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初中生物鲁教版七年级上册专项综合全练(三)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文档属性

名称 【五三】初中生物鲁教版七年级上册专项综合全练(三)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0-18 14:02:1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五三】初中生物鲁教版七年级上册专项综合全练(三)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选择题
1.三种血细胞中不含细胞核的是 (  )
A.红细胞和白细胞 B.白细胞和血小板
C.红细胞和血小板 D.血小板
【答案】C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白细胞有细胞核,可以作变形运动,身体某处有病菌时,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能释放出使血液凝固的物质,因此三种血细胞中没有细胞核的是 红细胞和 血小板.故选C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据此解答.
2.某患者被医生确诊为急性炎症后接受了消炎治疗,没过多久就痊愈了,下面能正确表示该患者体内白细胞数目变化的图像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当细菌侵入人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所以当患者患急性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增多,在治疗康复的过程中白细胞的数目逐渐减少,最后恢复到正常水平。
故答案为:C
【分析】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
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
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3.动脉是把血液由心脏输送到头、躯干和四肢等处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中医“切脉"和护士抽血时,针对的血管分别是(  )
A.动脉、静脉 B.静脉、动脉 C.动脉、动脉 D.静脉、静脉
【答案】A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中医“ 切脉"的位置是手腕外侧的桡动脉。动脉压力较大,抽血以后不容易止血;毛细血一般比针头还细、血量少,且血液流动最慢;静脉压力小,容易止血。在医院输液或抽血时,针头插入的血管是静脉。
故答案为:A
【分析】血管的种类与结构特点: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管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有的较深,
有的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较慢,内表面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额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内径很小,只允许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①抽血、献血、输血、打点滴都是扎静脉,
②“把脉”“切脉”指动脉,
③四肢的“青筋”是静脉,
④肌肉注射是注入毛细血管。
4.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三类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血流方向是乙→丙→甲
B.甲管壁较同级的乙管壁薄,弹性较同级的乙管壁大
C.血液流经丙后,某些物质含量会发生变化
D.若甲、乙都是参与肺循环的血管,则甲中流的是动脉血
【答案】C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A、甲内的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则甲是动脉;乙内的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则乙是静脉;丙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则丙是毛细血管;血流方向是甲→丙→乙,A不符合题意。
B、甲(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大:乙(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B不符合题意。
C、由于丙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所以血液流经此处,某些物质含量会发生变化,C符合题意。
D、若甲,乙都是参与肺循环的血管,则甲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
5.(2020·宜昌)如图为小明学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后整理的部分笔记,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知识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A.图中①是指主动脉和肺动脉,动脉管壁厚,弹性大,A不符合题意。
B.动脉血是在体循环的动脉中流动的血液以及在肺循环中从肺回到左心房的肺静脉中的血液。因此图中②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B不符合题意。
C.图中③是房室瓣,只能朝一个方向开,能够防止血液倒流,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C不符合题意。
D.图中④是右心室,是肺循环的起点;而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心脏的结构: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4个空腔,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房在上,心室在下,心尖在左。在心脏的4个腔中,左心室的肌肉壁最厚。心脏的四个腔分别有血管与它相连通,与左心室相连的是主动脉,与右心室相连的是肺动脉,与左心房相连的是肺静脉,与右心房相连的是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
6.体循环的起点和肺循环的终点分别是(  )
A.左心房 右心室 B.左心室 左心房
C.右心房 右心室 D.右心室 左心房
【答案】B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网→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所以,体循环的起点和肺循环的终点分别是左心室、左心房。
故答案为:B
【分析】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了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7.如图所示为血液循环过程中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若Ⅰ代表小肠处的毛细血管,Ⅱ代表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则该物质最可能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养料 D.尿素
【答案】C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若Ⅰ代表小肠处的毛细血管,血液流经小肠时由动脉血变成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血液再流经Ⅲ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供给组织细胞利用,所以Ⅳ中养料和氧气减少。因此,该物质最可能是养料。
