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诵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节奏,把握诗歌用韵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 探究诗歌思想内容,把握作者情感轨迹,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 领会典故的妙用,把握意象及抒情主人公形象特征。
文化传承与理解 在反复吟咏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朦胧美,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点 领会典故的妙用,把握意象及抒情主人公形象特征。
教学难点 探究诗歌思想内容,把握作者情感轨迹,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 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任务1】探寻背景,知人论世
身世卑微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一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出生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忘恩负义,背叛老师和恩主。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一生,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便去世。
旷世情种李商隐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学道,在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轻美丽,聪慧多情,郎才女貌彼此吸引,双双坠入情网。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为礼教和教规所容以致无疾而终,然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恋情,却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于是,他写下了系列《无题》诗,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
伉俪情深李商隐
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李商隐和王家七小姐举行订婚仪式。正月初五,举行结婚仪式。结婚后感情殊好。可是李妻在他38岁又去逝。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借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后二者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秾丽而时带沉郁,摇曳而不失厚重。丰富深厚的思想内容与曲折见意的表现形式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形成寄兴深微、深情绵邈、典丽精工、想象奇特的独特风格,以其意蕴的深婉、词采的精美和朦胧的美学追求,为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为古典诗歌以及后世词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渊的影响。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
小结:诗风的形成与他个人特质、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一方面是他艺术上高度成熟、自觉的一种追求。另一方面跟李商隐的遭际,跟他的社会状况有关。李商隐从小是生活在一个官宦的家庭,幼年失怙,种下了忧郁之根。年少求学蒙恩师眷顾,却也因此陷入牛李党争,在两大政治派别中受排挤,郁郁不得志,这是他大半生的生命状态。他又是一个优秀的诗人,一个卓异的诗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内心的体察力感受力都是非常强大的。他有百般感慨、无限深情需要去倾诉去表达,但又不能直说,于是就形成了他寄兴深微、朦胧隐晦的风格。李商隐一生为情所困,为情所累, 很多爱情诗别具一格,感情深沉又真挚,用笔深婉典雅。
童年的不幸,仕途的失意,妻子的离世,晚年的困顿造就了他忧郁多思,感伤多愁的性格特点,也造就了他那有着独特意象及朦胧主旨的无题诗。
【任务2】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李商隐的《锦瑟》。当一个诗人发表了一首诗以后,可能会引来众多粉丝与点评。《锦瑟》发表以后,赢得千百年来众多粉丝点赞。而且粉丝都是重量级的。(教师出示幻灯)
“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梁启超
若令举一首诗为中国诗之代表,可举义山《锦瑟》。若不了解此诗,即不了解中国诗。 ——著名学者叶嘉莹
这是一个陷阱。这是一种诱惑。这是锦瑟的魅力。这是中华诗词的奇迹。这也是一种遐想,一种精神的梦游。 ——著名作家王蒙
(通过反复渲染,激发起学生学习李商隐诗歌,学习李商隐《锦瑟》的强烈兴趣。 )
1、感受李商隐诗的声韵美。
诗人写诗,尤其是古代诗人写诗,是讲究声韵的。李商隐这首诗,韵脚开口度都比较适中。(出示幻灯)
弦xián、年nián、鹃juān、烟yān、然rán
分析:李商隐写诗不是随意的,这种开口度适中的字眼,适合表达一种比较温婉哀伤的情感。开口度大的,适合表现一种豪情,一种兴奋的情感。接着,教师出示一首唐代诗歌,让学生齐读
昔日龌龊不足夸,kuā
今朝放荡思无涯。yá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huā
《登科》这首诗歌的韵脚,开口度大。诗人金榜题名后,扬眉吐气,自由自在,这一情感,从诗歌韵脚夸(kuā)、涯(yá)、花(huā)的读音就可以体会到。
2、了解 “锦瑟”。
锦瑟:有花纹的瑟。
《世本》:“瑟,庖牺(伏羲)作,五十弦。”《汉书.郊祀志》:“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李商隐弹奏或听到的是那个让泰帝悲禁不止的五十弦的瑟,因此,锦瑟虽美,但琴声悲戚。
小结:诗题似乎可以为诗歌的解读指引个方向。
3、朗读诗歌,思考:这首诗题为锦瑟,写的是不是锦瑟呢
本诗“锦瑟”并非唯一的描写对象,而是个引子,或睹物思人,或听琴兴感,都是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真正要说的不是“锦瑟”,而是“思华年”,“思华年”是诗眼。这也是古诗常用的手法-----托物起兴
诵读指导:这首诗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活动一: 配上伤感的音乐,请学生朗读,把握舒缓节奏,读出回忆的伤感。
活动二: 《锦瑟》每一联都代表了一种情境,一种心绪,你能试着说说吗?
