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1.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3-02 18:17:27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0七下·重庆期末)南极地区因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了科学考察的宝地。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黄河站
(2)近年来,极地地区冰雪面积不断缩小,主要原因是 (  )
A.开凿冰山 B.臭氧层空洞 C.全球变暖 D.火山活动
(3)在南极科考时最有可能看到(  )
A.北极熊 B.企鹅 C.长颈鹿 D.牦牛
2.(2020七上·阜阳月考)从阜阳去南极考察的科考队什么时间出发最好(  )
A.3月1日 B.5月1日 C.6月1日 D.12月1日
3.(2020七下·新乐期末)科考队员在南极大陆实地考察后,得出了南极酷寒的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气温极低,导致蒸发量小,带走热量少②地处高纬度,获得太阳光热少③绝大部分被厚达2000米的冰层覆盖,海拔高④受海洋影响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2020七下·寒亭期中) 2018年7月20日至9月26日中国圆满完成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读“北半球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环绕北冰洋各大洲①②③的名称正确的是(  )
A.北美洲、亚洲、欧洲 B.非洲、亚洲、北美洲
C.欧洲、北美洲、南美洲 D.亚洲、北美洲、南美洲
(2)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考站是(  )
A.中山站 B.长城站 C.黄河站 D.泰山站
(3)下图公益海报“流浪于人类居住地的北极熊”揭示了(  )
A.北极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
B.北极地区气候寒冷
C.气候变暖,北极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D.北极地区居住人口多
5.(2020七上·高州月考)近年来,我国去南极旅游人数逐年增长,已成为南极旅游第二大客源国,完成下列小题。
(1)从图中推断,全球海陆面积比约为 (  )
A.九分陆地一分海洋 B.八分陆地二分海洋
C.五分陆地五分海洋 D.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图中位于南极地区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3)在南极旅游可以看到 (  )
A. B.
C. D.
(4)下列在南极地区旅游的行为正确的是(  )
A.采冰留作纪念 B.制作生物标本
C.爱护极地动物 D.随意丢弃垃圾
6.(2020七上·大新期中)南极科考队员站在南极点,他的前后左右各朝着(  )
A.四个方向 B.三个方向 C.两个方向 D.一个方向
7.(2020七上·天津期中)2013年11月7日,第30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并建立了我国第四个科学考察站一泰山站。历经一个月,雪龙号到达南极地区时,当地的季节是(  )
A. 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8.(2020七上·高州月考)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如图罗斯海新站位于长城站的(  )
A. 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9.(2020七上·江门月考)今年6月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气温超过往年平均水平至少5摄氏度。西伯利亚小镇上扬斯克6月20日报告出现38摄氏度高温天气,高出当地6月平均最高温18摄氏度。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北极地区气候变暖,对当地影响最大的动物是(  )
A.企鹅 B.大象 C.考拉 D.北极熊
(2)下列为缓解全球变暖的建议,不可行的是(  )
A.积极开发新能源 B.植树造林
C.加强国界际合作 D.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10.(2020七下·新乐期末)科考队员在南极大陆考察时,不可能遇见的危险是(  )
A.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使人晕眩迷途
B.酷寒的天气,导致考察队员冻伤
C.随时会遭受白熊的袭击,意外受伤
D.纵横交错的冰隙随时可能吞没考察队员
11.(2020七下·东坡期末)有关南极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酷寒、狂风、干燥 B.纬度最高的大洲
C.长城站地处北温带 D.被称为“冰雪高原”
12.(2020七下·东坡期末)到北极地区去的人不仅比南极地区多,而且北极地区很多陆地上有人定居。主要原因是(  )
A.北极地区空气污染小
B.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温暖,风小
C.北极地区冰山更多,淡水资源丰富
D.北极地区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13.(2020七下·雄县期末)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各国在南极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科学考察站。下图示意部分科学考察站在南极洲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各国在南极洲科学考察站工作的时段主要集中在2月份,原因是该时段的南极洲(  )
①有极昼现象,白昼时间长利于考察  ②正处“暖季”
③降水较多,可用水源充足   ④动物冬眠,对人类威胁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图中位于南温带的科学考察站是(  )
A.中山站 B.昆仑站 C.长城站 D.俄罗斯站
14.(2020七下·高明期末) 2020年2月9日,巴西科学家在南极北端西摩岛测得高达 20.75℃的气温,这是有观测记录以来南极洲首次测得超过 20℃气温值。读南极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西摩岛位于中国长城站( )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2)近年南极地区的持续升温反映出( )
A.海洋污染 B.全球变暖 C.土地沙化 D.冰川融化
(3)下列应对南极地区上述环境问题措施可行的是( )
A.禁食野味 B.退耕还湖
C.使用清洁能源 D.减少鱼类捕捞
15.(2020七下·微山期中)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比南极高,降水量也比南极地区大得多,其原因是(  )
①南极地区的海拔更高 ②北极地区有人定居
③南极地区的厚厚冰层,具有反光作用 ④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更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16.(2019七下·河池期末)读图,回答问题。
(1)北极地区是指   (纬线)以北的区域,该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   。
(2)图中 A 是   (大洲),该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海峡。