故答案为:C
【分析】血液的循环途径:
8.一滴血在体内“旅行”,如图为它所经历的途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④收缩时,它从④进人①
B.流经B后,它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
C.由F出发到达E,它至少经过心脏2次
D.在E处氧与血红蛋白相结合
【答案】C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④右心室收缩时,血液从④右心室进入A肺动脉。当血液流经B肺部毛细血管时,由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肺泡中的高,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人肺泡,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下降。血液在血液循环系统中流经的途径是:F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E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故血液由F出发到达E,至少经过心脏2次;E处为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在此处氧气与血红蛋白相分离,进入组织细胞。
故答案为:C
【分析】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舒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不仅把运来的营养物质输送给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而且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的氧气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在体循环进行的同时,肺循环也在进行着,肺循环以右心室为起点,静脉血射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在这里,肺泡和毛细血管中的静脉血进行了气体交换,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到肺泡中,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里的血液中。这样,原来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的动脉血。动脉血经肺静脉流同左心房,完成了肺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虽是两条不同的循环路线,但它们是同时进行的,循环的起止点都在心脏。
9.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瓣膜的功能,取一个完整羊心脏,扎住下腔静脉,从上腔静脉将清水灌人,观察清水流出的血管,则流出清水的血管是(  )
A.上腔静脉 B.主动脉 C.肺静脉 D.肺动脉
【答案】D
【知识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心脏中的 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取一个完整的羊心脏,扎住下腔静脉,由上腔静脉注人清水,清水进人右心房,由右心房进人右心室,然后经肺动脉流出。
故答案为:D
【分析】心脏的四个腔有: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这四个腔分别与人体内的一些大的血管相连.与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肺静脉,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上、下腔静脉,与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肺动脉。
10.(2018·莱芜)如图为人的心脏工作示意图.据图可以判断出(  )
A.右心房处于收缩状态 B.左心室处于舒张状态
C.房室瓣处于开放状态 D.动脉瓣处于开放状态
【答案】D
【知识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解:心脏有四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左边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右边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心房连通静脉,心室连通动脉。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流动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心房收缩,心室舒张,这时房室瓣处于打开状态,保证血液由心房进入心室;心室收缩,心房舒张,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保证血液由心室进入动脉,同时由于心房处于舒张状态,静脉中的血液进入心房;心房和心室都舒张,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血液由静脉进入心房,由心房进入心室。从本题来看,房室瓣开始关闭,心室开始收缩,动脉瓣打开,血液流入主动脉。
故答案为:D
【分析】 根据图中血流的方向可知,该图显示此时心脏的工作状态是心室收缩,分别把血液泵入主动脉和肺动脉;心房舒张,血液流回心房。此时动脉瓣打开,房室瓣关闭。
11.如图表示血液循环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血管①与血管②相比,血管①中氧气含量高,颜色鲜红
B.当A、D处于收缩状态时,B、C一定处于收缩状态
C.体循环的目的是为E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走代谢废物
D.C的壁最厚,为体循环提供足够的动力
【答案】B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在心脏跳动时,先是心房收缩,心室舒张;再是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最后是心房和心室都舒张。因此当A右心房、D左心房都处于收缩状态时,B右心室、C左心室都处于舒张状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了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二、非选择题
12.李某近来经常头晕、易倦乏力,最近几天又出现发热、咽部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如表是他就医的血常规化验单,请据表回答。
姓名:李某性别:男 年龄:35
化验项目 结果 参考值
WBC(白细胞) 26×109个/L (4~
10)×109个/L
RBC(红细胞) 2.6×1012个/L (4.0~5.5)×1012个/L
Hb(血红蛋白) 78
g/L 120~160
g/L
PLT(血小板) 198×109个/L (
100~ 300) ×109个/L
(1)根据化验单上的化验项目——   不正常,以及李某经常头晕、易倦乏力的症状,医生诊断他患有贫血,建议他除了服用药物外,平时饮食要多吃含   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2)经医生进一步检查,诊断李某还患有扁桃体炎。化验单上与此相关的不正常的化验项目是   。该血细胞的功能是   。
(3)因扁桃体炎的症状严重,李某需要输液治疗。输液时护士用一个橡皮管在他手背针刺部位上方(近心端)15厘米处捆扎起来。此时,针刺人的血管是   ,这样做的作用是   。药物进入血液后,随血液流经某些静脉后,由   进入心脏的   ,再经肺循环和体循环的一段路径到达炎症部位。
(4)检验科医生镜检李某的血涂片时,看到的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   ,体积最大的血细胞是   。这两种血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是   。