教师点拨:
庄周梦蝶:《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不知周之梦为蝴蝶?还是蝴蝶之梦为庄周?
望帝啼鹃: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不幸国亡身死,死后灵魂化为杜鹃,暮春啼哭,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魄。
鲛人泣泪: 《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沧海遗珠: 《新唐书·狄仁杰传》:“君可谓沧海遗珠矣。”比喻人才被埋没。
暖玉生烟: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远察如在,近观却无。这里化用其意,表示美好愿望终如蓝天之烟云,可望而不可即。
教师小结: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无端:无缘无故、平白无故。 一弦一柱:借代每一个乐音。 锦瑟呀!你为什么无缘无故地偏偏是五十根弦呢?你每根弦上弹奏出的每一个音符都勾起了我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像庄生梦化蝴蝶, 变幻迷离, 晓梦醒来, 转眼成空。像望帝身死化魂, 满腔的春情春恨, 都托于泣血悲啼的杜鹃。
意境:美好 短暂 迷茫 执着 凄美 哀伤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像苍茫的大海之中明月映照着泣泪而成的遗珠,像蓝田玉山之上升起丝丝缕缕可望不可即的青烟。
意境:纯洁 凄美 哀伤 美好 迷茫 缥缈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可:岂。这种情感岂待如今追忆时才有,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就已经感到怅然若失了。
【任务3】感受形象,品味意境
活动三:《红楼梦》第32回宝玉对黛玉诉肺腑后,二人感情笃定。假设黛玉题帕,会送《锦瑟》中的哪一联给宝玉
教师小结:
首联:“无端”,“没来由” 的意思。缱绻愁思会莫名其妙地出现,清幽哀怨的锦瑟之音又勾起了黛玉对曾经的美丽却哀伤无奈的往事的回忆,让人难以释怀,又无可名状。表面上似乎“无理”地责怪埋怨锦瑟,实际上传达了黛玉深深地懊恼、伤感、无助和无奈,更表明黛玉对宝玉的深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难以摆脱。符合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
颔联:爱像庄生梦化蝴蝶一样,朦胧美好,而又转眼成空;一片思慕之心付与身死化魂、泣血悲啼的杜鹃,绵绵不绝。既能表现黛玉的痴情与忠贞,又蒙着一层悲剧色彩,与原著相符。
颈联:宝黛奇情,有“还泪”一说。那月下沧海的鲛人分明是黛玉的化身,爱情不为礼教认可,孤寂伤感,夜夜流泪成沧海;美好的爱情可遇不可及,就像冉冉升起的美玉的精气,就像海市蜃楼,只可远观,不能把握,终究是空;美玉也象征宝玉的纯洁与才华埋于山中不外现。两句表达了高洁的感情,是爱慕,是执着,是无尽哀思与叹惋。
尾联:这些感慨岂是此刻追忆往昔时才有的?早在爱情发生时就已经预感到会是空茫无所得。明知是一场空,却还要苦苦追寻,牵肠挂肚。这里黛玉的经历和感受与原著相符。
【任务4】虚实相济,感悟意蕴
活动四:一首《锦瑟》诗,一道千古谜。 王蒙先生曾说:“情种从《锦瑟》中痛感情爱,诗家从《锦瑟》中深得诗心,不平者从《锦瑟》中共鸣牢骚,久旅不归者吟《锦瑟》而思乡垂泪。”那么你从本诗中读出了什么?
