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课件(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课件(共5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6 18:0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一花一鸟总关情。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好多有趣的动植物,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今天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这个大花园,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语文园地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交流平台
本次“交流平台”交流的是散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教材呈现了两个借助事物表达感情或引发思考的课例,一课是本单元的《桂花雨》,这一课不仅带给作者童年的快乐回忆,也寄托了她浓浓的思乡之情;一课是本单元的《落花生》,这一课是借花生朴实无华、用处很多的特点,引发作者深深的思考,说明做人的道理。
1.体会以上两个事例中的两篇课文的表述特点?
《桂花雨》是借物抒情,《落花生》是借物引发思考,给人启迪。
交流指导
2.回想本单元的另两篇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并将自己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说出自己的收获。
《白鹭》是一篇寓情于物的散文,描写了白鹭的外形和觅食、栖息、飞行时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珍珠鸟》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情感变化过程,表现了作者与珍珠鸟的情意,表达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
你能说说对实际生活中某些事物的感受吗?
从树叶飘落的现象我会产生“叶落归根”“奉献一生”的感受。
我从腊月里怒放的梅花,产生对腊梅不惧严寒和困难的敬佩。
郭沫若的《白鹭》写出了这种鸟外形的美丽和内在的神韵,抒发了对白鹭这种平凡而又优雅的鸟的喜爱、赞美之情。
冯骥才笔下的《珍珠鸟》则写了珍珠鸟和“我”之间一步步加深信任的过程,最后作者发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叹,给人启迪。
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文章,我们可以分析事物的特点、概括作者与事物之间所发生的主要故事,按着这一规律分析文章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交流范例
交流平台
议方法:
本单元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是什么呢?通过梳理和总结,我们可以知道,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或说明道理。如,《白鹭》这篇课文就蕴含着作者对白鹭的美的欣赏和赞美,《珍珠鸟》蕴含着人与鸟之间的情意,使人感受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借物喻人
交流平台
议方法:
我们也可以把这种写法运用到我们的习作当中去。如,我想赞美我的学校,可以抓住学校中有代表性的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景中抒发自己对学校的喜爱、赞美之情,等等。
1.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落花生》中,作者借花生朴实无华、用处很多的特点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
(2)《桂花雨》中,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快乐生活,也寄托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
一、交流平台。
(3)《珍珠鸟》一文告诉我们鸟儿是不怕人类的。(  )
(4)郭沫若笔下的白鹭像一首诗。课文通过赞美白鹭,表达了作者爱寻常、平凡之美的思想感情。(  )
2.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事物的,或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你最喜欢哪篇课文?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最喜欢《落花生》。因为作者借花生朴实无华、用处很多的特点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字词段运用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的相似之处。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对比
事物本身的特点
【点拨】读了这个句子,我发现它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用花生将果实埋在地里与“桃子、石榴、苹果”把果实髙高地挂在枝上作对比,突出花生的朴实无华的特点。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和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对比
事物本身的特点
【点拨】读了这个句子,我发现它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用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身段的大小作对比,突出白鹭身段的适宜的特点。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对比
事物本身的特点
【点拨】读了这个句子,我发现它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用“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与“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作对比,突出了“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的可爱的特点,显示出作者的喜好。
词句段运用
读了这几组句子,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这三个句子都是先写事物本身的特点: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瓜架别致生动。然后再写与它相比较的事物的特点: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挂在枝头;朱鹭和苍鹭体型稍大;石狮子、旗杆没有生机。三个句子都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所描写事物的特点。
说特点: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我们来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没有充分显示事物的本身的特点,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也不如原句强。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特点,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对比
2.练一练,学运用。
读读下面的句子,思考:句子中是用什么跟什么对比?要说明什么?
(1)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2)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事物的好处。
3.我拓展,我积累。
(1)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2)山是野的。桂林太秀了,庐山太俊了,泰山太尊了,黄山太贵了——它们都已经“家”化了。 人工的雕琢,赋予的毕竟是人工的美,这种人工的美,是不能与索溪峪的山比美的。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
(3)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例: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1.白荷花开在池塘里,不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使人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仿写句子。
玫瑰、牡丹、桃花那样
一见就被吸引住了
艳丽
2.__________________,不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使人___________________。
无花果长在树上
苹果、石榴、桃子那样
可爱诱人
一见就垂涎欲滴
1.小草既没有______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__,但它却有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
2.月亮的光芒是柔和的,她不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她的宁静之美却深深地吸引着我。
大树那么挺拔
花儿那么妩媚
太阳的光芒那般威力四射
词句段运用
1.花生长在地下,不像苹果那样高挂枝头。
2.妹妹很乖巧,不像弟弟 。
3.爸爸很懒惰,不像妈妈 。
用对比的手法写一写。
那么顽皮
那样勤劳
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第二课时
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开辟
开垦
开创建立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姿态
姿势、样子
态度、气度
(形容气候)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和
家乡的气候很温和。
姐姐的脾气很温和,性格很好。
气候不冷不热。
性格不严厉,不粗暴,使人感到亲切。
联系生活实际想想:什么地方或者什么季节气候比较温和?
昆明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再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谁让你感到性格比较温和?
大熊猫的性情温和,小朋友们都喜欢它。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意思也不一样。
说一说上面三组句子的规律和特点。
解答这种题型的关键在于“语境”,把握好了语境,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简单
精神
便宜
许多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也是不同的。
试着在不同语境中运用这些词语:
练一练
(形容事情)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头脑)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单
弟弟很简单,从不说谎。
不复杂,头绪少。
平凡
这件事能做到这个程度,真不简单。
(形容人)______________
(形容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精神
这孩子真精神。
活跃,有生气。
十数枝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
色,分外显得精神
形容人或物有生气。
(表示自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自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骄傲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能为班级贡献一份力量,我们
感到无比骄傲。
三、照样子,根据词语不同的意思写句子。
例:姿态:①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②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1.骄傲:
①(值得自豪的人或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妹妹每次竞赛都获奖,她
是我们家的骄傲。
②(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老师一表扬她,
她就骄傲起来,瞧不起任何人。
2.算账:
①(计算账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吃亏或失败后和人争执较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别打扰他,他正在算账呢。
如果他再欺负你,
我就找他算账。
读句子,给带点的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将序号写在句后的括号内。
配合:①为一共同任务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行动;②搭配、匹配。
(1)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 )
(2)队列展示的两个小组紧密配合,步调一致,取得理想成绩。 ( )
体面:①体统、身份;②光荣、光彩;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1)他离家外出打工,现在穿着西装,开着好车,很体面地回家乡。( )
(2)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 )


