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包身工》课件(共21张PPT)+教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

文档属性

名称 7《包身工》课件(共21张PPT)+教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6 19:02:58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包身工
(第一课时)夏衍
学习任务
1.梳理归纳,把握文本的结构、思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研究探讨,解析包身工悲惨命运及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包身工》
“包身工”是一类什么样的群体?
为什么叫“包身工?
根据文中信息,给“包身工”下定义。
解题
资料卡
·包身工是指年龄大概在十五六岁的女性青年。
·是指向带工老板立了包身契,靠带工的供给住食、介绍工作,赚取的钱归带工者收用,生死疾病听天由命,完全丧失了人身自由的无偿劳动者。
学习活动一:梳理归纳文本的结构、思路。
认真阅读文章,说说作者按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描述了包身工哪几个生活场景
资料卡
厚生纱厂
1-7 四点过一刻 起床 8-11 “包身工”来历
(包身工制度的产生)
12-14 四点半之后 吃饭 15-22 雇佣包身工原因
(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23-33 五点开始(十二个小时) 上工 34 东洋厂飞跃庞大
(包身工制度的结果)
35-47 整体的生活和命运 48-50 痛斥黑暗,期待未来
(包身工制度的趋势)
线索 包身工一天的生活 线索 包身工制度
梳理内容
学习活动二:探究包身工悲惨的命运。
·探究问题: 的包身工。她们被赋予的称呼是 。
·问题提示:选择给你印象最深的部分进行分析。可以从整体(场景、事件)入手,也可以从细节(词语、句子或描写)入手。
·讨论交流:根据文章的内容,感受她们的生活、人生、命运,给“包身工”加上定语,并且分析为什么会加上这个定语。
起床(1——7)吃饭(12—14)上工(23—33)整体(35—47)
学习活动三:探究包身工悲惨命运的根源。
快速浏览“包身工制度”部分(8-10段、15-22段、34段、48-49 段),去粗取精,筛选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①“包身工”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是怎么来的
②为什么要雇佣“包身工”
③包身工作为廉价的劳动力,谁得到了好处
④“包身工制度”是怎么样的一种社会制度
如果说包身工有着大山的压迫,你觉得1、2、3处分别填写什么 根据材料和课本内容填写。巩固练习:
如果说包身工有着大山的压迫,你觉得1、2、3处分别填写什么 根据材料和课本内容填写。
1
3
材料:本文所反映的是“一·二八”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时期的社会黑暗情况。那时中国农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农民生活极为痛苦。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孩被带工诱骗到上海,为他们谋取私利。上海工人抗日运动十会活跃。日本资本家为避免罢工的威胁,大量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因而产生了罪恶的包身工制度。
巩固练习
如果说包身工有着大山的压迫,你觉得1、2、3处分别填写什么 根据材料和课本内容填写。
材料:本文所反映的是“一·二八”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时期的社会黑暗情况。那时中国农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农民生活极为痛苦。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孩被带工诱骗到上海,为他们谋取私利。上海工人抗日运动十会活跃。日本资本家为避免罢工的威胁,大量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因而产生了罪恶的包身工制度。
1
2
3
代工
资本家
黑暗的社会
学习活动四:学以致用,写一段阅读札记。
1999年,联合国大会将11月25日定为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国际日,并将一直延续到12月10日共16天。俗称“16天运动”。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阅读“芦柴棒”的种种悲惨遭遇,你将作何感想 请同学们以“芦柴棒”,我要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札记。
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
鲁迅
万家墨面没蒿莱,
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
于无声处听惊雷。
如果说包身工有着大山的压迫,你觉得1、2、3处分别填写什么 根据材料和课本内容填写。巩固练习:
如果说包身工有着大山的压迫,你觉得1、2、3处分别填写什么 根据材料和课本内容填写。
1
3
材料:本文所反映的是“一·二八”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时期的社会黑暗情况。那时中国农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农民生活极为痛苦。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孩被带工诱骗到上海,为他们谋取私利。上海工人抗日运动十会活跃。日本资本家为避免罢工的威胁,大量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因而产生了罪恶的包身工制度。
作业
我们是在幸福世界里的幸福制度下幸福生活,可是在现代社会,不是所有的兄弟姐妹都能像我们一样,还存在着有如“包身工”一样的“童工”“智障工”“黑煤窑工人”。
