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2.6 放大镜和照相机(第2课时)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2.6 放大镜和照相机(第2课时)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9.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3-18 14:30:53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2.6 放大镜和照相机(第2课时)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如图所示,是王爷爷小孙女的照片,王爷爷用放大镜贴近照片所看到的像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知道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当u<f时,成正立、放大虚像。
【解答】用放大镜贴近照片所看到的像是成正立、放大虚像,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根据你学的光学知识或是平时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哪一个仪器上使用的光学元件与另外三个不是同一类型的(  )
A.照相机镜头 B.显微镜目镜 C.放大镜 D.汽车观后镜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知道照相机、显微镜、放大镜、汽车观后镜等光学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解答】照相机镜头、显微镜目镜和放大镜都相当于凸透镜,工作原理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汽车观后镜是面镜,利用光的反射原理。
故答案为:D。
3.如图所示,小宇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与用手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
A.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B.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C.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D.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解答】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明同学用凸透镜观看“物理世界”四个字,观察到了图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物理规律相同的是(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平面镜
【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解答】由图示的实验现象可知被观察的字通过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物理规律相同。
故答案为:C。
5.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取景范围越大。
【解答】A、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所以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靠近景物,故A错误;
B、物远像近像变小,可以通过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远离景物,故B错误;
C、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故C错误;
D、根据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可知,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实像,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6.生物课上,小明用一个放大镜近距离观察小昆虫,当他发现看不太清楚小昆虫时,正确的做法是将   (填“放大镜离小昆虫稍远一点”或“放大镜离小昆虫稍近一点”)。由于小明不小心将放大镜掉在地上摔掉了一小块,他用此放大镜   (填“能”或“不能”)成一个完整的小昆虫的像。
【答案】放大镜离小昆虫稍远一点;能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放大镜的原理是物距在一倍焦距内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离物体越近,所成的像越小;放大镜离物体越远(不超过焦距),所成的像越大。
【解答】用放大镜观察小昆虫时,要使像变大应将放大镜离昆虫稍远一点;镜片掉了一小块,光通过其他部位仍能成完整的像。
故答案为:放大镜离小昆虫稍远一点;能。
二、中档题
7.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凸透镜可以成正立的实像
C.摄像头发光照亮了二维码 D.平行光通过摄像头会发生折射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
【解答】A、物体上的二维码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凸透镜成正立的像是虚像,故B错误;
C、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不能发光,故C错误;
D、平行光通过摄像头(凸透镜)会发生折射,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8.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所示),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手电筒上,并让灯光正对着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胶片应正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厘米小于20厘米
B.胶片应倒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厘米小于20厘米
C.胶片应正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厘米
D.胶片应倒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厘米
【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当2f>u>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幻灯机和投影仪使用时幻灯片或胶片要倒放。
【解答】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胶片要倒立放置,并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厘米小于20厘米。
故答案为:B。
9.如图,是一种被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正确的是(  )
A.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
B.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
C.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
D.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虚像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加酒后改变了凸透镜的焦距,图片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A、酒不具有化学显影作用,故A错误;
B、酒的液面反射时,平面镜成等大的像,故B错误;
C、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不成像,故C错误;
D、斟酒后杯底凸透镜和酒凹透镜组成的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虚像,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0.如图所示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厘米,若利用这个凸透镜作为照相机的镜头,要得到清晰的像,被拍摄的物体距离照相机至少大于   厘米。
【答案】10;20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v=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利用此规律可测出凸透镜的焦距;照相机是根据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根据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可知v=u=2f=20厘米,即f=10厘米,若利用该凸透镜为照相机的镜头,要得到清晰的像,被拍摄的物体距离照相机至少大于2倍焦距。
故答案为:10;20。
11.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的成像与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所成的是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已知镜头焦距为f,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人应离镜头   (填“远”或“近”)些。
【答案】照相机;缩小;2f;近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时,摄像机和照相机的原理相同,都是根据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解答】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的成像与照相机相似,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已知镜头焦距为f,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f;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人应靠近镜头。
故答案为:照相机;缩小;近。
三、拓展题
12.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前,让平行光束垂直镜面射入杯中(如图甲),从烟雾中可以观察到凸透镜对光有   (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2)实验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3)若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所成的像会逐渐变   (填“大”或“小”)。
【答案】(1)会聚
(2)缩小
(3)大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2)物距大于像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解答】(1)让平行光束垂直镜面射入杯中,可以观察到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由乙图可知物距u大于像距v,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像要远离凸透镜,像会变大。
故答案为:(1)会聚;(2)缩小;(3)大。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焦距f=   厘米。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后,点燃蜡烛,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如图乙所示。若要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则可以将凸透镜向   (填“上”或“下”)移动。
(3)如图丙所示,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   (填“A”“B”“C”或“D”)点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
【答案】(1)20.0
(2)下
(3)C;投影仪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是焦距;(2)凸透镜成倒立实像时,像与物上下颠倒;(3)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
【解答】(1)由甲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20厘米;
(2)由乙图可知光屏上的像在上方,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上下颠倒,所以要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应将物体向上或凸透镜向下移动;
(3)由丙图可知,只有C点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的实像;投影仪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
故答案为:(1)20.0;(2)下;(3)C;投影仪。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2.6 放大镜和照相机(第2课时)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如图所示,是王爷爷小孙女的照片,王爷爷用放大镜贴近照片所看到的像是(  )
