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度商务星球版八上地理4.1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课一练
一、单选题
(2021八上·昆明期末)我国地城辽阔,人口众多,自然灾害频发,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约20%的人口,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保有18亿亩耕地。下表为我国2012-2018年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表,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耕地面积(亿亩) 20.27 20.27 20.26 20.25 20.24 20.23 20.22
粮食产量(万吨) 58957 60194 60710 62144 61624 61791 65789
1.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
①毁林开荒②城市建设③围湖造田④退耕还林还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我国虽然耕地面积减少,但粮食产量稳中有升,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自然灾害减少 B.气候条件优越
C.走科技兴农之路 D.耕地面积广大
【答案】1.D
2.C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
【解析】【点评】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耕地少,而荒漠,石山,永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比较多,后备耕地不足,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低缓丘陵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为旱田,南方为水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用于畜牧业。沙漠、戈壁、永久石山和冰川等难以利用土地通常分布在西部内陆,该地的土地利用率较低。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的转变。
1.毁林开荒和围湖造田会增加耕地面积,①③错误;城市建设会占用耕地,使耕地面积减少,②正确;退耕还林还草,耕地变为林地和草地,耕地面积减少,④正确。②④正确,故答案为:D。
2.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虽然耕地面积减少,但粮食产量稳中有升,C正确;自然灾害和气候条件没有变化,AB错误;耕地面积广大,不是粮食产量稳中有升的原因,D错误。故答案为:C。
3.(2021八上·昆明期末)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其中,A为城市郊区,B为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C为山地,D为海洋。根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地区种植蔬菜瓜果 B.B地区种植小麦
C.C地区种植果树 D.D地区发展渔业
【答案】B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读图,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A地距离城市近,适合种植蔬菜瓜果,故A正确;B地区是平原,位于我国东南部,是亚热带,适合种植水稻,故B不正确;C地区是丘陵,适合种植果树,C正确; D地区是海洋,适合发展渔业,D正确。根据题意选B。
【点评】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形种类齐全,各种地形交错分布,山地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3%,高原约占26%,盆地约占19%,平原约占12%,丘陵约占10%.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平原、丘陵主要分布与我国气候条件优越的东部,十分有利发展种植业.山地面积广大,一方面存在交通不便、基础建设不宜的劣势,但另一方面,山区多矿产、旅游资源,同时有利于发展林业。我国的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放在适宜它发展的地方,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这就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内容。而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安全农业,是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重要道路。
4.(2021八上·朝阳期末)下列四个地区中,农业生产部门以畜牧业为主的是( )
A.华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东南丘陵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B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华北平原的农业生产部门应该是种植业,故A不符合题意。内蒙古高原草原辽阔,农业生产部门应以畜牧业为主,故B符合题意。东南丘陵的农业应以种植经济林为主,故C不符合题意。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应以种植业和渔业为主,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2021八上·昭阳期末)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为世界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5.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属于以下哪一项高新技术产业( )
A.高科技制造业 B.高科技服务业
C.高科技农业 D.新材料产业
6.提高粮食产量可持续发展措施是( )
A.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B.不断培育优良品种
C.加大大型农业机器的使用 D.加大农药化肥的使用
【答案】5.C
6.B
【知识点】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
【解析】【点评】(1)科技兴农是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的一种战略措施。基本内容有:因地制宜地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结合起来,如选择适用良种,改进栽培办法,推广机械深耕和平衡施肥等;农业技术人员到生产第一线,进行技术攻关,普及增产显著的综合性栽培技术,如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地膜覆盖、模式化栽培等;实行耕地、草原、造林综合治理,抓好农田基本建设,重点是基本农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商品基地建设;普及农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素质 。
(2)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5.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属于高科技农业。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提高粮食产量可持续发展措施是不断培育优良品种。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会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荒漠化;加大农药化肥的使用会造成土地污染;加大大型农业机器的使用也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2021八上·祥云期末)下列对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在横断山区发展淡水养殖业 B.黄土高原陡坡种植茶叶
C.占用耕地发展新农村建设 D.山东丘陵可种植苹果
【答案】D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A. 在横断山区适合发展林业,A不符合题意;
B. 茶叶适合在南方丘陵种植,黄土高原陡坡适宜种树,B不符合题意;
C. 占用耕地发展新农村建设会使耕地面积减少,C不符合题意;