(3)图中甲在乙的   方向。丙岛的地理位置如图2所示,根据图中信息描述该岛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约为   、经度位置约为   ,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4)北极地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17.(2020七下·滨海期末)目前,中国在南极建成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四个科考站。当地时间 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读图完成各题。
(1)据图可知,在南极地区我国五个科学考察站中,长城站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纬度最高的是   站。
(2)考察队员到达罗斯海新站附近后,最可能见到的景观是(_____)
A.石油钻井林立 B.原野鲜花盛开
C.海面漂浮冰山 D.北极熊悠然散步
(3)有利于南极地区环境保护的合理建议是 (_____)
A.禁止过度捕杀极地动物,全面禁止发展观光旅游业
B.停止一切科学考察活动保护南极脆弱的自然环境
C.在岩石上刻“保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的标语
D.尽量不用一次性餐具,将垃圾带回国进行处理
(4)科考队在南极考察中遭遇的恶劣环境有   、   。
18.(2019七下·邳州期末)读两极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两幅图中,比例尺较大的是   。北冰洋与南极大陆相比,年均气温较低的是   
(2)图中ABCDE五处,位于亚欧大陆上的是   ,位于大西洋上的是   
(3)北极圈以北区域,有时候能见到“午夜太阳”奇观,如CD两处的北部地区,其中,C位于   (国家),D位于   (国家)
(4)从长城站开始,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绕南极大陆航行一周,轮船先后经过的大洋依次是__________
A.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
B.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C.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
(5)中国的两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和中山站,距离上海较近的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A
(2)C
(3)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长城站位于南极半岛上,没有极昼极夜现象,A正确。故答案为:A。(2)近年来,极地地区冰雪面积不断缩小,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使用,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冰川融化,C正确。故答案为:C。(3)企鹅是南极地区特有的物种;北极熊位于北极地区;长颈鹿位于非洲地区;牦牛位于青藏高原地区,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根据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冰雪高原之称,进行分析解答。
2.【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目前我国在南极洲建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四个科学考察站。通常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为12月—次年2月,因为此时为该地区的暖季,又是极昼时期,便于科考。故答案为:D。
【点评】我国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时间,最好为南半球的夏季,我国的冬季。11月至次年3月,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大于夜并且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进行科学考察。这个时候也是南半球的夏季,气温相对于冬季较高,此时也是南极科考队最繁忙的时期,也是人们去南极旅游的最佳时期。
3.【答案】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①1680年8月,科学家在苏联东方站曾测 得-88.3C的极端最低气温。南极地区气温极低,导致蒸发微弱,带走热量少,积雪广布,生存环境恶劣。故不符合题意;②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纬度高,获得太阳光热少,气候酷寒。故符合题意;③南极洲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 350米, 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洲。南极洲98%的陆地为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达1 720米, 海拔高,气温低,加剧了南极地区的寒冷。故符合题意;④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受海洋影响小。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南极大陆位于地球最南端,所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少,且地表为白雪和冰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又减少大部分。南极附近有终年的寒流降温减湿,使南极更加寒冷。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受极地东风的影响很大,多产生大风。南极地表被冰雪覆盖,对风的摩擦阻力较小,加剧了风势。
4.【答案】(1)A
(2)C
(3)C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北冰洋的面积约 131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周围的洲有亚洲、北美洲和欧洲;读图可得,①是北美洲,②是亚洲,③是欧洲;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2)1985年2月14日,我国在南极地区建成了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1989年2月26日,我国在南极地区上建成了中山站;2004年7月28日,我国在北极地区建成了黄河站;2009年2月2日,我国在南极地区建成了昆仑站(纬度最高);2014年2月8日我国在南极地区建成了泰山站;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3)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跟踪考察表明,在1986-1996年间,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约6%,即每年实际减少约3万平方千米。北极熊等极地动物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如图为公益海报揭示了北极熊生活的北极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使北极熊失去生存的家园,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北极圈以内的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约1 310万平方千米.两极地区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两极地处的季节相反,所以科学考察的时间也不同,北极地区最佳时间是6-8月,而南极地区最佳时间则是气温最高的12月-次年的2月.
