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十章 极地地区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十章 极地地区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3-21 11:27:03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十章 极地地区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7七下·南平期末)中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第一个考察站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东方站 D.阿蒙森—斯科特站
【答案】A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985年,我国在南极洲建立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南极洲上已发现的矿物就有220多种,煤矿资源最为丰富,此外还有丰富的铁矿,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迄今为止,已有俄罗斯、美国、英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等3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一大批科学考察站,在南极地区进行科考工作。
2.(2017七上·新城期中)煤的形成需要有暖湿的环境与大片的森林。冰天雪地、号称“白色沙漠”的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气候变暖 B.人类活动 C.植被迁徙 D.大陆漂移
【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冰天雪地、号称“白色沙漠”的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南极洲这块陆地以前曾经是在气候较温暖的地区,后来发生了大陆漂移运动,使这里能找到煤炭。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极地地区的知识,学生加强理解。
3.(2017七下·泗洪期末)有关南极地区保护与和平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大力开采南极的煤炭资源,解决全球的能源问题
B.组织捕鲸船队到南极捕鲸,获得更多的海洋产品
C.科考队员将垃圾埋在雪地里,不能丢弃海中
D.各国应加强合作,履行南极条约
【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针对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科学考察、环境保护、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履行《南极条约》。
故答案为:D。
【点评】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此题考查的是对南极地区的科考和保护。
4.(2017七上·滕州月考)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到南极考察选择的最佳时间是(  )
A.6月份 B.8月份 C.9月 D.2月
【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我国科学考察队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11月—次年2月,因为此时为南极地区的暖季,又是极昼时期,便于科考,故选择答案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南极地区的特点,理解答题即可。
5.(2017七上·河源月考)读图,图中G点大洲描述正确的是(  )
A.非洲 B.南美洲 C.大洋洲 D.南极洲
【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图中D是南美洲,E是非洲,F是大洋洲,G是南极洲。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南极地区大洲大洋的位置,读图解答即可。
6.(2017七下·东营期末)到北极地区去的人比南极地区多,而且北极地区还有人定居。主要原因是(  )
A.北极地区空气污染小
B.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温暖,风小
C.北极地区冰山更多,淡水资源丰富
D.北极地区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极和北极处于地球的最南、北两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由于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是海洋为主,导致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加寒冷,降水稀少,且多狂风,不适合人类的居住,而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更温暖,风也更小,所以有常住居民,故选B。
7.(2017七下·平定期末)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两极地区都有极昼和极夜的现象
B.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都很恶劣
C.北极地区具有“白色沙漠”之称
D.南极地区的企鹅被称作是南极的主人
【答案】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由于两极地区纬度高,在两极地区有极昼和极夜现象,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两极地区气候酷寒,风速大,降水少,其自然环境都很恶劣,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南极地区由于降水极少,具有“白色沙漠”之称,C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主人,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两极地区的相关知识,对比记忆较好,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课本中的重点必须要牢记。
8.(2017七下·太平期末)我国南极泰山站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泰山站经纬度位置为76°58 E,73°51 S,外形寓意为中国灯笼。泰山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长城站按地球自转方向绕南极洲海域航行一周,它所经过的大洋顺序依次为(  )
A.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
【解析】【分析】长城站位于南极半岛上,在南极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从长城站按顺时针饶南极洲海域航行一周,它所经过的大洋顺序依次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故答案选D。
9.(2017七下·太平期末)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温暖的原因是(  )
A.周围国家数量较多 B.纬度较低,太阳辐射热量较多
C.被海洋覆盖,受海洋影响大 D.有极光现象
【答案】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由于北极地区。被海洋覆盖,受海洋影响大,造成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温暖;故答案选C。
10.(2017七下·太平期末)下列属于北冰洋沿岸地区典型动物的是(  )
A.北极熊 B.企鹅 C.海豹 D.海象
【答案】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特有的动物是北极熊和北极狐;南极地区特有的动物是企鹅、磷虾;海豹两极都有;海象聚集在北极冰原上;故答案选A。
11.(2017七下·江都期末)“我住在寒冷的北极圈内,我的体长约3.4米,体重约300到700千克。我的毛皮防水,皮下脂肪又厚,所以不怕冷。我可喜欢吃海豹、海鱼啦。”
(1)这里的“我”是下图中的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各动物分布地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被誉为“高原之舟”,主要生活在我国的青藏高原上