阅读学案材料,思考回答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包身工
(第二课时)夏衍
学习任务
1.了解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挖掘其根源,认清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本质。
2.体会报告文学新闻性和文学性相统一的特征,学习本文综合运用点面结合、比喻等写作方法。
3.培养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任务一:书信一封盼救星
请你以一位包身工的身份,托人给父母写一封求救信,呈现出你的工作(单位时间环境待遇)生活(居住饮食)的境遇,盼他们接你回家。
任务二:明察细究揭罪行
从文章中找出让你心灵震撼的语段,品读并从手法、效果方面赏析,进一步感受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和包身工制度的罪恶,体会报告文学的新闻性和文学性。
“为了看到包身工们早出晚归的上下班的生活,我足足打了两个月的“夜工”,每天半夜三点来钟起身,走十几里路到包身工们上班的杨树浦,混身于其中。这两个月,我比较详细地观察到了包身工们非人的生活。所以,我就把调查到的材料,不带虚构,如实地写成了《包身工》”
——节选自《夏衍谈〈包身工>》
任务三:珍惜当下求复兴
学这篇文章意义何在 有人说是为了让年轻人记住一段历史,一段国家贫弱国民苦难的历史,明确青年一代的时代责任。有人说,可以发挥警钟的作用,警示人们,防止包身工制度死灰复燃。你赞同哪一种观点 说说理由。
“幸福不是无代价可以得来的。为了今天的幸福,为了更幸福的将来,爱党、爱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中国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应该是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
——选自《夏衍》电影文集
如果说包身工有着大山的压迫,你觉得1、2、3处分别填写什么 根据材料和课本内容填写。巩固练习:
如果说包身工有着大山的压迫,你觉得1、2、3处分别填写什么 根据材料和课本内容填写。
1
3
材料:本文所反映的是“一·二八”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时期的社会黑暗情况。那时中国农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农民生活极为痛苦。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孩被带工诱骗到上海,为他们谋取私利。上海工人抗日运动十会活跃。日本资本家为避免罢工的威胁,大量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因而产生了罪恶的包身工制度。
作业
假如包身工小福子还活着,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给她写一封信吧。《包身工》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梳理归纳,把握文本的结构、思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研究探讨,解析包身工悲惨命运及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学习重点:
梳理归纳,把握文本的结构、思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研究探讨,解析包身工悲惨命运及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什么是青春年华?你可能会说,所谓的青春年华就是充满激情、充满朝气、充满活力。是的,你们的青春充满了灵动的色彩,充满着活力和自由。然而,在我国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却有一群人,他们的青春却是饱受折磨、黯淡无光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跟着作家夏衍的笔触来走近他们。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包身工》,这是一篇报告文学。
这篇文章叫做《包身工》,那么在学习这篇文章的内容之前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包身工》是1936年发表在左联机关刊物《光明(创刊号)》上的一篇文章,它反映的是1932年一二八事变前后到抗日战争前夕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这一时期民不聊生、军阀混战,列强的经济入侵日益加剧,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和天灾的影响,当时中国的农民生活极为痛苦。在靠近上海德菲的苏北地区的农村,每一年都有一大批无法生存下去的农村女孩沦为了包身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额抗日情绪也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日本的资本家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加大量地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就是包身工产生的时代背景。
解题:“包身工”是一类什么样的群体?为什么叫“包身工?能否根据文章的内容,给“包身工下定义,给大家几分钟思考的时间。
出示资料卡:
·包身工是指年龄大概在十五六岁的女性青年。
·是指向带工老板立了包身契,靠带工的供给住食、介绍工作,赚取的钱归带工者收用,生死疾病听天由命,完全丧失了人身自由的无偿劳动者。
同学们,这些包身工的年龄跟你们相仿,但知识的阳光却照不到她们。她们没有人身自由,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她们辛苦地劳作,却几乎得不到回报,她们甚至都已经失去了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她们只是一群生物,她们的名字就叫包身工。那么,她们的每一天又是怎样具体地度过的呢?她们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生活呢?
