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5 秋天的怀念
“我”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点明了文章叙事的时节
深沉的母爱
深切的怀念
新课导入
音乐欣赏:《烛光里的妈妈》
朗读课文,找出一些蕴含着丰富情感的语句,细加体会。
史铁生是当代文坛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他双腿瘫痪,又长年患病,却一直在和病魔抗争,这种生存状况使他的作品带有一种独特的气质。体会文中流露的情绪,反思一下:沐浴在亲情中,我们是否只知接受,不会感动,也不懂回报呢?
课前预习
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体会母亲的形象,理解“好好儿活”的含义。(难点)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平凡而伟大的母爱,激发感恩情怀,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识记“侍弄、憔悴、喜出望外”等重点词语。
反复朗读课文,揣摩语气,把握文章感情基调的变化。(重点)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他的早期创作富有想象力、精致绵密,中后期创作偏重于精神探索。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本文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史铁生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场重病,导致双腿瘫痪。他的母亲在精心照顾他的第六个年头因肝病去世,当时年仅四十九岁。他在许多作品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可以说,他的成长之路,是母亲以生命为代价铺就的。《秋天的怀念》便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
背景链接
文体知识
记叙性散文
概念 是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一般对人和事的描写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知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彩。
分类 记事散文 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叙述事件。
写人散文 以人物为中心,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做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
瘫痪( ) 暴怒 沉寂
侍弄( ) 捶打 憔悴( )
央求 絮叨( ) 诀别( )
淡雅 高洁 烂漫
翻来覆去 喜出望外
砸碎 仿膳( ) 整宿( )
tān huàn
读读写写
字词清单
shì
qiáo cuì
xù dɑo
jué
shàn
xiǔ
意为“翻倒”,不要写成“重复”的“复”。
“望外”意为“希望或意料之外”,不要写成“忘记”的“忘”。
多音字
( )鲜血
( )鲜为人知
鲜
xiān
xiǎn
( )侍弄( )弄堂
弄
nònɡ
lònɡ
[串句记忆法]
她坐在宿(sù)舍的窗前,整宿(xiǔ)地望着天上的星宿(xiù)。
读xuè。
意为“少”时读xiǎn。
意为“小巷、胡同”时读lònɡ。
( )看扁
( )扁舟
扁
biǎn
piān
只在“扁舟”一词中读piān。
悴( )憔悴
粹( )精粹
萃( )萃取
cuì
cuì
形近字
絮( )絮叨
紊( )有条不紊
xù
wěn
覆( )翻来覆去
履( )西装革履
fù
lǚ
有条理,有次序,一点儿不乱。
形容人衣着整齐、体面。
cuì
捶( )捶背
锤( )铁锤
唾( )唾手可得
chuí
chuí
tuò
形容非常容易得到。
词语集注
暴怒:极端愤怒。
沉寂:十分寂静。
翻来覆去:来回翻身。
央求:恳求。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淡雅:素净雅致,素淡典雅。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近义词:狂怒
可形容夜晚、村庄、消息等
歇后语:范进中举——喜出望外
多指睡不着觉。也形容多次地重复
多强调说好话并再三请求
通常强调不再相见
可形容服饰、色彩等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词语巧辩
诀别
分别
相同点:都有“离别”的意思。
不同点:“诀别”通常强调不再相见。
“分别”没有“不再相见”这层意思。
1.没想到,那次分别竟成了( ),他们此生再未相见。
2.暑假结束了,要返回城里上学了,我依依不舍地和这些纯朴的小伙伴( )。
诀别
分别
整体感知
朗读全文,把握文章的整体情感基调,并用一条曲线标出文章的情感起伏与节奏变化。
暴怒
(扬、急)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6段
第7段
愧疚
(抑、缓)
略轻松
(扬、稍稳)
遗憾、悔恨
(抑、缓)
积极
(扬、缓)
整体基调
深沉、忧伤
本文用“三次看花”串起叙事脉络,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从不同角度梳理“我”的变化。
课文精讲
次数
母亲/妹妹
“我”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不,我不去!”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什么时候?”
