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2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
一、知识梳理
1.音调
【知识点的认识】
声音频率的高低叫做音调. 声音的三个主要的主观属性 即音量(也称响度)、音调、音色(也称音品) 之一.表示人的听觉分辨一个声音的调子高低的程度.音调主要由声音的频率决定,同时也与声音强度有关.对一定强度的纯音,音调随频率的升降而升降;对一定频率的纯音、低频纯音的音调随声强增加而下降,高频纯音的音调却随强度增加而上升.
物理学中,振动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
【解题方法点拨】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是指每秒振动的次数;注重结合实际,例如:女高音,男低音,“高”和“低”指的就是音调.向水壶中灌热水音调的变化,硬纸片接触发声齿轮等.
2.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知识点的认识】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物理学中,振动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解题方法点拨】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是指每秒振动的次数;注重结合实际,例如:女高音,男低音,“高”和“低”指的就是音调。向水壶中灌热水音调的变化,随着水的增多,水壶上方的空气柱变小,引起频率的变化,引起音调的变化。
3.响度
【知识点的认识】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解题方法点拨】
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我们使用扩音设备是改变声音的响度,牛的叫声响度大,蚊子叫声响度小;用力击鼓和轻敲鼓面鼓声的响度不同.
4.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知识点的认识】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解题方法点拨】
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用力击鼓和轻敲鼓面,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鼓声的响度不同.男低音放声歌唱,女高音轻声伴唱,男低音响度大,女高音响度小,但是音调高.
5.音色
【知识点的认识】
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解题方法点拨】
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区别声音就是靠音色.辨别熟人的声音、辨别乐器的声音靠的都是音色.模仿赵本山的声音很像就是模仿的音色像,通过敲击瓷器,根据声音判断瓷器是否破损也是靠音色.
二、考点归纳
考点一.音调
1.下列词语中的“高”字是指音调的是( )
A.高歌猛进
B.请勿高声喧哗
C.女高音歌唱家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向一个空的暖水瓶中灌水时,瓶中的空气柱振动会发出声音,随着空气柱由长变短时,空气柱发出的声音的哪个特征会明显发生变化(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无法确定
3.“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描述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4.同一歌唱演员唱高音歌曲和唱低音歌曲,两者发出的声音( )
A.主要是音调不同 B.主要是响度不同
C.主要是音色不同 D.完全相同
5.“随身听”播放英语磁带时,用“快放”比正常播放时( )
A.音调提高 B.响度变大 C.音色变好 D.没有区别
考点二.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6.下表中列出一些音阶的频率,由此可以看出( )
简谱音符 1 2 3 4 5 6 7
音名 do re mi fa sol la si
频率 256 288 320 341.3 384 426.7 480
A.音阶越高,频率越大
B.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频率越高,越悦耳动听
D.相邻音阶的频率之差是相同的
7.用力拨动吉他粗弦,弦发出响亮的低音;轻拨吉他细弦,弦发出微弱的高音.这说明( )
A.粗弦振动得比细弦快
B.粗弦振动的幅度比细弦的小
C.相同的时间,粗弦振动的次数少
D.振动1次,粗弦所用的时间比细弦的少
8.吹长笛时,通过抬起不同的手指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振幅 D.音色
9.如图所示,张军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此探究说明尺子振动的( )
A.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B.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C.音色与尺子伸出长度有关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10.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声音( )
A.音调一定变高了 B.音调一定变低了
C.响度一定变大了 D.响度一定变小了
考点三.响度
11.广场舞的爱好者,正在调节音响的音量,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12.为早日战胜疫情,社区工作人员用扩音器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使用扩音器可以( )
A.增大声音的响度 B.提高声音的音调
C.改变声音的音色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13.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成语大会》使观众对中国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下列成语与声音的响度有关的是( )
A.余音绕梁 B.掩耳盗铃 C.震耳欲聋 D.燕语莺声
14.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15.“公共场所,请勿高声喧哗”,这是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 )
A.传播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考点四.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6.如图所示,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撒些纸屑,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而且声音越大,纸屑跳动得越剧烈。根据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说明( )
A.声速与频率的关系
B.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C.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17.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较小的力敲击音叉对着话筒发出声音,示波器的波形如图所示;用较大的力敲同一音叉时发出更响亮的声音,示波器的波形合理的是( )
A.
B.
C.
D.