5.【答案】(1)D
(2)B
(3)B
(4)C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从图中推断,全球海陆面积比约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故D符合题意。
(2)读图分析可知,甲位于大洋洲,乙位于南极地区,丙位于北极地区,丁位于非洲。故B符合题意。
(3)读图可知,A是羚羊,B是企鹅,C是北极熊,D是长颈鹿。其中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故B符合题意。
(4)在南极地区旅游,要爱护极地动物,保护极地环境。采冰留作纪念、 制作生物标本、 随意丢弃垃圾都会破坏极地环境。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B;(3)B;(4)C。
【点评】(1)全球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西半球;无论哪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3)北极地区指北极圈的区域,板块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及周围的岛屿;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4)本题考查去南极地区旅游应该注意的问题,理解解答即可。
6.【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
【解析】【分析】南极点周围都是北方,北极点周围都是南方,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地球的方向,地球上任何一点往北方走最终都能到达北极,北极点周围都是南方;往南方走最终都能到达南极,南极点周围都是北方;往东方和往西方走最终都能回到原点。
7.【答案】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雪龙”号到达南极地区时的时间是12月,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因此“雪龙”号到达南极地区(位于南半球)时,当地的季节是夏季,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北半球的季节是以二分二至月为起始月,3月21为春分日,3、4、5月作为春季;6月22日为夏至日,6、7、8月份为夏季;9月23为秋分日,9、10、11份为秋季;12月22为冬至日,12、1、2月份为冬季。南半球和北半球春秋相反,冬夏相反。
8.【答案】C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
【解析】【分析】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读图分析可知,图示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由此可判定,罗斯海新站位于长城站的西南方向。
故答案为:C
【点评】地图上定向的方法很多,对于一般地图,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一般来说,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确定方向。
9.【答案】(1)D
(2)D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1)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因此北极地区气候变暖,对其影响最大。故D符合题意。
(2)为缓解全球变暖,应该积极开发新能源代替传统化石燃料,但不能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等燃料;加强植树造林,并加强国界际合作。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D。
【点评】(1)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大象主要生活在非洲热带草原;考拉是澳大利亚的代表动物。
(2)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10.【答案】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A、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太阳高度小,阳光娇弱无力,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冬季出现极夜时,长夜漫漫,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故A不符合题意; B、1680年8月,科学家在苏联东方站曾测 得-88.3C的极端最低气温。酷寒的天气,导致考察队员冻伤。故B不符合题意; C、北极熊素称“冰海霸王”,是北冰洋的象征,在南极考察不会遭受熊的袭击。故C符合题意; D、南极洲98%的陆地为冰雪所覆盖,纵横交错的冰隙,冰雪覆盖的冰沟随时有可能吞没考察队员。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
11.【答案】C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南极洲的气候特征为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故A正确;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故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南极科考站中,长城站地处南温带,故C错误;南极洲98%的陆地为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达1720米,被称为冰雪高原,故D正确;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
12.【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极和北极处于地球的最南、北两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由于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是海洋为主,导致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加寒冷,降水稀少,且多狂风,不适合人类的居住,而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温暖,风小。故答案为:B。
【点评】根据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太阳高度小,阳光娇弱无力,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冬季出现极夜时,长夜漫漫,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进行分析解答。
13.【答案】(1)A
