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连载,转载出版必究
【新课标】六上语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含答案)
8.灯光
一、单元阅读主题:革命岁月。
二、单元语文要素: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三、本课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激发热爱新中国的感情。
语言运用:体会文章开头和结尾互相照应的关系,并感受作者这样写的深意。
思维能力:了解课文中“灯光”与“火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题之间的关系。
审美创造:读“阅读链接”,借助查找资料等方法把握内容,并关注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郝副营长的无私奉献精神。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探究文中三处描写“灯光”的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无私奉献精神。
2.通过了解时代背景,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郝副营长的憧憬、壮举及其精神品质。
四、本课新课标学习任务单。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一 (基础性学习单)
一、回顾本棵学习内容,完成学习单。
(一)用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璀璨(cuī cuǐ) 双膝(xī qī) 绷着脸(bēng běnɡ )
憧憬(chōng tóng) 漆黑(xī qī) 划火柴(huá huà)
电钮(niū niǔ) 围歼(jiān qiān) 黑魆魆(xū yuè)
爆炸(zà zhà) 姓郝(hào hǎo) 千钧一发(jūn diào)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zhe zháo)火柴,点燃了那本书,把它在空中高高地举着(zhe zháo),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火光中(zhōng zhòng),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zhōng zhòng)了。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围歼(qiān) 电钮(niǔ) B.炸(zà)药 璀璨(càn)
C.憧(chōng)憬 阻(zǔ)击 D.地堡(bǎo) 黑魆魆(hū)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3.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微弱的火光 B.瘦弱的身材 C.软弱的柳条 D.懦弱的性格
4.填人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的炮火下,到处都是惊慌奔逃的群众。
A.剧烈 B.激烈 C.猛烈 D.热烈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同学们的眼睛一齐投向主席台。
B.春天到了,福山公园里花草盛开,美极了。
C.夜色中的天安门广场华灯璀璨,人流如潮。
D.无数的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6.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22岁,但已经打过不少仗了。
B. 毛泽东不但是伟大的文字家,而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
C. 我之所以十分怀念郝副营长,是因为他为了照亮别人而献出了自己宝费的生命。
D.郝副营长即使牺牲自己,也要给战土们照亮前进的道路。
7. “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 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反间 B.反复 C设问 D.夸张
8.下列句子能够用来形容郝副营长的是( )。
A.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B.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C.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 D.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9.下面是一首根据本文内容创作的诗歌,请将合适的词或句填入括号中。
一星( ) ,就是你的生命;一盏( ),就是你的追求。为了( ),为了( ),你点燃了心爱的书本,也点燃了( )。战友啊,亲爱的战友,是你用生命点亮了( )。
10.关注文中的“灯光”“火光”,对它们的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在革命战争年代,这“微弱的火光”体现了火柴的重要性。
B.“灯光”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象征着新时代的幸福生活。
C.插图上的“灯光”是战士们的革命理想,而天安门广场的灯光把这种理想变成了现实。
D.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战场上微弱的火光架设起了桥梁。战场上微弱的火光是千万战士用生命铸就的。
11.下列对题目“灯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灯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作者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引发回忆。
B.“灯光”在文中也指插图上的灯光,代表了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C.“灯光”在文中也指战场上炮火的光,从中能感受到郝副营长英勇献身的精神。
12.下列对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
作者以灯光为线索,充分展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C.作者以细腻的笔调详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语言,而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作者却用白描的手法进行了略写。
D.本文首尾照应,结构紧凑,含义深刻。
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二 (拓展性学习单)
二、交流平台。
学了《灯光》一课,同学们在班级微信群里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小甲虫:《灯光》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采用 的方式,首尾形成呼应。通过对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 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
小豆子:文章中“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在 上,一个行人发出的,说出了他对 的赞叹;第二次是 说的,说出了他对 的羡慕;第三次是 说的。
毛毛虫: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表达了 ,也暗示着 ;郝副营长看的书中插图上的灯光表现了 .
. ;战场上微弱的火光则歌颂了郝副营长 。
三、读句子,完成练习。
①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宏伟建筑,令人心头光明而又温暖。
②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③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
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
1.句①写的是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句②写的是 的灯光,句③写的是 .
. 的微弱的火光。这三个句子之间的关联是: .
. .
