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 科学入门 培优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 科学入门 培优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0-09 17:5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培优练习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科学探究的是(  )
A.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发明了蒸汽机 B.苹果落在牛顿头上,发现了万有引力
C.小沅到江滨公园游玩,发现了很多月季花 D.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
2.“科学并不神秘,发明就在身边。”科学中的重大发现和发明往往都属于那些留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人。下列发明或发现与相关的科学家对应错误的是(  )
A.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 B.瓦特:好奇于沸水顶起壶盖改进了蒸汽机
C.琴纳:发现挤奶工不得天花发明接种牛痘 D.达尔文:按生物特征创造了双名制命名法
3.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滴加液体
C.闻药品的气味 D.取用少量固体
4.《走进科学实验室》一节告诉我们很多仪器的正确操作使用方法。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读取液体体积 D.加热液体
5.小科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他将鲫鱼、金鱼、水草、荷花、水鸭、蟹等生物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蜜蜂、玫瑰、麻雀等归为另一类。他依据的分类方法是(  )
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B.按照这些生物的用途
C.按照生物的数量 D.按照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
6.小明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在0℃时水银柱长5厘米,在100℃时水银柱长25厘米。这支温度计去测一杯水时,水银柱长为12厘米,则这支温度计显示的读数为(  )
A.28℃ B.35℃ C.48℃ D.60℃
7.小科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把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5厘米;把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长25厘米。用这支温度计去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水银柱长为17厘米。则这杯水的温度为(  )
A.35℃ B.60℃ C.68℃ D.85℃
8.如图所示为寒暑表,40°C与10°C两条刻度线相距AB=10厘米,刻度线C与刻度线B相距BC=5厘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处应该刻上3℃ B.C处应该刻上-5°C
C.20°C刻度线距A处3厘米 D.20°C刻度线距B处5厘米
9.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小科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其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结果
A 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小
B 木尺受潮膨胀,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 偏大
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D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
A.A B.B C.C D.D
10.将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经过适当时间,温度计的读数为-5℃。将温度计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稳定后读数为105℃,将该温度计放入一杯水中,稳定后发现读数为39℃,则这杯水实际温度为(  )
A.34℃ B.39℃ C.40℃ D.44℃
11.李时珍(1518-1593)完成本草纲目这部巨著的过程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统计法和分析法 D.物理法和化学法
12.学习科学有很多方法,如实验法、调查法、模拟实验法等。下列属于模拟实验法的是( )
A.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切片
B.用橡皮泥做一个小球代表受精卵,然后一分为二,不断分裂,最后形成一个“细胞团”
C.探究鸡蛋在溶液中的沉浮
D.发放问卷,分析了解学生近视的原因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
13.请你完成以下科学测量。
(1)图甲中物块的长度是______cm;
(2)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C;
(3)图丙中小石块的体积是______cm3。
14.在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中,小科同学做了以下两个实验。请回答:
(1)如图甲所示,小科利用刻度尺测得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____。
(2)小科要测一纸带的厚度,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_________(用相关字母表示)。
