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现代文阅读特训卷(二)(试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1.从选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处的描写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当时局势越来越严重。
2.平时对“我们”非常慈爱的父亲,这一次却含糊地回答“我”,其原因是( )
A.当时局势严重,“我”问父亲为什么烧掉书籍和文件惹父亲心烦,所以他严厉地训斥“我”。
B.作者好奇地问父亲,却只得到一个含糊的回答。这说明父亲本就是一个没有耐心的人,对幼稚可笑的问题没有耐心回答。
C.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D.这里重点写了李大钊同志对待工作严肃认真。
3.第1、3自然段通过对父亲________和_________的描写,不仅写出了当时局势的严峻,还表现了父亲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安全和生命更重要,体现了一个革命者的__________的精神。
课内阅读。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4.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固:__________ 或:__________ 泰山:__________
5.这段话出自《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作者)于1914年9月8日在追悼_________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
6.用“ ”画出这段话中运用了对比论证的句子。
7.选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用“ ”画出来。
8.你是怎样理解选文中司马迁说的话的?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理解。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选段一】
汤姆拿起刷子,吹着口哨,左一下,右一下,一下一下又一下地刷着院墙,显得十分轻松,仿佛从刷墙这活儿里得到了无穷的乐趣。不过,他一边刷着墙一边用眼角观察着四周的动静。
【选段二】
远处,炎热的阳光下,延绵的山峦在蒸腾的热气中微微颤动,高耸的山峰仿佛罩上了一层淡紫色的纱幕;几只鹰在高空懒洋洋地翱翔,好一会儿才将翅膀扇动两三下;近处的草地上,几头牛一动不动地侧卧着,偶尔甩甩尾巴驱赶那些讨厌的苍蝇,连牛都在睡觉。汤姆不如道该怎样打发这百无聊赖的时光,他东摸,西掏掏,忽然他摸到了那个盒子,他想起了早上与哈克交换的那只小爬虫,不禁脸上露出了喜色。哈!谢天谢地,有东西玩了。汤姆悄悄地掏出盒子,把那只小爬虫放了出来。那爬虫一到书桌就一拱一拱地欢块地爬了起来,它也在休会从憋闷的盒子里解放出来的快活。爬虫高兴得大早了,当它快爬到桌子边的时候,汤姆用根别针将它的头一拨,使它不得不改变爬行方向。
【选段三】
惊慌从一张嘴巴传到了又一张嘴巴,一群人传到了又一群人,一条街传到又一条街,很快不到五分钟,钟声疯狂地响了起来,于是整个镇子都骚动起来!加迪夫山的插曲一下子就变得毫无意义了,盗贼们则被遗忘了,此时马备好了鞍,快船配好了水手,渡船接到了出动的命令,于是就在这个恐慌(汤姆和贝琪迷失在山洞里)发生不到半个小时的时候,就有两百个人挤向了那通往岩洞的公路和河流。
【选段四】
半夜时分,镇上待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街道上就挤满了衣衫不整却欣喜若狂的人,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们俩了!”人们叮叮当地敲响了铁碗铜盆,嘀嘀嗒嗒的喇叭声与人们的喧嚷声汇成了一片。大家成群结队地拥向河岸,去迎接那两个乘敞篷车归来的孩子。车子由欢呼着的村民拉着,簇拥着。前来迎接的人们加入了这支回小镇的队伍,他们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欢呼声一浪浪高过一浪。
9.阅读以上选段,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选段一】中汤姆完全沉浸在刷墙的快乐之中。( )
(2)读了【选段一】【选段二】,汤想勤劳能干、活泼快乐的形象跃然纸上。( )
(3)【选段三】中画“﹏﹏﹏”的句子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惊慌情绪的传播。( )
(4)【选段四】去掉加点词语也不影响内容和情感的表达。( )
10.比较阅读【选段一】和【选段二】,它们主要对汤姆的________进行了描写,【选段一】表现出他___________的心理,【选段二】表现出他_________的心理。
11.比较阅读【选段三】和【选段四】,我发现它们都是______描写,不同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有人认为,【选段二】中画“ ”的句子是环境描写,阅读时可以跳过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回顾整本书,汤姆从波莉姨妈眼中淘气的熊孩子成长为人们心目中的小英雄,其间经历了哪些事呢?请简要写出其中重要的三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汤姆的成长经历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至少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②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圆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5.下列哪个词语和“司空见惯”的意思不同?( )
A.层出不穷 B.熟视无睹 C.见怪不怪 D.屡见不鲜
16.第②段中的“这一特点”指的是( )
A.实验中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
B.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
C.助手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上,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变红了
D.助手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上,紫罗兰花瓣会冒烟
17.根据第②段的内容填表。
人物 “?” 从“?”到“!”的过程 “!”
