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课件+同步练习+教学设计+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陶罐和铁罐》课件+同步练习+教学设计+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0-08 22:18:57

文档简介

《陶罐和铁罐》 习题精选
一、我能根据拼音写词语。
ào  màn   nǎo  nù  qiān  xū  huāng  liáng   jīng  yà
(    ) (    )  (    ) (     )  (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傲慢( ) 懦弱( ) 轻蔑(  )  理会(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骄傲( ) 懦弱( ) 轻蔑(  )  荒凉(  )
四、填空,组成词语。
相( )并( )     无(  )无(  )
( )( )相处     (  )来(  )去
五、我能区别下面这几组字,还能让它们开花结果呢!
怒(  ) 虚(  ) 脑(  ) 慌(  ) 植(  )
努(  ) 虑(  ) 恼(  ) 荒(  ) 值(  )
爱(  ) 涛(  ) 吵(  ) 感(  ) 捧(  )
受(  ) 陶(  ) 抄(  ) 咸(  ) 棒(  )
六、根据意思写成语。
(1)因害怕,脸上的颜色如土。(      )
(2)没有一点踪迹和影子。(      )
(3)土地荒芜,居住的人很少。(      )
(4)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
(5)把不同的人或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
七、根据课文内容,给陶罐和铁罐的话填上表示神态的词语。
(1)“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    )地问。
(2)“不敢,铁罐兄弟。”陶罐(      )地回答。
(3)“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      )地说。
(4)“谢谢你们!”陶罐(      )地说。
(5)“住嘴!”铁罐(      )地说,“你怎么敢同我相提并论!”
八、选择正确的说法,把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陶罐不和铁罐相碰是因为( )
A.陶罐怕自己真的被铁罐碰碎了。
B.陶罐胆小怕事,心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C.陶罐具有谦让的美德,它看到了彼此的长处和不足。
(2)“在完成我们的本职工作方面,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陶罐省略的话是(  )
A.我也不一定被你撞碎。
B.我们不能只看到谁能把谁撞碎,而应看到能否对别人有贡献。
C.我比你轻便。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铁罐比陶罐结实,不容易破碎。
B.铁罐会氧化,陶罐不会氧化。
C.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森林歌星”小麻雀
森林里的小黄莺和小麻雀是一对好朋友。
有一天,森林里举行音乐会,小黄莺获得了歌唱冠军。小黄莺出了名以后,小麻雀便经常对大家自我吹嘘说:“小黄莺的冠军,全是我的功劳。因为他是我的徒弟呀!”不明真相的动物将这一新闻传了出去。于是小麻雀身价百倍。
有一天,小麻雀对八哥说:“小黄莺有什么了不起,他的歌还不如我唱得好呢。”小八哥知道小麻雀在吹牛,便邀请了森林中的鸟儿一起去找小麻雀,故意央求小麻雀唱一支歌。小麻雀自知嗓子不好,就推辞说:“我今天感冒了,不能唱。”小燕子就说:“你的徒弟小黄莺都唱得这么好,你做师傅的客气什么呢?”小麻雀无可奈何,只好扯开破嗓子,喳喳地唱了起来。只唱了几句,小鸟们就偷偷地笑起来。再唱几句,小鸟们都捂着耳朵飞走了。整个森林里,只孤零零地留下了一只会吹牛的小麻雀。
(1)结合短文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推辞( ) 央求( ) 身价百倍( )
(2)解释下列词语。
无可奈何:
自我吹嘘:
(3)因为小八哥(                ),所以故意央求小麻雀唱一支歌。
因为(               ),所以小鸟们就偷偷地笑起来。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
A.麻雀会自我吹嘘。
B.小麻雀原形毕露。
C.要实事求是,不能自我吹嘘。
部分参考答案:
一、傲慢  恼怒  谦虚  荒凉  惊讶
二、骄傲  软弱  蔑视  理睬
三、谦虚  勇敢  尊重  繁华
四、相提并论  无影无踪  和睦相处  翻来覆去
六、(1)面如土色 (2)无影无踪 (3)荒无人烟 (4)目不转睛 (5)相提并论
七、(1)傲慢 (2)谦虚 (3)轻蔑 (4)兴奋  (5)愤怒
八、(1)C (2)B (3)C
九、(1)推脱 哀求 身价倍增
(3)知道小麻雀在吹牛,想揭穿它的谎话 小麻雀唱得很难听,大家知道它是在吹牛
(4)C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
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的《陶罐和铁罐》。我想从以下几点进行本节课的说课。
一、说设计理念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寓言故事,教学时要“以读为本”,摒弃对课文内容的繁琐分析,给学生预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读、思、悟、议”的学习方法渗透其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努力做到课堂40分钟“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建构。
二:说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仍光洁如新,铁罐却完全氧化,不复存在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根据课标要求,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语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为体现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第三环节:细读品味,内化情感
第四环节:合作探究,精读理解
第五环节:运用技巧,创造表达
下面我就依据这五步 ,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得以落实: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字词,让学生凭借对两个的罐子的了解,从词语中各选择一个来形容它们的性格。既是为了复习,也是为了让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这一环节的教学,我这样设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默读、大声读、小声读),读时注意: 读准音、读通顺、不添字、不漏字。
2、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评一评,教一教对方。
( 这“评”与“教”的过程,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他们为了教别人而主动学习,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习能力。同时,检查了生字和课文的朗读。)