15.在科学实验中,仪器的读数是必不可少的,下图中温度的示数读作___________,硬币的直径为___________,塑料盒的体积是___________。
16.如图所示,用甲、乙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测量结果分别为:用甲测量的结果是___________;用乙测量的结果是___________。小柯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桌子的边长为0.980m,后来将此尺与标准米尺对照,发现此米尺实际长度有1.002m,则桌子边的实际长度为___________。
17.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热源。
(1)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秒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该小组同学向老师请教,老师提示该层火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
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
火焰层 平均温度℃
乙 丙
焰心 432 598
内焰 666 783
外焰 520 667
由上表得出结论:____(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
(2)该小组同学对该研究的结果产生疑虑,老师对该小组同学对该问题质疑的胆量表示赞赏,同时告诉该小组同学由于外焰与外界大气充分接触,燃烧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最容易,热量散失最多,酒精灯加铁丝网或防风罩有利于外焰温度的提高。
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____。
(3)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点即可):①____;②____。
18.下列是科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标签的一面要________,细口瓶的塞子要________坐桌面上;
(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________盖灭。
(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口不应对着________;
(4)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②先对试管进行________,然后用酒精灯的________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5)如图D所示,清洗试管时,需要将试管刷轻轻转动或________进行刷洗,然后________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19.实验室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老师总是强调先要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适量”是指能用排水法测量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水量范围,最多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能使液面上升到量程的水量。最少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量筒内最低液面满恰好完全浸没时的水量。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使用量筒时,量筒必须平放;读数时,视线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科同学设计了用排水法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最少水量”的实验方案。
仪器和物品:量筒1、量筒2、细线、足够的水、小石块、胶头滴管。
方案: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放入量筒底部,然后将水慢慢倒人量筒中,当量筒中水面“恰好浸没”小石块时,取出小石块,此时量筒里水的体积,就是测该小石块体积所需的“最少水量”。
上述方法所测的“最少水量”值可能会产生较大误差,原因除了“恰好漫没”不易观察外,还有一明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这一原因,你改进的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科用排水法测某物块体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物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漫没物块,记下此时水及物块的体积V2,计算物块的体积为V2-V1。上述测量过程中,若该物块在水中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考虑此因素你认为该同学所得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___。(选填“偏小”或“偏大”或“一样”)。
20.仔细观察下图,同学们的哪些行为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守则?从中找出四条。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_。
21.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大家要学会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来检验自己的观点。下列仪器中,①烧杯②滴管③酒精灯④玻璃棒⑤药匙⑥试管;
(1)取用少量固体药品的是________,
(2)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
(3)常用来搅拌的是________,
(4)常用来配制溶液用的是________(以上各空填序号)