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学习任务单
看花 (明线) 第一次 (第1段) 第二次 (第3段) 第三次
(第7段)
“我”的变化 (暗线) 对看花 勉强接受 欣赏、理解
对母亲 拒绝、忽略 接受关怀
对生命 自暴自弃 接受现实
无比抗拒
悔恨、怀念
积极面对
结合母亲和“我”对生活的态度,说说母亲和“我”的“好好儿活”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母亲的“好好儿活”:①关注“我”的一举一动;②多次央求“我”去看花;③怕“我”担心,隐瞒病情;④临终牵挂“我”和妹妹。
“我”的“好好儿活”:在母亲的百般努力、精心陪伴下,“我”开始打破对现实世界的回避,尝试走向一条与世界言和的道路,打算去北海看菊花;最后遭遇母亲突然离世,“我”真正理解了母亲的用心,开始直面生命的残缺遗恨,勇敢镇定地“好好儿活”。
母爱深沉,无私伟大
怀念母亲,珍爱生命
[真题模拟]课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句,联系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题思路]①理解句子的表层意思;②联系具体的语境或文章的主旨,分析其深层含义。
考点
理解关键句子的含义
[参考答案]“好好儿活”,一句朴素至极的话语,寄托着母亲对儿子最纯粹的爱与期望。当“我”在命运的重创中痛苦绝望甚至要轻生时,母亲没有给“我”讲什么人生道理,她也来不及想什么道理,只是近乎本能地急切说出:“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她是在恳求着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母亲离世后“我”和妹妹领悟到母亲临终前没有说完的话:“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母亲临终前,还没有看到儿子蹚出自己的人生之路,没有看到女儿成年,她那没有说完的话,是满怀的牵挂和揪心,也是对儿女未来生活的期望一期望儿女们无论遭受了怎样的打击,都要珍爱生命,勇敢地活下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返回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通过说话用词方面的敏感,表现了母亲的细心。“悄悄地”,再次强调了母亲的小心翼翼。这些都体现了母亲对“我”深沉的爱。
状元贴士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某个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为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与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细节描写]
悄悄地
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悄悄
偷偷
理解儿子的痛苦需要发泄
可以看出母亲的心一刻也没有离开儿子
担忧着儿子,怕有过激行为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扑过来抓住我的手
痛心焦急
忍住哭声
克制着自己的悲情
努力地给儿子一份坚定的力量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挡在窗前
细心
唯恐飘零的落叶勾起儿子悲观的情绪
绝症对身体的折磨
儿子的痛苦对心理的折磨
表现出屡遭儿子拒绝却从未改变的关怀与渴望
憔悴
央求
联系全文,谈谈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菊花有何用意。
提议看菊花,是想让“我”从菊花凌霜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启示,勇于面对挫折,顽强生活下去。
北海公园是“我”童年的乐园,母亲希望借重游北海唤起“我”美好的记忆,让“我”从生活的不幸中振作起来。
分角色朗读我与母亲的对话,注意体会“我”和母亲在两次对话中的不同心情。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第1段
“不,我不去!”
“我可活什么劲儿!”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亲:强忍悲痛、好语相慰
“我”:极端痛苦、绝望、暴躁
第3段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好吧,就明天”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母亲:喜出望外、激动难耐
“我”:勉强应付
朗读技能
朗读技能
外部技巧
内部技巧
重音 停连
语气 节奏
情景再现
把握感情基调
语气,是朗读时运气发声的微妙技巧,如抑扬顿挫、以气带声等,不能用符号完全表示。我们可以先学会用↗↘→表示语调的上扬、下降和延长。
如: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朗读脚本:通过语气的上扬和延长表示寻思,语气的下降表示无奈;上扬与下降的交替构成了这一长句的张力和节奏。
节奏,是朗读全篇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所构成的整体感。节奏要与全篇的逻辑思路、感情基调统一。
(德阳中考)结合全文,理解第6段中两个“艰难”的不同含义。
第一个“艰难”:呼吸困难。
第二个“艰难”:承受着身患绝症的痛苦,用自己全部的爱甚至生命去唤醒儿子重生的过程的艰辛,及对未成年的女儿的牵挂。
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情的严重、对母亲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表达了“我”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表达了“我”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比悲痛和遗恨的心情。
长期以来,总是。
永远。
一定,坚决,确定地。
没想到,意料之外。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标题既点出文章叙事的时节,又表现了作者的情感与感悟。
“好好儿活”是本文的关键语句,寄托了母亲对儿子的爱与期望。
作者抓取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直抒胸臆,表现了深沉热烈的感情。
作者的情感既有对母亲的怀念,又有悔恨愧疚,还有对生命的领悟。
C
本文所表达的感情深沉含蓄,蕴藏于字里行间,并没有直抒胸臆。
(赤峰中考)“好好儿活”这句朴素的话语,会引发人深刻的思考。请联系实际谈谈,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呢?
