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作者:刘禹锡第一课时陋室铭
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刺史等官职。《陋室铭》就是他被贬后任和州刺史时所写。
“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作者及作品简介
1.明实词,通晓大意。
古今异义。
①谈笑有鸿儒(古:大,渊博。今:鸿雁,书信。)
②无案牍之劳形(古:形体,身体。今:形状。)
词类活用。
①名词用作动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译为“出名”。)
②形容词用作动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形容词,灵巧,灵验。这里用作动词,译为“变得灵验,显灵”。)
③形容词用作使动词。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乱:使......受到扰乱。劳:使......感到劳累。)重要词有仙则名( ) 有龙则灵( )
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 )
苔痕上阶绿( ) 草色入帘青( )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
何陋之有( )动词,出名
显灵此,这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长到,蔓到映入使动用法,使……扰乱
使动用法,使……劳累倒装句。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自学指导 1. 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哪句?它的深刻含义是?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山
水
陋室 仙龙德馨不陋名灵精读课文陋室不陋——环境——交友——生活幽美景高雅
人闲适事精读课文
德馨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正面——实写反面——虚写高雅脱俗不慕富贵 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托物言志——陋室物志安贫乐道高洁傲岸主题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景色之雅:可知陋室环境恬静 雅致 令人赏心悦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之雅:可见纵情畅怀 谈笑风生的情状可以调素琴……无案牍之劳形情雅之雅:可见抚琴调弦 展卷读经的怡然情态,可见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 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明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明贤的志趣和抱负。陋室,陋室真的陋吗?本文从那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是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人品高尚。(德馨) 景色清幽 来人不俗 生活高雅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
这些矛盾吗?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何作用?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作者以古代明贤自喻,表现高雅志趣。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
陋室的状况吗?“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第二课时爱莲说 周敦颐学习目标累积一些文言词汇.
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预习检测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书,宋代,哲学家.
2.散文.
3. fán、 yū zhuó lián màn xiè xiǎn
自学指导1.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这些描写赋予了莲的哪些品质?
2.课文是对莲花进行描写和歌颂的,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3.作者描写莲花之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1.明实词,通晓大意。
(1)古今异义。
宜乎众矣
(古:当,与“乎”连用,译为“当然” 今:合适。)
(2)词类活用
①名词用作动词
不蔓不枝
(“蔓”“枝”:都是名词,译为“长枝蔓”“生枝杈”。)
②形容词用作动词
香远益清(远: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2.辨虚词,揣摩语气
(1) 水陆草木之花
【之:的】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义】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衬托的作用,用“菊之爱”,“牡丹之爱” 衬托“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志趣与众不同,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本文作者写了莲的哪些美好形象?1: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
2: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它“香远益清”的芳香。
3:从风度方面:写它“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它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为哪三种人?作者把菊花比喻成隐士,把牡丹比喻成富贵的人,把莲花比喻成君子。作者把“爱菊”“爱牡丹”“爱莲”的人态度分别是什么?爱不同的花象征拥有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化,独抗寒霜,作者把菊花比喻成不与统治者合污的隐士,可见作者对爱菊的人并不反感,只是感慨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作者把牡丹比喻成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的人厌恶鄙弃,表现了它不追求名利的心态。作者认为莲花是花中君子,他认为爱莲花的人与自己是同路人。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托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课堂达标重点词语解释: 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益:?更。 植:树立。 鲜:少。 濯:洗涤。 妖:妖媚。 而:却?亵:亲近而不庄重。 宜:应当 独:只,仅 沾染(污秽)课堂达标2.重要句子翻释:(1).(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2).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3).(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4).(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写作特点考查:1、《陋室铭》借 立意抒发了
作者的 情操和 的情趣。
2、《爱莲说》借 寄寓 作者的 思想感情,和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陋室”对莲的描述和赞美高洁伟岸 安贫乐道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