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志士的心曲,英雄的赞歌
—— 铮铮傲骨表心志,
岁岁春秋垂青史
苏武传
教学目标指向明
明 确
1.读通:理解文言字词和句子,积累有关文言知识。(文言)
2.读懂:把握文章思路,领会苏武坚持民族气节的形象内涵。(文脉、文道)
3.会读:学习人物传记的阅读方法,提高鉴赏能力。(文学)
4.能写:提炼写作素材和写作手法,提升写作能力。(文学)
文学常识要牢记
识 记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体______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历史。《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____”为“志”,取消“世家”并入“_______”,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它的前四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
纪传
断代
书
列传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疏通文意我能行
译 读
要求:
①对生字注音在书上;
②结合课下注释和阅读积累,逐字逐句翻译文本;
③圈点勾画课下注释重要注解;标注文本有疑惑的地方;
④用自己常用的符号标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⑤对于文本中出现的文化常识用着重号标识。
你我问答皆学问
解 读
在自主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解决疑难,确定5处重点部分进行全班讲解或考查其他小组同学。
苏武出使知多少
略 读
《苏武传》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别是什么?故事的主要矛盾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用框架图或思维导图形式加以构架。)
品品皆丰子卿貌
细 读
创设关联化情境:
1.学生展演:课文两番劝降的场景
卫律逼降
李陵劝降
2.任务分析:
(1)此两番劝降的写法有何异同?【温馨提示:可以从人物身份、劝降手段、人物表现、人物关系、叙事节奏、语言表述等方面思考】
(2)从苏武的应对中又集中体现了其怎样的精神品质?
品品皆丰子卿貌
细 读
(1)此两番劝降的写法有何异同?从苏武的应对中又集中体现了其怎样的精神品质?
劝降场景 人物身份 劝降手段 传主表现 刻画手法 叙事节奏 语言表述
卫律逼降 叛徒 以死恐吓以威逼迫以利诱惑(软硬兼施) 不动、不应、大骂(威武不屈、富贵不淫) (1)对比映衬①苏武与张胜②苏武与卫律(2)动作、语言 紧逼(矛盾激化) 短句紧凑
李陵劝降 降将(好友)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肺腑之言(推心置腹,委婉通情) 婉言拒绝 对比映衬人物对话 舒缓(情节淡化) 长句缓慢
苏武不降 汉使 立场坚定、大义凛然;意志坚定,以国为重;坚守气节,坚贞不渝。
品品皆丰子卿貌
细 读
创设关联化情境:
1.学生朗读:“两度自杀” “北海牧羊”
2.任务分析:抓住关键词句剖析人物形象
“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合作讨论:作为一个使臣,此时遇到意外的变故,他为什么说是
“负国”呢?
生命皆有执着意
品 读
苏武入胡遭遇变故曾两度欲引刀自决,后来被困地窑、牧羊北海时却又千方百计要活下去。这前后不一的做法是否矛盾?
“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 (白居易)
写人叙事手法妙
结 读
尝试自主发现“写作手法”:
为表现传主苏武的高尚气节,班固在《苏武传》中都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1.以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
2.于次要人物对比映衬中凸现人物性格
3.对人物语言的逼真叙写表现人物个性化特点。
4.在精于剪裁、善于布局的选材组材中凸显人物品质。
写作传记有讲究
展 读
1.发言归纳,形成结论:
剖析逻辑优劣,自主发现人物传记“写法”之要诀。
莎士比亚写道:“上帝说,因为我爱你,所以我要伤害你;因为我要成就你,所以我要惩罚你。” 苏子卿,老天之所以伤你甚深、罚你太重,就是因为太爱你,要借你创作不朽的经典,成就一个关于爱国与气节的不朽传奇。 巴尔扎克说:“不幸,是天才的晋身之阶,是信徒的洗礼之水,是能人的无价之宝;是弱者的无底之渊。”
无妄之灾突异域,本想自尽,单于却定要招降;欲要守节,周遭却一傅众咻。苏武若不懂自强自立,只能空死亡人之地;若不能坚守气节,他便如李陵一样,无法从不幸的怨愤与矛盾中突围。
好的主题:一定是关乎主观能动性的。
典型环境:以穷厄更能衬托出传记中的人物精神。
写作传记有讲究
展 读
2.讨论归纳,形成结论:
班固在《汉书》中借苏武的形象传达的主题是什么?
儒家亚圣
写作传记有讲究
展 读
3.辨析素材,形成结论:
苏武与李陵的价值观判若云泥,你若是班固,会在《汉书》里收录《答苏武书》吗?读下面两段文字,给出你的结论。
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爵命”,苏武有之矣。 -----(汉)班固
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 李陵《答苏武书》
选材精当:适合主题,褒贬一致
铮铮傲骨撼少卿
拓 展
一战成名,一战名灭,有仇莫能报,有家莫能回,有罪莫能赎,有怨莫能诉,从此背上了“叛国者”的名号。
对于挣扎的李陵,“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苏武其实就是他最好的药。
岁岁春秋垂青史
拓 展
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方方
宁愿自己一个人独守一片山河,也决不背那叛国的千古骂名!
