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材料一 西洋势力侵略起始的时候,正是我们抵抗力量薄弱的时候。
……我们一面须接受新的文化,一面又须设法振兴旧的政教。
中华民族在近代所遇着的难关是双层的。——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图:人民英雄纪念碑金田起义浮雕
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
中国封建主义的压迫
抗争
自救
中华民族的出路在何方?
本时期知识思维导图
时代特征: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阶段特征 政治 一方面近代列强发起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使中国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等受到严重侵犯,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近代各阶层掀起救亡图存的斗争
经济 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出现,中国产生近代工业,民族工业在曲折中发展;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风俗深受影响
文化 清朝统治者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逐渐惊醒,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等思想,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时代趋势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本时期历史阶段特征
同学们,我们所要探讨的冲击-反应模式是由费正清在20世纪初正式提出并引起广泛关注的。费正清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学家,也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美国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泰斗,被当时的人誉为“头号中国通”。 自上世纪50年代始,“冲击-反应”作为费正清哈佛学派学术研究的主要史观,长期占据着美国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流。
课题解释 — 冲击—反应理论【辩证唯物论】
材料二“西方是19世纪和20世纪震撼全球的技术进步及其他种种进步的摇篮和发明者,因而西方能够从自身的文明中完成近代化,而中国由于自身独特的传统,则只能借助外部力量实现近代化。”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课题解释 — 冲击—反应理论【辩证唯物论看待】
整个近代史是文明相互碰撞的时代,不采取整体史观,很容易出现对某一文明的片面性认识和一方文化的缺席。冲击反应模式就没有看到作为整体的中西文明不是断裂的!!
课题解释 — 冲击—反应理论【辩证唯物论看待】
保罗·柯文是批评“冲击-反应”模型的一位代表性人物,而他本人正是费正清的学生。学术界也通常认为他的研究对费先生的影响很大。他的批判在前面也提得比较充分,这里就不赘述了。在批判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中国中心观”,即“倡导以中国为出发点,深入精密地探索中国社会内部的变化动力与形态结构,并力主进行多科性协作研究”。主要的意思就是:中国研究要关注中国社会的内部因素;中国历史变化的根源是内部因素,研究者的态度应该是把自己看做局内人。这个理论在后期也有发展和修正。
(缺乏批判性,过分夸大了中国历史的独立性,过于强调对地方和底层历史的研究,忽略了西方的影响)
1991年费正清先生出版了《中国新史》,在这本书中可以明显看到他偏向“中国中心观”。书中有直接的叙述说:如果我们要理解中国,第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是避免用欧洲的角度来判断。在这本书中,费先生力求客观评价西方的影响,力图从中国社会内部寻找中国历史发展中内部因素起主要作用的部分。这反映了费正清晚年对“冲击-反应”模式的修正,以及向中国中心观的倾斜。
其实在这之前,费正清先生也在其他的一些场合向“中国中心观”倾斜。《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一书中他说“这一模式并不十分准确。……西方冲击仅仅是造成总功许多事件中的一桩。”
保罗.柯文
【费正清学生】
第六课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维新变法】
—从冲击—反应理论看待戊戌变法
可叹落叶飘零可归根,六君子舍身取义求真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 第二单元 近代化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本课课标要求/学习目标:
结合时代背景,梳理戊戌变法的过程,强化时空观念,并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戊戌变法的特点及其失败原因
目录
一、冲击 — 西方冲击后的觉醒
二、反应 — 戊戌变法中的作为
三、寻路— 冲击反应后的抉择
史料研读: 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他们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甲午战争一方面标志着中国遭受更严重的侵略和奴役的开端;另一方面,随着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局势的紧张和经济状况的急剧变化,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掀起的改革和革命也在快速酝酿之中。 ——王建朗、 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讨论:据图片结合所学,分析甲午失败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掀起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变法图强、救亡图存的斗争
宣告洋务运动破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吴玉章回忆录》
仅仅依靠新式枪炮舰船和洋务企业,并不能使中国富强!
君主立宪制度是最好的政治制度!必须进行政治改革!
王 韬
郑观应
早期维新思想
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早期维新思想开始传播,为康梁二人之后的维新变法运动打下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阅读P102《历史纵横》
康有为写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从根本上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在孔子儒学的旧瓶子中装入民主平等的新酒,宣传了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变亦变,不变亦变。日本因变而强,印度不变而亡。(迫切性)
---- 梁启超《变法通议》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19世纪末知识分子共识:唯有实行变法才能救亡图存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立宪派/维新派/改良派】
戊戌变法是一场肤浅的、短命的政治变革,但又是一次深刻的、意义深远的思想启蒙。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明定国是》诏书
仍未脱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藩篱
戊戌维新的指导思想有什么特点?
戊戌变法全过程:
戊戌六君子被杀害
结果: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外,全部被废止。【戊戌悲风吹北平】
公车上书
谭嗣同
梁启超称谭嗣同为: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资产阶级“立宪梦”破灭!不能救国!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林旭
刘光第
杨锐
杨深秀
康广仁
谭嗣同殉难图
慈禧囚禁光绪皇帝于中南海瀛台
失败
【问题探究】:你如何评价戊戌维新变法运动?
材料三 “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清德宗实录》卷418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乙巳
政治 准许臣民上书言事;举荐人才;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特权
经济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私人办厂;创办国家银行;鼓励商办铁路、矿业;举办邮政
文教 废八股;创办各种学堂;派人留学;准许民间办报;设译书局
军事 按西法武装训练新式军队,添造军舰
1898年6月11日
百日维新
定国是诏
9月21日
材料四
进步性
政治:冲击旧式官僚体制
经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促进新思想的传播(思想启蒙)
局限性
传统观念束缚
守旧势力强大
社会基础薄弱
政治经验缺乏
顺应世界潮流
资产阶级维新派变法运动失败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立宪救国梦”破灭)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失败的根源)
“思想启蒙”与“维新续政”的余音
“维新变法”与“祖宗成法”的博弈
“急于求成”与“推行不彰”的矛盾
“力图革新”与“守旧传统”的冲突
促进思想启蒙,推动社会发展
固守中体西用,难易专制体制
改革过于急促,缺乏统筹规划
守旧势力强大,缺乏可靠基础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原因与影响
谢谢观看!欢迎各位老师前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