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2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24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06 23:5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硝烟再起: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
(1)直接原因:
法国发动战争的借口:“马神甫事件”(“西林教案”)(1856年2月,清咸丰六年)
“马神甫事件”(“西林教案”)
(绘画)
“马神甫事件”(“西林教案”)遗址
位于广西田林县定安镇
法国天主教
教士马神甫
马神甫事件(“西林教案”)
一、硝烟再起: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
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亚罗号事件”(1856年10月,清咸丰六年)
亚罗号(Arrow)
“亚罗号事件”清朝士兵与英国人交涉(绘画)
(1)直接原因:
“亚罗号事件”
一、硝烟再起: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
材料1: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璞鼎查告诉他们,说是他已为他们的生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广阔……
—严中平《英国资产阶级编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见列岛编《鸦片战争史论文专集》,北京,三联书店,1958年。
年代 1842 1844 1846 1848 1850 1852 1854 1856
总值 96.6 230.5 179.1 144.6 157.4 250.4 100.1 221.6
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根本原因:
一、硝烟再起: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1)起止时间
1856年10月~1860年11月
(2)基本过程
①第一阶段:1856年10月~1858年6月,英法联合出兵,逼近天津,迫使签订《天津条约》;
②第二阶段:1858年7月~1860年11月,英法再次出兵,攻占北京,迫使签订《北京条约》;
一、硝烟再起: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3.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
清朝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与落后
“内外人情,皆酣嬉偷惰,苟安旦夕,上下拱手,游宴从容,事无大小,无一能举,有心者叹息而无所为计,无耻者嗜利而借以营私,大夏将倾而处堂为安,积火将燃而寝薪为乐,所谓安其危而利其灾者。”
——康有为《上清帝第一书》
一、硝烟再起: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3.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及影响
(2)影响
时间 条约 时间 条约
1858年5月28日 中俄《瑷珲条约》 1858年11月8日 中美《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1858年6月13日 中俄《天津条约》 1858年11月24日 中法《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1858年6月18日 中美《天津条约》 1860年9月24日 中英《北京条约》
1858年6月27日 中法《天津条约》 1860年9月25日 中法《北京条约》
1858年6月26日 中英《天津条约》 1860年11月14日 中俄《北京条约》
1858年11月8日 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①丧失更多主权,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一、硝烟再起: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3.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及影响
(2)影响
②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总理衙门:近代中国首个外交机构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
一、硝烟再起: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4.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的暴行
圆明园数字模型复原图(局部)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海淀,当天闯进圆明园,大肆劫掠。10月9日,英法强盗把圆明园内能搬动的珍贵文物全部劫走,不能运走的加以彻底破坏。10月13日,侵略军在城内疯狂抢掠,18日~19日,英使额尔金下令出动3500名步军、骑兵,纵火将圆明园焚为废墟。
(北京)圆明园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举世闻名。
圆明园遗址遗迹
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圆明园)。……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在历史的审判面前,一个强盗叫作法兰西(法国),另一个叫英吉利(英国)…
—【法】维克多·雨果:《致巴特利尔上尉》
一、硝烟再起: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4.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的暴行
1860年10月18日~19日,英法联军洗劫、火烧圆明园(绘画)
二、条约枷锁: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1.《天津条约》及附件的内容
时间 条约 主要内容
1858年6月13日 中俄《天津条约》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1858年6月18日 中美《天津条约》 1858年6月27日 中法《天津条约》 1858年6月26日 中英《天津条约》 1858年11月8日 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①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1858年11月8日 中美《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1858年11月24日 中法《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俄、美列强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及附件。
二、条约枷锁: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2.《北京条约》及附件的内容
时间 条约 主要内容
1860年9月24日 中英《北京条约》 ①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赔款数额继续增加;(英、法两国各800万两白银)
1860年9月25日 中法《北京条约》 1860年11月14日 中俄《北京条约》 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约40万平方公里割让给俄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北京条约》主要内容(简表)
1860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俄三国列强签订了中英、中法及中俄《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进一步破坏中国主权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思考:两次鸦片战争相比,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答:①数量增多;②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③由沿海深入内地;④由南方伸向北方;
三、趁火打劫:西方列强继续扩大侵华权益
1.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略中国的列强中,沙俄实际上是最贪得无厌、获取赃物最多的一个强盗。(总计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三、趁火打劫:西方列强继续扩大侵华权益
2.英、俄觊觎西藏


三、趁火打劫:西方列强继续扩大侵华权益
3.葡萄牙逐步占据澳门

欧美
(总而言之),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的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量领土。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页12。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如何理解?
【合作探究】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战争性质 战争影响
侵略国家
侵略时长
开放口岸(范围)
林则徐虎门销烟
“亚罗号事件”与“马神甫事件”
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殖民扩张
非正义的殖民侵略战争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英国
英法出兵;俄美趁火打劫
1840.6~1842.8; 历时2年
1856.10~1860.11; 历时4年
开放5个;沿海城市
开放11个;从沿海深入内陆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起止时间 1856年10月~1860.11月(历时4年)
在位皇帝 (清)咸丰皇帝
直接原因 亚罗号事件”(英)与“马神甫事件”(法)
根本原因 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殖民扩张
侵略国家 英法出兵;俄美趁火打劫
侵略暴行 英、法联军洗劫、火烧北京圆明园
签订条约 《天津条约》(1858年;中英、中俄、中美、中法)
《北京条约》(1860年;中英、中法、中俄);
割占领土 英国割占九龙司;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开放口岸 开放11个;
(数量增多;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由沿海深入内地;由南方伸向北方。)
侵略影响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设立总理衙门。
本课小结
咸丰不丰:苦命天子咸丰皇帝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继位,年号咸丰。面临内忧外患的统治局面。
咸丰元年(1851年),洪秀全广西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随后攻占南京,与清廷对峙长达14年。
咸丰六年(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广州。
咸丰八年(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英、美、法、俄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咸丰帝逃往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被迫签订《北京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七日,咸丰皇帝病死于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年31岁。
(清)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
(1851~1861年在位)
1.有学者认为:“《南京条约》签订10年后,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英、法两国要求修改条约 B.清政府废除了《南京条约》
C.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D.“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的发生
2.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③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偿付了巨额赔款  ④都使中国的国力大大削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课堂演练


3.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4.法国上尉巴特力尔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
A.发动鸦片战争 B.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对华倾销商品


5.屈辱的近代史记录了中国一幕幕的灾难,其中首都的沦陷更是反映了国家的贫弱。近代史上,中国的首都第一次沦陷是在什么时候(   )
A.靖康之变 B.雅克萨之战 C.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