D.山东丘陵可种植苹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可以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湿润的地方,发展种植业;在地形陡峭的山区,发展林业;在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牧草广布,发展畜牧业;在水资源丰富,地势低洼的地方挖鱼塘养鱼,发展渔业等。
8.(2021八上·大洼期末)根据我国农业主产区战略布局示意图可知,下列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
A.①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种植甘蔗
B.②沿海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
C.③地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D.④地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
【答案】B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中①是东北平原,这里以中温带为主,不适合种植喜湿热的甘蔗,故A错误。②沿海地区可利用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故B正确。③处是长江中游,不宜进行围湖造田,这样会降低湖泊的蓄洪能力,故C错误。④地区是内蒙古高原,气候较干旱,不适合开垦草原来发展种植业,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自己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把农业部门布置在合适的位置上就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核心,例如在地形陡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发展林业,在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的地区发展种植业,在城市郊区发展乳制品等行业。
(2021八上·海丰期末) 读“中国农产品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 我国农产品主产区大部分位于( )
A.平原 B.丘陵 C.山地 D.高原
10. 东北平原主产区能种植水稻的主要条件是( )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冬季寒冷干燥,病虫害少
C.纬度高,白昼时间长 D.离海近,年降水量多
11. 全球气候变暖对水稻种植分布带来的最可能影响是( )
A.东移 B.西移 C.南移 D.北移
【答案】9.A
10.A
11.D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东北三省农业发展条件与农作物分布
【解析】【点评】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9.平原适合开发为耕地,丘陵山地适合利开发为林地,高原适合开发为草地。由图可知,我国农产品产区大部分位于平原,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0.我国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性气候,虽然地处中温带,但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所以适合水稻生长的水热条件都具备,故A正确;东北平原寒冷干燥、病虫害少,纬度高、白昼时间长,离海近、降水量多都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部分原因,不是水稻种植的主要条件,故排除BCD。故答案为:A。
11.我国水稻的主要产区是我国南方地区,全球变暖,我国北方地区热量条件改善,那么水稻种植分布会向北扩展,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2.(2022八上·广州期末)关于我国主要农作物及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小麦是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
B.新疆是我国产棉花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
C.油菜是我国北方主要的油料作物
D.甜菜是我国南方主要的糖料作物
【答案】B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水稻是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新疆是我国产棉花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棉花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油菜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油料作物;甜菜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糖料作物。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也是我国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该区域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而干燥,夏季高温,降水稀少。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地形特征三山夹两盆,河流多为内流河,塔里木河为我国最大内流河;区内的塔里木盆地绿洲农业较为发达,主要采用的的灌溉方式是坎儿井灌溉;石油天然气丰富,著名的有轮南油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资源基地。
(2021八上·和平期末) 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斜线阴影部分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旱田 B.②—林地 C.③—水田 D.④—草地
14. 图中字母所代表地区与其主要的经济作物,对应正确的是( )
A.A地—甘蔗 B.B地—花生 C.C地—油菜 D.D地—水稻
【答案】13.D
14.C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点评】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如下:
①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所占面积较少,南方水田,北方旱地。
②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三大林区。
③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在全国可利用土地利用类型中所占面积最大。
④难以利用的土地(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等)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青藏高原等区域,面积大。
13.由图可知,图①阴影部分为水田,故A错误;图 ②阴影部分为旱地,故B错误;图 ③阴影部分为东北部分为旱地,西南部分为林地,故C错误;图④阴影部分为草地,故D正确。故答案为:D。
14.由图可知,A地是东北平原,气温低,不适宜甘蔗生长环境,故A错误;B地为新疆,花生适合种植在黄河流域;C为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主要产区,故C正确;D地耕地类型为旱地,不适合种水稻,且水稻为粮食作物,故D错误。故答案为:C。
15.(2021八上·吉林期末)在山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是( )
A.渔业 B.林业 C.种植业 D.畜牧业
【答案】B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山区面积广大,其优势是矿产、森林、水能资源较为丰富,有利于发展林业、矿业和旅游业。不利于种植业,渔业的发展,畜牧业在山区发展较少。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形种类齐全,各种地形交错分布,山地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3%,高原约占26%,盆地约占19%,平原约占12%,丘陵约占10%.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平原、丘陵主要分布与我国气候条件优越的东部,十分有利发展种植业.山地面积广大,一方面存在交通不便、基础建设不宜的劣势,但另一方面,山区多矿产、旅游资源,同时有利于发展林业。
