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菱形》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3-10-07 15:0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9.2.2 《菱形》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掌握菱形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数学思考 1.经历利用菱形的定义探究菱形其他判定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2.根据菱形的判定定理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
解决问题 1.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菱形判定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判定方法之间的差异.2.通过对菱形判定的过程的反思,获得灵活判定四边形是菱形的经验.
情感态度 在探究菱形判定方法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运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重点 菱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究
难点 菱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究和应用.
二、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一、创设情境,认定目标 二、问题引领,自探共究三、尝试练习,巩固基础 四、拓展应用,内化迁移五、课堂小结,反思升华 通过剪纸活动引入新课,认定本节学习目标.通过问题引领,引导学生论证探究得出菱形的判定方法.通过初步练习,加强对菱形的判定的应用与理解. 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探究,加强学生对菱形的判定的灵活应用 . 回顾反思,布置作业.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启发法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剪刀、纸张、自制教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认定目标
问题:给你一张矩形纸片,你会利用折纸、剪切的方法,既快又准确地剪出一个菱形的纸片吗?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实践操作.
教师活动:你知道为什么它是一个菱形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菱形的判定.(板书课题,并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以及符号语言的应用.
2.灵活运用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问题引领,自探共究
【活动1】
问题:菱形的定义?
学生活动:学生复习菱形的定义.
教师活动:教师明确菱形的定义既是菱形的性质,又可作为菱形的第一种判定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其符号语言,并提问:菱形还有其他判定方法吗?
设计意图:学生对菱形的再认识,是对菱形定义的深入理解,是探究菱形其他判定方法的基础.通过教师讲授,明确菱形的第一种判定方法,并引入下面的探究活动.
【活动2】
用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以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
思考:(1)任意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总有什么特征?为什么?
师生行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四边形的特征,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四边形总是平行四边形,并口头完成证明.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图形,并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得出图形总是平行四边形.既为菱形的第二种判定方法的探究作好了知识上的铺垫,又巩固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2)继续转动木条,观察什么时候这个四边形变成菱形
教师活动:教师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探究的过程,观察学生的探究方法,接受学生的质疑,并指导个别学生探究.
学生活动:学生经过实验操作,开展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得到猜想: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带着问题,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感受动手实验的乐趣,培养猜想的意识,感受直观操作得出猜想的便捷性,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猜想等合情推理能力.
(3)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猜想尝试证明.
教师活动:教师待学生充分探究后,请学生展示证明的方法.
归纳菱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设计意图:通过对猜想的论证,进一步突出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有机结合,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逻辑推理的必要性,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逻辑推理是得出结论的重要手段,很好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给学生一个独立的探究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并体验成功的喜悦,体现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活动3】
例:如图, 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5,AO=4,BO=3.求证: ABCD是菱形.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题意,并通过交流,明确解题思路.
已知平行四边形,欲证菱形,可证一组邻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垂直.结合已知条件,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可证明对角线互相垂直.
教师活动: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并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判定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论证,并规范证明.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问题出发,运用菱形的判定方法判定四边形是菱形.让学生在证明过程中,掌握菱形的第二种判别方法的应用,达到“学数学,用数学”的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独立思考、学生交流、完成证明等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推理论证能力.
【活动4】
问题:(1)把四根一样长的木条用小钉钉成一个四边形,观察一下,这是什么四边形?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手中教具、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教具,让学生从直观操作的角度发现问题,使探究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2)你能得到什么猜想?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
学生活动:学生充分思考后,开展讨论,共同寻求这个四边形是菱形的原因.
教师活动:教师深入到学生当中,指导学生探究.
学生活动:学生代表发言,指出这个四边形四条边都相等,即有两组对边相等.它首先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又有一组邻边相等,根据菱形的定义,可以判定该四边形是菱形.从而得出从一般的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设计意图:通过说明理由,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菱形的定义,判定这个四边形是菱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本活动进一步体现了实验几何和论证几何的有机结合.
三、尝试练习,巩固基础
1.老师说下列三个图形都是菱形,你相信吗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 )
(2)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
(3)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 )
(4)两条邻边相等,且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四边形是菱形 ( )
3.□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
(1)若AB=AD,则□ABCD是 形;
(2)若AC=BD,则□ABCD是 形;
(3)若∠ABC是直角,则□ABCD是 形;
(4)若∠BAO=∠DAO,则□ABCD是 形.
4.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图中的虚线剪下,打开即得一个菱形.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学生活动:学生独自练习
设计意图:加强对菱形的判定的应用与理解.第4题回应本节开始提出的问题,前后呼应,完善整个思考过程.
四、拓展应用,内化迁移
问题:如图,顺次连接矩形ABCD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EFGH,求证:四边形EFGH是菱形.
师生行为: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点拨证明的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让学生掌握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的判定方法.既巩固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和矩形的性质,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五、课堂小结,反思升华
本节课我的成功之处是:……
本节课我的失败之处是:……
我还想探究的是:……
师生行为:学生反思学习的过程,教师聆听学生的认识和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评价和反思,让学生理清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掌握菱形的三种判定方法,感受探究过程中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的过程,树立自信心.
课后作业:教科书第100页练习1、2、3
板书设计:
菱形的判定
菱形判定
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例题选讲
A
B
C
D
O
H
G
F
E
D
C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