18.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所示,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
B.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
C.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
D.甲音叉发声的响度比乙音叉发声的响度大
19.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靠近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大小是为了研究( )
A.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B.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C.音色和声源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0.如图所示,小明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同时观察鼓面上纸屑跳起的高度.小明发现第二次敲鼓时纸屑跳起的高度比第一次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探究的是声音产生的原因
B.第二次发声音调高
C.第二次发声响度大
D.小明探究的是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考点五.音色
21.常州民乐团合奏江苏名曲《茉莉花》时,观众能分辨出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
A.声速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22.满怀深情的歌声“唱支山歌给党听”从教室内传出,江老师隔着墙便能判断出是小华在唱歌,其依据是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音速
23.海洋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生活在澳大利亚海岸附近的长鳍领航鲸能模仿对手虎鲸发出的声音,有些声音人耳听起来竟然不能分辨出是长鳍领航鲸发出的,这表明它能模仿对手声音的( )
A.音色 B.响度 C.声速 D.音调
24.听声音能区分笛子、古筝和扬琴这些乐器,主要是依靠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25.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当使用者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能辨别使用者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不同 D.声速不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2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1.下列词语中的“高”字是指音调的是( )
A.高歌猛进
B.请勿高声喧哗
C.女高音歌唱家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解答】解:A、高歌猛进,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请勿高声喧哗,是让人说话声音的响度小一些;故B错误;
C、女高音歌唱家,是指女歌手的音调高;故C正确;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C。
2.向一个空的暖水瓶中灌水时,瓶中的空气柱振动会发出声音,随着空气柱由长变短时,空气柱发出的声音的哪个特征会明显发生变化(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无法确定
【解答】解:往暖水瓶中灌水时,是由暖水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的,水越来越多,空气柱越来越短,越容易振动,因此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故选:C。
3.“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描述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解答】解:“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小,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4.同一歌唱演员唱高音歌曲和唱低音歌曲,两者发出的声音( )
A.主要是音调不同 B.主要是响度不同
C.主要是音色不同 D.完全相同
【解答】解:同一歌唱演员唱高音歌曲和唱低音歌曲,声音的强弱可能相同;由于是同一个人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变;低音歌曲和高音歌曲的音调一定不同。
故选:A。
5.“随身听”播放英语磁带时,用“快放”比正常播放时( )
A.音调提高 B.响度变大 C.音色变好 D.没有区别
【解答】解:当“随身听”“快放”播放英语磁带时,使原来播放音的频率变高、音调高,所以A正确。
故选:A。
6.下表中列出一些音阶的频率,由此可以看出( )
简谱音符 1 2 3 4 5 6 7
音名 do re mi fa sol la si
频率 256 288 320 341.3 384 426.7 480
A.音阶越高,频率越大
B.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频率越高,越悦耳动听
D.相邻音阶的频率之差是相同的
【解答】解:A、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随着音阶从“1”到“7”音调增高,每个音阶对应的频率也是逐渐增大,由此得出:频率越高,音阶越高。故A正确。
B、频率越高,音调越高,与响度大小无关。故B错误。
C、“悦耳动听”是说声音的音色好,与声音的频率大小无关。故C错误。
D、通过表中给出的数据计算可知:相邻音阶的频率之差是不同的。故D错误。
故选:A。
7.用力拨动吉他粗弦,弦发出响亮的低音;轻拨吉他细弦,弦发出微弱的高音.这说明( )
A.粗弦振动得比细弦快
B.粗弦振动的幅度比细弦的小
C.相同的时间,粗弦振动的次数少
D.振动1次,粗弦所用的时间比细弦的少
【解答】解:A、吉他粗弦和吉他细弦相比,细弦更容易振动,振动更快,发出声音的音调更高,故A错误;
B、用力拔动吉他粗弦,琴弦振动的幅度较大,弦发出的声音响度较大;轻拨吉他细弦,细弦振动的幅度较小,弦发出的声音响度较小,故B错误;
C、粗弦振动频率低,相同的时间,粗弦振动的次数少,故C正确;
D、粗弦振动频率低,粗弦振动1次所用的时间比细弦的多,故D错误。
故选:C。
8.吹长笛时,通过抬起不同的手指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振幅 D.音色
【解答】解: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空气柱的长度越短,其振动越快(频率越大),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故选:A。
9.如图所示,张军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此探究说明尺子振动的( )
A.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B.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C.音色与尺子伸出长度有关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解答】解:
A、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的振幅是相同的,尺子振动的频率不同,能说明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故A正确;
B、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同一尺子,音色和振幅均相同,实验中没有改变与声源的距离,所以不能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故B错误;
C、响度跟振幅、人与声源的距离都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故C错误;
D、实验中,没有改变传播声音的介质,故不能说明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A。
10.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声音( )
A.音调一定变高了 B.音调一定变低了
C.响度一定变大了 D.响度一定变小了
【解答】解:老师用力吹吸管时发出的声音是靠吸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不断的剪短,空气柱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所以剪短后同学们听到的声音与不剪时相比音调变高了。
故选:A。