B.全球气候变暖,②的生存范围逐渐扩大
C.③被誉为“南极绅士”,分布在严寒的南极大陆沿海一带
D.④被誉为“草原霸主”,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亚的热带草原上
【答案】(1)B
(2)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1)北极圈以内主要是北冰洋,北极地区特有的动物是北极熊,图中②是北极熊。所以选B。(2)A、①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大象。故A不符合题意;B、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跟踪考察表明,在1978~1996年间,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约6%,②北极熊等极地动物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故B不符合题意;C、③是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游禽,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被称为南极的主人。企鹅体形肥胖,大腹便便,挺胸凸肚,步履蹒跚,白色的前胸犹如洁白衬衫,黑色或藏青色羽毛的后背又像笔挺的燕尾服,俨然一副衣冠楚楚的绅士派头。故C符合题意;D、④是狮子,被誉为“草原霸主”,主要生活在非洲的热带草原上。故D不符合题意。
【点评】此题考查知识点较多,要理解记忆。
二、综合题
12.(2017七下·太平期末)阅读下图,完成要求。
(1)上图中所示是   地区。该地区储存着大量的固体   资源,地下埋藏着从遥远的地方“漂移”过来的丰富的   资源。
(2)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大洋名称。
大洲:①   ,②   ;
大洋:④   ,⑥   。
(3)一个人站在图中心O处,其前后左右都是   方(向)。
(4)图中M处的我国科考站的名称是   。
(5)阅读南极洲的气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A.大部分地区年均温在-25℃以下,极端最低气温达-88℃以下。
B.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风速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
C.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55mm以下,降水最少的地方5mm/年。
问题:请根据以上资料,归纳出南极洲的气候特点:   。
【答案】(1)南极;淡水;煤炭
(2)大洋洲;南美洲;印度洋;大西洋
(3)北
(4)中山站
(5)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该题以南极地区图为切入点,考查南极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南极地区图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强,难度大。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来解决两极地区的地理问题。(1)据图可知:极点处是南极洲的轮廓,图中所示是南极地区;无论是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所以该地区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地下埋藏着从遥远的地方“漂移”过来的丰富的煤炭资源。(2)读图可知:①是大洋洲;②是南美洲;④是印度洋;⑥大西洋。(3)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是北方;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是南方。所以一个人站在图中心O处,其前后左右都是北方。(4)中国在南极地区共建立了四个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图中M出的考察站为中山站。(5)依据材料可知: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1 / 1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十章 极地地区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7七下·南平期末)中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第一个考察站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东方站 D.阿蒙森—斯科特站
2.(2017七上·新城期中)煤的形成需要有暖湿的环境与大片的森林。冰天雪地、号称“白色沙漠”的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气候变暖 B.人类活动 C.植被迁徙 D.大陆漂移
3.(2017七下·泗洪期末)有关南极地区保护与和平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大力开采南极的煤炭资源,解决全球的能源问题
B.组织捕鲸船队到南极捕鲸,获得更多的海洋产品
C.科考队员将垃圾埋在雪地里,不能丢弃海中
D.各国应加强合作,履行南极条约
4.(2017七上·滕州月考)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到南极考察选择的最佳时间是(  )
A.6月份 B.8月份 C.9月 D.2月
5.(2017七上·河源月考)读图,图中G点大洲描述正确的是(  )
A.非洲 B.南美洲 C.大洋洲 D.南极洲
6.(2017七下·东营期末)到北极地区去的人比南极地区多,而且北极地区还有人定居。主要原因是(  )
A.北极地区空气污染小
B.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温暖,风小
C.北极地区冰山更多,淡水资源丰富
D.北极地区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7.(2017七下·平定期末)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两极地区都有极昼和极夜的现象
B.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都很恶劣
C.北极地区具有“白色沙漠”之称
D.南极地区的企鹅被称作是南极的主人
8.(2017七下·太平期末)我国南极泰山站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泰山站经纬度位置为76°58 E,73°51 S,外形寓意为中国灯笼。泰山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长城站按地球自转方向绕南极洲海域航行一周,它所经过的大洋顺序依次为(  )
A.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9.(2017七下·太平期末)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温暖的原因是(  )
A.周围国家数量较多 B.纬度较低,太阳辐射热量较多
C.被海洋覆盖,受海洋影响大 D.有极光现象
10.(2017七下·太平期末)下列属于北冰洋沿岸地区典型动物的是(  )
A.北极熊 B.企鹅 C.海豹 D.海象
11.(2017七下·江都期末)“我住在寒冷的北极圈内,我的体长约3.4米,体重约300到700千克。我的毛皮防水,皮下脂肪又厚,所以不怕冷。我可喜欢吃海豹、海鱼啦。”
(1)这里的“我”是下图中的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各动物分布地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被誉为“高原之舟”,主要生活在我国的青藏高原上
B.全球气候变暖,②的生存范围逐渐扩大
C.③被誉为“南极绅士”,分布在严寒的南极大陆沿海一带
D.④被誉为“草原霸主”,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亚的热带草原上
二、综合题
12.(2017七下·太平期末)阅读下图,完成要求。
(1)上图中所示是   地区。该地区储存着大量的固体   资源,地下埋藏着从遥远的地方“漂移”过来的丰富的   资源。
(2)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大洋名称。
大洲:①   ,②   ;
大洋:④   ,⑥   。
(3)一个人站在图中心O处,其前后左右都是   方(向)。
