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9-06 22:0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
一、知识梳理
1.声音的产生
【知识点的认识】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会继续存在并传播.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又叫发声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声源.
声源是指具体的发声部位,如人在说话时的声源不能说是人,应该说是声带.记住几个易混的声源:蝉叫的声源是腹膜;笛子等管乐器的声源是空气柱;向暖瓶中灌水的声源是空气柱;气球爆炸的声源是气球周围的空气;
【解题方法点拨】
(1)归纳法:发声的声带在振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发声的琴弦在振动,…经过归纳总结得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转换法:不易观察的现象对过易观察的现象体现出来.发声的音叉看不到振动,可以通过细线悬挂的乒乓球的跳动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水花四溅来体现,这是一种转换法的思想,乒乓球或水花在实验中起到将微小振动放大的作用.
(3)关于发声与振动的关系理解:
①一切发声都振动,但振动不一定被人们看到.
不论科技多么发达,都没有任何一种不振动就能发声的现象;敲音叉或敲桌面发声时的振动看不到,需要通过转换法来体现;
②一切振动都发声,但声不一定被人们听到.
振动发声有的是超声或次声,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故听不到;有的声音响度很小,故听不到.
2.声音的传播条件
【知识点的认识】
(1)声音靠介质传播.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传声的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2)真空不能传声.
真空罩里面放闹铃的实验、登月的宇航员无法直接交谈的现象都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通过水波来类比声波.
【解题方法点拨】
(1)判断传声介质的种类:例如,隔墙有耳、土电话说明固体可以传声;电子哺鱼、说话声吓跑鱼说明液体可以传声;人平时交谈说明气体可以传声.
(2)理想实验法: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的因素,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在真空罩中放入正在发声的闹铃,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声音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如果把罩内气体全部抽出,则听不到声音,其实将罩内气体全部抽出是不现实的,只是一种推理.因此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或者说传声一定需要介质.
(3)同一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变.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知识点的认识】
(1)定义:声音在介质中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用符号v来表示。
(2)公式:u=s/t表示声速,单位是m/s;s表示路程,单位是m;t表示时间,单位是s。
(3)常数:15℃空气中声速是340m/s。
(4)影响因素: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
(5)声音在传播时由声速大处向声速小处偏折。
【解题方法点拨】
(1)340m/s的条件是15℃的空气中,温度和介质不同时其数值也不同。
(2)光速比声速大,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百米赛跑时听枪声计时比看枪烟计时晚0.294s。【知识点的认识】
(1)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小;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2)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速度为0.
【解题方法点拨】
(1)声速与介质种类的关系规律不是绝对的,软木就是特例,所以表达规律时要说“一般情况下”.
(2)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的不同,同一声源,距离相等的位置可能听到多次声音.如长水管一端敲击一次,另一端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由铁传播,第二次由水传播,第三次由空气传播.首先注意管子要“长”,其次注意管内有没有水.第三注意听到的多次声音是不同介质传播的,并不是回声.
(3)固体传声速度大,能量损失少,所以通过固体传声能及早地听到,并且更加清楚.
二、考点归纳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
1.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C.振动停止后,物体停止发声
D.有时候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2.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3.如图所示,说话时放在喉咙处的手感到颤动,这让我们体会到(  )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能通过液体传播
4.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B.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C.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5.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敲击水瓶琴 D.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考点二.声音的传播条件
6.如图所示,两名同学用两个小纸盒、一根铜线做成了“土电话”,这表明(  )
A.气体能够传声 B.固体能够传声
C.液体能够传声 D.只有纸盒能够传声
7.渔民通过播放鱼类喜欢的音乐,将鱼群诱入鱼网,鱼儿能听到音乐声说明(  )
A.固体能够传声
B.液体能够传声
C.气体能够传声
D.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声
8.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原因是(  )
A.月球上尘埃太多 B.月球上温度太低
C.月球表面凹凸不平 D.月球上没有空气
9.常见的声现象,能够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是(  )
A.雨滴打到雨伞上的“嗒嗒”声能被清晰的听到
B.潜泳者能听到河岸边“劈里啪啦”的鞭炮声音
C.站在小溪边能听到溪水“哗哗“流淌着的声音
D.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打破清晨森林的宁静
10.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被悬吊起来的小球,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上去做,你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小球仍能被弹开,也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B.小球不能被弹开,也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C.小球不能被弹开,但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D.小球仍能被弹开,但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考点三.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11.有一根很长的正在送水的钢管,一个工人从管的一端用锤子敲了一下,则关于另一个工人在管子的另一端听到响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听到两次响声,他们按先后次序是由钢管、空气传来的
B.听到两次响声,他们按先后次序是由水、空气传来的
C.听到三次响声,他们按先后次序是由钢管、水、空气传来的
D.听到三次响声,他们按先后次序是由水、空气、钢管传来的
12.声音在空气、煤油、水、铁中传播相等的距离,所用时间最少的是(  )
A.水中 B.空气中 C.铁中 D.煤油中
13.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D.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不同
14.有一根很长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  )
A.一次声音 B.两次声音 C.三次声音 D.四次声音
15.古战场上,探马将耳朵贴在地面听便能及早发现敌情,这是因为(  )
A.空气不能传递声音
B.固体能够传递声音
C.固体传声比空气更快
D.固体和空气都能传递声音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D。
B。
A。
D。
D。
B。
B。
D。
B。
D。
C。
C。
D。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