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数学
人教新课标B版
必修1
第二章 函数
2.4 函数与方程
本节综合
高考数学总复习第一讲:函数与方程[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数学总复习第一讲:函数与方程[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B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6-02-22 17:37:00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4
文档简介
高考数学总复习第一讲:函数与方程
函数描述了自然界中量的依存关系,反映了一个事物随着另一个事物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和规律.函数思想的实质是剔除问题的非数学特征,用联系和变化的观点提出数学对象,抽象其数学特征,建立函数关系.
在解决某些数字问题时,先设定一些未知数,然后把它们当作已知数,根据题设本身各量间的制约,列出等式,所设未知数沟通了变量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方程的思想.
函数与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函数若有解析表达式,那么这个表达式就可看成是一个方程.一个二元方程,两个变量存在着对应关系,如果这个对应关系是函数,那么这个方程可以看成是一个函数,一个一元方程,它的两端可以分别看成函数,方程的解即为两个函数图象交点的横坐标,因此,许多有关方程的问题可以用函数的方法解决;反之,许多有关函数的问题则可以用方程的方法解决.总之,在复习中要注意领悟蕴含在知识和解题过程中函数和方程的思想,用它来指导解题.在解题中,同时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探索,寻求多种方法,从而得到最佳解题方案.
一、例题分析
例1.已知F(x)=xα-xβ在x∈(0,1)时函数值为正数,试比较α,β的大小.
分析:一般情况下,F(x)可以看成两个幂函数的差.已知函数值为正数,即f1(x)=xα的图象在x∈(0,1)上位于f2(x)=xβ的图象的上方,这时为了判断幂指数α,β的大小,就需要讨论α,β的值在(1,+∞)上,或是在(0,1)上,或是在(0,1)内的常数,于是F(x)成为两个同底数指数函数之差,由于指数函数y=at(0<α<1)是减函数,又因为xα-xβ>0,所以得α<β.
例2.已知0
分析:为比较aα与(aα) α的大小,将它们看成指数相同的两个幂,由于幂函数 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因此只须比较底数a与aα的大小,由于指数函数y=ax(0
a,所以a<aα,从而aα<(aα) α.
比较aα与(aα) α的大小,也可以将它们看成底数相同(都是aα)的两个幂,于是可以利用指数函数 是减函数,由于1>a,得到aα<(aα) α.
由于a<aα,函数y=ax(0
(aα) α.
综上, .
解以上两个例题的关键都在于适当地选取某一个函数,函数选得恰当,解决问题简单.
例3.关于x的方程 有实根,且根大于3,求实数a的范围.
分析:先将原方程化简为ax=3,但要注意0
若将ax=3变形为 ,令 ,现研究指数函数a=3t,由0
通过本例,说明有些问题可借助函数来解决,函数选择得当,解决就便利.
例4.函数f(x)是定义在实数集上的周期函数,且是偶函数,已知当x∈[2,3]时,f(x)=x,则当x∈[-2,0]时,f(x)的解析式是( ).
(A)f(x)=x+4 (B)f(x)=2-x
(C)f(x)=3-|x+1| (D)f(x)=3+|x+1|
解法一、∵f(-2)=f(2)=2 f(-1)=f(3)=3,∴只有(A)、(C)可能正确.
又∵f(0)=f(2)=2,∴(A)错,(C)对,选(C).
解法二、依题意,在区间[2,3]上,函数的图象是线段AB,
∵函数周期是2,
∴线段AB左移两个单位得[0,1]上的图象线段CD;再左移两个单位得[–2,1]上的图象线段EF .
∵函数是偶函数,
∴把线段CD沿y轴翻折到左边,得[–1,0]上的图象线段FC.
于是由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得函数在[–2,0]上的解析式:
即
由于x∈[-2,-1]时,x+1≤0,x∈(-1,0)时,x+1>0, 所以y=3-|x+1|, x∈[-2,0].
解法三、当x∈[-2,-1]时,x+4∈[2,3],
∵函数周期是2,
∴f(x+4)=f(x).
而f(x+4)=x+4,
∴x∈[-2,-1]时,f(x)=x+4=3+(x+1).
当x∈[-1,0]时,-x∈[0,1],
且-x+2∈[2,3].
∵函数是偶函数,周期又是2,
∴ ,
于是在[–2,0]上, .
由于x∈[-2,-1]时,x+1≤0,x∈(-1,0)时,x+1>0,
根据绝对值定义有x∈[-2,0]时,f(x)=3-|x+1|.
本题应抓住“偶函数”“周期性”这两个概念的实质去解决问题.