(2)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2月份的北半球为冬季时,而南半球是夏季;南极洲在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地区为极昼期,是暖季,有利于科学考察。故A符合题意。(2)从图中可知,中山站、昆仑站、俄罗斯站都是位于南极圈与南极点之间,都是位于南寒带;长城站是位于南极圈以北的地区,属于南温带。故答案为:C。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
14.【答案】(1)D
(2)B
(3)C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中心是南方,四周都是北,纬度越高越偏南;顺时针方向是东,逆时针方向是西。读图分析可知,图中西摩岛位于中国长城站的东北方向。故D符合题意。
(2)近年南极地区的持续升温,这反映出由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故B符合题意。
(3)为应对南极地区持续升温的环境问题,应使用清洁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禁食野味是不现实的,退耕还湖、减少鱼类捕捞和控制气候变暖关系不大。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B;(3)C 。
【点评】(1)地球的最北端是北极,北极点上四周都是南方;地球最南端是南极,南极点上四周都是北方。
(2)(3)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15.【答案】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比南极更高,降水量也比南极更多,这是由于南极地区的海拔更高,南极地区厚厚的冰层对太阳光的反射作用强,而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气温相对更高,两地区的纬度位置相同,气温的高低与是否有人定居无关,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两极地区都是大部分位于极圈内,但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所以北极地区有面积广阔的海洋,而南极地区则是气温最低的大陆,覆盖着两千多米厚的冰雪,有“冰雪大陆”的称号;两极地区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两极地处的季节相反,所以科学考察的时间也不同,北极地区最佳时间是6-8月,而南极地区最佳时间则是气温最高的12月-次年的2月.
16.【答案】(1)北极圈;北极熊
(2)亚洲;白令
(3)东南;78°N﹣80°N;12°E﹣28°E
(4)气候寒冷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1)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及其周边的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极熊素有“冰海霸王”之称。栖息在北冰洋的冰山、岛屿、加拿大极地群岛和亚欧大陆北部沿岸地区,许多人把北极熊当做是北冰洋的象征。(2)依据大洲轮廓,图中A是亚洲,该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3)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该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地图,图中甲在乙的东南方向。丙岛的地理位置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描述该岛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约为78°N—80°N,经度位置约为12°E-28°E,位于北半球、东半球。(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极地区的纬度高,气候寒冷。
【点评】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北极圈以内的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米。
17.【答案】(1)无;昆仑
(2)C
(3)D
(4)酷寒;烈风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由图可以看出,我国五个科考站中,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纬度最高的是昆仑站。(2)南极地区气候寒冷、是冰雪大陆,在罗斯海新站可以看到的是C图景观,南极地区没有石油钻井,不会出现鲜花盛开,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动物,故答案为:C。(3)有利于南极地区环境保护的合理建议是尽量不用一次性餐具,将垃圾带回国进行处理,禁止过度捕杀极地动物,适当发展观光旅游业;合理安排科学考察活动,保护南极脆弱的自然环境;在岩石上刻“保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的标语会破坏环境。故D正确,ABC错误。(4)南极地区由于纬度高、海拔高,气温低,南极科考需要克服的困难是酷寒、烈风、干燥。
【点评】南极洲,围绕南极的大陆,位于地球南端,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围,边缘有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威德尔海等;南极洲由大陆、陆缘冰、岛屿组成,全境为平均海拔2350米的大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
18.【答案】(1)北极地区;南极大陆
(2)AB;E
(3)加拿大;美国
(4)A
(5)中山站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两幅图中,北极地区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较大;北冰洋与南极大陆相比,年均气温较低的是南极大陆。(2)图中ABCDE五处,位于亚欧大陆上的是AB,位于大西洋上的是E。(3)北极圈以北区域,有时候能见到“午夜太阳”奇观,如CD两处的北部地区,其中,C位于加拿大,D位于美国。(4)从长城站开始,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绕南极大陆航行一周,轮船先后经过的大洋依次是.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故答案为:A。(5)中国的两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和中山站,距离上海较近的是中山站,因为中山站和上海都位于东半球,距离较近;长城站位于西半球距离远。
【点评】根据北极地区指位于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包括北冰洋及其周围的陆地;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于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黄河站,进行分析解答。
1 / 1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0七下·重庆期末)南极地区因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了科学考察的宝地。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黄河站
