl- (3)4HNO3 (4)Al2(SO4)3 (5)Cu(OH)2 (6)FeO
(7)(NH4)2CO3 (8)
【解析】(1)
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名称,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表示这种物质,氦气:He;
(2)
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名称,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表示这种物质,镁元素:Mg;
(3)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注离子所带电荷,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字为“1”时,省略不写,氯离子Cl-;
(4)
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名称,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表示这种物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Ag:表示2个银原子;
(5)
氯化钾是由氯离子和钾离子构成的,化学式为:KCl;
(6)
分子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4个硝酸分子:4HNO3;
(7)
硫酸铝是由硫酸根和铝离子构成的,硫酸铝:Al2(SO4)3;
(8)
氯化铝是由氯离子和铝离子构成的,氯化铝:AlCl3;
(9)
氢氧化铜是由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且铜离子化合价为+2价,氯离子化合价价为-1价,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氢氧化铜Cu(OH)2;
(10)
氧化亚铁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铁元素化合价为+2价,氧化亚铁:FeO;
(11)
碳酸铵是由碳酸根和铵根离子构成的,碳酸铵:(NH4)2CO3;
(12)
硝酸铵是由硝酸根和铵根离子构成的,显+1价,离子显-1价,设铵根离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硝酸根离子中氮元素化合价为y,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x+(+1)×4=+1,x=-1,y+(-2)×3=-1,y=+5,标出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14.(1)CO2
(2)
(3)分解反应
【分析】M是一种黑紫色固体,且M受热分解能生成三种物质,故M是高锰酸钾;A是黑色固体,故A是二氧化锰,B是锰酸钾,C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故C是氧气;氧气与木炭充分反应后生成G,故G是二氧化碳;D是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液体,且D通电分解能生成两种物质、且其中一种是氧气,故D是水,E是氢气;F在二氧化锰催化下能生成水和氧气,故F是过氧化氢。
(1)
由分析知,G是二氧化碳,故填:CO2;
(2)
由分析可知,①是高锰酸钾制氧气,化学方程式为。③为
电解水,化学方程式为;
(3)
上述涉及的三种反应均是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符合分解反应的定义。
15.(1)试管
(2) A C或D
【解析】(1)
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
(2)
①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
③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C或D。
16.(1)不正确
(2)设需要氧化锌的质量是y。
Y=81t
答:需要氧化锌的质量是81t。
【解析】(1)
用100t含ZnCO398%的炉甘石,则含ZnCO3的质量为100t×98%=98t,计算中直接代入总质量错误,故计算过程不正确。
(2)
见答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