波义耳 紫罗兰遇到盐酸为什么会变色?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8.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把“?”拉直变成“!”,作者这样表述,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观点。( )
(2)波义耳经过反复实验发现,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 )
(3)作者选取了化学家波义耳的事例来证明观点,很有说服力。( )
19.如果再给选文添加一个事例,下面两则材料,哪个更好?说说你的理由。材料一
阿基米德洗澡时发现澡盆中的水随着身体的浸入而不断溢出,这是为什么呢?其他物质浸入水中也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吗?他经过反复的实验,终于发现了浮力定律,还帮国王测定了皇冠的纯度。
材料二
莱特兄弟自幼爱好机械,向往飞上蓝天,他们努力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鸟类的飞翔秘密,探索它们起飞、升降和盘旋的机理,进行飞行器的研制。经历了一次次的试飞,经历一次次的失败,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
我选择材料( ),我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为人民服务(节选)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捉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20.片段(一)《为人民服务》选自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下列词语中与“服务”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服从 B.效劳 C.服气 D.任职
21.围绕着“为人民服务”,作者讲了3个方面的意思。从节选的文段中找出关键词句,填写下表。
22.细读片段(二),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局势,父亲和亲友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局势越来越严峻 亲友 父亲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23.对比中再读父亲的语言,联系片段(一),判断下面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父亲一心考虑革命工作需要,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
(2)危急情况下,父亲不顾自身安危,表现了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 )
(3)父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4)只有像父亲一样献出生命才是为人民服务。( )
24.通过对“为人民服务”的进一步了解,有几个同学展开如下讨论,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联系自身生活举例子说明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①无独有偶。20世纪初的一天,因病住院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正无聊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突然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竟然不可思议地互相吻合!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他将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作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病愈之后,魏格纳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个有趣的现象。他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搜集古生物学方面的证据。他注意到,一位名叫米歇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在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蚓,欧洲西海岸的同纬度地区也有这种蚯蚓,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魏格纳认为,这种蚯蚓的分布情况正说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否则,蚯蚓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渡重洋。1915年,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在地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③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④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25.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1)不可思议:________________(2)见微知著:________________
26.用简练的语言概括①、②段两个事例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两个事例在表达顺序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④段中引用了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你认为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迁移运用:为了说明“钱学森心系祖国,潜心钻研,淡泊名利”,与中心不符的一个事例是( )
A.放弃在美国的优厚条件,坚决回到贫穷落后的祖国。
B.从不爱出席官场活动,热衷钻研科学,研究学问。
C.科学研究之余去听音乐会,劳逸结合,松弛有度。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 父亲早出晚归 工友阎振三被抓 2.C 3. 动作 语言 临危不惧,对革命高度负责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阅读分析文章,从“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这些句子体会到当时局势越来越严重,可以概括为“父亲早出晚归、父亲焚烧书信、工友阎振三被抓”。
2.本题考查句子理解。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意思。结合第一段谈到的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没有时间详细地告诉孩子,需要尽快把书籍和文件处理掉;再说革命的事情不告诉孩子,是对革命的负责,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所以C选项正确。
3.本题考查描写方法。文章第1自然段,从“整理”“投到”“出去”可知是动作描写;从第3自然段的“回答”可知是语言描写;文章第一段写父亲面对越来越紧张的局势临危不惧,赶紧处理书籍和文件;父亲不告诉“我”原因,是对革命的负责;通过父亲一系列的动作和语言,体现了父亲是一个临危不惧,对革命高度负责的人。
4. 本来 有的人 这里指有价值,伟大 5. 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 张思德 6.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7.人总是要死的,但是死的意义有不同。 8.人总有一死,但是有人死得有意义,就重于泰山;有人死得毫无价值,则轻于鸿毛。
【分析】4.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结合词语的特点进行分析和理解。在本题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中固:固然,虽然,必然的意思。或:有的人。于:比,相比。泰山:山东泰安的泰山,比喻伟大。意思是人都有一死,有的人死比泰山还重。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写作背景的识记和辨析,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识记。本段文字出自《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提出的。张思德同志在陕西烧炭时,因炭窑倒塌而牺牲。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6.本题考查的是对划线句使用的论证方法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划线句的内容可以得出运用了对比论证的句子是“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把两种人进行了对比。
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中心句的理解,整段文字都是围绕不同的死的不同意义来展开,所以中心句本段文字的第一句话“人总是要死的,但是死的意义有不同。”
8.本题考查的是对语句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原文的内容和语境可以得出司马迁的话意思是人都是有一死的,但是有人死得有意义,就重于泰山;有人死得毫无价值,则轻于鸿毛。
9. × × √ × 10. 动作 欢快、警觉 由无聊到快乐 11. 场面 【选段三】描写的是惊慌的场面,【选段四】描写的是欢快的场面 12.不同意。环境描写表现了当时闲适的环境,衬托出汤姆无聊的心情,为后文汤姆逗弄小爬虫作铺垫。 13.和哈克墓地试胆、法庭上为彼得作证、带领贝琪走出山洞。 14.从汤姆的成长经历中我懂得了要勇于揭露真相,同恶势力斗争;面对困难不要放弃,要心存希望,努力奋斗。