11.广场舞的爱好者,正在调节音响的音量,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解答】解:调节音响的音量,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2.为早日战胜疫情,社区工作人员用扩音器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使用扩音器可以( )
A.增大声音的响度 B.提高声音的音调
C.改变声音的音色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解答】解:由生活常识可知,社区工作人员用扩音器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这是因为使用扩音器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扩音器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调、音色以及传播速度。
故选:A。
13.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成语大会》使观众对中国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下列成语与声音的响度有关的是( )
A.余音绕梁 B.掩耳盗铃 C.震耳欲聋 D.燕语莺声
【解答】解:A、余音绕梁说明物体停止振动,声音还没有停止,故A不符合题意。
B、掩耳盗铃说明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这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很大,这是指响度大,故C符合题意。
D、燕语莺声指各种声音,这是指声音的音色,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解答】解:根据对响度的理解,可知生活中说的调节音量就是指改变声音的响度。
故选:B。
15.“公共场所,请勿高声喧哗”,这是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 )
A.传播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解答】解:公共场所有“公共场所,请勿高声喧哗”的规定,“高声喧哗”指的是声音大,即指声音的响度大。
故选:C。
16.如图所示,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撒些纸屑,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而且声音越大,纸屑跳动得越剧烈。根据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说明( )
A.声速与频率的关系
B.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C.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解答】解:
AD、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撒些纸屑,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而且声音越大,纸屑跳动得越剧烈,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不能根据纸屑跳动的幅度说明声速与频率的关系、乐音与噪声的区别,故AD错误。
BC、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但根据纸屑跳动的幅度是为了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即纸屑跳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C正确。
故选:C。
17.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较小的力敲击音叉对着话筒发出声音,示波器的波形如图所示;用较大的力敲同一音叉时发出更响亮的声音,示波器的波形合理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用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声音的音调和音色不变,只有响度不同,而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
图A的波形说明了声音的音调、响度均不变;
图BD的波形说明了声音的音调发生改变;
图C的波形说明的了声音的音调、音色均不变,响度变大。
故选:C。
18.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所示,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
B.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
C.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
D.甲音叉发声的响度比乙音叉发声的响度大
【解答】解: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A、由波形图可知,相同的时间内甲音叉振动的次数多,甲音叉振动快。
B、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甲音叉振动快,甲音叉发声的音调高。
C、发声的频率表示发声体振动的快慢,甲音叉振动快,甲音叉发声的频率高。
D、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音叉乙振动幅度﹣﹣﹣振幅大,所以响度大。
故选:A。
19.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靠近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大小是为了研究( )
A.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B.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C.音色和声源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故选:A。
20.如图所示,小明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同时观察鼓面上纸屑跳起的高度.小明发现第二次敲鼓时纸屑跳起的高度比第一次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探究的是声音产生的原因
B.第二次发声音调高
C.第二次发声响度大
D.小明探究的是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敲鼓时将纸屑撒在鼓面上,小明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发现敲鼓的力越大,纸屑跳起的高度越高,说明响度的大小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1.常州民乐团合奏江苏名曲《茉莉花》时,观众能分辨出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
A.声速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解答】解:观众能分辨出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音色。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2.满怀深情的歌声“唱支山歌给党听”从教室内传出,江老师隔着墙便能判断出是小华在唱歌,其依据是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音速
【解答】解: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所以江老师判断出是小华在唱歌的依据是声音特性中的音色。
故选:C。
23.海洋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生活在澳大利亚海岸附近的长鳍领航鲸能模仿对手虎鲸发出的声音,有些声音人耳听起来竟然不能分辨出是长鳍领航鲸发出的,这表明它能模仿对手声音的( )
A.音色 B.响度 C.声速 D.音调
【解答】解:长鳍领航鲸能模仿对手虎鲸发出的声音,有些声音人耳听起来竟然不能分辨出是长鳍领航鲸发出的,它是模仿虎鲸的音色,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4.听声音能区分笛子、古筝和扬琴这些乐器,主要是依靠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解答】解:听声音能区分笛子、古筝和扬琴这些乐器,主要是依靠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5.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当使用者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能辨别使用者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不同 D.声速不同
【解答】解:这种声纹锁能辨别使用者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