赓续壮士志赤子心
总 结
雁断胡月天,羊归塞草烟。孤寒冷瑟的北海之畔也有热血沸腾的不渝之念。持一根节杖,翘首以望汉家同胞;挥一根皮鞭,满目皆是荒草连天。“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在我活的地方。”志士爱国不讲条件,铮铮铁骨无须礼赞。丹心何须觅封侯,唯愿以身荐轩辕。
任时光流转,苏武这种“大丈夫”的浩然正气,永不过时,这正气的传承者可以是你,是我,是我们每一个有信念的人!
素养练笔必坚持
写 作
(一)我们国家近些年,每年都会举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活动,一个个来自民间的道德模范,用自己平凡的行动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请同学们仿照“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为苏武也写一份颁奖词。(120字左右)
(二)围绕《苏武传》“信义安所见”的主题,拟写一副对联以高度概括苏武的精神品质。
任选一个写作任务
彪炳千秋字字真
颁奖词
忠义的旗帜,不朽的丰碑
一朝持节赴匈奴,你以强壮出;十多年守节临大湖,你以白首归。
那栉风沐雨的凄凉谁人能解 那吞毡饮雪的磨难无人过问。
在蛮荒,马畜弥山,叛徒得意;在汉宫,歌舞升平,兄弟失意。
单于的盛情你毫不动心,武帝的冷遇你从未介意。
你用话语唤醒良知,你用行动阐释忠义,你用美德教化后世。
你是汉臣苏武,亦是忠于祖国不朽的传奇。
彪炳千秋字字真
颁奖词
铮铮傲骨表心志,浩浩正气显情怀
听,牧笛声声,是谁在夕阳下赶着羊群
看,荒原莽莽,又是谁在忍受穷厄孤单
北海牧羊十九年,掘野鼠,弆草实,其间多少孤苦辛酸
单于劝降终不降,妻离子散终无怨。
是你给予了儒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最好的注解。
你,就是立地顶天的义士—苏武。
彪炳千秋字字真
对 联
1.一身浩然正气惊天地,满腔爱国忠心震古今
2.弃荣华舍富贵意志坚定,拒卫律别李陵信念执着
3.挥剑自刺,忘生死,但保节,大义凛然
卧起操持,处险地,唯念国,忠肝义胆
4.苏武囚北海, 关汉卿;窦娥跪公堂,白求恩
5.千百年高风亮节,义写春秋志无惑;
十九载卧雪吞毡,忠书青史气长存。
彪炳千秋字字真
品 评
6.辞父母,别长安。出使匈奴气志坚。眼前长河落日,身后大漠孤烟,一去十九年。
出汉塞,越重关。牧羊北海节不残。俯首玄冰三尺,举头日月高悬。大圣有遗贤。
7.赴匈奴,求和平,遭连累,只身一人北海中,忠肝义胆坐卧不忘汉天子,愚忠否?
思汉土,盼家园,忧故都,孤苦伶仃十九载,淡名泊利宁死不屈暴单于,气节真!
素养练笔必坚持
(一)议论文片段写作:根据提供的两个示例,掌握议论文写作要点,并运用到主题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或“可为与有为”的写作训练中。
示例一: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
快乐的人生,也不免遭遇挫折,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而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不一样的选择,带来了不一样的人生之旅。我们要让心灵的戈壁开满鲜花,就只能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
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这十九年的经历如果只当作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放羊人却不曾放大痛苦。他持节不悔,十九年后,大汉的千秋汗青上书写下了苏武不屈的坚贞气节。
素养练笔必坚持
(一)议论文片段写作:根据提供的两个示例,掌握议论文写作要点,并运用到主题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或“可为与有为”的写作训练中。
示例二:相信自己与听取他人意见
他毡巾覆首,独立于苍茫无际的荒原,在孟春的黄昏,赶着羊群归返穹庐。“生当复来归”是妻子临别的叮嘱,“富贵如此”是卫律的诱惑,“何久自苦”是李陵的劝说。听取他人的意见去投降吗 还是相信自己的信念,相信历史的公正
他遥望大汉,眼中含蓄着无限悲哀,又好像燃着一缕希望。他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祖国。他的心中只有大汉,妻子的叮嘱他不顾,卫律的劝说他不听,李陵的建议他当耳旁风。谁的劝降,他都不听,他相信自己的原则,他用忠诚与气节塑造了自信与自尊。当你在喧翼嘈杂里迷茫了方向时,当你在高楼广厦中难寻一份信念时,不如去读读苏武,他会告诉你什么是“诚甘乐之”。
素养练笔必坚持
(二)创作传记:选定一位你熟悉的老师或同学,仿照从《苏武传》和你在其他传记作品中发现的名家写法,创作一篇千字左右的纪传体人物小传,一周后交。【课下完成】铮铮傲骨表心志,岁岁春秋垂青史
------《苏武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通:理解文言字词和句子,积累有关文言知识。(文言)
2.读懂:把握文章思路,领会苏武坚持民族气节的形象内涵。(文脉、文道)
3.会读:学习人物传记的阅读方法,提高鉴赏能力。(文学)
4.能写:提炼写作素材和写作手法,提升写作能力。(文学)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卫律劝降、苏武牧羊、李陵劝降等重点段落,对比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质;
2.从文中归纳出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言行选择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引读法;讨论法;探究法;归纳法。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预习课】