22.下列观察: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朵辨别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系;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⑧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属于直接观察的是______;属于间接观察的是______。(均填序号)
23.如图是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金属片长度的情形。
(1)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___________。
(2)A、B两种测量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3)用正确方法测得金属片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
24.有人说“用不锈钢保温杯泡茶,保温杯中的重金属会析出,容易导致人体中毒”。为了检验这种说法是否科学,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不同品牌的不锈钢保温杯和一种茶叶作为样本,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①:取一个玻璃杯标为A,取三个不同品牌的不锈钢保温杯分别标为B、C、D。
步骤②:往A、B、C、D 四个杯中,分别加入3克同种茶叶,再各加入200毫升100℃的蒸馏水。
步骤③:待茶叶浸泡60 分钟后,滤出茶水用金属含量测量仪测定茶水中的铅、铬含量,结果如下表。
样品名称 铬含量(ug/kg) 铅含量(ug/kg)
玻璃杯 A 0.33 5.10
不锈钢保温杯B 0.84 6.54
不锈钢保温杯C 1.22 9.13
不锈钢保温杯D 1.29 5.10
(1)根据实验结果,小明认为“保温杯泡茶会导致重金属析出”,其依据是:___________。
(2)小王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他认为玻璃杯A析出的重金属有可能部分来自玻璃杯而非全来自茶叶,于是他又利用与A相同的玻璃杯设计如下三个补充实验。判断其中不合理的实验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3)用保温杯泡茶的确会析出少量重金属。但小明认为,不会导致人慢性中毒。下列说法支持小明观点的有________。(可多选)
A.重金属会在人体不断积累
B.重金属含量符合食用标准
C.人体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D.人体的某些器官能排出体内的重金属
三、探究题
25.斑马身上的条纹非常醒目,如图甲所示,条纹有什么作用呢?科学家提出以下假说:
①防虫说:条纹能驱虻科昆虫(如舌蝇)。
②防猎杀说:条纹能混淆捕食者的视觉从而逃避天敌。
③条形码说:斑马可以通过条纹识别出彼此。
科学家进行了以下实验:挑选一批全白色的马,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分别套上材质相同的黑外套、白外套和条纹外套,如图乙所示。放养在同一环境中,分别记录30分钟内降落到各组马外套上的舌蝇数量,并绘制图像如图丙所示。
(1)该实验基于的假说是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干扰,对所选白马的要求是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能否为该实验所基于的假说提供证据?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
26.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肥胖率增长较快,研究发现青少年肥胖大多是由高脂的饮食习惯引起的。科学家合成了一种能安全促进脂肪代谢的药物,能否使用这种药物有效改善肥胖?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研究:
①选取鼠龄相同的、同种健康成年小白鼠若干只,以高脂饮食饲养一段时间后, 将体重相近的肥胖小白鼠,随机平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
②对四组小白鼠按表格中的方式饲养一段相同的时间 (其中乙、丁两组药量相等)。
③每周定期测量小白鼠体重,处理相关数据,绘制各组小白鼠的平均体重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
组别 处理方式
甲 高脂饮食,不吃药
乙 高脂饮食,吃药
丙 正常饮食,不吃药
丁 正常饮食,吃药
(1)实验中不选用幼年小白鼠为实验对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兴趣小组设置丙、丁两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分析实验结果后,兴趣小组同学认为和药物控制相比,改善饮食习惯更能有效改善肥胖。他们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7.19世纪,法国学者沃泰默提出假设:狗的胃酸(主要成分为稀盐酸)刺激小肠黏膜感受器,通过神经传导最终将信息传给效应器(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为验证假设,他做了如下实验:①将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有胰液分泌。②将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静脉中,一段时间后未观察到有胰液分泌。③切断与上段小肠相连的所有神经,但保留血管通畅。将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有胰液分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果是否支持沃泰默的假设?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2)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分析沃泰默的研究论文后,提出另一种假设:胃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到达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为了验证此假设,请完善下列实验方案:剪下狗的一段小肠(具有活性),刮下黏膜,与___________和砂子一起研磨,将过滤后的提取液注入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___。