. 。
2.这三个句子都与题目“灯光”有关,从中可以看出“灯光”是贯穿全文的 。
3.读完句③,我觉得这“火光”虽然是微弱的,但这是 之光,因为 .
. 。
四、读句子,写批注。
1.我爱到天安门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
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批注: .
. 。
2.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批注: .
. 。
3.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批注: .
. .
. 。
4.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批注: .
. .
. 。
缅怀烈士,完成练习。
清明节,我来到烈士陵园,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献上花圈,瞻仰着革命先烈的遗照,诵读着纪念碑上的碑文。此时,我想对他们表示我由衷的敬意。
1.我会用两个成语来赞美烈士: 、 。
2.我会用“( )”来歌颂革命先烈。
A.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B.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第三部分 阅读与鉴赏(拓展性学习单)
六、阅读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zhuó zháo)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zhōnɡ zhònɡ)了。
1.给文段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仿照“黑魆魆”写几个与夜晚有关的叠词: 、 、 。
3.“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指的是( )。
半个小时后,战斗打响的时刻。
B.后续部队在进攻中受阻,情况非常危急的时刻。
C.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情况极其危险的时刻。
4.这点微弱的光是 (谁)点燃的,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路。
5.你认为郝副营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写一写。
. .
七、(阅读链接)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 阅读《狱中联欢》片段,回答问题。
几个戴着脚镣的同志,在往常放风的地坝中间扭起秧歌。沉重的铁镣,撞击得叮当作响,成了节奏强烈的伴奏。欢乐( )的歌舞里,充满了对黑暗势力的轻蔑( )。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曼舞!
狂热的掌声,送走了一间牢房的节目,又迎来另一间牢房的表演。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绝妙( )的露天舞台。
楼下四室的“报幕员”宣布:“我们的节目是歌舞表演。表演开始!”只见铁门哗啦一开,一连串的人影,打着空心筋斗,翻了出来,博得同志们齐声喝彩( )。接着,几个人聚拢来,站成一个圆圈,又有几个人爬上去站在他们肩上,又有人再爬上去……一层、两层、三层……他们在叠罗汉。最上边站着一个人,满脸兴奋的微笑,站得比集中营的高墙、电网更高,手里拿着一面红纸做的鲜艳的红旗,遥望着远处的云山。
1.选文出自小说《 》,作者是 、 ,主要描写的场景是 。
2.在括号里填上与加点的词语意思相近的词,句意保持不变。
3.第二自然段“露天舞台”是指 。
4.第3自然段先写 ,再重点写 ,这是 的写作手法,字里行间蕴含着共产党人的 精神。
5.读句子,理解加点部分的含义。
最上边站着一个人,满脸兴奋地微笑,站得比集中营的高墙电网更高,手里拿着一面红纸做的鲜艳的红旗,遥望着远处的云山。
鲜艳的红旗: 。
遥望着远处的云山: 。
(二) 阅读《毛主席在花山》片段,回答问题。
1948年的的春夏之交,毛主席转移到了花山村。在临时借用的农家房舍里,他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
一天早晨,毛主席正在看地图,忽然抬起头,问警卫员:“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现在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动静了呢 ”警卫员说:“报告主席,为了不影响您工作。我和村长商量后,他请乡亲们到别处碾去。”
毛主席皱了皱眉,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影响群众的生活。这样吧,交给你一个任务,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是!”警卫员拔腿就走。
“注意,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警卫员回头一笑:“知道了,请主席放心。”他走出小院不久,花椒树下的碾子又吱吱扭扭地转了起来。
警卫员刚回到院里,毛主席又叫住他,说:“任务完成得不错。还有一件事等着你办。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 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送给碾米的乡亲们。
茶泡好了,警卫员拎着一桶清香的茶水来到碾台旁,用粗瓷碗盛好,——晾在石板上,请碾米的乡亲们喝。开始大家还不好意思,经他一动员也就喝了起来。茶水对这里的人来说确实新鲜。一位上了年纪的大叔端着一碗茶水,凑到警卫员跟前:“我说同志,这水一不甜二不辣的,喝它顶什么用 ”警卫员乐呵呵地说:“您老就慢慢地喝吧,一会儿就喝出味道来了。”
