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6 20:0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中景物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朗读并背诵默写全诗。
一、说作者
王湾(生卒年不详),号为德,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约712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王湾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是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
二、划节奏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释题意
次北固山下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北固山位
于江苏镇江,由于北临长江,山壁陡峭,形势险固,
故名北固山,南朝梁武帝曾题书"天下第一江山"来
赞其形胜。
四、知体裁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对偶联
——对偶联
次北固山下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律诗
五、明诗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路:
旅人前行的路。
青山:
北固山。
前:
向前。
旅人前行的路啊,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
江上碧波荡漾,船在江水上前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平:
涨平,潮水涨得与岸齐平。
风正:
风顺而和。
悬:
挂。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和风吹拂,风向不偏,船帆悬于桅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日:
从海上升起的红日。
生:
升起。
残夜:
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入:
进入,降临。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江上早春,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乡书:
思念故乡的书信。
达:
到,送达。
归雁:
北归的大雁。
满怀思念的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
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六、析写法、悟情感
1、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对偶。
诗人乘舟正朝着眼前的“绿水”前进,驶进“青山”,驶向“青山”之外的遥远的客路,暗含了旅途奔波之意。
2、颔联中“阔”和“正”有何妙处?能不能换成其他
的词?
不能。
“阔”是开阔的意思,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
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船上
人的视野也因之而开阔。
“风正”指风顺而和。帆“悬”,说明帆是竖直高挂的,
若风很大很猛,帆必然不会竖直。因此,“风正”
才有“帆悬”,前后呼应。
3、颈联,耐人寻味,既写景,又蕴含哲理,如何理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
“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写景逼真,叙事确
切,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新生事物必将取
代旧事物,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4、尾联的用的是哪种抒情方式?抒发了什么情感?
直接抒情。
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
要借归雁来传递家书了。前三联写景,最后一联
抒情,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5、此诗写作上有何特点?
“客路”、
”行舟“
“乡书”、
“归雁”
前后呼应
风正一帆悬
平野开阔、长江波平浪静
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拓展: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在古代诗歌中,雁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小结
这首五言律诗,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板书
首联:点题
颔联:船上所见
颈联:写景
尾联:归雁传书(抒情)
借景抒情
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