28.板蓝根是我国传统中药,含多种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的物质。脾脏指数可以反映免疫力,脾脏指数高表示免疫力强,反之则表示免疫力弱。科研人员为了解板蓝根的药用价值,研究了板蓝根对小白鼠脾脏指数的影响,具体实验过程如下:①选取20只年龄、体重相近的小白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5只;②第1至第3组分别注射不同浓度的板蓝根溶液2毫升,第4组注射2毫升生理盐水;③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两周后,测试小白鼠的脾脏指数,根据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折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选取年龄、体重相近的小白鼠且保证相同的饲养条件,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
29.某些卵生爬行动物的受精卵,在不同温度下发育的后代性别比例有所不同,下表是科学家实验测得的一组数据,曲线表示温度与受精卵发育雌性比例(雌性个数与总数的比值)的关系。请根据相关数据回答问题:
温度(°C) 20 24 26 28 30 32 34 36
种类及雌性比(%) 密西西比鳄 100 100 100 90 80 50 0 0
红海龟 0 0 0 10 20 70 100 100
龟 100 90 40 0 40 70 100 100
绿草晰 49 50 49 50 51 49 50 51
(1)性别发育不受温度影响的生物是___________;
(2)曲线所示的是表中哪种爬行动物性别发育与温度的关系?___________;该关系的特点是___________;
(3)恐龙是一种生活在中生代的巨型爬行动物。对于恐龙灭绝的原因至今有多种解释,请根据该实验的启示,提出一种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
30.为了研究温度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科技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某品种小麦种子800粒,培养皿(直径90mm)若干,脱脂棉,自动恒温箱,蒸馏水等。实验过程:
①取培养皿6只,在沸水中煮沸一段时间再冷却,编号为A、B、C、D、E、F;将脱脂棉
在开水中浸泡后冷却,再平铺在培养皿内。
②取600粒种子并随机分成6等份,然后再均匀地摆放在6只培养皿内,盖上盖,放到6只温度不同的自动恒温箱内,每隔一天检查并适时喷水。
③6天后,统计各组培养皿内种子的发芽率。结果记录如下表:
组别 A B C D E F
温度(℃) 10 15 20 25 30 35
发芽率(%) 48 74 82 94 86 75
请分析回答:
(1)将脱脂棉在水中浸泡后再平铺,并每隔一天适时喷水的目的是______。
(2)取600粒种子并随机分成6等份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味蕾中存在着一种甜味感受器,能感受糖的刺激。但科学家发现原本偏爱甜食的小鼠,被完全破坏该甜味感受器后,仍然喜欢吃某种甜食,这是为什么呢?分析该甜食的组成,发现除葡萄糖外还含有钠盐。已知,单独的钠盐溶液不会引起神经系统对甜味刺激的反应科学家选取一定数量的小鼠,完全破坏该甜味感受器后进行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Ⅰ 实验Ⅱ
组别 擦拭小鼠舌头的溶液 对甜味刺激的反应 将小鼠置于提供水、X、含钠盐的葡萄糖溶液的环境中,统计发现小鼠更偏爱含钠盐的葡萄糖溶液,对水和X无明显偏爱。
第一组 含钠盐的葡萄糖溶液 反应明显
第二组 X 反应微弱
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进行实验基于的假设是______。
32.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某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组实验方案。他们的共同点是:相同的玻璃瓶子两只,分为甲、乙两组,分别加入等量的温开水,每组按照各自的方案加入不同物质后,将相同的气球套在瓶口,放在温暖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
方案一:甲组瓶内加入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乙组瓶内加入与甲组等量的蔗糖,不加干酵母。方案二:甲组瓶内加入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乙组瓶内加入与甲组等量的干酵母,不加蔗糖。请分析以上两种方案:
(1)预期甲、乙两组的实验现象:
方案一: 方案二:
(2)你认为哪个方案更合理? ,理由是 。
四、解答题
3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体温时温度计的一部分,它的读数是____℃,该同学的体温属于__ __(填“正常”或“不正常”)范围。
现在,英美等国家多用华氏温度计。华氏温度计是华伦凯特在1709年用酒精制作的温度计。他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212°F,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32°F,用°F代表华氏温度,温度计刻度均匀,每格表示l°F。请利用这些知识得出体温计的读数也可以记作___°F。(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4.请你仅借助一把刻度尺粗略测量图1-4-11所示的瓶的容积,简要地写出测量的方法及表达式。
图1-4-11
    
第34题答图
参考答案:
1.C【分析】科学研究是指对一些现象或问题经过调查、验证、讨论及思维,然后进行推论、分析和综合,来获得客观事实的过程。其一般程序大致分五个阶段:选择研究课题、研究设计阶段、搜集资料阶段、整理分析阶段、得出结果阶段。
【详解】A.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发明了蒸汽机,属于科学探究,故A正确。
