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一章 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举一反三(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第一章 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举一反三(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06 17:30:1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考点一、溶液
(一)溶质、溶剂和溶液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
(3)溶液: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所得到的物质叫做溶液。
(二)溶液的组成
(1)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
(2)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三)溶液的名称
碘溶解:在酒精中所形成的溶液叫做碘的酒精溶液。在溶液的名称中,如A的B溶液,其中A表示溶质,B表示溶剂。另外,在科学上还约定溶液名称中没有说明溶剂的,溶剂是水,如食盐溶液,溶质是食盐,而溶剂没有说明,此时的溶剂是水。所以高锰酸钾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叫做高锰酸钾的水溶液或者高锰酸钾溶液。
(四)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在溶液中,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溶剂一般是液体; 两种液体混合形成溶液,其中量较多的为溶剂,若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不管水量多少,都把水看作溶剂。
①溶液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了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溶解或从溶液中析出的物质,则不计算在内。
②对于某一溶液,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而溶剂只有一种,如水中可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
③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如高锰酸钾溶液中高锰酸钾为固体;酒精溶液中溶质酒精是液体;二氧化碳溶于水中,溶质是二氧化碳。
(五)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都相同。如溶液中各部分的密度相同。
(2)稳定性:稳定是指温度不改变、溶剂不蒸发,则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有溶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六)溶液的判断方法
(1)是否均一、稳定。
(2)是否由多种物质组成。
(七)常用的溶剂
(1)常用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丙酮香蕉水等。
(2)许多物质都能溶解在水中,也有一些物 质不能溶于水,但它们可以溶解在其他溶剂中,如油漆、油污等不能溶于水,但能溶解在汽油等其他溶剂中。
典例1:(2022·浙江·温州八年级阶段练习)将下列厨房中的物品加入适量的水中,能得到溶液的是( )
A.花生油 B.面粉 C.白糖 D.胡椒粉
【答案】C
【解析】A.花生油是不溶于水的液体,与水混合后形成乳浊液,选项错误;
B、面粉是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与水混合后形成悬浊液,选项错误;
C、白糖能够溶于水,与水混合后形成溶液,选项正确;
D、胡椒粉是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与水混合后形成悬浊液,选项错误,故选C。
变式1:(2022·浙江·八年级专题练习)下列关于该物质的溶液和溶解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长时间,溶质也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澄清的、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一种溶液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所含的溶质是不同的
D.溶质和溶剂混合,开始是混合物,等到溶质全部溶解后,就变成澄清透明的纯净物
【答案】A
【解析】A、由于溶液是均一的混合物,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长时间,溶质也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故正确;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澄清的、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故错误:
C、由于溶液是均一的,一种溶液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所含的溶质是相同的,故错误;
D、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溶液中含有溶质和溶剂,最少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故选A。
变式2:(2022·浙江台州·八年级期中)日常生活离不开溶液,溶液包括溶质和溶剂。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高锰酸钾溶液中,其溶质是________;碘酒中,其溶剂是________
(2)以下物质和水混合,能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酒精 C.食用油 D.冰
【答案】高锰酸钾 酒精 B
【解析】(1)高锰酸钾溶液中,其溶质是高锰酸钾;碘酒中,其溶剂酒精。
(2)A.面粉是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形成悬浊液,故A不合题意;
B.酒精可以溶于水,形成溶液,故B符合题意;
C.食用油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故C不合题意;
D.冰和水是同种物质,不能形成溶液,故D不合题意。故选B。
变式3:(2022八上·缙云期末)在复习过程中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将知识形成一个彼此联系的知识网络,有利于深刻领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实现有效复习。
(1)如图是有关溶液的部分思维导图,请在①   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2)根据图中溶液特点,判断下列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 。
A.蔗糖水 B.医用酒精 C.肥皂水 D.血液
【答案】(1)均一 (2)A;B
【解析】(1)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此①为均一。
(2)蔗糖水和医用酒精,在外界条件不变时,会长期稳定存在,不会分层,应为溶液,故A、B符合题意;
肥皂水和血液,在空气中静置一段时间后分层,不具有稳定性,肯定不是溶液,故C、D不合题意。
故选AB。
考点二、悬浊液和乳浊液
(一)生活中的现象
(1)将适量泥土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静置,会发现有固体颗粒下沉,分为上下两层。
(2 )将少许食用油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后静置,有油花上浮,分为上下两层。
(3)将少许食盐加人水中,充分搅拌后静置,没有下沉物,也没有上浮物,不会分层。
A:水与泥土 B:水与食用油 C:水与食盐
如图所示,A、B所形成的液体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C所形成的液体均一、稳定,静置后不分层。