【答案】(1)红细胞、 血红蛋白;铁
(2)白细胞;吞噬病菌
(3)静脉;暂时阻止血液流动,使血管鼓胀便于针刺入;上腔静脉;右心房
(4)红细胞;白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白细胞有细胞核
【知识点】血常规化验单
【解析】【解答】(1)根据化验单的数据显示,李某的红细胞的数量低于正常值,血红蛋白的含量也低于正常值,结合李某经常头晕、易倦乏力的症状,医生诊断他患有贫血,建议他除了服用药物外,平时饮食要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2)当身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会增多。通过李某的血常规化验单可见,其白细胞(该血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病菌)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医生可诊断李某还患有扁桃体炎。
(3)抽血或者输血时,要用橡皮管捆扎针刺入部位(刺人静脉)的上方(近心端),这主要是可以暂时阻止血液流回心脏,让静脉积血膨胀,便于寻找针刺入部位。输液治疗时,药物到达扁桃体经过的路线是: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扁桃体炎症部位毛细血管。
(4)检验科医生镜检李某的血涂片时,看到的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体积最大的血细胞是白细胞。这两种血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是: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白细胞有细胞核。
【分析】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
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
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13.如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与血液循环的关系简图,图中A表示肺泡,B表示组织细胞,1~4表示心脏腔室;5~8表示血管,箭头方向表示.血流方向,请据图回答:
(1)图中,1的名称为   ,一次完整的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   。
(2)血管6的名称是   ,其内流动的是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3)一位O型血病人需要大量输血,医生应给他输入   型血;某一葡萄糖分子经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后,至少需要   次经过左心室,才能到达上肢骨骼肌。
【答案】(1)右心房;肺循环
(2)肺静脉;动脉血
(3)O;1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血型与输血
【解析】【解答】(1)心脏是 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图中1是右心房,一次完整的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2)6是肺静脉,其内流动的是动脉血。
(3)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一位O型血病人需要大量输血,医生应给他输入O型血。某一葡萄糖分子经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后,经过的路线是: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上肢骨骼肌处毛细血管网。所以,这一葡萄糖分子经小肠吸收进人血液,最后到达上肢骨骼肌至少需要1次经过左心室。
【分析】体循环途径:血液从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
肺循环途径:血液从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进入左心房。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五三】初中生物鲁教版七年级上册专项综合全练(三)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选择题
1.三种血细胞中不含细胞核的是 (  )
A.红细胞和白细胞 B.白细胞和血小板
C.红细胞和血小板 D.血小板
2.某患者被医生确诊为急性炎症后接受了消炎治疗,没过多久就痊愈了,下面能正确表示该患者体内白细胞数目变化的图像是(  )
A. B.
C. D.
3.动脉是把血液由心脏输送到头、躯干和四肢等处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中医“切脉"和护士抽血时,针对的血管分别是(  )
A.动脉、静脉 B.静脉、动脉 C.动脉、动脉 D.静脉、静脉
4.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三类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血流方向是乙→丙→甲
B.甲管壁较同级的乙管壁薄,弹性较同级的乙管壁大
C.血液流经丙后,某些物质含量会发生变化
D.若甲、乙都是参与肺循环的血管,则甲中流的是动脉血
5.(2020·宜昌)如图为小明学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后整理的部分笔记,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体循环的起点和肺循环的终点分别是(  )
A.左心房 右心室 B.左心室 左心房
C.右心房 右心室 D.右心室 左心房
7.如图所示为血液循环过程中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若Ⅰ代表小肠处的毛细血管,Ⅱ代表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则该物质最可能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养料 D.尿素
8.一滴血在体内“旅行”,如图为它所经历的途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④收缩时,它从④进人①
B.流经B后,它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
C.由F出发到达E,它至少经过心脏2次
D.在E处氧与血红蛋白相结合
9.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瓣膜的功能,取一个完整羊心脏,扎住下腔静脉,从上腔静脉将清水灌人,观察清水流出的血管,则流出清水的血管是(  )
A.上腔静脉 B.主动脉 C.肺静脉 D.肺动脉
10.(2018·莱芜)如图为人的心脏工作示意图.据图可以判断出(  )
A.右心房处于收缩状态 B.左心室处于舒张状态
C.房室瓣处于开放状态 D.动脉瓣处于开放状态
11.如图表示血液循环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血管①与血管②相比,血管①中氧气含量高,颜色鲜红
B.当A、D处于收缩状态时,B、C一定处于收缩状态
C.体循环的目的是为E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走代谢废物
D.C的壁最厚,为体循环提供足够的动力
二、非选择题
12.李某近来经常头晕、易倦乏力,最近几天又出现发热、咽部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如表是他就医的血常规化验单,请据表回答。
姓名:李某性别:男 年龄:35
化验项目 结果 参考值
WBC(白细胞) 26×109个/L (4~
10)×109个/L
RBC(红细胞) 2.6×1012个/L (4.0~5.5)×1012个/L
Hb(血红蛋白) 78
g/L 120~160
g/L
PLT(血小板) 198×109个/L (
100~ 300) ×109个/L