B.苹果落在牛顿头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属于科学探究,故B正确。
C.小沅到江滨公园游玩,发现了很多月季花,属于自然现象的观察,不是科学探究,故C错误。
D.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属于科学探究,故D正确。
故选C。
2.D【详解】A.“苹果落地”是牛顿经典力学万有引力的体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沸水顶壶盖”是指瓦特改良蒸汽机,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挤奶女工经常接触牛痘,没有出现天花,并且大量的接触牛痘的人都没有出现天花,说明接种牛痘可以抵御天花,两者之间存在直接关系,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按生物特征创造了双名制命名法,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D【详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扇少量气体闻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取用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4.A【详解】A.滴加液体时,滴管应该悬停在试管口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A正确。
B.点燃酒精灯时,不能用正在燃烧的酒精灯点燃,可能会由于酒精流出引起火灾,故B错误。
C.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该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C错误。
D.加热液体时,应该用试管架固定试管,直接用手会造成烫伤,故D错误。
故选A。
5.D【分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动物进行分类,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生物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农作物、家禽、家畜等。
【详解】由题中的叙述可知,鲫鱼、金鱼、水草、荷花、水鸭、蟹等生物都生活在水中,而松、柏、蜜蜂、玫瑰、麻雀等生物都生活在陆地上,可见它们的分类依据是生物的生活环境的不同。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关键是掌握一般的生物分类方法,能灵活的对生物进行分类。
6.B【详解】该温度计在0℃时,水银柱长5厘米;100℃时,水银柱长25厘米,说明0℃刻度线与5cm刻度线对齐,100℃刻度线与25cm刻度线对齐。
故1cm刻度代表的温度为
当水银柱长12cm时,显示的温度应该是
5℃/cm×(12cm 5cm)=35℃
故选B。
7.B【详解】根据题意知道,把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5厘米;把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长25厘米,即将100℃分成20厘米,每厘米相当于5℃,则当水银柱为17厘米时,在液体中水银柱的长度上升高度
(17-5)cm=12cm
对应的温度为
12×5℃=60℃
故B正确。
故选B。

8.B【详解】AB.因为40℃与10℃两条刻度线相距AB=10厘米,所以两条刻度线相距1cm温度差为3℃。
当BC=5厘米时,温度相差
5×3℃=15℃
又因为寒暑表越往上示数越大,故A示数为40℃, B示数为10℃, C的示数为
10℃-15℃=-5℃
故A错误,B正确。
CD.20℃与10℃相差10℃,相隔
即在B的上面3.3cm处,A下面
10cm-3.3cm=6.7cm
处,C上面
3.3cm+5cm=8.3cm
故CD错误。
故选B。
9.BC【详解】A.用量筒量液体体积时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底部相平,如果俯视读数大于实际数值,测量值偏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受潮而膨胀后的木制的刻度尺会变长,分度值会变大。用此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会将物体的长度测小,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否则温度计示数会降低,测量结果偏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会导致头发丝的宽度测量结果偏大,所以计算的直径偏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10.C【详解】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温度计上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
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的温度为39℃时,这种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故选C。
11.A【解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分类、观察、实验等方法。
【详解】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医学家李时珍就是在自然状态下来研究药物的,故符合题意。
B .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故不符合题意。
C .统计法和分析法是根据一定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故不符合题意。
D .物理法和化学法是采用一定的物理、化学手段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处理,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掌握调查法的内容和要求,不同的题目要根据题意选择正确的调查方法。
12.B【分析】实验法是对发生行为的动物或接受行为的动物,模拟或干扰它们之间使用的信号,然后进一步分析刺激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叫模拟实验。