(二)悬浊液和乳浊液
(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又叫悬浮液,如泥水钡餐等。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又叫乳状液,如牛奶、肥皂水等。
(3)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
名称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形成过程 固、液、气溶解在液体中 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长期放置 均一、稳定 分层
典例1:(2022·浙江金华·八年级期中)清洁的空气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气态的溶液,但是近年来北方不少地区多次受到沙尘暴袭击,天空中尘土飞扬,在这种情况出现时,空气可视为(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纯净物
【答案】B
【解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液体,据此分析。 天空中飞扬的尘土为不溶于空气的固体颗粒,因此可将这时的空气看做悬浊液,故B正确,而A、C、D错误。
变式1:(2022·浙江兰溪·八上期末)“美林”主要成分是布洛芬、“小儿开塞露”主要成分是山梨酵。两者都是儿科常用药,且都是药物分散在水中制成。“美林”久放会产生白色沉淀,“小儿开塞露”即使密封保存久置也不会分层。“美林”、“小儿开塞露”分别属于( )
A.乳浊液、乳浊液 B.悬浊液、溶液 C.乳浊液、溶液 D.悬浊液、乳浊液
【答案】B
【解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的物质,均一稳定;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液体,二者都没有均一稳定性,据此分析判断。
“美林”久放会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不溶性的固体,为悬浊液;“小儿开塞露”即使密封保存久置也不会分层,具有均一稳定性,为溶液,故B正确,而A、C、D错误。
变式2:(2021·浙江·八年级阶段练习)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
③在溶液中,化学反应通常进行得比较快 ④浊液对生产有害无利
⑤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 ⑥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
⑦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
⑧由水和酒精混合成的溶液中,酒精既可作溶质,也可作溶剂
A.①③④⑤⑥⑧ B.②⑤⑥⑧
C.③⑥⑦ D.全部正确
【答案】C
【解析】①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例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故①错误;
②溶液和浊液都是混合物,故②错误;
③在溶液中,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较大,因此化学反应通常进行得比较快,故③正确;
④波尔多液是硫酸铜和熟石灰按不同比例配制成的蓝色胶状悬浊液,用作杀真菌剂,故④错误;
⑤悬浊液中分散的是固体小颗粒,乳浊液中分数的是小液滴,故⑤错误;
⑥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故⑥正确;
⑦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故⑦正确;
⑧由水和酒精混合成的溶液中,酒精为溶质,而水为溶剂,故⑧错误。
则正确的是③⑥⑦。
变式3:(2021·浙江·八年级阶段练习)在盛有相同质量水的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三种不同的物质,充分振荡后观察到:甲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小液滴,乙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固体小颗粒,只有丙试管中看不到所加入的物质,但丙试管中的液体呈蓝色透明。请回答:
(1)甲试管中是_______,乙试管中是_______,丙试管中是_______。(填“乳浊液”“悬浊液”或“溶液”)
(2)若其他条件不变,则三支试管静置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是甲中_______,乙中_______,丙中_______。
(3)这三种液体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_,三种液体的共同点是________。
【答案】(1)乳浊液;悬浊液;溶液
(2)分层;出现沉淀;无明显现象
(3)丙;都是混合物
【解析】1.甲试管中是(乳浊液)液,乙试管中是(悬浊液)液,丙试管中是(溶)液。
2.若条件不变,将3支试管静置片刻后,看到的现象是:甲(小液滴上升)乙(小颗粒下沉)丙(不变)。
3.甲、乙、丙所属的3类液体中,最稳定的是(丙)。都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以都是混合物。
故答案为:1.乳浊液、悬浊液、溶液;
2.分层,出现沉淀,无明显现象;
3.丙,都是混合物。
考点三、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
(一)固体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
(2)固体粉末一般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操作时先使试管倾斜,把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竖立起来。或将试管水平放置,将固体粉末放在纸槽上,送人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竖立起来。
(3)块状固体药品一般用镊子夹取。操作时先把试管横放,把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人试管口,再把试管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试管的底部,以免打破试管。
(4)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二)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广口瓶、细口瓶等都经过磨砂处理,目的是增强容器的气密性。
(1)取用不定量(较多)液体直接倾倒。
操作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①细口瓶的瓶塞必须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品腐蚀实验台或污染药品)。
②瓶口必须紧挨试管口,并且缓慢地倒(防止药液损失)。
③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必须朝向手心(防止药液流出腐蚀标签)。
④倒完液体后,要立即塞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标签朝向外面(防止药品变质)。
(2)取用不定量(较少)液体一使用胶头滴管。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①应在容器的正上方竖直悬空滴人。
②胶头滴管不要接触容器的器壁(防止污染试剂)。
③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
④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但滴瓶上的滴管不能用水冲洗,也不能交叉使用。
(3)用量简正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首先应根据取用液体的量选择合适量程的量简,然后将液体倒入量筒中,当接近刻度线时用滴管调到所需液体的量。(注意:眼睛要与液面层的下沿相平,所选量筒的量程应略大于所量取的液体体积,并且越接近越好,以减小误差)
典例1:(2021七上·嵊州期中)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大家要学会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来检验自己的观点。