[示例]
①要乐观对待自己的生活
②遇到挫折,不害怕,不畏惧,勇敢面对
③要爱惜自己的身体,精彩地生活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考点
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常见的考查形式:
(1)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2)文章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3)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
1.理解标题的双关义。
2.分析文章的主旨、情感。
3.抓点题句。
[答题技法]
题目的表层意义:
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章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
深层意义:
“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到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返回
深入探究
从全文的叙述描写来看,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她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她的慈爱体现在她深深理解儿子的痛苦,能够包容儿子的暴怒,想方设法宽慰儿子,多次央求儿子出去散心,到北海看花,盼望儿子早日走出内心的绝望,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
她是一位细心的母亲。她的细心体现在几次“悄悄地”出去又进来,以及“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挡在窗前”“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等细节描写中。
她是一位睿智的母亲。她懂得人生无论遭遇什么厄运,都要“好好儿活”,不是仅仅活着,而是要活得坚强,活出尊严,要找到一条走向自己幸福的路。
她是一位无私、坚忍的母亲。自己身患重病,“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却从未向儿子提及,她承受着儿子瘫痪的残酷现实,承受着儿子痛苦绝望的心情,却从未跟任何人抱怨倾诉,这些都体现了她的无私和坚忍。
思维导图
儿子
母亲
慈爱
坚忍
细心
睿智
忧伤的回忆
深切的悔恨
活什么劲儿
绝望
希望
好好儿活
怀念
爱
主旨归纳
本文讲述了一位身患重病的母亲忍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的故事,歌颂了伟大、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愧疚之情,以及正确面对生命的残缺遗憾,勇敢地“好好儿活”的决心。
本文阅读考点
理解关键句子的含义
重要写作技法
抓住细节间接抒情
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本文考点回顾
拓展延伸
“菊花”意象的象征意义
自古以来,菊花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被赋予了广泛而深远的象征意义。
象征义
例句
隐士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陶渊明
斗士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
伤感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
高洁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郑思肖
史铁生:残缺的身体,健全的生命
史铁生其人
史铁生,二十一岁双腿瘫痪,后来又罹患肾病、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他曾一度绝望,但通过长时间深刻的思考,他领悟到了生命的本真,找到了生命的意义——爱与写作。
在日复一日的思考中,他建构了自己的生死观:人生只是一场来而又往的旅程,面对生命,若能没有悲伤和恐惧,亦无懦弱和退缩,也就能坚忍刚强、豁达乐观。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在母亲去世后,史铁生开始通过写作走出绝望的深渊,探索生命的意义。从开始创作至2010年去世,他写下了许许多多优秀的篇章,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优秀作家。
作家韩少功曾经说,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我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
他人评价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做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的授奖词
一课一得
抓住细节间接抒情
史铁生在文中没有直抒胸臆,而是抓取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来写母爱,含蓄感人。请仿照这种方式进行片段写作。
◆写作指导
真:细节必须符合生活实际,不要虚张夸大。
小:细节应从小处入手,如一个背影、一个动作等。
精:要精选典型的、最能表现情感的细节。
神:细节要能抓住人物特征,使读者如见其人。
◆写作示范
那天下着大雪,奶奶送我回城里上学。她把我送到车站,忙前忙后地将我安顿好后又细细嘱咐我一番才下车。车要开了,我透过车窗向外看时,发现奶奶竟还站在原地,朝我这边张望着。雪比刚才下得更大了,无情的寒风疯狂地撕扯着她的头巾,漫天的雪片将奶奶迎风一侧的身躯涂成了白色,掺着雪片的白发凌乱地散在她的脸上。她瑟缩了一下,裹紧衣服,仍旧站在那里。我摆摆手示意她回去,但她一动也没动。此时我才发现奶奶竟如此瘦弱、单薄,泪水一下就涌出来了。
通过“掺着雪片的白发”“瑟缩了一下”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我”对奶奶的心疼和奶奶对“我”的关爱。
课后作业
读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体会作者丰富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