(2021八上·迁安期末) 图为袁隆平先生的海南三亚“南繁水稻实验基地”。2020年他的团队研究的水稻平均亩产300公斤,每年就可增产300亿公斤粮食,可以多养活近8000万人口。完成下面小题。
16. 袁隆平先生在海南三亚进行实验,主要是因为可研究杂交水稻( )
A.一年三熟 B.耐盐碱 C.耐低温 D.耐干旱
17. 该实验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 )
A.气候 B.土壤 C.地形 D.技术
18. 海南三亚进行杂交水稻培育实验,说明我国在科技兴农方面的成果是( )
A.培育新品种,提高粮食单产
B.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增强
C.加大机械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
D.采用滴灌喷灌技术,节约水资源
【答案】16.A
17.D
18.A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
【解析】【点评】我国水稻分布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大致可分为南方水稻集中区和北方水稻分散区两大生产区。我国南方稻谷集中区主要分布于秦岭一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水稻播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5%左右。我国北方水稻种植面积比较广,但地区较为分散,这一地区的水稻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等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方,东北平原分布最为集中。
16.三亚位于海南岛南部,地处热带,纬度低,热量充足,农作物能够满足一年三熟,因此袁隆平先生在海南三亚进行实验,主要是因为可研究杂交水稻一年三熟,与耐盐碱、耐低温和耐干旱无关。故答案为:A。
17.气候、地形、土壤均为传统水稻提升质量的改良入手点。杂交水稻和其他水稻不同之处在于技术层面,故答案为:D选项。故答案为:D。
18.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海南三亚进行杂交水稻培育实验是我国科技兴农的体现,旨在培育新品种,提高粮食单产。其余三项与杂交水稻试验无关,故答案为:A。
二、综合题
19.(2021八上·铁西期末)读我国不同地区春季开耕时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3月下旬, 流域多数地区开始春耕;华北平原开始春耕是在 :进入春耕最晚的省级行政区域有 。
(2)影响各地春耕时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地形/气候/河流)。
(3)除时间差异外,耕种的作物也有地区差异:南方地区春耕忙于耕播 (粮食作物),北方大部分地区则要在合适的时间为 (粮食作物)浇水、施肥。
【答案】(1)长江;4月中下旬;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
(2)气候
(3)水稻;小麦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3月下旬,长江流域多数地区开始春耕;华北平原开始春耕是在4月中下旬;进入春耕最晚的省级行政区域是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这里纬度较高,气温低。
(2)读图可知,我国各地春耕时间由南向北逐渐推迟,是因为南北纬度差异大,各地气温不同,故影响各地春耕时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气候。
(3)除时间差异外,耕种的作物也有地区差异: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降水多,适宜种植水稻,故春耕忙于耕播水稻;北方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适宜种植小麦,故则是要在合适的时间为小麦浇水、施肥。
【点评】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20.(2021八上·覃塘期末)2021年5月24日,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协商会。会议提出,推进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稳中求进,持续推动农业强起来。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此展开了对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探究,读中国农业地区分布图,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1)A、B、C、D四地降水较少,草场辽阔,适宜发展 (农业生产部门),D地的优良畜种主要是 。
(2)②地和③地是我国渔业较为发达的地区,淡水渔业主要集中在其中的 地。
(3)①地土地利用类型以 为主,适宜发展林业。
(4)根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④地区适宜发展 (粮食作物)种植,分析其发展优势有 (从气候、地形、土壤等选其中之一进行分析)。
【答案】(1)畜牧业;牦牛
(2)③
(3)林地
(4)水稻;气候湿热(地形平坦或土壤肥沃,合理即可)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A、B、C、D大致位于我国400毫米年降水量的分界线西侧,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降水稀少,草场辽阔,适宜发展畜牧业。D位于青藏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其中优良畜种主要是牦牛,它的毛厚而长,耐寒力强,体矮身健,善于爬山负重,被称为“高原之舟”。
(2)由图可知,②地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渔场,自古以来因渔业资源丰富而闻名,地处东海,是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和上海市三省一市渔民的传统作业区域。③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湖众多,水域条件优越,是我国淡水渔业主要集中的地区。
(3)由图可知, 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中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①是大兴安岭以落叶松为主的林区,它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
(4)由图可知,④地主要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气候属于亚热带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降水丰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
【点评】(1)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耕地少,而荒漠,石山,永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比较多,后备耕地不足,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低缓丘陵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为旱田,南方为水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用于畜牧业。沙漠、戈壁、永久石山和冰川等难以利用土地通常分布在西部内陆,该地的土地利用率较低。
(2)我国的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放在适宜它发展的地方,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这就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内容。而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安全农业,是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重要道路。
21.(2021八上·通榆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的A、B、C、D四地,其中A为城市郊区,B为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C为山地,D为海洋。
(1)家住A地的小雨,向村里建议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改种蔬菜、花卉,发展鱼、肉、乳、禽、蛋生产。你认为可行吗?