下列仪器中,①烧杯 ②滴管 ③酒精灯 ④玻璃棒 ⑤药匙 ⑥试管,
(1)取用少量固体药品的是________,
(2)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
(3)常用来搅拌的是________,
(4)常用来配制溶液用的是________(以上各空填序号)
【答案】(1)⑤ (2)② (3)④ (4)①
【解析】(1)取用少量固体药品的是药匙,故选⑤;
(2)滴加少量液体的是滴管,故选②;
(3)常用来搅拌的是玻璃棒,故选④;
(4)常用来配制溶液用的是烧杯,故选①
变式1:(2021七上·温州期中)某同学做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如下其中操作有错误的是( )
A.加氧化铜粉末 B.倾倒稀硫酸
C.加热 D.洗涤试管
【答案】C
【解析】1、往试管中加粉末时可用药匙将药品伸入试管再竖直试管,也可用纸槽将粉末送入试管底部;
2、往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试管应略倾斜。试剂瓶盖应朝上,试剂瓶的标签应朝手心;
3、加热试管时,试管应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略倾斜;
4、洗涤试管可用试管刷。
【解答】由分析可知,C选项中酒精灯对试管进行加热时,试管竖直放置这种操作是错误的,试管应略倾斜,所以C选项正确,A、B、D操作均正确。
变式2:(2021七下·拱墅开学考)掌握科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科学学习和研究。请从下列常见仪器的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填空。
(1)用于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是________。
(2)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_______。
(3)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的仪器是________。
(4)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
(5)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________。
【答案】(1)H (2)A (3)D (4)G (5)B
【解析】(1)用于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是量筒,故选H。
(2)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坩埚钳,故选A。
(3)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的仪器是烧杯,故选D。
(4)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用到的仪器是药匙,故选G。
(5)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胶头滴管,故选B
1.(2021八上·柯桥月考)下列物质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
A.奶粉 B.冰块 C.花生油 D.蔗糖
【答案】D
【解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的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液体,据此分析判断。
奶粉和花生油都不能溶于水,而冰块本身就是固态的水,只有蔗糖能够溶于水,因此能形成溶液的是蔗糖,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
2.(2022·浙江·八年级阶段练习)推理是学习科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
A.无色透明 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
C.混合物 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
【答案】B
【解析】溶液的均一性是指在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完全相同;取溶液的任何一部分,其溶质质量分数和性质与其余的一样,又指溶质的微粒均匀扩散于溶剂分子间,因此蔗糖溶液的均一性可表现为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故B正确,而A、C、D错误。
3.(2021·浙江仙居县横溪物新生中学八年级期中)如图小杨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了个孔,并向里加入一定量饱和食盐水和少量食盐晶体。一段时间后,小明将孔内的物质全部倒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倒出的食盐水中加入大星食盐,判断其是否是饱和溶液
B.倒出的物质中一定有食盐晶体
C.将倒出的食盐水升温(不考虑溶剂蒸发),使其变为饱和食盐水
D.倒出的物质中可能没有食盐晶体
【答案】D
【解析】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了个孔,并向里加入一定量的饱和食盐水和少量食盐晶体,一段时间后,萝卜中的水会向饱和食盐水中渗透,据此结合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温度下,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溶质看是否继续溶解,不能溶解即为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A.向倒出的食盐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盐,观察实验能否继续溶解,判断是否为饱和溶液,不能加入大量食盐(无法根据实验能否继续溶解,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生物知识可知,萝卜中的水会向饱和食盐水中渗透,少量食盐晶体会继续溶解,且可能会全部溶解,倒出的物质中可能没有食盐晶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食盐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将倒出的食盐水升温(不考虑溶剂蒸发) ,食盐的溶解度增大,溶液不会变为饱和食盐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生物知识可知,萝卜中的水会向饱和食盐水中渗透,少量食盐晶体会继续溶解,且可能会全部溶解,倒出的物质中可能没有食盐晶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4.(2022八上·临海期末)20℃时,在两只各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蔗糖和氯化钠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 B.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20℃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 D.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答案】B
【解析】(1)首先比较溶质质量大小,再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判断;
(2)(4)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颗粒,那么溶液饱和;否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3)在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据此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30g蔗糖完全溶解,则溶液质量为:50g+30g=80g。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则溶质质量小于30g,溶液质量小于80g,故A错误;