【分析】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通过【选段一】内容“显得十分轻松”可知汤姆猫并没有完全沉浸在刷墙的快乐之中,(1)中说法错误。通过文中“不过,他一边刷着墙一边用眼角观察着四周的动静。”“汤姆不如道该怎样打发这百无聊赖的时光”等内容,可知塑造的汤姆猫形象并不是勤劳能干、活泼快乐的,所以(2)说法错误。
10.考查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分析句子。通过“拿”“吹”“摸”“掏”等,可以分析出是汤姆猫的动作描写,通过【选段一】中内容“他一边刷着墙一边用眼角观察着四周的动静”可以分析出汤姆猫的欢快、警觉,通过【选段二】中内容“汤姆不如道该怎样打发这百无聊赖的时光”“哈!谢天谢地,有东西玩了。”可以分析出汤姆猫由无聊到快乐。
11.考查对描写方法的掌握。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从【选段三】中关键信息“惊慌”和【选段四】中关键信息“欣喜若狂”可以分析出【选段三】描写的是惊慌的场面,【选段四】描写的是欢快的场面。
12.考查对环境描写作用的考查,要注意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在【选段二】中的环境描写表现了当时闲适的环境,衬托出汤姆无聊的心情,为后文汤姆逗弄小爬虫作铺垫。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能去掉。
13.考查对文章主要叙述事件的概括。注意写出关键人物和地点。
14.考查对文章启示的掌握。文中叙述了汤姆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放弃,勇敢,写出了它的成长经历,所以可以围绕面对困难不放弃,勇敢等角度谈启示。
15.A 16.B 17. 进行了许多实验,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 制成了石蕊试纸 18. √ × √ 19. 一 这则材料是按照发现问题,反复实验,最终得出结论的顺序来写的,与选文的论证思路相同。
【分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司空见惯”的意思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层出不穷”的意思是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故与“司空见惯”意思不同。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可知,第②自然段中“这一特点”指的是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选择B。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①阅读文章可知,“?”指的是发现问题,不断追问,“!”指的是通过探索,解决疑问,发现真理。从“?”到“!”的过程指的是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
②阅读句子“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 石蕊试纸”可知,“!”是制成了石蕊试纸。
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①阅读文章可知,“?”指的是发现问题,不断追问,“!”指的是通过探索,解决疑问,发现真理。这样表达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①正确。
②阅读句子“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可知,②错误。
③阅读文章可知,作者选取了化学家波义耳的事例,来证明观点,很有说服力。故③正确。
19.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选段观点的理解和辨析材料的能力。阅读文章可知,选段的观点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阅读两则材料可知,应该选择材料一作为事例。理由是:材料一的事例是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发问,经过反复实验后发现了真理,与文章的观点一致。
20.B 21.(1)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
(2)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22. 劝他离开 坚决留下 23. √ √ √ × 24.为人民服务,首先要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在疫情期间,人人自危,可那些优秀的医护人员却凭着自己的能力与之抗衡,保护着所有人。
【分析】20.本题考查找近义词。“服务”的意思是履行职务,为大家做事。与“服务”意思相近的一项是效劳。
2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提取。在阅读选文的时候,注意抓住体现文章主要内容的关键句子进行总结。
2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查找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找到描写人物态度的句子和关键词进行总结。
从“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可知亲友的态度是劝他离开;从“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可知父亲的态度是坚决留下。
23.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内心,感受人物的形象,并对比选项进行判断。为人民服务的方式有很多,不只是“献出生命”。故(4)说法有误。
2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观点进行拓展运用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仔细阅读题目中的提示,理解文章的观点,并联系生活实际举例。
示例: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减少浪费是为人民服务;好好学习,学好知识和本领,长大后服务社会,也是为人民服务。
25. 形容对事物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 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 26.魏格纳发现了大陆漂移,阿瑟林斯基发现睡觉眼珠转动与做梦有关。 27.都是按照发现问题——反复研究——得出结论的顺序来介绍的 28.起强调作用。即指“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也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29.C
【分析】2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这样类型的题目时,要先解释词语的本义,再解释词语的文中义。
(1)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是佛教用语。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词语出现在短文第一段“因病住院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正无聊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突然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竟然不可思议地互相吻合!”在句中的意思是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相互重合让人难以理解。
(2)见微知著:本义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词语出现在第三段“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在句中的意思是只要见到事情的苗头,经过不断的发问探索就会可能发现真理。
26.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段落大意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先回到相应的段落中去概括和理解,平时也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短文第①自然段主要写了因病住院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相互吻合,他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1915年,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在地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短文第②自然段主要写了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发现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
27.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顺序的理解。
阅读短文第①、②可知他们都是在无意间先发现问题,然后经过不懈的发问、研究,最终得出研究结论。
28.本题考查学生短文引用名人名言的作用。名人名言即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一般包括名言、格言、警句、古诗词名句等。引用的作用是增犟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为了使语言更有说服力、权威性,增强文采美、文化含量,常常会引用一些名人名言。
本文引用的名人名言是“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对短文起到了强调总结的作用。
29.本题考查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理解句子的含义。
分析句子可知主要在强调钱学森爱国、专研、不追求名利的形象。
C项中去听音乐会没有体现出专研精神,因此与题意不符和。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