你的判断是 。
(2)B地适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这里从地形来看是 ,光热充足的同时,还有充足的 。
(3)C地适合发展农业中的 业,因为这里是 (地形),水土容易流失,发展此业可以保持水土。
(4)D地附近适合发展 业。
【答案】(1)可行
(2)水稻;平原;水源
(3)林;山地
(4)水产(渔)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南方地区水田发展的条件、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解析】【分析】(1) 读图分析可知,A地距离城市近,对花卉、蔬菜、鱼、乳、肉、蛋、禽的需求量大,而且比种植水稻效益高;另外距海较近,可以发展海水养殖业,因而可以改种蔬菜、花卉,发展鱼、肉、乳、禽、蛋生产。
(2)读图,根据题意分析可知,B地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另外B地是平原,地形平坦;而且靠近河流,有充足的水源,因此适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3)读图,根据题意分析可知,C地是山地,水土容易流失,适合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4)读图,国家题意可知,D地是海洋,附近适合发展水产业。
故答案为:(1)可行;(2)水稻;平原;水源;(3)林;山地;(4)水产(渔业)。
【点评】(1)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可以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湿润的地方,发展种植业;在地形陡峭的山区,发展林业;在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牧草广布,发展畜牧业;在水资源丰富,地势低洼的地方挖鱼塘养鱼,发展渔业等。
(2)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花生、甜菜、大豆等,主要水果有苹果、梨、桃等;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油菜、甘蔗,主要水果有菠萝、香蕉、芒果、柑橘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度商务星球版八上地理4.1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课一练
一、单选题
(2021八上·昆明期末)我国地城辽阔,人口众多,自然灾害频发,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约20%的人口,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保有18亿亩耕地。下表为我国2012-2018年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表,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耕地面积(亿亩) 20.27 20.27 20.26 20.25 20.24 20.23 20.22
粮食产量(万吨) 58957 60194 60710 62144 61624 61791 65789
1.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
①毁林开荒②城市建设③围湖造田④退耕还林还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我国虽然耕地面积减少,但粮食产量稳中有升,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自然灾害减少 B.气候条件优越
C.走科技兴农之路 D.耕地面积广大
3.(2021八上·昆明期末)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其中,A为城市郊区,B为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C为山地,D为海洋。根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地区种植蔬菜瓜果 B.B地区种植小麦
C.C地区种植果树 D.D地区发展渔业
4.(2021八上·朝阳期末)下列四个地区中,农业生产部门以畜牧业为主的是( )
A.华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东南丘陵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021八上·昭阳期末)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为世界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5.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属于以下哪一项高新技术产业( )
A.高科技制造业 B.高科技服务业
C.高科技农业 D.新材料产业
6.提高粮食产量可持续发展措施是( )
A.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B.不断培育优良品种
C.加大大型农业机器的使用 D.加大农药化肥的使用
7.(2021八上·祥云期末)下列对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在横断山区发展淡水养殖业 B.黄土高原陡坡种植茶叶
C.占用耕地发展新农村建设 D.山东丘陵可种植苹果
8.(2021八上·大洼期末)根据我国农业主产区战略布局示意图可知,下列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
A.①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种植甘蔗
B.②沿海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
C.③地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D.④地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
(2021八上·海丰期末) 读“中国农产品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 我国农产品主产区大部分位于( )
A.平原 B.丘陵 C.山地 D.高原
10. 东北平原主产区能种植水稻的主要条件是( )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冬季寒冷干燥,病虫害少
C.纬度高,白昼时间长 D.离海近,年降水量多
11. 全球气候变暖对水稻种植分布带来的最可能影响是( )
A.东移 B.西移 C.南移 D.北移
12.(2022八上·广州期末)关于我国主要农作物及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小麦是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
B.新疆是我国产棉花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
C.油菜是我国北方主要的油料作物
D.甜菜是我国南方主要的糖料作物
(2021八上·和平期末) 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斜线阴影部分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旱田 B.②—林地 C.③—水田 D.④—草地
14. 图中字母所代表地区与其主要的经济作物,对应正确的是( )
A.A地—甘蔗 B.B地—花生 C.C地—油菜 D.D地—水稻
15.(2021八上·吉林期末)在山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是( )
A.渔业 B.林业 C.种植业 D.畜牧业
