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北部。它是清朝五代皇帝倾心营造的皇家营苑,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
1860 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震惊中外的洗劫和焚烧。洗劫、焚烧圆明园后,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给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雨果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于1861年11月25日大义凛然地写下了《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时的信》。
1.导入课文
1.积累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琉璃、惊骇、瞥见、劫掠、荡然无存、富丽堂皇等。
2.掌握雨果的相关知识,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体会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3.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学习本文行文思路清晰、层层
推进的特点。(重点)
4.理解本文在写作上善于铺陈、类比,以及运用反语的特点,
体会其表达效果。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难点)
2.学习目标
题目交代了写信的缘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点明了写信的对象——巴特勒上尉;指出了写信的目的——雨果借写信的机会,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题目解说
作者介绍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海上劳工》。剧本《克伦威尔》等。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背景)
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
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他们
野蛮地洗劫了北京城的同时,闯入圆明园,
大肆抢劫,并放火烧毁了这座宏伟华美的
皇家园林。
烧毁前的圆明园
烧毁后的圆明园
初读课文
给予( ) 琉璃( ) 珐琅( )眼花缭乱( ) 惊骇( )
晨曦( ) 瞥见( )
赃物( ) 箱箧( )
zānɡ
jǐ
liú lí
fà lánɡ
xī
piē
qiè
hài
liáo
·
··
··
·
·
·
·
·
·
三、阅读探究(交流展示)
1.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什么主旨?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态度?
3.“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4.作者是怎样描述圆明园之美的?作者为什么把圆明园描写的那样美?
5.“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 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作者对待文化的态度是怎样的?
6.“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1.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什么主旨?
明确: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
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
三、阅读探究(交流展示)
明确: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态度?
3.“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运用反语,且对比鲜明,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毁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行径,表达了作者的愤怒,辛辣地讽刺了英法联军的罪行。
4.作者是怎样描述圆明园之美的?作者为什么把圆明园描写的那样美?(作者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作者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恍若月宫,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说它属于全人类,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作者饱含深情,极力赞美圆明园,为后文写英法联军破坏圆明园做铺垫,更利于表现作者的愤慨之情,更能激起人们对英法联军的痛恨之情。
明确:文化艺术无国界,一切艺术都属于全人类.
5.“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 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作者对待文化的态度是怎样的?
6.“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统治者发起的侵略行为并不代表人们的意见,法兰西
人民非非常友好,并不支持这次远征。
1.在雨果的心目中,圆明园具有怎样的地位?对它总的评价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
是世界奇迹,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是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是恍若月宫的建筑,是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是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是亚洲文明的剪影。
四、练习
2.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为谁而建?为什么?
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第二课时
1、赞美圆明园早人类历史上的崇高地位。(1-4)
2、揭露英法联军的罪行。(5-6)
3、指出英法政府必将受到历史的审判。(7-10)
复习导入
信的正文写了哪些内容?
1.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这里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 )
阅读探究(交流展示)
2.赏析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1)“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2)“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3)“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5.文章的后一部分围绕着“两个强盗”的比喻展开,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说一说结尾两句话有什么含义。
1.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这里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 )
明确:巴特农神庙是希腊最负盛名的古建筑,是欧洲人心中的神庙。与巴特农神庙相比较,突出圆明园的艺术成就,人类最杰出的成就,却一同被强盗毁灭,其行径之卑劣,令人发指。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2.赏析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1)“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这三句运用反语,极力讽刺了侵略者的丑恶行径。
(2)“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文明”和“野蛮”运用反语,批判和讽刺了侵略者恬不知耻、颠倒黑白、厚颜无耻的丑态,表现出作者的凛然正气和博大胸怀。
(3)“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圆明园的物品虽然是富丽堂皇的,但强盗的行径是丑恶的,把抢来的东西用于展览,对于这群无耻的强盗来说,不是展览“破烂”又是什么呢?
5.文章的后一部分围绕着“两个强盗”的比喻展开,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国家、政府的形象是抽象的,用“两个强盗”来比喻英国、法国政府,使两国政府的形象具体化、贬义化,揭示出英法联军所谓“远征中国”的实质就是侵略和掠夺,突出了作者批判英法侵略者罪行的立场。
6.说一说结尾两句话有什么含义。
结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头彻尾的无耻的偷窃,以辛辣的讥讽点明主旨,体现了作者明确的立场、鲜明的态度和对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
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理所当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他这样是不是不够“爱国”?表现了他怎样的品格?
他是爱国的,他不畏强权,态度公正,对祖国和人民爱得清醒和深沉。表现了他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胸怀博大,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珍视人类文明成果的品格。
四、拓展延伸
作者通过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揭露了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敬重。
五、总结课文
读了本文之后,你对雨果这位作家有了
怎样的认识?请作出你的评价。
他是一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
民族主义情绪,他代表了人类的良知,
是非分明,爱憎分明。
……
六、布置作业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