(1)根据化验单上的化验项目——   不正常,以及李某经常头晕、易倦乏力的症状,医生诊断他患有贫血,建议他除了服用药物外,平时饮食要多吃含   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2)经医生进一步检查,诊断李某还患有扁桃体炎。化验单上与此相关的不正常的化验项目是   。该血细胞的功能是   。
(3)因扁桃体炎的症状严重,李某需要输液治疗。输液时护士用一个橡皮管在他手背针刺部位上方(近心端)15厘米处捆扎起来。此时,针刺人的血管是   ,这样做的作用是   。药物进入血液后,随血液流经某些静脉后,由   进入心脏的   ,再经肺循环和体循环的一段路径到达炎症部位。
(4)检验科医生镜检李某的血涂片时,看到的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   ,体积最大的血细胞是   。这两种血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是   。
13.如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与血液循环的关系简图,图中A表示肺泡,B表示组织细胞,1~4表示心脏腔室;5~8表示血管,箭头方向表示.血流方向,请据图回答:
(1)图中,1的名称为   ,一次完整的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   。
(2)血管6的名称是   ,其内流动的是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3)一位O型血病人需要大量输血,医生应给他输入   型血;某一葡萄糖分子经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后,至少需要   次经过左心室,才能到达上肢骨骼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白细胞有细胞核,可以作变形运动,身体某处有病菌时,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能释放出使血液凝固的物质,因此三种血细胞中没有细胞核的是 红细胞和 血小板.故选C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据此解答.
2.【答案】C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当细菌侵入人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所以当患者患急性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增多,在治疗康复的过程中白细胞的数目逐渐减少,最后恢复到正常水平。
故答案为:C
【分析】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
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
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3.【答案】A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中医“ 切脉"的位置是手腕外侧的桡动脉。动脉压力较大,抽血以后不容易止血;毛细血一般比针头还细、血量少,且血液流动最慢;静脉压力小,容易止血。在医院输液或抽血时,针头插入的血管是静脉。
故答案为:A
【分析】血管的种类与结构特点: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管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有的较深,
有的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较慢,内表面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额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内径很小,只允许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①抽血、献血、输血、打点滴都是扎静脉,
②“把脉”“切脉”指动脉,
③四肢的“青筋”是静脉,
④肌肉注射是注入毛细血管。
4.【答案】C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A、甲内的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则甲是动脉;乙内的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则乙是静脉;丙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则丙是毛细血管;血流方向是甲→丙→乙,A不符合题意。
B、甲(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大:乙(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B不符合题意。
C、由于丙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所以血液流经此处,某些物质含量会发生变化,C符合题意。
D、若甲,乙都是参与肺循环的血管,则甲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
5.【答案】D
【知识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A.图中①是指主动脉和肺动脉,动脉管壁厚,弹性大,A不符合题意。
B.动脉血是在体循环的动脉中流动的血液以及在肺循环中从肺回到左心房的肺静脉中的血液。因此图中②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B不符合题意。
C.图中③是房室瓣,只能朝一个方向开,能够防止血液倒流,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C不符合题意。
D.图中④是右心室,是肺循环的起点;而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心脏的结构: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4个空腔,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房在上,心室在下,心尖在左。在心脏的4个腔中,左心室的肌肉壁最厚。心脏的四个腔分别有血管与它相连通,与左心室相连的是主动脉,与右心室相连的是肺动脉,与左心房相连的是肺静脉,与右心房相连的是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
6.【答案】B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网→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所以,体循环的起点和肺循环的终点分别是左心室、左心房。
故答案为:B
【分析】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了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7.【答案】C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若Ⅰ代表小肠处的毛细血管,血液流经小肠时由动脉血变成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血液再流经Ⅲ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供给组织细胞利用,所以Ⅳ中养料和氧气减少。因此,该物质最可能是养料。
故答案为:C
【分析】血液的循环途径:
8.【答案】C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④右心室收缩时,血液从④右心室进入A肺动脉。当血液流经B肺部毛细血管时,由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肺泡中的高,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人肺泡,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下降。血液在血液循环系统中流经的途径是:F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E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故血液由F出发到达E,至少经过心脏2次;E处为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在此处氧气与血红蛋白相分离,进入组织细胞。