【教学要点】【自主学习不可少】
1.知人论世:了解班固、《汉书》的相关知识以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2.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常见的文言字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欣赏歌曲《苏武牧羊》:【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演奏或演唱】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拘留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苏武留胡节不辱!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历尽艰辛,持节不屈。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的人生。
自主学习
(一)知人论世:(借助相关教辅资料)【检测见ppt】
1.识作者: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①(虽)才高八斗
史学界:与司马迁并称为“班马”;(史书:《汉书》)
文学界:与扬雄并被称为“班扬”;(诗:《咏史诗》)
地理界:与张衡并被称为“班张”;
辞 赋:九岁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辞赋:《两都赋》)
②(却)官卑位低
永平五年(公元62年)有人向朝廷告发班固“私改作国史”。皇帝下诏入狱。幸得其弟班超上书申说班固著述之意,地方官也将其书稿送到朝廷。汉明帝了解情况后,任命他为兰台令史,掌管和校定图书,先后任郎官、校定秘书、玄武司马(都是下级官吏)。章帝后期,班固辞官回乡为母亲服丧。
③(竟)含冤被害
班固从窦宪北征匈奴以后,进入窦宪幕府。此时的窦宪,因平匈奴有功,骄傲日盛,窦氏家族在京城肆意强夺民财,侵害百姓,抢夺民女,甚至谋划杀死皇帝,后被和帝一举铲除。窦宪案发后,当时的洛阳令种兢对班固一家怀有私仇,种兢借机报复,将班固关进监狱拷打折磨,冤死狱中,卒年61岁。
2.知作品:《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 至王莽地皇四年共 229 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 ,只是改“书”为 “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七十传、八表、十志,共 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 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3.明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二)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默读文本,断正句读,疏通文意:
要求:①对生字注音在书上;
②结合课下注释和阅读积累,逐字逐句翻译文本;
③圈点勾画课下注释重要注解;标注文本有疑惑的地方;
④用自己常用的符号标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⑤对于文本中出现的文化常识用着重号标识。
2.小组合作:在自主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解决疑难,确定5处重点部分进行全班讲解或考查其他小组同学。【或教师解疑释惑】
第二课时【检测课】
【教学要点】【文言落实得扎实】
1.检测预习文言知识掌握情况。
2.学生完成相关练习,为下节课开展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对于重要文言知识比较多文本,我们唯有不厌其繁,普遍撒网,重点落实,定能熟记于心,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地运用它们。
二、学生识记重要文言知识;教师解疑释惑。(15分钟)
三、重点、难点文言知识检测
(一)任务一:解释画横线的词,在括号里解释整个词语。(15分钟,黑板分组展示)
1.稍( )迁至栘中厩监;
2.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
3.汉天子,我丈人( )行也;
4.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 )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
5.单于益( )骄,非汉所望也;
6. 会( )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7.素( )与副张胜相知,私候( )胜曰;
8. 常能为汉伏弩( )射杀之;
9.单于使卫律治( )其事;
10.张胜闻之,恐前语发( );
11. 即( )谋单于,何以复加;
12.单于壮( )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 )张胜;
13.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
14.副有罪,当相坐( );
15.复举剑拟( )之,武不动;
16.君因( )我降,与君为兄弟;
17.律知武终不可胁( ),白( )单于;
18.天雨( )雪,武卧啮( )雪,与旃毛并咽之;
19.武既至海上,廪食( )不至;
20.武使匈奴,明年( ),陵降;
21.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 )待;
22.扶辇( )下除( ),触柱折辕;
23.劾( )大不敬,伏剑自刎;
24.独有女弟( )二人,两女一男;
25.子为父死,亡所恨( );
26.自分( )已死久矣!