第三环节:细读品味,内化情感。
(这个板块主要抓住课文2---9自然段来展开教学。围绕“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让学生先自由读,找一找、划一划,找出铁罐奚落的话,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接着课件出示四个重点句子,重点进行品读。在师生、生生对话中构建话题,以读为本,在朗读中内化感悟。从而了解铁罐和陶罐的不同性格特点。)
第四环节:合作探究,精读理解
(陶罐和铁罐最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由四人小组讨论,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参与小组的讨论,给予引导和点拨。这样,组内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启发,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大家集思广益,形成小组意见,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
第五环节:运用技巧,创造表达
通过以上的品读,文中那优美、鲜明的词句已不知不觉地储存在学生的记忆仓库中了。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积累语言,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表达。因此,我设计了下面的环节,由学生自由选择:
(1) 我想对陶罐说:
(2) 我想对铁罐说:
(3) 我想对自己说:
(评: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说板书设计:
19、 陶 罐 和 铁 罐
谦 虚 傲 慢
↓ 许多年后 ↓
光洁如新 无踪无影

板书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交流的情况和老师引导的情况完成的。抓住了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揣摩和感悟,又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学生的学习思路,可谓“一石三鸟”。
以上是本人对这节课的初步的教学思路,当然,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不能与课前预设的完全一样,要随着学情的变化而即时调整。只有把握学情,教服务于学,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件24张PPT。陶罐和铁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陶罐和铁罐“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骄傲 傲慢 谦虚 神气 恼怒 相提并论 理会 荒凉 惊讶 光洁 朴素 价值 兴奋 陶罐 闭嘴 羞耻 流逝 闯关咯!词语关句子关兴奋 陶罐 羞耻 流逝骄傲 傲慢 谦虚神气 恼怒 相提并论理会 荒凉 惊讶光洁 朴素 价值 闭嘴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不敢,铁罐兄弟。”“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傲慢“不敢,铁罐兄弟。”谦虚“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争辩“何必这样说呢?”陶罐 ( ) 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 )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铁罐长处( )坚固陶罐短处( )易碎奚落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只陶罐。“吆,这里头有一只罐子!”铁很容易氧化生锈,年代久远,铁罐层层氧化,变成了粉末,这就是铁罐最后无影无踪的原因。
陶罐发现铁罐消失了,( )说:“ ( )。”送给大家的话:1、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寸有所长,尺有所短。3、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作业:假如铁罐还没有完全消失,经过这件事情后,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写一篇童话故事吧!陶罐和铁罐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向我们讲述着深刻的道理。文章前半部分向我们讲述了在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瞧不起陶罐,经常奚落他。后半部分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年后,当人们挖掘出陶罐的时候,铁罐却已经无影无踪了。文章虽然简短,但是,陶罐与铁罐的态度差异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得非常明显,这和最后的结局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本文运用大量的对话来向我们展示两只不同的罐子,让我们深深体会到陶罐的谦虚,铁罐的傲慢。文章中的一些词语也说明了这一点。如骄傲、看不起、傲慢、奚落、谦虚、轻蔑、争辩、愤怒等很多。
文章以两只罐子的对话为线索,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文章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全面的看问题,要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陶、谦、虚、职、羞、耻、逝、遗、素、漆、踪”等11个生字,会正确书写“骄、吵、羞、耻、宫、荒、堆、尘、净、素、损、挖”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中的故事内容,思考陶罐和铁罐的最终结局。
4、读课文,了解语言蕴含的道理。
5、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并且学着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在比较中质疑,在交流中解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不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并且学着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
策略与方法:
在朗读中体会,在想象中感悟。
读中想象,拓展想象。
剧本表演,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头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激趣导入
二、
读中感知
三、
读、议、画中感悟
反馈交流、深入理解
四、
角色朗读、
加深理解
五、
游戏激趣、加深体味
六、
模拟采访,领悟寓意
七、
启发想象,深化主题。
八、
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九、
教师寄语
1.师:大家看一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
板书课题:24陶罐和铁罐
2.师:今天,陶罐和铁罐这两件物品非常高兴地来和我们大家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和它们成为好朋友们呢?