(2)近年来,极地地区冰雪面积不断缩小,主要原因是 (  )
A.开凿冰山 B.臭氧层空洞 C.全球变暖 D.火山活动
(3)在南极科考时最有可能看到(  )
A.北极熊 B.企鹅 C.长颈鹿 D.牦牛
【答案】(1)A
(2)C
(3)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长城站位于南极半岛上,没有极昼极夜现象,A正确。故答案为:A。(2)近年来,极地地区冰雪面积不断缩小,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使用,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冰川融化,C正确。故答案为:C。(3)企鹅是南极地区特有的物种;北极熊位于北极地区;长颈鹿位于非洲地区;牦牛位于青藏高原地区,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根据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冰雪高原之称,进行分析解答。
2.(2020七上·阜阳月考)从阜阳去南极考察的科考队什么时间出发最好(  )
A.3月1日 B.5月1日 C.6月1日 D.12月1日
【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目前我国在南极洲建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四个科学考察站。通常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为12月—次年2月,因为此时为该地区的暖季,又是极昼时期,便于科考。故答案为:D。
【点评】我国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时间,最好为南半球的夏季,我国的冬季。11月至次年3月,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大于夜并且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进行科学考察。这个时候也是南半球的夏季,气温相对于冬季较高,此时也是南极科考队最繁忙的时期,也是人们去南极旅游的最佳时期。
3.(2020七下·新乐期末)科考队员在南极大陆实地考察后,得出了南极酷寒的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气温极低,导致蒸发量小,带走热量少②地处高纬度,获得太阳光热少③绝大部分被厚达2000米的冰层覆盖,海拔高④受海洋影响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①1680年8月,科学家在苏联东方站曾测 得-88.3C的极端最低气温。南极地区气温极低,导致蒸发微弱,带走热量少,积雪广布,生存环境恶劣。故不符合题意;②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纬度高,获得太阳光热少,气候酷寒。故符合题意;③南极洲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 350米, 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洲。南极洲98%的陆地为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达1 720米, 海拔高,气温低,加剧了南极地区的寒冷。故符合题意;④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受海洋影响小。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南极大陆位于地球最南端,所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少,且地表为白雪和冰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又减少大部分。南极附近有终年的寒流降温减湿,使南极更加寒冷。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受极地东风的影响很大,多产生大风。南极地表被冰雪覆盖,对风的摩擦阻力较小,加剧了风势。
4.(2020七下·寒亭期中) 2018年7月20日至9月26日中国圆满完成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读“北半球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环绕北冰洋各大洲①②③的名称正确的是(  )
A.北美洲、亚洲、欧洲 B.非洲、亚洲、北美洲
C.欧洲、北美洲、南美洲 D.亚洲、北美洲、南美洲
(2)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考站是(  )
A.中山站 B.长城站 C.黄河站 D.泰山站
(3)下图公益海报“流浪于人类居住地的北极熊”揭示了(  )
A.北极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
B.北极地区气候寒冷
C.气候变暖,北极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D.北极地区居住人口多
【答案】(1)A
(2)C
(3)C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北冰洋的面积约 131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周围的洲有亚洲、北美洲和欧洲;读图可得,①是北美洲,②是亚洲,③是欧洲;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2)1985年2月14日,我国在南极地区建成了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1989年2月26日,我国在南极地区上建成了中山站;2004年7月28日,我国在北极地区建成了黄河站;2009年2月2日,我国在南极地区建成了昆仑站(纬度最高);2014年2月8日我国在南极地区建成了泰山站;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3)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跟踪考察表明,在1986-1996年间,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约6%,即每年实际减少约3万平方千米。北极熊等极地动物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如图为公益海报揭示了北极熊生活的北极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使北极熊失去生存的家园,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北极圈以内的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约1 310万平方千米.两极地区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两极地处的季节相反,所以科学考察的时间也不同,北极地区最佳时间是6-8月,而南极地区最佳时间则是气温最高的12月-次年的2月.
