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马诗》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马诗》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6 14:3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这是宋代爱国将领文天祥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的诗句。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看看这三首古诗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导入新课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10
古诗三首——马诗
《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
了解背景
李贺,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走近诗人
作者名片
自由读《马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马 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yān

jīn luò nǎo
初读古诗
燕山(yān)
燕子(yàn)

似乎(sì)
似的(shì)

多音字
读古诗前两句,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品读感悟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沙漠的景象
看到燕山秋月联想到武器
沙漠。此指西北沙漠地带。
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比喻


比喻
古诗解读
塞外茫茫沙漠在月光的照耀下,颜色像雪一样白。燕山上的月牙儿就像弯钩一样悬挂在空中。
“沙如雪”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沙子的?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触觉:冰凉
颜色:白色
为什么沙会是如雪的白色?
原因是月光的照耀
古诗解读
诗的前两句为骏马驰骋创设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空旷寂寥
寒风凛冽
宽广无垠
清冷肃杀
古诗解读
自读三四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匹怎样的马?
品读感悟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时将要。
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金络脑”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重用。
明写骏马在沙漠中奔跑,实写何时自己能被重用,报效国家。
古诗解读
什么时候才能给马配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让它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驰骋,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呢?
  这首诗仅仅是在写马吗?请结合你搜集到的资料,想想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体会学法
李贺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作此诗的时候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他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
了解背景
诗人通过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
诗人把自己想象成战马,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马身上。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但又不被赏识,无法实现梦想的无奈之情。
感悟提升
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他的感情的?
将某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诗人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托物言志
感悟提升
再次朗读这首诗,读出作者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期望,以及不被赏识的苦闷。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再次朗读
李贺的《马诗》让我们领略了诗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感受到诗人报效国家的爱国热情。
课堂小结
写景:
马诗
抒情:
借马自喻
表明志向
沙如雪
月如钩
何当
快走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