因为烧杯中存在未溶的氯化钠固体,所以氯化钠溶液一定饱和,故B正确;
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蔗糖的质量大于氯化钠的质量,则100g水中最多溶解蔗糖的质量肯定大于氯化钠的质量,即蔗糖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故C错误;
烧杯中的蔗糖完全溶解,则蔗糖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故D错误。
5.(2021八上·吴兴期末)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
B.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等步骤
C.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
D.温度和溶剂的种类不会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答案】B
【解析】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A错误;
B.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等步骤,故B正确;
C.在同一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如果温度不同,那么无法判断浓度的大小,故C错误;
D.温度和溶剂的种类会影响物质的溶解性,故D错误。
6.(2021八上·兰溪月考)如图采用“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原理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加压后浓海水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B.这种半透膜可用滤纸代替
C.加压后浓海水中溶剂质量不变
D.加压后浓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高压海水通过半透膜后,得到浓海水和淡水,因此浓海水中的溶剂水的质量变小了,而其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故A正确,C错误;
滤纸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颗粒,而不能分离溶于水中的物质,故B错误;
加压后的浓海水中,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D错误。
7.一定温度下,向图所示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现象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质的质量增加 D.溶质的溶解能力变强
【答案】C
【解析】(1)(2)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溶液中没有未溶的固体,那么无法判断是否饱和;
(3)晶体减小,溶质质量增大;晶体增多,溶质质量减小;
(4)根据物质溶解能力的影响因素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溶液II中没有未溶的固体存在,因此无法判断它是否饱和,故A、B错误;
氯化钾晶体减小了,那么溶质的质量增加了,故C正确;
溶质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因为温度不变,所以溶解能力不变,故D错误。
8.(2022·浙江·缙云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八年级期末)在复习过程中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将知识形成一个彼此联系的知识网络,有利于深刻领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实现有效复习。
(1)如图是有关溶液的部分思维导图,请在① 处埴上恰当的内容。
(2)根据图中溶液特点,判断下列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
A.蔗糖水 B.医用酒精 C.肥皂水 D.血液
【答案】均一 AB
【解析】(1)由溶液的概念可知,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①处应填均一,故填均一。
(2)A蔗糖易溶于水,蔗糖与水混合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选项正确;
B酒精能够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医用酒精是酒精与水正常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选项正确;
C肥皂水中含有不溶性物质,不属于溶液,选项错误;
D血液中含有难溶性水的液体,不属于溶液,选项错误,故填AB。
9.(2021八上·嘉兴期末)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甲→乙过程中不变的是   选填“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或“溶液质量”) ;乙→丙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将   。
【答案】溶质质量;减少
【解析】(1)根据题目的描述分析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是否改变,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分析溶液质量是否改变;
(2)根据图片分析乙→丙的过程中溶质质量的变化。
【解答】(1)甲→乙过程中恒温蒸发,乙溶液没有固体析出,则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小,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知,溶液质量减小;
(2)乙→丙过程中,丙图溶液中溶质有析出,溶质质量减少。
10.(2021八上·乐清期中)鸡汤是一道传统汤菜,向来以美味著称。制作原料主要有鸡、水,调料等。
(1)烹饪前,在锅内加入适量水,再加入葱、姜、盐,料酒等调味品。这些调味品分别与水充分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有   ;
(2)人们往往会把鸡放入高压锅内烹饪,以增短加热时间。这是因为高压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会   ;
(3)为确定烧好的整锅鸡汤咸淡情况,可用调羹舀一勺汤进行品尝。因为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这体现了溶液   的特点。
【答案】(1)盐、料酒
(2)升高
(3)均一
【解析】(1)在葱、姜、盐和料酒中,盐和料酒都能溶于水,则能形成溶液的是盐和料酒。
(2)人们往往会把鸡放入高压锅内烹饪,以增短加热时间。这是因为高压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会升高;
(3)为确定烧好的整锅鸡汤咸淡情况,可用调羹舀一勺汤进行品尝。因为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这体现了溶液均一性的特点。
11.(2021·浙江·八年级阶段测试)某温度下,将40 g食盐放到10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溶解了36 g食盐,得到136 g食盐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食盐水中的溶质是   ,溶剂是   。
(2)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g,溶剂质量为   g。
(3)将上述溶液分为四等份,每一份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g,溶剂质量为   g。
【答案】(1)食盐;水
(2)6;100
(3)9;25
【解析】(1)一般情况下,由固体液体组成的溶液,固体为溶剂,液体为溶质;
(2)溶解的食盐的质量就是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3)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分析解答。