学习活动一:梳理归纳文本的结构、思路。
认真阅读文章,说说作者按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描述了包身工哪几个生活场景
学习活动二:探究包身工悲惨的命运。
·探究问题: 的包身工。她们被赋予的称呼是 。
·问题提示:选择给你印象最深的部分进行分析。可以从整体(场景、事件)入手,也可以从细节(词语、句子或描写)入手。
·讨论交流:根据文章的内容,感受她们的生活、人生、命运,给“包身工”加上定语,并且分析为什么会加上这个定语。
起床(1—7)吃饭(12—14)上工(23—33)整体(35—47)
例:居住条件低劣、没有尊严与自由、没有权利和地位、生活悲惨的包身工
从她们起床的场景看,文章中说那是一个人多地方小,肮脏混乱、极不卫生、兼顾恶劣的居住环境,汗臭、粪臭和湿气交织,蜂窝一般的骚动,打着呵欠叹气寻找衣服,穿错鞋子……可以看出生活悲惨的包身工;从她们的行为来看,她们没有尊严没有自由,比方说,在离开别人不足一尺的马桶上小便,害羞的感觉很迟钝,半裸体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稍稍背转身体在男人面前换衣服;从她们的衣服上看,她们没地位没有权利,她们被称为生物、懒虫、芦柴棒,这些都可以看出。还有,饭食条件粗劣,基本饮食没有保障,受压迫、受剥削的包身工,从所吃食物来看,她们饭食条件粗劣,薄粥、较少的籼米……乡下人用来喂猪的豆腐渣等,还有从食物的量上面和包身工的状态来看,她们没有饮食的基本保障,受剥削受压迫,轮不上吃一碗,一窝蜂抢然后用舌头舔,被称为廉价的机器。另外,她们也是生活条件恶劣、工作条件恶劣,身心被摧残被欺侮的包身工。还有就是命运悲惨、遭遇惨痛的包身工。
通过学习任务二,我们感受到了包身工悲惨的命运,也进一步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为什么包身工有如此悲惨的命运,根源是什么呢?这就涉及到这篇报告文学中的暗线,叫包身工制度。
学习活动三:探究包身工悲惨命运的根源。
快速浏览“包身工制度”部分(8-10段、15-22段、34段、48-49 段),去粗取精,筛选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①“包身工”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是怎么来的
②为什么要雇佣“包身工”
③包身工作为廉价的劳动力,谁得到了好处
④“包身工制度”是怎么样的一种社会制度
学习活动四:学以致用,写一段阅读札记。
1999年,联合国大会将11月25日定为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国际日,并将一直延续到12月10日共16天。俗称“16天运动”。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阅读“芦柴棒”的种种悲惨遭遇,你将作何感想 请同学们以“芦柴棒”,我要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札记。
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
鲁迅
万家墨面没蒿莱,
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
于无声处听惊雷。
作业
我们是在幸福世界里的幸福制度下幸福生活,可是在现代社会,不是所有的兄弟姐妹都能像我们一样,还存在着有如“包身工”一样的“童工”“智障工”“黑煤窑工人”。
阅读学案材料,思考回答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课时
夏衍晚年在回顾他的创作生涯时曾经说过“我以为其中只有《包身工》可以留下来。”这固然是他对自己作品过于苛刻的评价,但从中也能窥探到此部作品在作者心中的地位!今天重读《包身工》,无论是对报告文学的创作实践,还是在文学怎样服务于现实世界等方面,都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真正的经典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褪色的,上节课我们已经对包身工的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那么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
1.了解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挖掘其根源,认清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本质。