5.(2020七上·高州月考)近年来,我国去南极旅游人数逐年增长,已成为南极旅游第二大客源国,完成下列小题。
(1)从图中推断,全球海陆面积比约为 (  )
A.九分陆地一分海洋 B.八分陆地二分海洋
C.五分陆地五分海洋 D.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图中位于南极地区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3)在南极旅游可以看到 (  )
A. B.
C. D.
(4)下列在南极地区旅游的行为正确的是(  )
A.采冰留作纪念 B.制作生物标本
C.爱护极地动物 D.随意丢弃垃圾
【答案】(1)D
(2)B
(3)B
(4)C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从图中推断,全球海陆面积比约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故D符合题意。
(2)读图分析可知,甲位于大洋洲,乙位于南极地区,丙位于北极地区,丁位于非洲。故B符合题意。
(3)读图可知,A是羚羊,B是企鹅,C是北极熊,D是长颈鹿。其中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故B符合题意。
(4)在南极地区旅游,要爱护极地动物,保护极地环境。采冰留作纪念、 制作生物标本、 随意丢弃垃圾都会破坏极地环境。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B;(3)B;(4)C。
【点评】(1)全球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西半球;无论哪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3)北极地区指北极圈的区域,板块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及周围的岛屿;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4)本题考查去南极地区旅游应该注意的问题,理解解答即可。
6.(2020七上·大新期中)南极科考队员站在南极点,他的前后左右各朝着(  )
A.四个方向 B.三个方向 C.两个方向 D.一个方向
【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
【解析】【分析】南极点周围都是北方,北极点周围都是南方,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地球的方向,地球上任何一点往北方走最终都能到达北极,北极点周围都是南方;往南方走最终都能到达南极,南极点周围都是北方;往东方和往西方走最终都能回到原点。
7.(2020七上·天津期中)2013年11月7日,第30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并建立了我国第四个科学考察站一泰山站。历经一个月,雪龙号到达南极地区时,当地的季节是(  )
A. 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答案】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雪龙”号到达南极地区时的时间是12月,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因此“雪龙”号到达南极地区(位于南半球)时,当地的季节是夏季,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北半球的季节是以二分二至月为起始月,3月21为春分日,3、4、5月作为春季;6月22日为夏至日,6、7、8月份为夏季;9月23为秋分日,9、10、11份为秋季;12月22为冬至日,12、1、2月份为冬季。南半球和北半球春秋相反,冬夏相反。
8.(2020七上·高州月考)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如图罗斯海新站位于长城站的(  )
A. 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答案】C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
【解析】【分析】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读图分析可知,图示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由此可判定,罗斯海新站位于长城站的西南方向。
故答案为:C
【点评】地图上定向的方法很多,对于一般地图,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一般来说,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确定方向。
9.(2020七上·江门月考)今年6月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气温超过往年平均水平至少5摄氏度。西伯利亚小镇上扬斯克6月20日报告出现38摄氏度高温天气,高出当地6月平均最高温18摄氏度。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北极地区气候变暖,对当地影响最大的动物是(  )
A.企鹅 B.大象 C.考拉 D.北极熊
(2)下列为缓解全球变暖的建议,不可行的是(  )
A.积极开发新能源 B.植树造林
C.加强国界际合作 D.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答案】(1)D
(2)D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1)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因此北极地区气候变暖,对其影响最大。故D符合题意。
(2)为缓解全球变暖,应该积极开发新能源代替传统化石燃料,但不能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等燃料;加强植树造林,并加强国界际合作。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D。
【点评】(1)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大象主要生活在非洲热带草原;考拉是澳大利亚的代表动物。
(2)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10.(2020七下·新乐期末)科考队员在南极大陆考察时,不可能遇见的危险是(  )
A.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使人晕眩迷途
B.酷寒的天气,导致考察队员冻伤
C.随时会遭受白熊的袭击,意外受伤
D.纵横交错的冰隙随时可能吞没考察队员
【答案】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A、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太阳高度小,阳光娇弱无力,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冬季出现极夜时,长夜漫漫,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故A不符合题意; B、1680年8月,科学家在苏联东方站曾测 得-88.3C的极端最低气温。酷寒的天气,导致考察队员冻伤。故B不符合题意; C、北极熊素称“冰海霸王”,是北冰洋的象征,在南极考察不会遭受熊的袭击。故C符合题意; D、南极洲98%的陆地为冰雪所覆盖,纵横交错的冰隙,冰雪覆盖的冰沟随时有可能吞没考察队员。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