【解答】(1)食盐水中的溶质是食盐,溶剂是水。
(2)充分搅拌后溶解了36g食盐,则溶质质量为36g,那么溶剂质量为:136g-36g=100g;
(3)溶液具有均一性,即四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都相等,那么每份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就是溶质总质量的,即36g×=9g。每份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等于溶剂总质量的,即100g×=25g。
12.(2021·八下开学考)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或滴注时,常用到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注射液。如图所示为某药业公司生产的氯化钠注射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据图回答:
(1)该注射液的溶质________。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 为什么 ________
【答案】(1)氯化钠(2)不会。因为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生质
【解析】1.氯化钠溶液是氯化钠固体溶于水形成的。可知道答案。
2.从溶液的概率可以知道。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1)氯化钠溶液是氯化钠固体溶于水形成的。
(2)若外界条件不变,在溶液中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出来。
13.(2021八上·吴兴期末)清汤老鸭煲,汤鲜肉香,是一道传统的菜肴。制作原料主要有老鸭、水、调料等。
(1)烹饪前,在高压锅内加入适量水,再加入生姜、蔗糖和食盐。生姜、蔗糖和食盐分别与水充分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
(2)把老鸭放入高压锅内烹饪,可以大大缩短加热时间。这是因为高压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会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为了确定整锅鸭汤的咸淡情况,只要取锅中少量汤品尝,这体现了溶液具有   的特点。(选填“稳定性”或“均一性”)。
【答案】(1)蔗糖和食盐(2)升高(3)均一性
【解析】(1)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
(2)根据液体沸点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解答;
(3)溶液的各个部分的性质都相同,这就是溶液的均一性。
【解答】(1)生姜不能溶于水,而蔗糖和食盐能溶于水,则能形成溶液的是蔗糖和食盐。
(2)把老鸭放入高压锅内烹饪,可以大大缩短加热时间。这是因为高压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会升高。
(3)为了确定整锅鸭汤的咸淡情况,只要取锅中少量汤品尝,这体现了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
14.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会使温度升高的物质是 (填字母)。
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3)下表是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氢氧化钙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①6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填“>”“=”或“<”)硝酸钾的溶解度。
②表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固体,该物质是   。
③向20 ℃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冷却至20 ℃,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与加入生石灰前相比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④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加水配成8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再冷却至20 ℃,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硝酸钾
B.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
【答案】(1)A (2)A (3)<;氢氧化钙;减小;B
【解析】(1)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的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小液滴;
(2)根据物质溶解时吸热还是放热分析;
(3)①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比较;
②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③注意氧化钙与水反应后对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影响;
④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1)A.高锰酸钾溶于水,因此形成溶液,故A符合题意;
B.汽油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因此形成乳浊液,故B不合题意;
C.面粉是不溶于水的固体,因此形成悬浊液,故C不合题意。
故选A。
(2)烧碱溶于水时放热,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而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几乎不变,因此会使溶于温度升高的是烧碱,故选A。
(3)①根据表格数据可知,6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3g,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因此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②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温度升高时会析出固体,则该物质是氢氧化钙。
③加入的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从而使溶液中的溶剂水的质量减小。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不变,所以溶质质量会减小。
④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温度降低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都会减小,因此析出的晶体中肯定存在硝酸钾,硝酸钾溶液肯定饱和。如果氯化钠变成饱和溶液,那么可能会析出氯化钠晶体,故B正确,而A、C错误。
故选B。
15.(2022八上·临海期末)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1)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用到了活性炭,利用其   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流入过滤池中的混合物属于   (填“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
(3)过氧乙酸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现要配制5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乙酸溶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过氧乙酸溶液多少克?需要加水多少克?