27.使者大喜,如( )惠语以让( )单于;
28.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使曰;
29.武等实在( );
30.前以降及物故( ),凡( )随武还者九人;
(二)任务二: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圈画采分点)【8分钟,口头展示】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译:汉武帝赞许他的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
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趁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
好意。
2.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译: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
对不起国家
3.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译:苏武身体日渐好转,单于又派人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
个时候让苏武投降。
4.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译: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
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
5.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译:就把他放到北海边无人区,让他放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
6.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译:你这样长期不能回国,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白白受苦,有谁知道您对汉
朝的信义呢?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译: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没有定规,大臣无罪而全家被诛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又为谁守节呢?
8.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译:我们父子几人本没有什么功劳才能,全靠皇帝的栽培提拔。官职升到列
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
三、巩固落实
学生同桌两两结合,再次夯实文言知识。
四、课堂小结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希望同学们能利用早自习和零碎时间夯实文言基础知识,为提升文言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一步一个脚印打下坚实基础。
五、课后作业:
(一)基础性练习
1.绘制《苏武传》中的人物关系图。
2.通读文本,理清文脉,把握情节:
苏武为何入胡?有何遭遇?结局如何?(请列出作者的思路提纲)《苏武传》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别是什么?故事的主要矛盾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要求:①小标题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并尽量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同时注意语言的通顺凝练。
②用框架图或思维导图形式加以构架。
(二)拓展性练习
根据课文两个劝降场景完成下表。
人物场景 人物言行 写作手法 传主精神
卫律逼降
李陵劝降
苏武不降
第三课时【研读课】
【教学要点】
人物传记读写指导:围绕《苏武传》中“信义安可见”这一维度,探究文本在选材组材和艺术表达方面的技巧。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呈现目标
“读史使人明智”,我们也可以说“读书可以明志”。今天,细读、精读、深读《苏武传》两度自杀、卫律逼降、苏武牧羊、李陵劝降等重点段落,去聆听一曲精神的壮歌、去见证一番铮铮傲骨与拳拳心志。
二、出示导图,初识结构
学生小组推荐展示文本脉络结构图,师生共评。
【参考示例1】
【参考示例2】
《苏武传》
【小结】 本文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还运用插叙,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过渡语】班固虽然是个史学家,但他在写苏武时花尽了心思,80年,没有写太多,对苏武的身世,只有一处交代,只在文章开头交代,“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整篇文章侧重写他出使匈奴这19年的艰辛历程。在这19年当中,没有一年一年地写,作者只是抓住了两度自杀、两番劝降、苏武牧羊等核心事件,那么这些情节中作者又是如何刻画传主形象的,又集中体现了苏武怎样的精神品质。
三、课堂展演,激活思维
(一)任务一:赏析“两番劝降”情节
1.学生展演(或分角色朗读):课文卫律逼降、李陵劝降两番劝降的场景,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任务分析:
(1)此两番劝降的写法有何异同?【温馨提示:可以从人物身份、劝降手段、人物表现、人物关系、叙事节奏、语言表述等方面思考】
(2)从苏武的应对中又集中体现了其怎样的精神品质?
【参考答案】
劝降场景 人物身份 劝降手段 传主表现 刻画手法 叙事节奏 语言表述
卫律逼降 叛徒 以死恐吓以威逼迫以利诱惑(软硬兼施) 不动、不应、大骂(威武不屈、富贵不淫) (1)对比映衬①苏武与张胜②苏武与卫律(2)动作、语言 紧逼(矛盾激化) 短句紧凑
李陵劝降 降将(好友)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肺腑之言(推心置腹,委婉通情) 婉言拒绝 对比映衬人物对话 舒缓(情节淡化) 长句缓慢
苏武不降 汉使 立场坚定、大义凛然;意志坚定,以国为重;坚守气节,坚贞不渝。
【过渡语】课文第一段中介绍:“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当时处于一个匈奴经常到边关骚扰,掠夺边关百姓的状态;为保卫边境安宁,消除匈奴的威胁,汉朝连续讨伐匈奴。
苏武作为大汉使臣,出使匈奴的目的是:一是护送匈奴使者返回,二是缓和汉匈关系,谋求和平。
但苏武在匈奴遭遇了意外,为维护国家尊严、民族尊严,苏武选择了自杀,被救活后匈奴劝降不成,他们采取了幽禁,流放的方式逼降。
苏武在被流放北海牧羊之前曾两度要自杀,而在牧羊过程中又想方设法的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二)任务二:赏析“两度自杀”情节和“北海牧羊”情节
1.学生朗读这两部分,抓住关键词句剖析人物形象。
2.问题探究:苏武入胡遭遇变故曾两度欲引刀自决,后来被困地窑、牧羊北海时却又千方百计要活下去。这前后不一的做法是否矛盾?