悼亡说:“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 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朱彝尊——《李义山诗集辑评》)
感怀身世说:汪师韩云: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已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犹言无谓也。自顾头颅老大,一弦,一柱,盖已半百之年矣。“晓梦”喻少年时事,义山早负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梦。“春心”者,壮心也,壮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鹃”,才已成隔世。“珠”、“玉”皆宝货,“珠”在“沧海”,则有遗珠之叹,难见“月”照而“泪”。“生烟”者,“玉”之精气“玉”虽不为人来,而“日”中之精气,自在蓝田。“追忆”谓后世之人追忆也。“可待”者,犹云必传于后无疑也。“当时”指现在言。“惘然”无所适从也。言后世之传,虽可自信,而即今沦落为可叹耳。 《诗学纂闻》
政治寄托说:吴汝沦云:此诗疑为感国祚兴衰而作。五十弦,一弦一柱,则百年矣。盖自安史之乱至义山作诗,时几百年也。梦迷蝴蝶,谓天宝政治昏乱也;望帝春心,谓上皇失势之乱也。沧海明珠,谓利尽南海;蓝玉生烟,谓斯人憔悴也。结言不但后人感吊,即当时识者已有颠覆之忧也。《桐城先生评点唐诗鼓吹》
咏锦瑟说:(黄)山谷云;“余读此诗,殊不晓其意。后以问东坡,东坡云;‘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案李诗‘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蓝田日暖工生烟’,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意,史称其瑰迈奇古,信然。”《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二引《缃素杂记》
小结:“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即便是无主题的乐章,我们也可以由“韵”而解“味”,感悟作者的那一份“深情”与“痴情”。 《锦瑟》所选意象或典故虽指向模糊,均出于诗人因一时之情思韵味的表达而产生的联想或幻觉,读来晦涩难懂,如雾里看花,但是我们依然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诗人的脉搏。我们可以认为它是拨弄弦瑟、抚思华年,是追寻逝去的青春,是追问淡远的少年志向,是追思政治的失意和惆怅,是倾诉没落的时代,是诉说家事的衰颓。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任务5】再读文本,鉴赏手法
活动五:鉴赏诗歌的艺术书法。
(1)运用象征的手法。
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比喻像人间的桥梁,一般有两个硬性的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则像天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游移不定的成分。
《锦瑟》一诗的“锦瑟”“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想出来,但一追究其具体所指,就如坠人五里云雾,给人以意蕴深厚的朦胧美。
(2)用典
李商隐的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锦瑟》用了很多典故,且往往不用原意,着眼于从原典中生发诗意的联想,借以传递情绪和感受。用典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还可以创出古典新义来。庄周梦蝶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望帝啼血,表现出无尽的怅恨。
【任务6】课堂总结
李商隐并不是非常明确地为一时一地,一草一木而悲伤,他在感慨自己的一生,他在追思自己的华年:这一生的曲折坎坷、颠沛流离,这一生的华丽开场又黯然落幕,这一生的孜孜追求却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这首指向并不十分明确的诗为什么能成为经典中的经典,为什么能脍炙人口,备受推崇?不仅仅是因为其艺术技巧,更在于其思想内容。技巧只是一时的惊艳,思想才能永久的流传。古往今来文人士子读起这首诗,可能并不能说清道明,但都“心有戚戚”,正是这种人类的共通感,才使得经典拥有了无穷的魅力。
布置作业:《红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在这一回里,黛玉明明白白地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为什么不喜欢李义山 (共27张PPT)
锦 瑟
李商隐
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节奏,把握诗歌用韵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探究诗歌思想内容,把握作者情感轨迹,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领会典故的妙用,把握意象及诗歌的主旨意蕴。
文化传承与理解:在反复吟咏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朦胧美,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学习目标
.
身世卑微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一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出生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忘恩负义,背叛老师和恩主。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一生,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便去世。
【任务1】探寻背景,知人论世
.