(4)图中M处的我国科考站的名称是   。
(5)阅读南极洲的气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A.大部分地区年均温在-25℃以下,极端最低气温达-88℃以下。
B.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风速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
C.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55mm以下,降水最少的地方5mm/年。
问题:请根据以上资料,归纳出南极洲的气候特点: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985年,我国在南极洲建立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南极洲上已发现的矿物就有220多种,煤矿资源最为丰富,此外还有丰富的铁矿,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迄今为止,已有俄罗斯、美国、英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等3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一大批科学考察站,在南极地区进行科考工作。
2.【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冰天雪地、号称“白色沙漠”的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南极洲这块陆地以前曾经是在气候较温暖的地区,后来发生了大陆漂移运动,使这里能找到煤炭。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极地地区的知识,学生加强理解。
3.【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针对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科学考察、环境保护、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履行《南极条约》。
故答案为:D。
【点评】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此题考查的是对南极地区的科考和保护。
4.【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我国科学考察队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11月—次年2月,因为此时为南极地区的暖季,又是极昼时期,便于科考,故选择答案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南极地区的特点,理解答题即可。
5.【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图中D是南美洲,E是非洲,F是大洋洲,G是南极洲。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南极地区大洲大洋的位置,读图解答即可。
6.【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极和北极处于地球的最南、北两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由于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是海洋为主,导致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加寒冷,降水稀少,且多狂风,不适合人类的居住,而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更温暖,风也更小,所以有常住居民,故选B。
7.【答案】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由于两极地区纬度高,在两极地区有极昼和极夜现象,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两极地区气候酷寒,风速大,降水少,其自然环境都很恶劣,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南极地区由于降水极少,具有“白色沙漠”之称,C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主人,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两极地区的相关知识,对比记忆较好,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课本中的重点必须要牢记。
8.【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
【解析】【分析】长城站位于南极半岛上,在南极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从长城站按顺时针饶南极洲海域航行一周,它所经过的大洋顺序依次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故答案选D。
9.【答案】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由于北极地区。被海洋覆盖,受海洋影响大,造成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温暖;故答案选C。
10.【答案】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特有的动物是北极熊和北极狐;南极地区特有的动物是企鹅、磷虾;海豹两极都有;海象聚集在北极冰原上;故答案选A。
11.【答案】(1)B
(2)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1)北极圈以内主要是北冰洋,北极地区特有的动物是北极熊,图中②是北极熊。所以选B。(2)A、①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大象。故A不符合题意;B、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跟踪考察表明,在1978~1996年间,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约6%,②北极熊等极地动物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故B不符合题意;C、③是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游禽,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被称为南极的主人。企鹅体形肥胖,大腹便便,挺胸凸肚,步履蹒跚,白色的前胸犹如洁白衬衫,黑色或藏青色羽毛的后背又像笔挺的燕尾服,俨然一副衣冠楚楚的绅士派头。故C符合题意;D、④是狮子,被誉为“草原霸主”,主要生活在非洲的热带草原上。故D不符合题意。
【点评】此题考查知识点较多,要理解记忆。
12.【答案】(1)南极;淡水;煤炭
(2)大洋洲;南美洲;印度洋;大西洋
(3)北
(4)中山站
(5)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该题以南极地区图为切入点,考查南极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南极地区图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强,难度大。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来解决两极地区的地理问题。(1)据图可知:极点处是南极洲的轮廓,图中所示是南极地区;无论是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所以该地区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地下埋藏着从遥远的地方“漂移”过来的丰富的煤炭资源。(2)读图可知:①是大洋洲;②是南美洲;④是印度洋;⑥大西洋。(3)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是北方;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是南方。所以一个人站在图中心O处,其前后左右都是北方。(4)中国在南极地区共建立了四个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图中M出的考察站为中山站。(5)依据材料可知: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