(2021八上·迁安期末) 图为袁隆平先生的海南三亚“南繁水稻实验基地”。2020年他的团队研究的水稻平均亩产300公斤,每年就可增产300亿公斤粮食,可以多养活近8000万人口。完成下面小题。
16. 袁隆平先生在海南三亚进行实验,主要是因为可研究杂交水稻( )
A.一年三熟 B.耐盐碱 C.耐低温 D.耐干旱
17. 该实验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 )
A.气候 B.土壤 C.地形 D.技术
18. 海南三亚进行杂交水稻培育实验,说明我国在科技兴农方面的成果是( )
A.培育新品种,提高粮食单产
B.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增强
C.加大机械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
D.采用滴灌喷灌技术,节约水资源
二、综合题
19.(2021八上·铁西期末)读我国不同地区春季开耕时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3月下旬, 流域多数地区开始春耕;华北平原开始春耕是在 :进入春耕最晚的省级行政区域有 。
(2)影响各地春耕时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地形/气候/河流)。
(3)除时间差异外,耕种的作物也有地区差异:南方地区春耕忙于耕播 (粮食作物),北方大部分地区则要在合适的时间为 (粮食作物)浇水、施肥。
20.(2021八上·覃塘期末)2021年5月24日,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协商会。会议提出,推进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稳中求进,持续推动农业强起来。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此展开了对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探究,读中国农业地区分布图,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1)A、B、C、D四地降水较少,草场辽阔,适宜发展 (农业生产部门),D地的优良畜种主要是 。
(2)②地和③地是我国渔业较为发达的地区,淡水渔业主要集中在其中的 地。
(3)①地土地利用类型以 为主,适宜发展林业。
(4)根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④地区适宜发展 (粮食作物)种植,分析其发展优势有 (从气候、地形、土壤等选其中之一进行分析)。
21.(2021八上·通榆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的A、B、C、D四地,其中A为城市郊区,B为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C为山地,D为海洋。
(1)家住A地的小雨,向村里建议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改种蔬菜、花卉,发展鱼、肉、乳、禽、蛋生产。你认为可行吗?
你的判断是 。
(2)B地适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这里从地形来看是 ,光热充足的同时,还有充足的 。
(3)C地适合发展农业中的 业,因为这里是 (地形),水土容易流失,发展此业可以保持水土。
(4)D地附近适合发展 业。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C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
【解析】【点评】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耕地少,而荒漠,石山,永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比较多,后备耕地不足,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低缓丘陵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为旱田,南方为水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用于畜牧业。沙漠、戈壁、永久石山和冰川等难以利用土地通常分布在西部内陆,该地的土地利用率较低。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的转变。
1.毁林开荒和围湖造田会增加耕地面积,①③错误;城市建设会占用耕地,使耕地面积减少,②正确;退耕还林还草,耕地变为林地和草地,耕地面积减少,④正确。②④正确,故答案为:D。
2.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虽然耕地面积减少,但粮食产量稳中有升,C正确;自然灾害和气候条件没有变化,AB错误;耕地面积广大,不是粮食产量稳中有升的原因,D错误。故答案为:C。
3.【答案】B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读图,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A地距离城市近,适合种植蔬菜瓜果,故A正确;B地区是平原,位于我国东南部,是亚热带,适合种植水稻,故B不正确;C地区是丘陵,适合种植果树,C正确; D地区是海洋,适合发展渔业,D正确。根据题意选B。
【点评】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形种类齐全,各种地形交错分布,山地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3%,高原约占26%,盆地约占19%,平原约占12%,丘陵约占10%.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平原、丘陵主要分布与我国气候条件优越的东部,十分有利发展种植业.山地面积广大,一方面存在交通不便、基础建设不宜的劣势,但另一方面,山区多矿产、旅游资源,同时有利于发展林业。我国的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放在适宜它发展的地方,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这就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内容。而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安全农业,是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重要道路。
4.【答案】B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华北平原的农业生产部门应该是种植业,故A不符合题意。内蒙古高原草原辽阔,农业生产部门应以畜牧业为主,故B符合题意。东南丘陵的农业应以种植经济林为主,故C不符合题意。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应以种植业和渔业为主,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答案】5.C
6.B
【知识点】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
【解析】【点评】(1)科技兴农是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的一种战略措施。基本内容有:因地制宜地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结合起来,如选择适用良种,改进栽培办法,推广机械深耕和平衡施肥等;农业技术人员到生产第一线,进行技术攻关,普及增产显著的综合性栽培技术,如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地膜覆盖、模式化栽培等;实行耕地、草原、造林综合治理,抓好农田基本建设,重点是基本农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商品基地建设;普及农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素质 。