旷世情种李商隐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学道,在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轻美丽,聪慧多情,郎才女貌彼此吸引,双双坠入情网。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为礼教和教规所容以致无疾而终,然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恋情,却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于是,他写下了系列《无题》诗,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
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_______。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
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_。
心有灵犀一点通
【任务1】探寻背景,知人论世
.
伉俪情深李商隐
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李商隐和王家七小姐举行订婚仪式。正月初五,举行结婚仪式。结婚后感情殊好。可是李妻在他38岁又去逝。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任务1】探寻背景,知人论世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借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后二者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秾丽而时带沉郁,摇曳而不失厚重。丰富深厚的思想内容与曲折见意的表现形式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形成寄兴深微、深情绵邈、典丽精工、想象奇特的独特风格,以其意蕴的深婉、词采的精美和朦胧的美学追求,为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为古典诗歌以及后世词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渊的影响。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
【任务1】探寻背景,知人论世
.
“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梁启超
这是一个陷阱。这是一种诱惑。这是锦瑟的魅力。这是中华诗词的奇迹。这也是一种遐想,一种精神的梦游。
——著名作家王蒙
若令举一首诗为中国诗之代表,可举义山《锦瑟》。若不了解此诗,即不了解中国诗。
——著名学者叶嘉莹
【任务2】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人写诗,尤其是古代诗人写诗,是讲究声韵的。李商隐这首诗,韵脚开口度都比较适中,适合表达一种比较温婉哀伤的情感。
1、感受李商隐诗的声韵美。
【任务2】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登科后》
【 唐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kuā
今朝放荡思无涯。yá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huā
这首诗歌的韵脚,开口度大。适合表现一种豪情,一种兴奋的情感。
.
2、了解 “锦瑟”。
锦瑟:有花纹的瑟。
《世本》:“瑟,庖牺(伏羲)作,五十弦。”《汉书.郊祀志》:“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李商隐弹奏或听到的是那个让泰帝悲禁不止的五十弦的瑟,因此,锦瑟虽美,但琴声悲戚。
小结:诗题似乎可以为诗歌的解读指引个方向。
【任务2】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
3、朗读诗歌,思考:这首诗题为锦瑟,写的是不是锦瑟呢
本诗“锦瑟”并非唯一的描写对象,而是个引子,或睹物思人,或听琴兴感,都是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真正要说的不是“锦瑟”,而是“思华年”,“思华年”是诗眼。这也是古诗常用的手法-----托物起兴
【任务2】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
4、诵读指导:这首诗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活动一: 配上伤感的音乐,请学生朗读,把握舒缓节奏,读出回忆的伤感。
【任务2】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
【任务3】感受形象,品味意境
活动二: 《锦瑟》每一联都代表了一种情境,一种心绪,你能试着说说吗?
【任务3】感受形象,品味意境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无端:无缘无故、平白无故。 一弦一柱:借代每一个乐音。 锦瑟呀!你为什么无缘无故地偏偏是五十根弦呢?你每根弦上弹奏出的每一个音符都勾起了我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像庄生梦化蝴蝶, 变幻迷离, 晓梦醒来, 转眼成空。像望帝身死化魂, 满腔的春情春恨, 都托于泣血悲啼的杜鹃。
美好 短暂 迷茫
执着 凄美 哀伤
教师小结
【任务3】感受形象,品味意境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像苍茫的大海之中明月映照着泣泪而成的遗珠,像蓝田玉山之上升起丝丝缕缕可望不可即的青烟。
教师小结
美好 迷茫 缥缈
纯洁 凄美 哀伤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可:岂。这种情感岂待如今追忆时才有,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就已经感到怅然若失了。
.
【任务3】感受形象,品味意境
活动三:《红楼梦》第32回宝玉对黛玉诉肺腑后,二人感情笃定。假设黛玉题帕,会送《锦瑟》中的哪一联给宝玉
.
活动四:一首《锦瑟》诗,一道千古谜。 王蒙先生曾说:“情种从《锦瑟》中痛感情爱,诗家从《锦瑟》中深得诗心,不平者从《锦瑟》中共鸣牢骚,久旅不归者吟《锦瑟》而思乡垂泪。”那么你从本诗中读出了什么?