练一练,学运用。






日积月累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ruí
jiè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
“流响”指蝉连续不断的鸣叫声。
“居高”指栖息在高处,语意双关。
“藉”指凭借。
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持续不断的蝉鸣声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响亮的蝉鸣之所以传得远,正是因为它在高处,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吹过来的。

[唐]虞世南
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 ”。
诗词创作最讲究炼字,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个字或几个字?请举例说明并说出理由。
“出”把蝉声的意态形象化了,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蝉声的响度与力度,突出蝉声传得远。
“自”“非”两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同时说明一个道理,蝉声传播得高远,不是凭借他物,而是蝉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实力。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蝉以清露为食,择梧桐而居,是表现其心地纯净,立身高洁;写蝉居高声远,表现其性情孤傲,格调清高。说的是蝉,实际上是诗人自况,寄哲思于咏物中,读来耐人寻味。诗人借助对蝉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高洁清远的品行
和志趣的赞赏。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两句说明了什么道理?
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通过蝉的形象展示及诗人的评论,结合作者简介,你感受到了一位怎样的诗人的形象?请简单描述一下。
诗人借蝉抒情,表达自己品格高洁,不需要借助外力,自能名声远播。说明诗人也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
我会背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ruí
jiè
形象
习性
声音
高洁的志向
延展阅读
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秋天蝉儿在哀婉地鸣叫,作为囚徒的我,不由得生出了阵阵悲伤。
我虽不到四十岁已是满头白发,哪还经得起那如妇人黑发般的蝉儿哀鸣的侵袭。
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
虽然蝉儿居高食洁,又有谁能相信我的清白,代我表述内心的沉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是说蝉吮吸清露,暗示着身居高位要杜绝腐败。
B.第二句写出了蝉栖身的地方,照应了第三句中的“居高”。
C.最后两句写蝉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原因。
D.这首诗中,诗人以蝉自比,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D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