那就请你们先来迎接它们的挑战吧!
(出示课件:认读词语,理解词意)
3.师:陶罐和铁罐结交你们这么多的好朋友,心里好开心哟!
那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下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呢?那就请你们睁大眼睛看屏幕,竖起耳朵听我讲吧!
教师一边出示课件,一边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
1.现在书就在你手边,想不想把课文再读一读?那就请大家读吧!可要注意读书方法哟!
用课件出示读书方法:
★读吧!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也可以同桌一起分角色朗读,对你喜欢的语句还可以多读几次。
★思吧!关于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呢?理由是什么?
1.师:同学们,你们读好了吗?思好了吗?
那我就来采访采访你们,教师像记者一样随机采访:你喜欢谁?
2.师:那我们就小组合作一起来议一议交流一下你们的思吧!
师:我还听说你们各个都是小画家,所以我这里准备了两张没有表情的脸,请你们在议的同时为他们画出表情!
3.师:汇报交流会现在开始了。
师随机问学生:你这是画得什么表情?为什么有这样画?
同时指导学生朗读和理解语句,感受铁罐的傲慢、陶罐的谦虚,加深对文章的体会、感悟。
预设如下:
①我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不喜欢铁罐,因为它骄傲。根据是,课文写“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还常常奚落它”。陶罐不是这样,它不但态度谦和,而且不和铁罐一般见识,避免矛盾激化,不和它争吵。(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表情、朗读体会“奚落”一词。)
②陶罐不但谦虚,而且很善良。你看,当人们把陶罐从土壤里挖掘出来,它立刻就说:“我的铁罐兄弟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陶罐不计前嫌,豁达大度,我很喜欢它。
1.你们已经体会了“人物”的内心活动,那就赶快进行分角色对话练习吧!女同学来扮演铁罐,男同学来扮演陶罐。
(课件出示对话练习)
2.听录音做动作表情
3.带头饰表演剧
1.师:同学们表演得很棒,铁罐认为自己很结实,就奚落容易破碎的陶罐,那它们又是怎样的结局呢?请看大屏幕!
(播放课件:陶罐和铁罐的结局)
2.师:看了它们的结局,我想陶罐和铁罐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让我们来做个游戏考考你吧!瞧这片草地上盛开着鲜花,每朵鲜花后面都有一个词语,请你摘下那朵鲜花,大声地朗读那个词语,之后再把它放到相应的陶罐和铁罐中!
师:请摘下鲜花的同学们留步,老师当记者采访你们:你知道你们的优点和缺点吗,今后打算怎样做?
《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发?你想对自己或别人说点什么?