【详解】A.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切片,属于观察法,A不符合题意。
B.用橡皮泥做一个小球代表受精卵,然后一分为二,不断分裂,最后形成一个“细胞团”,属于模拟实验法,B符合题意。
C.探究鸡蛋在溶液中的沉浮属于实验法,不是模拟实验,C不符合题意。
D.探究鸡蛋在溶液中的沉浮属于调查法,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了解模拟实验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3. 3.40 -24 20【详解】(1)[1]根据图甲知道,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该物体的长度为
10.40cm-7.00cm=3.40cm
(2)[2]根据图乙知道,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刻度向下逐渐增大,那么实际温度在0℃以下,那么示数为-24℃。
(3)[3]根据丙图知道,量筒的分度值为10ml,则小石块的体积为
V=V2-V1=130ml-110ml=20ml=20cm3
14. 5.20cm 【详解】(1)[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铅笔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7.20cm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
L=7.20cm-2.00cm=5.20cm
(2)[2]由于纸带的厚度太小,所以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来进行测量,因此要用累积法来完成实验。可将纸带紧密绕在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中,然后数出纸带的圈数n,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内径差的二分之一,即:。
15. -6 1.85cm 6cm3【详解】[1]由图所示温度计知道,液柱向上对应的数字变小,温度为零下,其分度值是1℃,其示数为-6℃。
[2]刻度尺每一大格代表1cm,那么每一个小格就是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起始端从零开始,右端对的刻度是7.40cm,4个硬币直径的长度之和为7.40cm,所以硬币的直径
[3]由图知道,塑料盒的体积为液体与金属环和物体的总体积减去量筒中原液体与金属环的体积之差,即
16. 2.8cm 2.80cm 0.982m【详解】[1]由图知道,甲刻度尺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1cm,即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甲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
5.0cm-2.2cm=2.8cm
[2]乙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1mm,即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乙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
5.80cm-3.00cm=2.80cm
[3]由测量结果的数值0.980m,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因为与标准尺相比,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2m,说明该刻度尺的一小格相当于实际长度1.002cm;读数是0.980m,相当于98个1.002cm,故物体的实际长度应该是
98×1.002cm=98.2cm=0.982m
17. 内焰 c 酒精灯内酒精浓度不同 酒精灯露出的灯芯长度不同【详解】(1)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内焰温度较高,此时由于外焰充分燃烧,内焰在外焰里面燃烧,外面高温向内传递,最外层温度散热快,而里面受到内焰温度的影响,散热慢,所以造成内焰温度高于外焰,即内焰温度最高;
(2)结合定量研究结论,试管加热时,为防止因试管受热不均匀而引起的试管炸裂,加热只能用外焰加热,且试管应倾斜45°角,符合的只有c,故选:c。
(3)温度测量的误差,是对唯一变量的控制没有控制好,可以从酒精浓度、灯芯长度上考虑如:酒精灯内酒精浓度不同;酒精灯露出的灯芯长度不同(答案合理即可)。
18. 向着手心 倒放 灯帽 人 三分之一 预热 外焰 上下移动 倒【详解】(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向着手心,细口瓶的塞子要倒放在桌面上;
(2)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这么做目的是平衡气压方便再次使用时易于取下灯帽,促使生成的水分挥发,利于点燃酒精灯;
(3)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4)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三分之一,且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必须先预热,然后再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5)如图D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蘸去污粉洗涤,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用试管刷洗时,应注意将试管刷轻轻转动或上下移动进行刷洗,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19. 凹液面的底部相平 小石块表面沾有部分水 在量筒1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为V1,然后将小石块放入量筒2中,将量筒1中的部分水倒入量筒2中,当水将要浸没小石块时,再用滴管从量筒1中取水滴入量筒2中,使小石块“恰好浸没”,记下量筒1中剩余水的体积V2,则测该小石块体积所需的“最少水量”为V=V1-V2 偏小【分析】(1)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