例5.已知y=loga(2-ax)在[0,1]上是x的减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0,1) (B)(1,2) (C)(0,2) (D)[2,+∞]
分析:设t=2-ax,则y=logat,
因此,已知函数是上面这两个函数的复合函数,其增减性要考查这两个函数的单调性,另外,还要考虑零和负数无对数以及参数a对底数和真数的制约作用.
解法一、由于a≠1,所以(C)是错误的.
又a=2时,真数为2–2x,于是x≠1,这和已知矛盾,所以(D)是错的.
当0
故y=loga(2-ax)是x的增函数,所以(A)是错的.
于是应选(B).
解法二、设t=2-ax,y=logat
由于a>0,所以t=2-ax是x的减函数,
因此,只有当a>1,y=logat是增函数时,y=loga(2-ax)在[0,1]上才是减函数;
又x=1时,y=loga(2-a),
依题意,此时,函数有定义,故2–a>0
综上可知:1
故应选(B).
例6.已知 ,函数y=g(x)的图象与函数y=f-1(x+1)的图象关于y’=x对称,则g(5)=_____________-
解法一、由 去分母,得 ,解出x,得 ,
故 ,于是 ,
设 ,去分母得, ,解出x,得 ,
∴ 的反函数 .
∴ .
解法二、由 ,则 ,
∴ ,∴ .
即 的反函数为 ,
根据已知:
∴ .
解法三、如图,f(x)和f-1(x)互为反函数,当f-1(x)的图象沿x轴负方向平移一个单位时,做为“镜面”的另一侧的“象”f(x)的图象一定向下平移1个单位,因此f-1(x+1)的图象与f(x)-1的图象关于y=x对称.
故f-1(x+1)的反函数是g(x)=f(x)-1,
∴ .
本解法从图象的运动变化中,探求出f-1(x+1)的反函数,体现了数形结合的优势出
二、巩固练习
(1) 已知函数 在区间 上的最大值为1,求实数a的值.
(1)解:f(x)在区间 上最大值可能在端点外取得,也可能在顶点外取得, , ,而顶点横坐标 ,最大值在顶点外取得,故此解舍去.
当最大值为f(2)时,f(2)=1, ,顶点在应在区间右端点取得最大值,此解合理.
当最大值在顶点处取得时,由 ,解得 ,当 ,此时,顶点不在区间内,应舍去.
综上, .
(2)函数 的定义域是[a,b],值域也是[a,b],求a.b的值.2)解:y=f(x)的图象如图,分三种情况讨论.
当a
解得, ,由于b>0,应舍去.
当0≤a
有 ,解得:a=1,b=2.
当a<0
当a
解得, ,由于b>0,应舍去.
当0≤a
有 ,解得:a=1,b=2.
当a<0
,解得: ,
综上, 或
(3)求函数 的最小值. 解(3)分析:由于对数的底已明确是2,所以只须求 的最小值.
(3)解法一:∵ ,∴x>2.
设 ,则 ,
由于该方程有实根,且实根大于2,
∴ 解之,μ≥8.
当μ=8时,x=4,故等号能成立.
于是log2≥0且x=4时,等号成立,因此 的最小值是3.
解法二:∵ ,∴x>2
设 ,则 =
∴μ≥8且 ,即x=4时,等号成立,
∴log2μ≥3且x=4时,等号成立.
故 的最小值是3.
(4)已知a>0,a≠1,试求方程 有解时k的取值范围. 4)解法一:原方程
由②可得: ③,
当k=0时,③无解,原方程无解;
当k≠0时,③解为 ,代入①式,
.
解法二:原方程 ,
原方程有解,应方程组
,
即两曲线有交点,那么ak<-a或0
0)
∴k<-1或0
(5)设函数
(Ⅰ)解不等式f(x)≤1
(Ⅱ)求a的取值范围,使f(x)在[0,+∞]上是单调函数.
5)解(Ⅰ),不等式f(x≤1),即
由此得:1≤1+ax即ax≥0,其中常数a>0,
∴原不等式 即
∴当0
当a≥1时,所给不等式解集为{x|x≥0}.
(Ⅱ)在区间[0,+∞)上任取x1,x2,使得x1
(ⅰ)当a≥1时,
∵
∴
又
∴
所以,当a≥1时,函数f(x)在区间[0,+∞)上是单调递减函数.
(ⅱ)当0
第 8 页 共 8 页 8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一章 集合
1.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第二章 函数
2.1 函数
2.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
2.3 函数的应用(Ⅰ)
2.4 函数与方程
第三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3.1 指数与指数函数
3.2 对数与对数函数
3.3 幂函数
3.4 函数的运用(ⅠⅠ)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