【任务4】虚实相济,感悟意蕴
.
【任务4】虚实相济,感悟意蕴
悼亡说
“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 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朱彝尊——《李义山诗集辑评》)
.
感怀身世说
汪师韩云: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已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犹言无谓也。自顾头颅老大,一弦,一柱,盖已半百之年矣。“晓梦”喻少年时事,义山早负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梦。“春心”者,壮心也,壮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鹃”,才已成隔世。“珠”、“玉”皆宝货,“珠”在“沧海”,则有遗珠之叹,难见“月”照而“泪”。“生烟”者,“玉”之精气“玉”虽不为人来,而“日”中之精气,自在蓝田。“追忆”谓后世之人追忆也。“可待”者,犹云必传于后无疑也。“当时”指现在言。“惘然”无所适从也。言后世之传,虽可自信,而即今沦落为可叹耳。 《诗学纂闻》
【任务4】虚实相济,感悟意蕴
.
政治寄托说
吴汝沦云:此诗疑为感国祚兴衰而作。五十弦,一弦一柱,则百年矣。盖自安史之乱至义山作诗,时几百年也。梦迷蝴蝶,谓天宝政治昏乱也;望帝春心,谓上皇失势之乱也。沧海明珠,谓利尽南海;蓝玉生烟,谓斯人憔悴也。结言不但后人感吊,即当时识者已有颠覆之忧也。《桐城先生评点唐诗鼓吹》
【任务4】虚实相济,感悟意蕴
.
咏锦瑟说
(黄)山谷云;“余读此诗,殊不晓其意。后以问东坡,东坡云;‘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案李诗‘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蓝田日暖工生烟’,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意,史称其瑰迈奇古,信然。”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二引《缃素杂记》
【任务4】虚实相济,感悟意蕴
.
小 结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即便是无主题的乐章,我们也可以由“韵”而解“味”,感悟作者的那一份“深情”与“痴情”。 《锦瑟》所选意象或典故虽指向模糊,均出于诗人因一时之情思韵味的表达而产生的联想或幻觉,读来晦涩难懂,如雾里看花,但是我们依然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诗人的脉搏。我们可以认为它是拨弄弦瑟、抚思华年,是追寻逝去的青春,是追问淡远的少年志向,是追思政治的失意和惆怅,是倾诉没落的时代,是诉说家事的衰颓。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任务4】虚实相济,感悟意蕴
.
【任务5】再读文本,鉴赏手法
(1)运用象征的手法。
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比喻像人间的桥梁,一般有两个硬性的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则像天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游移不定的成分。
《锦瑟》一诗的“锦瑟”“蝴蝶”“杜鹃”“珠”
“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想出来,但一追究其具体所指,就如坠人五里云雾,给人以意蕴深厚的朦胧美。
活动五:鉴赏诗歌的艺术书法。
(2)用典
李商隐的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锦瑟》用了很多典故,且往往不用原意,着眼于从原典中生发诗意的联想,借以传递情绪和感受。用典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还可以创出古典新义来。庄周梦蝶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望帝啼血,表现出无尽的怅恨。
【任务5】再读文本,鉴赏手法
李商隐并不是非常明确地为一时一地,一草一木而悲伤,他在感慨自己的一生,他在追思自己的华年:这一生的曲折坎坷、颠沛流离,这一生的华丽开场又黯然落幕,这一生的孜孜追求却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这首指向并不十分明确的诗为什么能成为经典中的经典,为什么能脍炙人口,备受推崇?不仅仅是因为其艺术技巧,更在于其思想内容。技巧只是一时的惊艳,思想才能永久的流传。古往今来文人士子读起这首诗,可能并不能说清道明,但都“心有戚戚”,正是这种人类的共通感,才使得经典拥有了无穷的魅力。
【任务6】课堂总结
.
布置作业
《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在这一回里,黛玉明明白白地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为什么不喜欢李义山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