故答案为:C
【分析】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舒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不仅把运来的营养物质输送给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而且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的氧气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在体循环进行的同时,肺循环也在进行着,肺循环以右心室为起点,静脉血射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在这里,肺泡和毛细血管中的静脉血进行了气体交换,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到肺泡中,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里的血液中。这样,原来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的动脉血。动脉血经肺静脉流同左心房,完成了肺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虽是两条不同的循环路线,但它们是同时进行的,循环的起止点都在心脏。
9.【答案】D
【知识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心脏中的 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取一个完整的羊心脏,扎住下腔静脉,由上腔静脉注人清水,清水进人右心房,由右心房进人右心室,然后经肺动脉流出。
故答案为:D
【分析】心脏的四个腔有: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这四个腔分别与人体内的一些大的血管相连.与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肺静脉,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上、下腔静脉,与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肺动脉。
10.【答案】D
【知识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解:心脏有四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左边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右边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心房连通静脉,心室连通动脉。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流动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心房收缩,心室舒张,这时房室瓣处于打开状态,保证血液由心房进入心室;心室收缩,心房舒张,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保证血液由心室进入动脉,同时由于心房处于舒张状态,静脉中的血液进入心房;心房和心室都舒张,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血液由静脉进入心房,由心房进入心室。从本题来看,房室瓣开始关闭,心室开始收缩,动脉瓣打开,血液流入主动脉。
故答案为:D
【分析】 根据图中血流的方向可知,该图显示此时心脏的工作状态是心室收缩,分别把血液泵入主动脉和肺动脉;心房舒张,血液流回心房。此时动脉瓣打开,房室瓣关闭。
11.【答案】B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在心脏跳动时,先是心房收缩,心室舒张;再是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最后是心房和心室都舒张。因此当A右心房、D左心房都处于收缩状态时,B右心室、C左心室都处于舒张状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了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12.【答案】(1)红细胞、 血红蛋白;铁
(2)白细胞;吞噬病菌
(3)静脉;暂时阻止血液流动,使血管鼓胀便于针刺入;上腔静脉;右心房
(4)红细胞;白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白细胞有细胞核
【知识点】血常规化验单
【解析】【解答】(1)根据化验单的数据显示,李某的红细胞的数量低于正常值,血红蛋白的含量也低于正常值,结合李某经常头晕、易倦乏力的症状,医生诊断他患有贫血,建议他除了服用药物外,平时饮食要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2)当身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会增多。通过李某的血常规化验单可见,其白细胞(该血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病菌)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医生可诊断李某还患有扁桃体炎。
(3)抽血或者输血时,要用橡皮管捆扎针刺入部位(刺人静脉)的上方(近心端),这主要是可以暂时阻止血液流回心脏,让静脉积血膨胀,便于寻找针刺入部位。输液治疗时,药物到达扁桃体经过的路线是: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扁桃体炎症部位毛细血管。
(4)检验科医生镜检李某的血涂片时,看到的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体积最大的血细胞是白细胞。这两种血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是: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白细胞有细胞核。
【分析】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
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
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13.【答案】(1)右心房;肺循环
(2)肺静脉;动脉血
(3)O;1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血型与输血
【解析】【解答】(1)心脏是 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图中1是右心房,一次完整的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2)6是肺静脉,其内流动的是动脉血。
(3)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一位O型血病人需要大量输血,医生应给他输入O型血。某一葡萄糖分子经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后,经过的路线是: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上肢骨骼肌处毛细血管网。所以,这一葡萄糖分子经小肠吸收进人血液,最后到达上肢骨骼肌至少需要1次经过左心室。
【分析】体循环途径:血液从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
肺循环途径:血液从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进入左心房。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