2.体会报告文学新闻性和文学性相统一的特征,学习本文综合运用点面结合、比喻等写作方法。
3.培养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假如你是中国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个包身工,那么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我相信一定有好多同学会说,是摆脱苦难、重获新生。是的,这是当时的包身工最大的一个愿望,所以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书信一封盼救星。请你以一位包身工的身份,托人给父母写一封求救信,呈现出你的工作(单位时间环境待遇)生活(居住饮食)的境遇,盼他们接你回家。
这封信我们该注意什么呢?应该以哭诉、求救的语调去写。上节课我们也已经分析了,包身工们四点一刻起床,四点半开始吃饭,然后马上就要去上工了,他们的劳动强度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过着猪狗一般非人的生活。所以我们大家在写这封信的时候除了哭诉和求救之外,还应该注意情感是饱满和真挚的。写完之后让人感觉如临其境、感同身受。我们在写这封信的时候要有一种声泪俱下的控诉,通过书信的表达,可以加深我们对于包身工的认识,让我们对包身工的生活有更深的体验和了解。
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写一写你的心声。
夏衍为了更好地给我们体现包身工的苦难,他在写这篇报告文学的时候运用了一些手法,另外,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包身工这一特殊的群体的苦难,给他们带来了严重的摧残呢,下面,让我们再读课文,细致分析,进入我们的任务二:明察细究揭罪行。从文章中找出让你心灵震撼的语段,品读并从手法、效果方面赏析,进一步感受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和包身工制度的罪恶,体会报告文学的新闻性和文学性。
这篇文章描写了很多人,先给这些人分分类。首先,我们先看厂房里面的包身工。在厂房里面呢,有两个代表:小福子和芦柴棒。
下面我们先来品读芦柴棒的故事。原文当中说,有一位包身工,咱们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只知道她十五六岁,有一个外号叫芦柴棒,她为什么会叫芦柴棒,那是因为她瘦得像芦棒梗一样,就是这样一位女孩,当她生病时,会得到怎样的医治呢?在咱们的文本17-20段当中有介绍。文章倒数第四段当中打杂的虐待芦柴棒有几个动词,我们看一下是那几个动词。是“抓”、“摔”、“踢”还有“泼”,其中有一个动词是描写芦柴棒的,芦柴棒做的是那个动作呢?跳。她身体没力,但是却能跳起来,这里面有一个强烈的对比,使这个场面描写达到了高潮。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寒冷的风、突然地跳,衬托了打杂的这种凶狠,也突出了芦柴棒受虐待的惨烈,最后,老板娘的笑和她的话,既与上文的“假病老子给你医”相照应,又表现了老板娘残酷、没有人性,更显出了芦柴棒遭遇的悲惨。这些吃人的家伙为什么这样给她医病呢?包身工每天的工资就是老板的利润,即使这些包身工在生病的时候,老板也会很可靠地替厂家服务,用拳头、用棍棒或者冷水来强制他们去工作,短短的一段文字,把资本家及其走狗惨无人道的剥削制度揭露得淋漓尽致。作者带着强烈愤慨的心情向人世间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芦柴棒露骨的突出的腿骨,碰痛了他的足趾。这是作者含着眼泪在控诉,这样的情况每个包身工都会遭遇到,这只是常有例子的一个,点出了芦柴棒遭遇的普遍性和包身工的可怜。以上是我们鉴赏的芦柴棒。
我们再来看看小福子的故事。小福子为什么会受惩罚呢?受到了哪些惩罚?受了多久惩罚?包身工是“人人得而欺之”的,这话很能体现出她们悲惨的处境。小福子整好了烂纱没有装起这一点小事就遭打,“拿摩温”打她,东洋婆罚她头顶皮带盘心子,向着墙壁站立,罚了两个小时,赶不出一天的活,带工老板又打她。此外还会被饿饭、吊起、关黑房子等惩罚。小福子受罚的描写表现了包身工受罚的随意性、残酷性、多样性和时间长等特点,典型地表现了她们受压迫的惨重。
通过芦柴棒和小福子这两个事情,夏衍具体而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相勾结、任意凌辱工人的罪行。可以看出中外剥削者凶残的面目。小福子人人得而欺之表现了包身工受罚的随意性、残酷性、多样性和时间长,那外头的工人呢?在23.26和33段。衣服多少会整洁一点,多一种自由,多一种权利,这就是宁愿饿肚子的自由。随时可以调厂和不做的权利,贿赂工头的权利。场面描写都体现了资本家是怎样的去剥削这些包身工。场面描写讲究点面结合。