(2)将物体从水中取出时,物体表面会沾有部分水;
(3)木块能够吸水,放入水中时水面会下降。
【详解】(1)使用量筒时,量筒必须平放;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
(2)用排水法测量小石块体积时,当量筒中水面“恰好浸没”小石块时,取出小石块,此时小石块表面沾有部分水,量筒里水的体积小于小石块的实际体积;
所以可以先在量筒1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为V1,然后将小石块放入量筒2中,将量筒1中的部分水倒入量筒2中,当水将要浸没小石块时,再用滴管从量筒1中取水滴入量筒2,使小石块“恰好浸没”,记下量筒1中剩余水的体积V2,则测该小石块体积所需的“最少水量”为V=V1-V2;
(3)由于该物块在水中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物块放入水中时部分水进入木块内部,水面下降,造成测得的总体积偏小,则由V=V2-V1可知,木块体积的测量值要小于真实值。
【点睛】此题考查了量筒的使用和液体体积的测量,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需要在实验过程中多留心、多归纳。
20. 用手拿着试管在给其加热 在实验室吃东西 在实验室睡觉 烧杯中的药剂倒在了书上(用手直接拿正在加热的烧杯)【详解】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要遵循操作规范,以免发生危险,在实验室中禁止吃东西;做实验的过程中要保持注意力集中,不能睡觉;实验中用到的药品、试剂等往往具有腐蚀性,不能随意洒在试验台上;给试管加热时,不能直接用手拿着试管进行加热,要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在转移正在加热或加热后的仪器,如蒸发皿,烧杯时,应使用坩埚钳,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仪器,造成烫伤。
21. ⑤ ② ④ ①【详解】(1)取用少量固体药品的是药匙,故选⑤;
(2)滴加少量液体的是滴管,故选②;
(3)常用来搅拌的是玻璃棒,故选④;
(4)常用来配制溶液用的是烧杯,故选①。
22. ②③④ ①⑤⑥⑦⑧【详解】[1] 直接观察是不用借助仪器,用肉眼观察,因此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
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
④用耳朵辨别是哪种乐器发音。
[2] 间接观察是指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进行的观察,因此属于间接观察的是:
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⑤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系;
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
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
⑧用显微镜观察细菌。
23. 1mm##0.1cm B 2.75(2.71~2.77之间均可)【详解】(1)[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
即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mm。
(2)[2]刻度尺使用时刻度越贴近物体误差越小,所以B的放置方法正确。
(3)[3]木块左侧与5.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7.75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是
L=7.75cm-5.00cm=2.75cm
24. 不锈钢保温杯 B(或C) 中铬、铅的含量大于玻璃杯 A 实验 3前后对比无法得知重金属析出的来源 BD【详解】(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玻璃杯A铬含量为0.33ug/kg,铅含量为5.10ug/kg ,不锈钢保温杯B、C的铬、铅含量都高于玻璃杯A,故根据实验结果,小明认为“保温杯泡茶会导致重金属析出”,其依据是不锈钢保温杯 B(或C) 中铬、铅的含量大于玻璃杯 A,故填不锈钢保温杯 B(或C) 中铬、铅的含量大于玻璃杯 A。
(2)到达规定时间后,实验①若玻璃杯1中的铅、铬含量不为0且小于玻璃杯2,即可证明小王的猜想,实验②玻璃杯3中的铅、铬含量小于玻璃杯4,即可证明小王的猜想,实验③前后对比无法得知重金属析出的来源,所以不合理,故填实验3前后对比无法得知重金属析出的来源。
(3)A 重金属会在人体不断积累,超过一定量会危害人体健康,选项错误;
B 重金属含量符合食用标准,不会危害人体健康,选项正确;
C 人体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超过一定量会危害人体加快,选项错误;
D 人体的某些器官能排出体内的重金属,不会导致人慢性中毒,选项正确;
故填BD。
25. 防虫说 品种相同、年龄相近、体型相似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能,由数据可知,降落到条纹外套组的舌蝇数量远少于其它组(或“不能,因为白马和斑马的品种不同”)【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1)据图可知:套上黑外套、白外套和条纹外套的三组马中,条纹组外套组的舌蝇数量最少。因此该实验基于的假说是防虫说。
(2)对照实验的设置原则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因此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干扰,除了选用的外套色彩不同外,对所选白马的要求是其他条件都应相同:如品种相同、年龄相近、体型相似等。
(3)该实验结果能够为基于的假设提供证据。因为据图中数据可知:降落到条纹外套组的舌蝇数量远少于其它组。
26. 幼鼠的生长发育会造成体重变化,对实验造成干扰 探究不同饲养方式下药物的作用 改善饮食习惯使体重下降比药物控制使体重下降更明显【分析】科学探究过程基本要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详解】(1)实验中不选用幼年小白鼠为实验对象是因为身体还没有成熟,幼鼠的生长发育会造成体重变化,对实验造成干扰。
