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6 19:3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7课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结束一方战乱,为新朝代建立奠定基业的政治家;一个是厌弃官场生活,向往田园风光的隐逸之士。他们二人在自己的诗作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便有了他们自己鲜明的烙印。
今天,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作品,细心体味蕴含在其中的情感。
任务情境
学习目标
学会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入理解作品。
细读文本,体会诗人在作品中传递的对人生的感悟及社会的思考,并以此提升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
反复吟诵,通过诵读,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之美。
1
2
3
学习重点
细读文本,体会诗人在作品中传递的对人生的感悟及社会的思考,并以此提升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
学习难点
反复吟诵,通过诵读,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之美。
第一课时
任务一:资料收集与整理
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等,了解中国诗歌的发展简要面貌。
资料收集与整理
单元篇目 时期 诗人/代表作品 创作背景 结构/体裁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任务二:诵读《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全诗。
边诵边读,用“/”划分朗读节奏;用“ ”标出这首诗的韵脚,并说说这首诗的押韵特点。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
任务三:通读诗歌《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全诗,梳理诗歌大意。
小组合作,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诗歌大意的理解,探讨产生不同理解的原因。
《短歌行》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有学识的才子们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伴着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归园田居》(其一)译文
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第二课时
《短歌行》文本研读
1.《短歌行》一诗的诗眼是什么?其内涵是什么?
相关链接——诗眼
诗眼是一首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字。或者说,诗眼就是指在诗歌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关键字。“诗眼”多为动词或形容词,其位置并不固定,可以在题目中,也可以在诗中。
答案 诗眼是“忧”。诗人忧的是人生短暂,功业未就,人才难求。
《短歌行》文本研读
2.《短歌行》一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诗人的抱负,诗中引用了很多典故来表达诗人的决心。请找出诗中用典的诗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相关链接——用典
用典也叫用事,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传统特色之一,分事典和语典两种。
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表明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
语典是指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诗文名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另外,根据用典的目的,可分为正用典(表意与典故意一致)和反用典(表意与典故意相反);
根据用典的形式,可分为明用典与暗用典(多指语典)。使用典故,可以使表情达意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充实内容,美化词句。
答案 
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自《诗经·郑风·子衿》
原句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从而表达了自己念念不忘贤才的一片真情。
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引自《诗经·小雅·鹿鸣》
原句体现了殿堂上嘉宾的琴瑟歌咏以及宾主之间的互敬互融之情状。曹操借用这些诗句,表达了自己礼遇贤才的态度,意在告诉贤才们,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
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出自《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原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无论治国还是治学,都应有兼容并包的宏大气度。曹操化用了这几句,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多多益善。
④“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
书中记载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曹操引用此事,是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之诚恳,并以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短歌行》文本研读
3.除了用典,《短歌行》一诗还用到了比兴手法。请找出诗中运用比兴手法的诗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相关链接——比兴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
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地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歌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
“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连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问题探讨
钟嵘《诗品》曹操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阅读《短歌行》,找出其中的“悲凉之句”,反复诵读,说说它们对表达诗人感时伤乱、求贤建业的复杂心情的作用。
《归园田居》(其一)文本研读
1.诗中“尘网”“樊笼”和“羁鸟”“池鱼”这两组词语分别比喻什么?表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1)“尘网”“樊笼”比喻官场,写出了官场的污浊、肮脏、压抑,以及对人性的束缚。这两个比喻,表明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从而表达了他对官场极大的厌恶。
(2)“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陶渊明的自比。这两个比喻,意在说明自己误入官场后深受束缚,极不自由,表明了他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田园的心志。
《归园田居》(其一)文本研读
2.“守拙归园田”中的“拙”指什么?为什么陶渊明要“守拙”?
3.“虚室有余闲”中的“虚”是何意?这句诗作何理解?
答案 (1)“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技巧相对。
(2)陶渊明要“守拙”,即强调自己不会顺应世俗的潮流,要坚守自己的纯真本性。
答案 (1)“虚”有“空、虚空”之意,“虚室”即“陈设简陋的房子”。这句诗可以理解为:住在陈设简陋的房子里觉得很清闲。
(2)“室”还可解释为人的内心,“虚室”则有“空明的心境”之意。如此,这句诗就可以理解为:空明的心境使人拥有了闲适的情趣。
问题探讨
《归园田居》(其一)
“方宅十余亩”句到“鸡鸣桑树颠”句,描绘了一幅朴素自然、清新恬淡的“村居图”。
请反复诵读,填下下表。
归园田居
描写特色 诗句 赏析
纵横交错
远近结合
动静交融
声色并列
第三课时
比较阅读来赏析,异曲同工赏妙处。
同为古体诗曹操的《短歌行》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
在诗歌的情感、语言风格、表达技巧等方面有何不同?   
活动一:比较阅读
曹操的《短歌行》VS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情感:
曹操的《短歌行》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建功立业的宏愿。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抒发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
语言风格:
曹操的《短歌行》是四言,质朴刚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五言,平淡舒缓。
表达技巧:
曹操的《短歌行》运用比兴手法,化用典故或引前人诗句表达心志;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
人物形象分析
这两首诗歌分别塑造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样的形象? 
答:《短歌行》塑造了一位具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而又求贤若渴的志士形象。
《归园田居》塑造了一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隐士形象。
活动一:比较阅读
活动二:写一封信
请替曹操或者陶渊明给对方写一封信,劝说对方改变原有出世或入世的观点。
【示例】
陶兄:久仰你大名了,与您鸿雁往来,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啊!
曾为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孤高所震撼,拜读大作,更深深地羡慕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您的大作无不表现出您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田园生活和隐居生活的向往。
您是位隐士,如菊一般,遗世独立,高洁雅致,气韵超逸;但是这样与世何益?何不如菊一般,不畏严寒迎风斗霜,与那污浊的社会一搏呢?企望陶兄您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成为浊世中的一枝独秀的菊花。不过人各有志,只要您认为自己所为没有违背自己的原则,也就此生无憾了。
曹操顿首
出世与入世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两大选择,曹操《短歌行》体现的是积极入世,决心建立一番功业,而陶渊明《归园田居》体现的是厌倦官场,决心归隐田园。
如何看待他们的选择?如果是你,处在今天的时代潮流中,你会选哪一种?为什么?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