【答案】(1)吸附
(2)悬浊液
(3)解:m质=500g×5%=25g
m液= =100g
m水=500g-100g=400g
答:需要25%的过氧乙酸溶液100克,加水400克。
【解析】(1)活性炭本身疏松多孔,有很强的吸附性;
(2)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液体;
(3)首先用500g×溶液的质量分数得到其中溶质的质量,再根据 计算出需要25%的过氧乙酸的质量,最后两种溶液的质量相减得到加水的质量。
【解答】(1)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用到了活性炭,利用其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流入过滤池中的混合物为不溶性固体颗粒和水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
16.(2021八上·兰溪月考)已知盐酸是由氯化氢气体溶解在水中得到的,氯化氢气体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很强,在标准状况下,1L水中最多可溶解约500L氯化氢气体。
(1)盐酸溶液的溶质是   。
(2)已知在标准状况下氯化氢气体的密度为1.63g/L,则标准状况下,1L.水中最多能溶解氧化氢多少克?
(3)这时得到的饱和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氯化氢
(2)1L水中最多恩能够溶解氯化氢的质量:m=ρV=1.63g/L×500L=815g。
(3)1L水的质量为1000g;
则得到保护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解析】(1)由气体和液体组成的溶液,一般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2)根据m=ρV计算水中溶解的氯化氢的质量;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
计算即可。
【解答】(1)盐酸是由氯化氢气体溶解在水中得到的,则盐酸溶液的溶质为氯化氢。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考点一、溶液
(一)溶质、溶剂和溶液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
(3)溶液: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所得到的物质叫做溶液。
(二)溶液的组成
(1)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
(2)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三)溶液的名称
碘溶解:在酒精中所形成的溶液叫做碘的酒精溶液。在溶液的名称中,如A的B溶液,其中A表示溶质,B表示溶剂。另外,在科学上还约定溶液名称中没有说明溶剂的,溶剂是水,如食盐溶液,溶质是食盐,而溶剂没有说明,此时的溶剂是水。所以高锰酸钾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叫做高锰酸钾的水溶液或者高锰酸钾溶液。
(四)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在溶液中,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溶剂一般是液体; 两种液体混合形成溶液,其中量较多的为溶剂,若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不管水量多少,都把水看作溶剂。
①溶液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了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溶解或从溶液中析出的物质,则不计算在内。
②对于某一溶液,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而溶剂只有一种,如水中可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
③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如高锰酸钾溶液中高锰酸钾为固体;酒精溶液中溶质酒精是液体;二氧化碳溶于水中,溶质是二氧化碳。
(五)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都相同。如溶液中各部分的密度相同。
(2)稳定性:稳定是指温度不改变、溶剂不蒸发,则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有溶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六)溶液的判断方法
(1)是否均一、稳定。
(2)是否由多种物质组成。
(七)常用的溶剂
(1)常用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丙酮香蕉水等。
(2)许多物质都能溶解在水中,也有一些物 质不能溶于水,但它们可以溶解在其他溶剂中,如油漆、油污等不能溶于水,但能溶解在汽油等其他溶剂中。
典例1:(2022·浙江·温州八年级阶段练习)将下列厨房中的物品加入适量的水中,能得到溶液的是( )
A.花生油 B.面粉 C.白糖 D.胡椒粉
变式1:(2022·浙江·八年级专题练习)下列关于该物质的溶液和溶解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长时间,溶质也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澄清的、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一种溶液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所含的溶质是不同的
D.溶质和溶剂混合,开始是混合物,等到溶质全部溶解后,就变成澄清透明的纯净物
变式2:(2022·浙江台州·八年级期中)日常生活离不开溶液,溶液包括溶质和溶剂。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高锰酸钾溶液中,其溶质是________;碘酒中,其溶剂是________
(2)以下物质和水混合,能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酒精 C.食用油 D.冰
变式3:(2022八上·缙云期末)在复习过程中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将知识形成一个彼此联系的知识网络,有利于深刻领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实现有效复习。
(1)如图是有关溶液的部分思维导图,请在①   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2)根据图中溶液特点,判断下列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 。
A.蔗糖水 B.医用酒精 C.肥皂水 D.血液
考点二、悬浊液和乳浊液
(一)生活中的现象
(1)将适量泥土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静置,会发现有固体颗粒下沉,分为上下两层。
(2 )将少许食用油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后静置,有油花上浮,分为上下两层。
(3)将少许食盐加人水中,充分搅拌后静置,没有下沉物,也没有上浮物,不会分层。
A:水与泥土 B:水与食用油 C:水与食盐
如图所示,A、B所形成的液体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C所形成的液体均一、稳定,静置后不分层。
(二)悬浊液和乳浊液
(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又叫悬浮液,如泥水钡餐等。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又叫乳状液,如牛奶、肥皂水等。
(3)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
名称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形成过程 固、液、气溶解在液体中 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长期放置 均一、稳定 分层