通过刚才的品读和赏析,我们可以看出全文都运用了点面结合、运用了细节描写,还有比喻、对比等多种手法,给我们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这也充分体现了报告文学的文学性和新闻性相结合的特点。那么包身工苦难生活是怎样造成的呢?包身工制度又是怎么形成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呢?我们从原文中找理由。包身工收到的剥削和压榨,如果我们用金字塔的形式呈现的话,最下面的应该是包身工,然后是代工老板,拿摩温,企业的老板也叫“东洋婆”,然后是帝国的财阀,还有长期的积贫积弱,加上帝国主义的入侵,苦难的根源就在于当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者对这样黑暗的社会有悲愤的控诉,也表达了摧毁包身工制度的强烈愿望。在文章的最后一段,黑夜,静寂的像死一般的黑夜!……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呻吟着的冤魂,夏衍就是想向人们昭示:任何违背人性的行为都会被历史的车轮无情地碾碎。这篇文章会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这其中也包含着作者无尽的艰辛和汗水。我们来看一个材料。
“为了看到包身工们早出晚归的上下班的生活,我足足打了两个月的“夜工”,每天半夜三点来钟起身,走十几里路到包身工们上班的杨树浦,混身于其中。这两个月,我比较详细地观察到了包身工们非人的生活。所以,我就把调查到的材料,不带虚构,如实地写成了《包身工》”
——节选自《夏衍谈〈包身工>》
我们刚才说到,报告文学是具备文学性和新闻性的,尤其是他说“不带虚构,如实地”都体现了报告文学的新闻性的特点。至此我们可以总结说,这篇报告文学的杰作是生活政治和艺术的结晶,作为我国报告文字的基石,《包身工》应该说是当之无愧的。我们了解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和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让我们回头看看最初的那封信。我想,假如你的思路和老师的一样,认认真真地以包身工的角度写了信,你的心情会更加的五味杂陈,当时写的那封信你觉得能寄出去吗?假设这封信若干年后公布于世,你看了这封信,会有怎样的感想呢?结合本文谈谈你的想法。在层层压榨下,包身工处在倒金字塔底层,信寄出去的可能性不大。若干年后看了这封信,我们会控诉包身工制度的黑暗。这是中外剥削者合在一起那种凶残的面目。
任务三:珍惜当下求复兴 学这篇文章意义何在 有人说是为了让年轻人记住一段历史,一段国家贫弱国民苦难的历史,明确青年一代的时代责任。有人说,可以发挥警钟的作用,警示人们,防止包身工制度死灰复燃。你赞同哪一种观点 说说理由。
先明确你的观点是哪一种,再说明你的理由。给大家几分钟思考时间。
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有各自的理由,当然,包身工的苦难生活不会在我们身上重演,正像同学们所说的,我们是幸运的一代,我们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求知,源于我们的先辈用自己的献血与生命给我们带来的崭新的时代,源于国家的繁荣安定,那么,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民族复兴的重任,我们对比包身工,是幸福无数倍的。最后,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夏衍对幸福的认识。
“幸福不是无代价可以得来的。为了今天的幸福,为了更幸福的将来,爱党、爱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中国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应该是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
——选自《夏衍》电影文集
这就是夏衍对新时代青年的一种希望,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知道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也知道了,今天是如此的幸福着。那今天的作业就是假如包身工小福子还活着,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给她写一封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