(2)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5.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属于高科技农业。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提高粮食产量可持续发展措施是不断培育优良品种。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会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荒漠化;加大农药化肥的使用会造成土地污染;加大大型农业机器的使用也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答案】D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A. 在横断山区适合发展林业,A不符合题意;
B. 茶叶适合在南方丘陵种植,黄土高原陡坡适宜种树,B不符合题意;
C. 占用耕地发展新农村建设会使耕地面积减少,C不符合题意;
D.山东丘陵可种植苹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可以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湿润的地方,发展种植业;在地形陡峭的山区,发展林业;在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牧草广布,发展畜牧业;在水资源丰富,地势低洼的地方挖鱼塘养鱼,发展渔业等。
8.【答案】B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中①是东北平原,这里以中温带为主,不适合种植喜湿热的甘蔗,故A错误。②沿海地区可利用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故B正确。③处是长江中游,不宜进行围湖造田,这样会降低湖泊的蓄洪能力,故C错误。④地区是内蒙古高原,气候较干旱,不适合开垦草原来发展种植业,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自己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把农业部门布置在合适的位置上就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核心,例如在地形陡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发展林业,在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的地区发展种植业,在城市郊区发展乳制品等行业。
【答案】9.A
10.A
11.D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东北三省农业发展条件与农作物分布
【解析】【点评】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9.平原适合开发为耕地,丘陵山地适合利开发为林地,高原适合开发为草地。由图可知,我国农产品产区大部分位于平原,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0.我国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性气候,虽然地处中温带,但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所以适合水稻生长的水热条件都具备,故A正确;东北平原寒冷干燥、病虫害少,纬度高、白昼时间长,离海近、降水量多都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部分原因,不是水稻种植的主要条件,故排除BCD。故答案为:A。
11.我国水稻的主要产区是我国南方地区,全球变暖,我国北方地区热量条件改善,那么水稻种植分布会向北扩展,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2.【答案】B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水稻是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新疆是我国产棉花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棉花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油菜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油料作物;甜菜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糖料作物。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也是我国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该区域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而干燥,夏季高温,降水稀少。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地形特征三山夹两盆,河流多为内流河,塔里木河为我国最大内流河;区内的塔里木盆地绿洲农业较为发达,主要采用的的灌溉方式是坎儿井灌溉;石油天然气丰富,著名的有轮南油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资源基地。
【答案】13.D
14.C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点评】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如下:
①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所占面积较少,南方水田,北方旱地。
②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三大林区。
③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在全国可利用土地利用类型中所占面积最大。
④难以利用的土地(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等)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青藏高原等区域,面积大。
13.由图可知,图①阴影部分为水田,故A错误;图 ②阴影部分为旱地,故B错误;图 ③阴影部分为东北部分为旱地,西南部分为林地,故C错误;图④阴影部分为草地,故D正确。故答案为:D。
14.由图可知,A地是东北平原,气温低,不适宜甘蔗生长环境,故A错误;B地为新疆,花生适合种植在黄河流域;C为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主要产区,故C正确;D地耕地类型为旱地,不适合种水稻,且水稻为粮食作物,故D错误。故答案为:C。
15.【答案】B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山区面积广大,其优势是矿产、森林、水能资源较为丰富,有利于发展林业、矿业和旅游业。不利于种植业,渔业的发展,畜牧业在山区发展较少。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形种类齐全,各种地形交错分布,山地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3%,高原约占26%,盆地约占19%,平原约占12%,丘陵约占10%.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平原、丘陵主要分布与我国气候条件优越的东部,十分有利发展种植业.山地面积广大,一方面存在交通不便、基础建设不宜的劣势,但另一方面,山区多矿产、旅游资源,同时有利于发展林业。
【答案】16.A
17.D
