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帝制时代的来临: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
学习目标
1. 通过回顾初中所学知识并阅读图文史料,分析秦朝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原因及意义。
2. 通过阅读图文史料,理解秦朝为巩固统一而设立的一系列从中央到地方的制度,并能分析秦制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3. 通过阅读材料,分析秦覆亡的原因和教训。
壹
目
录
贰
叁
大秦一统
大秦之治—秦的暴政
大秦陨落—秦的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秦的统一
一、统一的原因
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息。
——《吕氏春秋》
梁惠王:“天下恶乎定?”孟子:“定于一。”
——《孟子·梁惠王章句》
1、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一、统一的原因
秦的大一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与交往也比以往更为密切,正如《荀子》所说,当时已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状况。各国的变法虽有程度不同的差异,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这种同一性为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基础。况且分裂割据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各国各阶层都渴望统一。
——樊树志《国史概要》
2、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一、统一的原因
秦国突出的地势地形优势有二:
一是位居崤山以西,控扼黄河上游,对整个东方有以高凌下之势。
二是周围山围水绕,外敌难以入侵,未战而先立于不败之地。
秦国地形图
武关
萧关
大散关
函谷关
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萃并诸侯。
——《史记·河渠书》
3、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龙门渡
夏阳渡
潼关
茅津渡
一、统一的原因
当他广泛地招揽人才择贤选能时,当他具有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后,机遇必然地降临到他的身上,让他担负起沉甸甸的历史使命。
——厚夫《漫步秦直道》
4、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史记》
5、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为统一奠定物质基础。
一、统一的原因
6、正确的军事战略——远交近攻的战略和各个击破的策略。
军事层面的统一
兼并六国,北击匈奴,南并越族地区
制度层面的统一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经济文化的统一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颁布秦律、修驰道、直道等
二、统一的措施
(一)军事层面的统一
过程
灭六国
击匈奴
征南越
控西南
魏
楚
齐
韩
秦
赵
燕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相继灭掉东方六国
击退匈奴的进攻,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征服南方越族地区
(开灵渠、设南海、象郡)
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设夜郎、桂林郡)
华南、西南地区在秦朝已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1、皇帝制度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皇权至上
皇帝独尊
皇位世袭
本质: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二)、制度层面的统一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皇帝
太尉
御史大夫
丞相
治粟内史
奉常
太仆
廷尉
典客
宗正
少府
郎中令
卫尉
三公
九卿
九卿泛指诸卿,分掌具体事务
太尉掌军务,但为虚职
丞相为百官之首,掌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为副丞相,有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的职能
郡
县
乡
里
亭
基层管理
郡守、郡尉、监御史
县令
监察
军事
行政
地方具体政务
中央
治安
中央集权
(3)地方:郡县制度
内容:郡县两级行政机构,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之下设乡里和亭,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度
集中于
集中于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大权独揽、专断独裁,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一种管理方式,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实行垂直管理。
贵族政治——官僚政治
(二)、制度层面的统一
(1)统一货币、车轨、文字及度量衡
(2)修驰道、直道
(3)颁行法律,编制户籍,整顿社会风俗
(4)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
(三)、经济文化层面的统一
三、意义
材料二“百代行秦制,中国两千年历史,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秦制。从秦以后,汉承秦制,唐承隋制,隋其实也是秦的翻版,没有长时间的四分五裂、漫长的战争,我们才能文明生生不息。”
——孙立群(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材料三 而全国大一统的局面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政治环境,即可以避免一些纷争和割据,可以减少某些统治阶级内部的有害战争。……统一集权的政治环境还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和商品流通。……全国大一统的政治形势还有利于在非常广泛的范围内交流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 ——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2.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后世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材料一 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塞,并阴山至辽东。 ——《史记·秦始皇本纪》
3.结束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社会稳定;
4.促进多民族之间的交融,推动经济文化发展。
1.建立了疆域辽阔的统一国家,奠定后世疆域的基本版图;
秦的暴政
大兴土木
求仙问药
外出巡游封禅
①穷奢极欲,大兴土木
②求仙访药,动众巡游
③开疆拓土,修筑长城
④徭役沉重,刑罚严苛
⑤焚书坑儒,毁于一旦
修建秦长城
秦朝肉刑
修建陵墓
材料: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不知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四年苦役) ——《史记秦始皇本纪》
影响:钳制思想,摧残文化,使我国文化典籍遭受严重损失。
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
起义地点——大泽乡
起义领导者——陈胜、吴广
起义经过——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 天下云集响应,迅速蔓延,但不久兵败
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揭开了反秦起义的序幕
秦朝灭亡
BC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一、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6-前202年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食粮,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材料一:(刘邦进关后)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
——荀悦《汉纪》
材料二:(项羽引兵入咸阳后)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
分析刘邦胜利和项羽失败原因
得出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
二、楚汉之争
1、秦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根本原因);
2、秦朝缺乏治理统一大国的经验;
3、对东方六国旧势力缺乏有效的融合和控制;
4、陈胜吴广起义和反秦势力的壮大(直接原因)。
三、秦亡得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