【参考答案】并不矛盾。
苏武在胡地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我们不难明白,匈奴对苏武等人的劝降实际上是匈奴与汉朝的一次对峙,关乎国家尊严、民族气节。
第一次自杀(虞常谋反,牵连苏武):事发时他已经意识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故“欲自杀”。“重负国”是因为事先没有发现副使张胜的阴谋而导致祸及国家,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羞辱,所以要自杀以避免受审。
第二次自杀(卫律逼降,苏武不屈):面对卫律的讯问的威逼利诱,他在说完“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一番大义凛然的话后“引佩刀自刺”,一是以行动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二是要为国家雪耻。
《苏武传》中苏武先求死,后一心求生。不论先前的一心求死,还是后来的坚决生存下去,都为了与匈奴抗争,获得自己生存的尊严!在这里需要说明下何为气节!气节,是指人的志气与节操,是指在面对敌人或压力时不屈服的品质!那何为不屈服 在受牵连,即将遭受审判时,自杀是为使民族的脊梁在敌人面前挺直,为民族的荣誉不受侮辱;此乃不屈服!在被捕后,敌人的劝降,严词拒绝,与其葬身敌手,不如自行了断;此乃不屈服!在遭受折磨之时,用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展现民族气魄;此乃不屈服!并不仅仅求死是气节的体现,求生也是一样!如果什么事情都以寻死来解决,那反而不是不屈服,而是逃避!苏武牧羊北海边,忍受百般折磨,坚持19年终得以回国!“更能体现民族气节的吗 正是为了这般气节,苏武从求死到求生,实乃真正的民族英雄。
白居易说“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不合义的要求,君子决不轻生;非死不可时,君子决不惜死。苏武接受单于弟弟的馈赠,这是“君子不轻其生”,是活下去的需要,而这时的坚强存活恰恰便是一种斗争方式。
苏武的举动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他忠于国家,视死如归的精神品质。
☆不论是自杀还是求生,都是苏武的反抗方式(局势变化)。他自杀为的是不给国家带来耻辱,正如他所说“见犯乃死,重负国”;他求生也是向匈奴示威示强,为的是不辱使命,自始至终支撑着他的都是他汉朝使者的身份,这可以从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看出。
☆苏武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一心考虑的都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
☆自杀表示坚决不投降,求生更是体现出苏武坚忍不拔的意志,他的出发点都是缘于爱国。
(三)任务三:尝试自主发现“写作手法”
人物传记的核心是刻画人物形象的。而刻画人物的方法很多,请结合上面对文本重要情节的分析,梳理总结:为表现传主苏武的高尚气节,班固在《苏武传》中都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参考答案】
1.以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
典型环境: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扣幽禁。在他的周围,有操生杀予夺之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的屈降,有曾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声泪俱下的劝降。而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之死地。这些典型环境,把苏武这个人物推到了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让人物一展风采,更好地表现了苏武的性格、气节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细节描写:①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煴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②如写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等,极好地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2.于次要人物对比映衬中凸现人物性格
①在出使匈奴之初,与副使张胜的对照。
张胜:头脑简单,糊涂谋反,事情败露,立即叛变。
苏武:认识清醒,高瞻远瞩,欲以死息祸;面对劝降,始终保持 气节。
②在威逼利诱之时,与叛徒卫律的对照。
卫律:阴险狡诈,卖国求荣,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光明磊落
③在以情相劝之时,与降将李陵的对照。
李陵:意志不坚,因私叛国,痛苦羞愧
苏武:忠贞不渝,心系祖国,无怨无悔
3.对人物语言的逼真叙写表现人物个性化特点。
出场人物的语言基本上做到了毕肖其人,而且随着环境、情势的不同,人物的口气也在发生变化,这特别表现在两次劝降的描写上。面对自己所憎恨的卫律的无耻劝降,苏武的回答义正词严;而面对故友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却变得诚恳委婉,柔中有刚。