典例1:(2022·浙江金华·八年级期中)清洁的空气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气态的溶液,但是近年来北方不少地区多次受到沙尘暴袭击,天空中尘土飞扬,在这种情况出现时,空气可视为(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纯净物
变式1:(2022·浙江兰溪·八上期末)“美林”主要成分是布洛芬、“小儿开塞露”主要成分是山梨酵。两者都是儿科常用药,且都是药物分散在水中制成。“美林”久放会产生白色沉淀,“小儿开塞露”即使密封保存久置也不会分层。“美林”、“小儿开塞露”分别属于( )
A.乳浊液、乳浊液 B.悬浊液、溶液 C.乳浊液、溶液 D.悬浊液、乳浊液
变式2:(2021·浙江·八年级阶段练习)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
③在溶液中,化学反应通常进行得比较快 ④浊液对生产有害无利
⑤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 ⑥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
⑦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
⑧由水和酒精混合成的溶液中,酒精既可作溶质,也可作溶剂
A.①③④⑤⑥⑧ B.②⑤⑥⑧
C.③⑥⑦ D.全部正确
变式3:(2021·浙江·八年级阶段练习)在盛有相同质量水的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三种不同的物质,充分振荡后观察到:甲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小液滴,乙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固体小颗粒,只有丙试管中看不到所加入的物质,但丙试管中的液体呈蓝色透明。请回答:
(1)甲试管中是_______,乙试管中是_______,丙试管中是_______。(填“乳浊液”“悬浊液”或“溶液”)
(2)若其他条件不变,则三支试管静置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是甲中_______,乙中_______,丙中_______。
(3)这三种液体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_,三种液体的共同点是________。
考点三、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
(一)固体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
(2)固体粉末一般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操作时先使试管倾斜,把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竖立起来。或将试管水平放置,将固体粉末放在纸槽上,送人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竖立起来。
(3)块状固体药品一般用镊子夹取。操作时先把试管横放,把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人试管口,再把试管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试管的底部,以免打破试管。
(4)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二)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广口瓶、细口瓶等都经过磨砂处理,目的是增强容器的气密性。
(1)取用不定量(较多)液体直接倾倒。
操作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①细口瓶的瓶塞必须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品腐蚀实验台或污染药品)。
②瓶口必须紧挨试管口,并且缓慢地倒(防止药液损失)。
③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必须朝向手心(防止药液流出腐蚀标签)。
④倒完液体后,要立即塞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标签朝向外面(防止药品变质)。
(2)取用不定量(较少)液体一使用胶头滴管。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①应在容器的正上方竖直悬空滴人。
②胶头滴管不要接触容器的器壁(防止污染试剂)。
③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
④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但滴瓶上的滴管不能用水冲洗,也不能交叉使用。
(3)用量简正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首先应根据取用液体的量选择合适量程的量简,然后将液体倒入量筒中,当接近刻度线时用滴管调到所需液体的量。(注意:眼睛要与液面层的下沿相平,所选量筒的量程应略大于所量取的液体体积,并且越接近越好,以减小误差)
典例1:(2021七上·嵊州期中)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大家要学会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来检验自己的观点。
下列仪器中,①烧杯 ②滴管 ③酒精灯 ④玻璃棒 ⑤药匙 ⑥试管,
(1)取用少量固体药品的是________,
(2)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
(3)常用来搅拌的是________,
(4)常用来配制溶液用的是________(以上各空填序号)
变式1:(2021七上·温州期中)某同学做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如下其中操作有错误的是( )
A.加氧化铜粉末 B.倾倒稀硫酸
C.加热 D.洗涤试管
变式2:(2021七下·拱墅开学考)掌握科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科学学习和研究。请从下列常见仪器的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填空。
(1)用于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是________。
(2)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_______。
(3)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的仪器是________。
(4)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
(5)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________。
1.(2021八上·柯桥月考)下列物质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
A.奶粉 B.冰块 C.花生油 D.蔗糖
2.(2022·浙江·八年级阶段练习)推理是学习科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
A.无色透明 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
C.混合物 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
3.(2021·浙江仙居县横溪物新生中学八年级期中)如图小杨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了个孔,并向里加入一定量饱和食盐水和少量食盐晶体。一段时间后,小明将孔内的物质全部倒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倒出的食盐水中加入大星食盐,判断其是否是饱和溶液
B.倒出的物质中一定有食盐晶体
C.将倒出的食盐水升温(不考虑溶剂蒸发),使其变为饱和食盐水
D.倒出的物质中可能没有食盐晶体
4.(2022八上·临海期末)20℃时,在两只各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蔗糖和氯化钠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 B.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20℃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 D.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5.(2021八上·吴兴期末)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