这时候,毛主席来了,乡亲们纷纷跟毛主席打招呼。毛主席笑着向大家点头,说:“要说喝茶的好处,确实不少嘛,喝了它浑身有精神,还能让人多吃饭……”正在推碾子的大娘和小姑娘越推越慢,转到毛主席身边,便停了下来。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她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的米粒。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
1.填空。
文章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三件事: 、 、帮助母女推碾
子三个场景及人物细节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毛主席对群众的 和 。
2.读句子,正确理解。
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的米粒。
①这句话主要采用了哪一种人物描写的方法 ( )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活动描写
②这句话反映出毛主席怎样的品质 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热爱劳动 B.平易近人 C.关心群众 D.珍惜粮食
3.以下对全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哪项 ( )
A.从毛主席发现没人碾米想到会影响群众吃饭,看出他心系人民的生活。
B.从毛主席给群众沏茶,还帮母女俩推碾子,看出他与人民群众心连心。
C.文中毛主席的三件事,如果调换先后顺序写,也不会影响我们的理解。
D.文章通过具体事例,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表现出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
4.对于文章的开头,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文章开头强调了毛主席夜以继日地操劳,但仍时刻关心群众,更凸显了他的品质。
B.文章主要写毛主席在花山和人民群众的事,开头段与主要内容无关,可以删去。
C.文章开头写了毛主席暂时借用一位老人的农家房舍工作,与文章结尾呼应。
D.文章开头介绍了毛主席工作的地点,突出了当时工作条件的艰苦和环境的危险。
5.文章的结尾写一位老人觉得见过毛主席,但又想不出在哪儿见过,如果你是警卫员,会怎样解答这位老人的疑惑呢
. .
参考答案
一、
(一)cuǐ xī běnɡ chōng qī huá niǔ jiān xū zhà hǎo jūn
zháo zhe zhōng zhòng
(二)1-8.CBCC CDCA 9.①②④③⑥⑤ 10.BCD 11.C 12.B
二、
小甲虫: 倒叙 献身 来之不易 。
小豆子: 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上美丽的景色 郝副营长 图画上孩子能在灯光下读书 郝副营长
毛毛虫: 作者这一代人对现实美好生活的赞美与欣慰 祖国的未来一片光明 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待 舍身为部队的前进引路的伟大壮举 。
三、
1.书上插图中 战场上 书上插图中的“灯光”是郝副营长和千千万万
战士的革命理想,而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把这种理想变成了现实。在理想和
现实之间,是战场上那微弱的“火光”架设了桥梁,这桥梁是千万战士用生命铸
就的。
线索
3.胜利 郝副营长的壮举,使战斗取得了胜利了。
四、
1.作者借游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这一代人对现实美好生活的赞美与欣慰,同时也暗示着祖国的未来前程一片光明。
2.郝副营长借着现实中微弱的火光,对书中所描绘的虚拟的幸福生活表现出由衷的羡慕与向往之情。
3.正是借着郝副营长点燃的那一簇微弱的火光,才使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但郝副营长却因此暴露了自己而被敌人发现,光荣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此处的灯光,旨在歌颂郝副营长舍身为部队前进引路的伟大壮举。
4.这是文中最后一处写到的“灯光”,与课文开头相呼应,这种写法叫作首尾呼应。再次告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数不清的烈士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五、1.舍生取义 、视死如归 。 2.A
六、
1.zháo zhònɡ 2.静悄悄、黑漆漆、黑洞洞
3.B 4.郝副营长 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路
5.示例:他是一个英勇无畏、勇于献身的人。
七、
(一)
《红岩 》 罗广斌、杨益言 “叠罗汉”的节目表演 。
示例:快乐 蔑视 美妙 叫好。
3.地坝
“楼下四室”的革命者集体表演节目的场面 最高处一个人的表情与动作 ,点面结合 革命乐观主义
5.示例:指用红纸做的革命的红旗,也代表革命者心中火热的激情。
指叠罗汉时顶端的革命者远远望着天际之间和远处的山川河流,心中充满着希望,憧憬着革命胜利的那一天。
(二)
1.关心群众碾米、给群众送茶水 关心和爱护 2.①B;②D; 3.C;
4.A; 5.老人家,首长经常和老百姓在一起,走到哪都能见到他。
①火光 ②明灯 ③全国人民的解放
④这次战斗的胜利 ⑤一个光明的世界 ⑥生命的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