同是劝降,卫律的语言粗俗而直露,李陵的劝降却是推心置腹,设身处地,娓娓动听。李陵劝降时层层紧逼,从声名存没、家庭安危、人生苦乐到皇帝恩宠,一一加以否定,与卫律形成鲜明的对比。
4.在精于剪裁、善于布局的精心选材组材中凸显人物品质。
作者始终围绕苏武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落笔。苏武的一生经历共有八十余年,但班固只截取他出使羁留匈奴的十九年生活。在这十九年中,又只选取了几个典型场面作浓墨重彩的描绘,如两次自戮、幽禁断食、北海牧羊、李陵劝降等等。在这几个场景中,随着人物经受一次次考验,其精神境界不断得到升华。
(四)任务四:梳理归纳,形成结论
1.对比阅读下列材料,剖析逻辑优劣,自主发现人物传记“写法”之要诀。
莎士比亚写道:“上帝说,因为我爱你,所以我要伤害你;因为我要成就你,所以我要惩罚你。”苏子卿,老天之所以伤你甚深、罚你太重,就是因为太爱你,要借你创作不朽的经典,成就一个关于爱国与气节的不朽传奇。 巴尔扎克说:“不幸,是天才的晋身之阶,是信徒的洗礼之水,是能人的无价之宝;是弱者的无底之渊。”无妄之灾突异域,本想自尽,单于却定要招降;欲要守节,周遭却一傅众咻。苏武若不懂自强自立,只能空死亡人之地;若不能坚守气节,他便如李陵一样,无法从不幸的怨愤与矛盾中突围。
【参考答案】(1)好的主题:一定是关乎主观能动性的。
(2)典型环境:以穷厄更能衬托出传记中的人物精神。
2.班固在《汉书》中借苏武的形象传达的主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忠君爱国/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
(2)人际关系的通达、过人的荒野求生能力
(3)学习力强,助人利己求生存
小结:纪传体文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传记中的主要人物是“活生生的那一个”,苏武品质很多,读者得有“千江有水千江月”之感。
3.苏武与李陵的价值观判若云泥,你若是班固,会在《汉书》里收录《答苏武书》吗?读下面两段文字,给出你的结论。
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爵命”,苏武有之矣。 -----(汉)班固
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
----- 李陵《答苏武书》
【参考答案】不会。传记要选材精当,主题褒贬要一致。适合主题的,就是最好的。
四、课堂小结
雁断胡月天,羊归塞草烟。孤寒冷瑟的北海之畔也有热血沸腾的不渝之念。持一根节杖,翘首以望汉家同胞;挥一根皮鞭,满目皆是荒草连天。“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在我活的地方。”志士爱国不讲条件,铮铮铁骨无须礼赞。丹心何须觅封侯,唯愿以身荐轩辕。
任时光流转,苏武这种“大丈夫”的浩然正气,永不过时,这正气的传承者可以是你,是我,是我们每一个有信念的人!
五、课后作业:巩固素养练笔(任选一个任务)
(一)我们国家近些年,每年都会举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活动,一个个来自民间的道德模范,用自己平凡的行动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
请同学们仿照“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为苏武也写一份颁奖词。(120字左右)
(二)围绕《苏武传》“信义安所见”的主题,拟写一副对联以高度概括苏武的精神品质。
【板书设计】
选材典型,组材精当
传记写作: 符合主题,褒贬一致
手法恰当,形象鲜明
【典型环境、对比衬托、言行细节】
第四课时【实践课】
【教学要点】
1.展示学生“素养练笔”,师生共评。
2.提升演练,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呈现任务:
解读苏武,传承精神;提炼素材,一材多用;梳理技巧,写作有方。相信同学们已经跃跃欲试,呈现一场写作盛宴,演绎大家的语文素养。
二、生展示练笔,激活思维
1.学生小组展示,推荐佳作。
2.多媒体展示,师生共评。(肯定亮点,给予修改建议)
3.教师示范己作。
(一)示例一:忠义的旗帜,不朽的丰碑
一朝持节赴匈奴,你以强壮出;十多年守节临大湖,你以白首归。那栉风沐雨的凄凉谁人能解 那吞毡饮雪的磨难无人过问。
在蛮荒,马畜弥山,叛徒得意;在汉宫,歌舞升平,兄弟失意。
单于的盛情你毫不动心,武帝的冷遇你从未介意。
你用话语唤醒良知,你用行动阐释忠义,你用美德教化后世。
你是汉臣苏武,亦是忠于祖国不朽的传奇。
示例二:铮铮傲骨表心志,浩浩正气显情怀
听,牧笛声声,是谁在夕阳下赶着羊群
看,荒原莽莽,又是谁在忍受穷厄孤单
北海牧羊十九年,掘野鼠,弆草实,其间多少孤苦辛酸
单于劝降终不降,妻离子散终无怨。
是你给予了儒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最好的
注解。
你,就是立地顶天的义士—苏武。
示例:
1.一身浩然正气惊天地,满腔爱国忠心震古今
2.弃荣华舍富贵意志坚定,拒卫律别李陵信念执着
3.挥剑自刺,忘生死,但保节,大义凛然
卧起操持,处险地,唯念国,忠肝义胆
4.苏武囚北海, 关汉卿;窦娥跪公堂,白求恩
5.千百年高风亮节,义写春秋志无惑;十九载卧雪吞毡,忠书青史气长存。
6.辞父母,别长安。出使匈奴气志坚。眼前长河落日,身后大漠孤烟,一去十九年。
出汉塞,越重关。牧羊北海节不残。俯首玄冰三尺,举头日月高悬。大圣有遗贤。
7.赴匈奴,求和平,遭连累,只身一人北海中,忠肝义胆坐卧不忘汉天子,愚忠否?
思汉土,盼家园,忧故都,孤苦伶仃十九载,淡名泊利宁死不屈暴单于,气节真!