B.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等步骤
C.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
D.温度和溶剂的种类不会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6.(2021八上·兰溪月考)如图采用“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原理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加压后浓海水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B.这种半透膜可用滤纸代替
C.加压后浓海水中溶剂质量不变
D.加压后浓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7.一定温度下,向图所示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现象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质的质量增加 D.溶质的溶解能力变强
8.(2022·浙江·缙云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八年级期末)在复习过程中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将知识形成一个彼此联系的知识网络,有利于深刻领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实现有效复习。
(1)如图是有关溶液的部分思维导图,请在① 处埴上恰当的内容。
(2)根据图中溶液特点,判断下列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
A.蔗糖水 B.医用酒精 C.肥皂水 D.血液
9.(2021八上·嘉兴期末)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甲→乙过程中不变的是   选填“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或“溶液质量”) ;乙→丙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将   。
10.(2021八上·乐清期中)鸡汤是一道传统汤菜,向来以美味著称。制作原料主要有鸡、水,调料等。
(1)烹饪前,在锅内加入适量水,再加入葱、姜、盐,料酒等调味品。这些调味品分别与水充分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有   ;
(2)人们往往会把鸡放入高压锅内烹饪,以增短加热时间。这是因为高压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会   ;
(3)为确定烧好的整锅鸡汤咸淡情况,可用调羹舀一勺汤进行品尝。因为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这体现了溶液   的特点。
11.(2021·浙江·八年级阶段测试)某温度下,将40 g食盐放到10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溶解了36 g食盐,得到136 g食盐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食盐水中的溶质是   ,溶剂是   。
(2)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g,溶剂质量为   g。
(3)将上述溶液分为四等份,每一份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g,溶剂质量为   g。
12.(2021·八下开学考)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或滴注时,常用到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注射液。如图所示为某药业公司生产的氯化钠注射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据图回答:
(1)该注射液的溶质________。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 为什么 ________
13.(2021八上·吴兴期末)清汤老鸭煲,汤鲜肉香,是一道传统的菜肴。制作原料主要有老鸭、水、调料等。
(1)烹饪前,在高压锅内加入适量水,再加入生姜、蔗糖和食盐。生姜、蔗糖和食盐分别与水充分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
(2)把老鸭放入高压锅内烹饪,可以大大缩短加热时间。这是因为高压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会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为了确定整锅鸭汤的咸淡情况,只要取锅中少量汤品尝,这体现了溶液具有   的特点。(选填“稳定性”或“均一性”)。
14.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会使温度升高的物质是 (填字母)。
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3)下表是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氢氧化钙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①6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填“>”“=”或“<”)硝酸钾的溶解度。
②表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固体,该物质是   。
③向20 ℃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冷却至20 ℃,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与加入生石灰前相比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④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加水配成8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再冷却至20 ℃,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硝酸钾
B.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
15.(2022八上·临海期末)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1)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用到了活性炭,利用其   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流入过滤池中的混合物属于   (填“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
(3)过氧乙酸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现要配制5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乙酸溶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过氧乙酸溶液多少克?需要加水多少克?
16.(2021八上·兰溪月考)已知盐酸是由氯化氢气体溶解在水中得到的,氯化氢气体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很强,在标准状况下,1L水中最多可溶解约500L氯化氢气体。
(1)盐酸溶液的溶质是   。
(2)已知在标准状况下氯化氢气体的密度为1.63g/L,则标准状况下,1L.水中最多能溶解氧化氢多少克?
(3)这时得到的饱和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