18.A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
【解析】【点评】我国水稻分布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大致可分为南方水稻集中区和北方水稻分散区两大生产区。我国南方稻谷集中区主要分布于秦岭一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水稻播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5%左右。我国北方水稻种植面积比较广,但地区较为分散,这一地区的水稻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等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方,东北平原分布最为集中。
16.三亚位于海南岛南部,地处热带,纬度低,热量充足,农作物能够满足一年三熟,因此袁隆平先生在海南三亚进行实验,主要是因为可研究杂交水稻一年三熟,与耐盐碱、耐低温和耐干旱无关。故答案为:A。
17.气候、地形、土壤均为传统水稻提升质量的改良入手点。杂交水稻和其他水稻不同之处在于技术层面,故答案为:D选项。故答案为:D。
18.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海南三亚进行杂交水稻培育实验是我国科技兴农的体现,旨在培育新品种,提高粮食单产。其余三项与杂交水稻试验无关,故答案为:A。
19.【答案】(1)长江;4月中下旬;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
(2)气候
(3)水稻;小麦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3月下旬,长江流域多数地区开始春耕;华北平原开始春耕是在4月中下旬;进入春耕最晚的省级行政区域是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这里纬度较高,气温低。
(2)读图可知,我国各地春耕时间由南向北逐渐推迟,是因为南北纬度差异大,各地气温不同,故影响各地春耕时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气候。
(3)除时间差异外,耕种的作物也有地区差异: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降水多,适宜种植水稻,故春耕忙于耕播水稻;北方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适宜种植小麦,故则是要在合适的时间为小麦浇水、施肥。
【点评】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20.【答案】(1)畜牧业;牦牛
(2)③
(3)林地
(4)水稻;气候湿热(地形平坦或土壤肥沃,合理即可)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A、B、C、D大致位于我国400毫米年降水量的分界线西侧,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降水稀少,草场辽阔,适宜发展畜牧业。D位于青藏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其中优良畜种主要是牦牛,它的毛厚而长,耐寒力强,体矮身健,善于爬山负重,被称为“高原之舟”。
(2)由图可知,②地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渔场,自古以来因渔业资源丰富而闻名,地处东海,是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和上海市三省一市渔民的传统作业区域。③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湖众多,水域条件优越,是我国淡水渔业主要集中的地区。
(3)由图可知, 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中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①是大兴安岭以落叶松为主的林区,它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
(4)由图可知,④地主要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气候属于亚热带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降水丰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
【点评】(1)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耕地少,而荒漠,石山,永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比较多,后备耕地不足,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低缓丘陵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为旱田,南方为水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用于畜牧业。沙漠、戈壁、永久石山和冰川等难以利用土地通常分布在西部内陆,该地的土地利用率较低。
(2)我国的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放在适宜它发展的地方,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这就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内容。而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安全农业,是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重要道路。
21.【答案】(1)可行
(2)水稻;平原;水源
(3)林;山地
(4)水产(渔)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南方地区水田发展的条件、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解析】【分析】(1) 读图分析可知,A地距离城市近,对花卉、蔬菜、鱼、乳、肉、蛋、禽的需求量大,而且比种植水稻效益高;另外距海较近,可以发展海水养殖业,因而可以改种蔬菜、花卉,发展鱼、肉、乳、禽、蛋生产。
(2)读图,根据题意分析可知,B地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另外B地是平原,地形平坦;而且靠近河流,有充足的水源,因此适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3)读图,根据题意分析可知,C地是山地,水土容易流失,适合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4)读图,国家题意可知,D地是海洋,附近适合发展水产业。
故答案为:(1)可行;(2)水稻;平原;水源;(3)林;山地;(4)水产(渔业)。
【点评】(1)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可以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湿润的地方,发展种植业;在地形陡峭的山区,发展林业;在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牧草广布,发展畜牧业;在水资源丰富,地势低洼的地方挖鱼塘养鱼,发展渔业等。
(2)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花生、甜菜、大豆等,主要水果有苹果、梨、桃等;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油菜、甘蔗,主要水果有菠萝、香蕉、芒果、柑橘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