师:学完这则寓言故事,同学们都喜欢陶罐,因为陶罐的身上有许多优点;可是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铁罐坚固不易破碎这一点不值得陶罐学习吗?陶罐就没有缺点吗?陶罐虽然光洁、朴素、美观,但它容易碎,不结实,这一点铁罐说的也是实情。
师:让我们大家放飞思路,大胆去想,共同来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他们相反的性格,题目改为《铁罐和陶罐》。
法国著名诗人拉封丹曾经说过:“一则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描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深刻的教训好比是灵魂。”结合他的话,你能说出《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的“身体”和“灵魂”吗?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创编一则寓言,先想好要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理,然后用一个故事把这个道理寄托在其中,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师: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学生可以用手敲一敲,听一听来判断是陶罐和铁罐。
学生在电脑前用鼠标操作点词认读,并查看词意资料,进行理解。
学生听教师朗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在读中进行初步的感知,在思中进行内心的体味。
学生接受采访做答。
学生分小组合作,画出陶罐和铁罐的表情,并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各学习小组派出代表进行汇报,全班学生评议,并进行语句的分析理解。
预设如下:
③陶罐敢说真话,我喜欢它这一点。它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从这里可以看出陶罐并不是“懦弱”的东西。(指导理解“懦弱”一词。)
④我不喜欢铁罐,它不仅骄傲,还很武断。他对陶罐说:“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事实上,后来粉身碎骨的不是陶罐,而是铁罐,它被完全氧化了。所以看问题武断,绝对化,是不正确的……
学生观看课件。
学生做游戏。
学生畅所欲言。
预设要点如下:
①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②不要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更不要以己之长比人之短;③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在学生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正确看待人和事物:长处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变成短处,短处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变成长处。
学生课下完成积累实践。
利用实物,让学生亲自动手摸、敲,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并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直入中心,为学生体验情感奠定了基础。
以课件强烈的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冲击学生的视觉和心灵,将过去拉到现在,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很快在情感上走近课文,激发他们学习的愿望。
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自主地读课文,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通过学生动手画表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更能进行充分地理解感悟。
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对话、抓住重点语句充分朗读。读出文中人物的语气,体会说话时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朗读过程中解读文本,感悟文本,再现文本。
边读边想像人物在对话过程中的语气、神态、心理,感受铁罐的傲慢、陶罐的谦虚,加深对文章的体会、感悟。
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动作、神态和情节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创造空间。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用独特的语言及形体动作演绎这个故事,为学生的创造开辟空间。
学生表演生动有趣,会进一步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对课文语言吸收、内化、积累和运用的过程。
?
从课堂走向生活,由知识转为实践。由哲理知识向生活实践延伸,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懂得要做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
?
?
?改编寓言――重构文本,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没有被教材所设定的思路限制住,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从“解读文本”到“重构文本”再到“超越文本”实现阅读创新。
通过多种手段合成,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与成就感。
板书
设计
陶罐: 谦虚 朴素美观 —— 易碎
铁罐: 傲慢 坚硬 —— 无影无踪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赵四小 郝玥
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我本着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紧扣教材特点展开教学,我的主要设计思路及比较成功的地方为:
1、设计以促进学生的自能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作法。教学设计循着学生的学路,让学生在读中发现、探究、感悟,彻底摒弃了老师牵着学生走的教学方式。
2、在教学中坚持自读自画自悟,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自主讨论、交流、自觉地练习应用在讲读课上学会的一些读书方法。无论是朗读效果,理解多少,情感体验,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3、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进行“评议”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积累和应用语言,在具体学习语文的实践中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4、激发想象、拓展延伸都是从课堂走向生活,由知识转为实践。由哲理知识向生活实践延伸,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懂得要做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改编寓言——重构文本,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没有被教材所设定的思路限制住,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解读文本”到“重构文本”再到“超越文本”实现阅读创新。
5、游戏化的课堂为学生营造出快乐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的同时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展示自己的才华提供一个大舞台。教师教学的目的,不是只教会学生会做书上的题,更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给学生动手操作的空间,学生只有通过亲自操作,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为此,我设计了画表情一教学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之后,智慧的砝码逐渐加重,深入感悟。
由于本课我设计了很多的教学环节,课堂时间有限,导致本课在教学实施过程显得各环节有些做得不到位,例如最重要的“读、议、画中感悟”的“议”,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看着学生拿在手中的作品,我的内心非常激动,我没有想到学生手中的画是如此的传神,可我却没有多给他们一点时间和空间,没能让他们尽情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展现自我,激活课堂教学氛围,体验成功。(这是课后学生告诉我他们还想说自己的见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
本来我想用这个“演——表现的舞台”,让优美的文字跳起来,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让沉闷的课堂活起来。可指导朗读这一环节,在教学实施过程也显得不够味。设计好的让学生用动作、表情来体会语句的感情再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由于我自身的紧张被忘记了,这让我后悔莫及,我还要多给自己创造这样的环境来锻炼自己,争取一次比一次更好、更完美无缺。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觉得作为教师,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是最为重要的,今后我要让学生在“高”、“阔”的空间里,“任飞”、“凭跃”。
2006.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