A. B. C. D.
2.根据你学的光学知识或是平时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哪一个仪器上使用的光学元件与另外三个不是同一类型的(  )
A.照相机镜头 B.显微镜目镜 C.放大镜 D.汽车观后镜
3.如图所示,小宇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与用手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
A.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B.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C.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D.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明同学用凸透镜观看“物理世界”四个字,观察到了图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物理规律相同的是(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平面镜
5.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
6.生物课上,小明用一个放大镜近距离观察小昆虫,当他发现看不太清楚小昆虫时,正确的做法是将   (填“放大镜离小昆虫稍远一点”或“放大镜离小昆虫稍近一点”)。由于小明不小心将放大镜掉在地上摔掉了一小块,他用此放大镜   (填“能”或“不能”)成一个完整的小昆虫的像。
二、中档题
7.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凸透镜可以成正立的实像
C.摄像头发光照亮了二维码 D.平行光通过摄像头会发生折射
8.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所示),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手电筒上,并让灯光正对着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胶片应正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厘米小于20厘米
B.胶片应倒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厘米小于20厘米
C.胶片应正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厘米
D.胶片应倒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厘米
9.如图,是一种被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正确的是(  )
A.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
B.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
C.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
D.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虚像
10.如图所示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厘米,若利用这个凸透镜作为照相机的镜头,要得到清晰的像,被拍摄的物体距离照相机至少大于   厘米。
11.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的成像与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所成的是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已知镜头焦距为f,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人应离镜头   (填“远”或“近”)些。
三、拓展题
12.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前,让平行光束垂直镜面射入杯中(如图甲),从烟雾中可以观察到凸透镜对光有   (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2)实验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3)若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所成的像会逐渐变   (填“大”或“小”)。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焦距f=   厘米。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后,点燃蜡烛,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如图乙所示。若要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则可以将凸透镜向   (填“上”或“下”)移动。
(3)如图丙所示,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   (填“A”“B”“C”或“D”)点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知道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当u<f时,成正立、放大虚像。
【解答】用放大镜贴近照片所看到的像是成正立、放大虚像,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知道照相机、显微镜、放大镜、汽车观后镜等光学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解答】照相机镜头、显微镜目镜和放大镜都相当于凸透镜,工作原理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汽车观后镜是面镜,利用光的反射原理。
故答案为:D。
3.【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解答】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4.【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解答】由图示的实验现象可知被观察的字通过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物理规律相同。
故答案为:C。
5.【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取景范围越大。
【解答】A、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所以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靠近景物,故A错误;
B、物远像近像变小,可以通过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远离景物,故B错误;
C、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故C错误;
D、根据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可知,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实像,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6.【答案】放大镜离小昆虫稍远一点;能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放大镜的原理是物距在一倍焦距内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离物体越近,所成的像越小;放大镜离物体越远(不超过焦距),所成的像越大。
【解答】用放大镜观察小昆虫时,要使像变大应将放大镜离昆虫稍远一点;镜片掉了一小块,光通过其他部位仍能成完整的像。
故答案为:放大镜离小昆虫稍远一点;能。
7.【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
【解答】A、物体上的二维码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凸透镜成正立的像是虚像,故B错误;
C、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不能发光,故C错误;
D、平行光通过摄像头(凸透镜)会发生折射,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8.【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当2f>u>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幻灯机和投影仪使用时幻灯片或胶片要倒放。
【解答】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胶片要倒立放置,并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厘米小于20厘米。
故答案为:B。
9.【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加酒后改变了凸透镜的焦距,图片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A、酒不具有化学显影作用,故A错误;
B、酒的液面反射时,平面镜成等大的像,故B错误;
C、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不成像,故C错误;
D、斟酒后杯底凸透镜和酒凹透镜组成的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虚像,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0.【答案】10;20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v=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利用此规律可测出凸透镜的焦距;照相机是根据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根据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可知v=u=2f=20厘米,即f=10厘米,若利用该凸透镜为照相机的镜头,要得到清晰的像,被拍摄的物体距离照相机至少大于2倍焦距。
故答案为:10;20。
11.【答案】照相机;缩小;2f;近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时,摄像机和照相机的原理相同,都是根据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解答】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的成像与照相机相似,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已知镜头焦距为f,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f;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人应靠近镜头。
故答案为:照相机;缩小;近。
12.【答案】(1)会聚
(2)缩小
(3)大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2)物距大于像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解答】(1)让平行光束垂直镜面射入杯中,可以观察到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由乙图可知物距u大于像距v,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像要远离凸透镜,像会变大。
故答案为:(1)会聚;(2)缩小;(3)大。
13.【答案】(1)20.0
(2)下
(3)C;投影仪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是焦距;(2)凸透镜成倒立实像时,像与物上下颠倒;(3)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
【解答】(1)由甲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20厘米;
(2)由乙图可知光屏上的像在上方,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上下颠倒,所以要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应将物体向上或凸透镜向下移动;
(3)由丙图可知,只有C点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的实像;投影仪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
故答案为:(1)20.0;(2)下;(3)C;投影仪。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