三、写作训练:巩固素养
(一)议论文片段写作:根据提供的两个示例,掌握议论文写作要点,并运用到主题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或“可为与有为”的写作训练中。【当堂完成】
示例一: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
快乐的人生,也不免遭遇挫折,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而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不一样的选择,带来了不一样的人生之旅。我们要让心灵的戈壁开满鲜花,就只能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
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这十九年的经历如果只当作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放羊人却不曾放大痛苦。他持节不悔,十九年后,大汉的千秋汗青上书写下了苏武不屈的坚贞气节。
示例二:相信自己与听取他人意见
他毡巾覆首,独立于苍茫无际的荒原,在孟春的黄昏,赶着羊群归返穹庐。“生当复来归”是妻子临别的叮嘱,“富贵如此”是卫律的诱惑,“何久自苦”是李陵的劝说。听取他人的意见去投降吗 还是相信自己的信念,相信历史的公正
他遥望大汉,眼中含蓄着无限悲哀,又好像燃着一缕希望。他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祖国。他的心中只有大汉,妻子的叮嘱他不顾,卫律的劝说他不听,李陵的建议他当耳旁风。谁的劝降,他都不听,他相信自己的原则,他用忠诚与气节塑造了自信与自尊。当你在喧翼嘈杂里迷茫了方向时,当你在高楼广厦中难寻一份信念时,不如去读读苏武,他会告诉你什么是“诚甘乐之”。
(二)创作传记:选定一位你熟悉的老师或同学,仿照从《苏武传》和你在其他传记作品中发现的名家写法,创作一篇千字左右的纪传体人物小传,一周后交。(课下完成)
四、提升演练,夯基提能: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与旃毛并咽之 B.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C.与武决去 D.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答案】D 【解析】 A项,“旃”同“毡”,毛织的毡毯;B项,“去”同“弆”,收藏;C项,“决”同“诀”,辞别。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屈节辱命 B.单于愈益欲降之
C.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D.单于壮其节
【答案】D 【解析】 D项,“壮”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美,钦佩。A、B、C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使……受屈,使……受辱,使……投降,使……回来。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C.武使匈奴,明年,陵降 D.皆为陛下所成就
【答案】A 【解析】 B项,“丈人”,古义: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岳父。C项,“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D项,“成就”,古义:栽培,提拔;今义:①事业上的成绩,②完成(多指事业)。
4.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B.
C.D.
【答案】D【解析】D项,连词,即使。A项,介词,凭/介词,把;B项,副词,于是/副词,才;C项,凑足音节,助词,不译/代词,代指“他们”。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请毕今日之马雚,效死于前 B.何以复国
C.信义安所见乎 D.子卿尚复谁为乎
【答案】A【解析】A项,为状语后置句,B、C、D三项为宾语前置句。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候:拜访
C.而收系张胜 收:逮捕
D.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坐:定罪,治罪
【答案】A 【解析】 阴:暗地里。
7.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②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③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④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答案】D【解析】 ①中的“会”是恰逢、恰巧的意思。②中的“会”由“会合”引申为会同、一起的意思。③中的“生”是活着的意思,作状语。④中的“生”也是活着的意思,但它是动词,作谓语。
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张胜私下里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行动,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答案】B【解析】 虞常想杀卫律,是想使在汉朝的母亲和弟弟受到汉朝的赏赐,这是牟取私利,不是什么爱国行为,再则,他的计划还没有付诸实施,还不能叫做“行动”。
9.翻译下列句子。
(1)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答案】 (1)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侮辱以后才死,更对不起国家。
(2)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
(三)课外阅读
李陵字少卿,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天汉二年,贰师①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上②曰:“毋骑予女。”陵对:“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诏陵以九月发。
