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6 14:4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
石灰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们看,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课前导入
石灰吟
【明】于谦
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孟 郊的《游子吟》、
白居易的《暮江吟》、
李 白的《白头吟》等,
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了解背景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其诗多以忧国爱民和表达坚贞节操的内容为主。
走近诗人
作者名片
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huí
záo
fén shāo
suì
hún
初读古诗
注意右边“垂”的第三笔是竖。最后一横要短一些。
注意“凿”的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后外。注意“凵”框里面不要写成了“羊”。
书写指导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
石灰烧制过程中要经历的痛苦。
平常。
整体感知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灰石,把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
古诗解读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碎成粉末
不怕牺牲
石灰的颜色
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最求
全,全然。
一语双关
古诗解读
译文: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古诗解读
诗人通过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
诗人以石灰自喻,通过对石灰石不畏“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描写,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表达了诗人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总结写法
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他的感情的?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
总结写法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再读这首诗,注意读出石灰不怕牺牲的精神和高洁的品格。
朗读指导
石灰吟
前两句: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经历磨练
状物
喻人
后两句:不畏艰险
不怕牺牲
坚守节操
坚贞不屈
托物言志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