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1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18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06 10:4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旋兴旋灭: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败亡
1.太平天国的兴起与鼎盛
(1)洪秀全与“拜上帝会”的创立
①创立者:
洪秀全
②时 间:
1843年
③文 件:
《劝世良言》
④核心成员:
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
一、旋兴旋灭: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败亡
1.太平天国的兴起与鼎盛
(2)金田起义
①时 间:
②地 点:
③创建者:
④建 号:
⑤军 称:
1851年1月11日
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
洪秀全(“天王”)
太平天国
“太平军”
1851年金田起义场景(绘画)
一、旋兴旋灭: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败亡
1.太平天国的兴起与鼎盛
(3)走向鼎盛
①永安建制
②定都天京
③北伐西征
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
标志着太平天国与清政府南北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标志着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阶段
一、旋兴旋灭: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败亡
2.太平天国的衰落与灭亡
(1)由盛转衰
①时 间:
②背 景:
1856年秋
③影 响:
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领导集团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太平天国核心领导集团权力秩序示意图
一、旋兴旋灭: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败亡
2.太平天国的衰落与灭亡
(2)天国覆亡
①时 间:
1864年
曾国藩湘军
攻陷安庆
曾国藩湘军
围困天京
湘军攻克天京
天京陷落
1860年
1862年
1864年
②影 响:
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彻底失败
晚清重臣曾国藩
(1811~1872年)
二、理想与幻想:太平天国的施政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天国前期)
(1)颁布时间
(2)核心内容
1853年
①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②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二、理想与幻想:太平天国的施政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天国前期)
(3)历史评价
历史影响
积极性
局限性
①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②对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为什么说《天朝田亩制度》具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无法实行?
二、理想与幻想:太平天国的施政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天国前期)
(3)历史评价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馀则归国库,凡麦、豆、宁麻、布帛、鸡、犬及银钱亦然。
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天朝田亩制度》
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极大的空想性,严重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二、理想与幻想:太平天国的施政纲领
2. 《资政新篇》(天国后期)
(1)时 间
1859年
(2)提出者
洪仁玕
(3)核心内容
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4)实施结果
受限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践;
思考:《资政新篇》受于什么样的历史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实行?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提出时间 天国前期(1853年) 天国后期(1859年,洪仁玕)
主要内容 按人口和年龄分配土地;圣库制度 建立“有地同耕,有饭同食”的理想社会。 主张在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与文化
实践情况 没有真正施行 未能施行
历史评价 积极:①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②对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③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反封建) 消极: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②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极大的空想性;严重挫伤农民的积极性,成为一纸空文; 消极:①严重脱离广大太平天国军民的现实要求;②严重脱离天国后期严峻的军事斗争形势;③严重脱离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条件;
积极: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
三、历史余响: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失败的原因及影响
1.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材料1:50%到 60%的耕地掌握在富裕家庭手中…人口总数中60%到90%的人完全没有土地。无地农民的生活苦不堪言……政府官吏的特征是知识浅薄、得过且过和不负责任,对民众福祉漠不关心甚至全然忽视…几百万人受殖些自然灾害的困苦,官府的赈济充其量也是敷衍了事,其中的大笔资金在发放时就被贪污掉了。受灾民众愤恨绝望,很容易被鼓动去参加叛乱或起义。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页238~239。
材料2:在长江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江南各省中,广西的经济文化最为落后。……广西成为清王朝统治锁链中最为薄弱的一环。
—姜涛,卞修跃:《中国近代通史(第二卷)》页215~216。
(1)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民族矛盾尖锐;
(2)其他原因:严重的自然灾害;广西的封闭与落后;
(3)根本原因:统治阶级沉重的剥削与压迫,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三、历史余响: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失败的原因及影响
2.太平天国运动败亡的原因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页17。
(1)主观原因:
(1)领导集团素质较低;内部的分裂;领导集团的腐败;
(2)制定的政策不切实际:(《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2)客观原因:
(1)湘军、淮军的崛起;(2)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3)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狭隘性、落后性;
3.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影响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人民英雄纪念碑·金田起义》(汉白玉浮雕)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
三、历史余响: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失败的原因及影响
发展阶段
1851年
1852年
1853年
1864年
对峙:定都天京
全盛:北伐和西征
发展:永安建制
转折:天京变乱
兴起:金田起义
覆灭:天京陷落
1856年
洪仁玕《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
本课小结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课堂演练
1.“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这句话反映了 ( )
A.鸦片战争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列强侵略激化了国内业已尖锐的阶级矛盾
C.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前阶级矛盾积累的结果
D.太平天国运动刺激了列强扩大侵略
2.太平军初步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 )
A.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国 B.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
C.拥有中国的半壁江山 D.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课堂演练
3.太平天国运动中,西方列强成立了“洋枪队”,与清政府共同镇压太平军。这说明 (  )
A.太平军已攻陷北京城 B.清军已推动抵抗能力
C.外国势力已侵华 D.中外反动势力已勾结
5.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走向失败。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太平天国领导人战略上的失误 B.农民阶级局限性
C.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的结果 D.自然灾害的影响
4.太平天国运动达到军事上的全盛时期是在 ( )
A.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北伐和西征 D.天京事变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