陵将其步卒五千出居延,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召八万余骑攻陵。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单于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侯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尽。单于大喜,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下,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 昏后,陵叹曰:“吾不死,非壮士也。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后闻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迁盛言:“陵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诬罔,下迁腐刑。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节选自《汉书·李陵传》)
[注] ①贰师:指贰师将军李广利。②上:汉武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 涉:到,进入
B.徒斩车辐而持之 徒:空
C.单于遮其后 遮:遮盖
D.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脱:逃脱
【答案】C 【解析】:遮,拦住。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B.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C.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D.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答案】C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人对自己名字的解释和补充,又称“表字”。《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
B.“拜”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这里指“授予官职”,“拜相如为上大夫”和“公车特征拜郎中”中的“拜”都为此义。
C.“胡”,这里指中原以北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D.“天汉”,和下文的“元平”一样,指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答案】 D 【解析】“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错,元代以前,一个皇帝会有多个年号。明清时期,一个皇帝基本就用一个年号。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陵希望自己能独当一面,为国效力。他向汉武帝提出率领五千步兵出征,分散单于的兵力,汉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B.李陵非常勇敢。面对三万强敌,毫不胆怯,杀死很多敌人。单于又召集八万骑兵,李陵愈战愈勇,匈奴难以取胜,准备撤兵。
C.李陵军队死伤惨重,没有武器和匈奴继续作战,李陵在夜里率众突围,韩延年战死,四百多人逃回塞内,李陵被迫投降。
D.李陵得到了司马迁的高度评价,认为可以和古代名将相比;而汉武帝则认为司马迁所言不实,将司马迁下狱施以腐刑。
【答案】C 【解析】:“四百多人逃回塞内,李陵被迫投降”应为“李陵被迫投降后,其部下仅有四百余人逃回塞内”。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陵军侯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尽。
【译文】恰逢李陵军中的军侯管敢被校尉凌辱逃出投降了匈奴,详细地说李陵军队没有后援,箭将要用完
(2)身虽陷败,然其所摧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译文】李陵虽然身陷重围而战败,但他打败敌人的战绩足以显露天下,他不死,应该是想得到恰当的机会来报效朝廷
【参考译文】
李陵字少卿,被授为骑都尉,带领精兵五千人,在酒泉、张掖教习箭术以防卫匈奴。天汉二年,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发,在天山攻击右贤王。武帝召见李陵,想让他为李广利的军队运送粮草。李陵向武帝叩头请求说:“臣所率领的人,都是荆楚勇士、奇才、剑客,力可扼虎,射箭必中。希望能自成一军,来分散单于兵力。”武帝说:“没有马匹拨给你。”李陵答道:“我愿意以少击多,用五千步兵进入单于王庭。”武帝传诏李陵在九月发兵。
李陵率领他的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发,到浚稽山和单于军队相遇,约三万匈奴骑兵包围李陵。李陵搏战攻击,千箭齐发,敌兵中箭倒下。匈奴军败退上山,汉军追击,杀敌几千人。单于召集八万多骑兵一起围攻李陵。第二天再战,斩杀三千多敌人。单于命他儿子率骑兵向李陵发起攻击,李陵的军队在树林间步行与匈奴骑兵拼杀,又杀敌几千人,趁机连发弩箭射单于,单于下山逃跑。李陵军队战斗一整天不下几十回合,又杀死两千多敌人,匈奴军队不能取胜,准备撤走。恰逢李陵军中的军侯管敢被校尉凌辱逃出投降了匈奴,详细地说李陵军队没有后援,箭将要用完。单于非常高兴,让军队从四面射箭,箭如雨下。汉军向南行进,士兵还剩三千多,空手斩断车轮辐条当武器,军吏们拿着短刀,到山下,单于军队拦住了他们的退路,凭借险要地势扔石块,很多士兵被砸死,不能行进。黄昏后,李陵叹息说:“我不战死,不是壮士。再能有几十支箭,就能逃脱,可现在没有武器再战,不如分散开,还会有逃回去报告皇上的人。”夜半时分,李陵与韩延年一同上马,十几名壮士跟随他们。几千匈奴骑兵追赶,韩延年战死。李陵说:“我没有脸面去见陛下呀!”于是投降了。他的部下四散逃命,逃回塞内的仅四百多人。
后来听说李陵投降匈奴,武帝大怒,文武百官都归罪李陵。司马迁极力辩解说:“李陵常常奋不顾身来赴国危难。率领的步兵人数不满五千,搏杀几万军队,转战千里,即使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虽然身陷重围而战败,但他打败敌人的战绩足以显露天下,他不死,应该是想得到恰当的机会来报效朝廷。”武帝认为司马迁所言不实,把他下狱施以腐刑。李陵在匈奴二十多年,元平元年病死。
苏武传
缘由
出使匈奴,以求通好 (1)
遭遇
①虞常谋反 牵连苏武(2--3)
结局
历尽磨难,终归汉朝(9—10)
备受艰辛
坚守气节
②卫律逼降 苏武不屈 (4--5)
③流放北海 杖节牧羊(6)
④李陵劝降 完全失败(7—8)
汉匈矛盾,苏武出使(开端)
因事被扣,卫律胁降(发展)
放牧北海,李陵劝降(高潮)
匈奴和亲,白发归来(结局)
民族气节,感天动地
忠贞精神,千载长存
以利相诱----富贵不淫
以苦折磨----贫贱不移
以情理劝----忠贞不渝
坚贞不屈
坚定信念
坚韧不拔
一幽一徙
副将阻拦,未遂
围炉救活,重伤
以死恐吓----威武不屈
信义安所见
《苏武传》
两度自杀
两番劝降
副将阻拦,未遂
两度自杀
围炉救活,重伤
两度自杀
信义安所见
《苏武传》
信义安所见
《苏武传》
以死恐吓----威武不屈
两番劝降
两番劝降
一幽一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