(2)兴趣小组设置丙、丁两组实验,是其他条件都相等,是否吃药成为唯一的变量,所以兴趣小组设置丙、丁两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饲养方式下药物的作用。
(3)分析实验结果可知,甲、乙对比,药物是唯一的变量,对肥胖的影响不大,甲、丙对比,饮食是唯一的变量,对肥胖的影响较大,所以兴趣小组同学认为和药物控制相比,改善饮食习惯更能有效改善肥胖。他们的判断依据是改善饮食习惯使体重下降比药物控制使体重下降更明显。
27. 否 若假设成立,则切断与上段小肠相连的所有神经后,不会出现分泌胰液的现象 稀盐酸##稀HCl 是否有胰液分泌【分析】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
【详解】(1)法国学者沃泰默针对“胃酸与胰腺分泌胰液”之间的关系提出的假设是:狗的胃酸(主要成分为稀盐酸)刺激小肠黏膜感受器,通过神经传导最终将信息传给效应器(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
为了验证假设是否正确,沃泰默设置的实验中:
①将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有胰液分泌。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与胃酸(稀盐酸)有关系。
②将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静脉中,一段时间后未观察到有胰液分泌。说明血液循环不能将“信息”传递给胰腺。
③切断与上段小肠相连的所有神经,但保留血管通畅,将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有胰液分泌。说明“信息”不是由神经传导的;因为与“上段小肠相连的所有神经”都切断了,但是胰腺仍然有胰液分泌。
因此,沃泰默设置的实验不能支持自己的假设。
(2)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提出的假设是:胃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胰腺,这种化学物质能够刺激胰腺分泌胰液;为此,两位科学家设计的实验是:刮下具有活性的一段狗的小肠黏膜,与稀盐酸和砂子一起研磨(模拟小肠的蠕动),将黏膜分泌物释放出来,然后过滤,将过滤后的提取液(含有小肠黏膜产生的化学物质)注入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如果胰腺有胰液分泌,则假设成立;如果胰腺没有胰液分泌,则假设不成立。
28. 板蓝根溶液浓度##板蓝根浓度 控制变量 板蓝根可增强小白鼠的免疫力【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
【详解】(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板蓝根溶液浓度对小白鼠健康的影响,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板蓝根溶液浓度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实验变量是板蓝根溶液浓度。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因此为了控制单一变量,选取的小白鼠的大小和健康状况相近。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变量。
(3)脾脏指数可以反映免疫力,脾脏指数高表示免疫力强,反之则表示免疫力弱。因此本实验结论是:板蓝根可以提高小白鼠免疫力。
29. 绿草蜥 密西西比鳄 在温度低于26℃时全部发育成雌性,温度高达34℃时全部发育为雄性,在28℃~32℃时既有雄性,也有雌性 恐龙的卵发育为雌性还是雄性也可能与当时的环境温度有关,由于意外的原因(如:小行星撞击地球等)导致当时地球温度发生异常变化,使得很长一段时间内,新孵化出的恐龙只有单一性别,无法繁殖后代而灭绝。【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环境温度对爬行动物性别发育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表中数据分析方面来切入。
【详解】(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密西西比鳄在低温20、24、26度条件下只发育为雌性(雄性为0),在高温34、36度条件下只发育为雄性100%(雌性为0);红海龟在低温20、24、26度条件下只发育为雄性,在高温34、36度条件下只发育为雌性;龟在低温20度条件下只发育为雌性,在28度条件下只发育为雄性,在高温34、36度条件下只发育为雌性;绿草蜥不管在低温还是高温下发育的个体既有雄性也有雌性,如22度发育为雄性的占51%,那么发育为雌性的就是49%,故性别发育不受温度影响的是绿草蜥。
(2)由表格可知,密西西比鳄在低温22、24、26度条件下只发育为雌性,在高温34、36度条件下只发育为雄性,故曲线所示的是密西西比鳄动物性别发育与温度的关系。
(3)恐龙的卵发育为雌性还是雄性也可能与当时的环境温度有关,可能约在6700万年前地球上有一段时期,由于意外的原因(如:小行星撞击地球等)导致当时地球温度发生异常变化,使得很长一段时间内,新孵化出的恐龙只有单一性别,无法繁殖后代,导致恐龙灭绝。
30.为种子萌发提供一定的水分 建立多组实验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5℃时,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最高(或“种子的发芽率在10~2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25~3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少”)
31. 味蕾中还存在另外—中感受器,接受葡糖糖和钠盐的共同刺激
32.(1) 甲塑料袋鼓起来,乙不变 、 甲塑料袋鼓起来,乙不变
(2) 方案一 、 方案一的变量是干酵母,二的变量是蔗糖
33.37.2、正常_、99.0
==98.96°F≈99.0°F。
34.【答案】 具体步骤:(1)测出瓶底半径为R,测出瓶的长度为L;(2)注入半瓶水,测出水的高度为L1;(3)将瓶口堵住倒置,测出水面高度为L2;(4)计算:V=πR2(L+L1-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