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戊戌变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戊戌变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0-07 22:2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第7课 戊戌变法“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教学目标:1、什么是公车上书?它的地位和作用怎样?
——理解公车上书的意义
2、戊戌变法主要内容有哪些?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戊戌变法103天就失败了,原因是什么?
——就康有为、梁启超变法一事对比社会各界的反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原因的理解。重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动手做一做: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维新变法运动大事年表1895年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1895年 康、梁组织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成立
1898年6月 光绪帝发布变法令,戊戌变法开始
1898年9月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想一想: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原因有哪些?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矛盾的加深;清朝统治出现危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的内容有哪些?
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怎样的严重危机?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经过:序 幕
酝酿和开展高 潮公车上书创办政治团体、报刊、学堂戊戌变法小组讨论并解决:1 “维新变法”变的是什么?要在中国实行什么制度?
2 维新变法运动是如何开展的,这条道路能行得通吗,为什么?
3 公车上书;
(1)什么是“公车”?它是谁在什么时候发动的?在哪里发动的?
(2)这次上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次上书起了什么作用?
4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为了进一步推动变法运动的发展,开展了哪些活动?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一、公车上书时间:1895年春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
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康有为,广东南海人梁启超,广东新会人戊戌变法主要代表人物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失败
(政治活动)创办《万国公报》
(宣传)
组织强学会
(成立政治团体)将《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二、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三、短暂的“百日维新”(又称戊戌变法)
  (1898·6-9) 1、开始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2、主要内容3、戊戌政变-变法失败光绪帝(1871—1908),1875年至1908年在位。他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 ,宣布变法。光绪帝像 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
号令不行,遂于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 “明定国是”诏“明定国是”诏(节选)百日维新诏令的主要内容一场资产阶性质的改良运动性质: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掌握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三条上谕一、革除翁同訸的一切职务, 驱逐回籍。
二、授任薪职的二品大臣须到 皇太后面前谢恩。
三、任命荣禄署理直隶总督, 统率北洋三军。 袁世凯(1859年—1916年)1892年,朝鲜内乱,入朝平乱,办事机敏、干练,受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大臣。1895年受命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仿造欧洲军制训练军队,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基础。1898年参与镇压维新派。1911年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窃取中华民国总统一职。1915年12月宣布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1916年死于北京。载湉(1871--1908)1875年即位,年号光绪。1889年亲政。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绝命诗刘光第杨锐谭嗣同戊戌六君子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戊戌六君子维新派依靠光绪帝
以慈禧太后为首(掌握实权)想争取袁世凯保护光绪帝
袁世凯统帅新建陆军投靠顽固派(无权)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1、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符合当时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
2、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3、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梁启超 试猜想一下: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可以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双方力量的对比、变法的内容)1、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势力强大的封建 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与破坏2、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无权的光绪帝(根本原因)3、采取的改良的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国情4、变法措施急于求成,袁世凯的告密阅读材料: 在“百日维新”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了各种谕旨约108条。
光绪帝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将现在各局所中冗员一律裁撤净尽……一月办竣”。由于裁撤面较宽,在裁撤中又采取了一些强行封查的办法,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难以度日。
光绪帝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这些人多达100万,被突然中断生计后没能妥善安置,难以接受,以至他们对新政怨声载道。
9月5日,康有为连上两折,提出剪发辩,改穿西服,改元迁都,许多人认为这是改朝换代之举,难以接受。 维新变法运动:
时间:
性质:
背景:
过程:兴起:公车上书
高潮:百日维新
失败:戊戌政变1898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1)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3)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新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课堂小结时光倒流: 假如历史可以重演,你认为经受了戊戌变法失败的康有为要第二次发动变法的话,他该怎么做?反馈练习1.戊戌变法运动的实质是:( )
A、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 
B、开明地主与顽固官僚的斗争
C、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D、西方文化与传统儒学的斗争2、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马关条约》签定的消息传到北京3、在戊戌变法的内容中,直接触及了顽固派利益的是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4、连线题
洋务运动 1898年6月
到9月
戊戌变法 19世纪60年代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进行的一场救国救民的政治运动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5、材料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材料二:“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请回答:(1)这些话是谁说的?他是在什么事件中被杀害的?
(2)一同被杀害的还有哪几个人,他们被称为什么?
(3)“贼”指何人?
(4)他参与了什么运动,这个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谭嗣同 戊戌政变 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他们被称为“戊戌六君子。”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参与了戊戌变法,说明要想依靠朝廷本身改革社会不过是幻想,要想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求得国家富强,就只有推翻腐朽的清王朝。1、 “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C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 《马关条约》的签订2、 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
A 保国会的成立
B 强学会的成立
C 万木草堂的成立
D 时务学堂的成立3、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A 公车上书
B 组织强学会
C 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
D 创办《万国公报》4、 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袁世凯的出卖
B 光绪帝没有实权
C 顽固派势力强大
D 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5、光绪帝积极支持维新派并实施变法的主要原
因是 ( )
①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②光绪帝不甘
做亡国之君 ③变法可巩固以他为首的“帝
党”的势力 ④根据慈禧太后实行“新政”
的旨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6、康有为创办的《万国公报》起的主要作用是
A.使强学会有了自己的机关刊物
B.在它的周围聚集了维新派人士
C.较广泛地宣传了维新变法的道理
D.使中国人开始了解到西方世界的状况7、戊戌变法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突出表现在
A.使中国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分
B.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C.进行了实现政治近代化的重要探索和尝试
D.使变法维新成为中国人追求的共同目标 8、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强学会的成立  B.《万国公报》创刊
C.“公车上书”   D.保国会的成立
9、在“百日维新”中被捕牺牲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10、下列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
A .改革政府机构,实行君主立宪制 B .发展农工商业 C . 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D. 训练新式陆海军阅读下来材料:材料一:光绪皇帝委任梁启超办理大学堂和译书局事务,擢升(破格提升)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等为军机章京,参与新政,负责起草变法的诏书。
材料二:光绪皇帝还命令各省总督巡抚将6月11日以来的新政诏书印刷给各州县,令教官详细讲解,并在督抚衙门悬挂。
材料三:9月初光绪帝又将阻挠新政的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癸和四个侍郎全部革职,同时提升因积极参加维新事务而受礼部打击的王照,以示激励。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将光绪帝为推行变法所采取的措施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
(2)材料中,光绪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行变法,但是这些措施都不能使变法顺利进行,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