11.(2020七下·东坡期末)有关南极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酷寒、狂风、干燥 B.纬度最高的大洲
C.长城站地处北温带 D.被称为“冰雪高原”
【答案】C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南极洲的气候特征为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故A正确;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故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南极科考站中,长城站地处南温带,故C错误;南极洲98%的陆地为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达1720米,被称为冰雪高原,故D正确;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
12.(2020七下·东坡期末)到北极地区去的人不仅比南极地区多,而且北极地区很多陆地上有人定居。主要原因是(  )
A.北极地区空气污染小
B.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温暖,风小
C.北极地区冰山更多,淡水资源丰富
D.北极地区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极和北极处于地球的最南、北两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由于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是海洋为主,导致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加寒冷,降水稀少,且多狂风,不适合人类的居住,而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温暖,风小。故答案为:B。
【点评】根据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太阳高度小,阳光娇弱无力,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冬季出现极夜时,长夜漫漫,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进行分析解答。
13.(2020七下·雄县期末)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各国在南极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科学考察站。下图示意部分科学考察站在南极洲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各国在南极洲科学考察站工作的时段主要集中在2月份,原因是该时段的南极洲(  )
①有极昼现象,白昼时间长利于考察  ②正处“暖季”
③降水较多,可用水源充足   ④动物冬眠,对人类威胁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图中位于南温带的科学考察站是(  )
A.中山站 B.昆仑站 C.长城站 D.俄罗斯站
【答案】(1)A
(2)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2月份的北半球为冬季时,而南半球是夏季;南极洲在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地区为极昼期,是暖季,有利于科学考察。故A符合题意。(2)从图中可知,中山站、昆仑站、俄罗斯站都是位于南极圈与南极点之间,都是位于南寒带;长城站是位于南极圈以北的地区,属于南温带。故答案为:C。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
14.(2020七下·高明期末) 2020年2月9日,巴西科学家在南极北端西摩岛测得高达 20.75℃的气温,这是有观测记录以来南极洲首次测得超过 20℃气温值。读南极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西摩岛位于中国长城站( )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2)近年南极地区的持续升温反映出( )
A.海洋污染 B.全球变暖 C.土地沙化 D.冰川融化
(3)下列应对南极地区上述环境问题措施可行的是( )
A.禁食野味 B.退耕还湖
C.使用清洁能源 D.减少鱼类捕捞
【答案】(1)D
(2)B
(3)C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中心是南方,四周都是北,纬度越高越偏南;顺时针方向是东,逆时针方向是西。读图分析可知,图中西摩岛位于中国长城站的东北方向。故D符合题意。
(2)近年南极地区的持续升温,这反映出由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故B符合题意。
(3)为应对南极地区持续升温的环境问题,应使用清洁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禁食野味是不现实的,退耕还湖、减少鱼类捕捞和控制气候变暖关系不大。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B;(3)C 。
【点评】(1)地球的最北端是北极,北极点上四周都是南方;地球最南端是南极,南极点上四周都是北方。
(2)(3)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15.(2020七下·微山期中)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比南极高,降水量也比南极地区大得多,其原因是(  )
①南极地区的海拔更高 ②北极地区有人定居
③南极地区的厚厚冰层,具有反光作用 ④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更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比南极更高,降水量也比南极更多,这是由于南极地区的海拔更高,南极地区厚厚的冰层对太阳光的反射作用强,而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气温相对更高,两地区的纬度位置相同,气温的高低与是否有人定居无关,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两极地区都是大部分位于极圈内,但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所以北极地区有面积广阔的海洋,而南极地区则是气温最低的大陆,覆盖着两千多米厚的冰雪,有“冰雪大陆”的称号;两极地区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两极地处的季节相反,所以科学考察的时间也不同,北极地区最佳时间是6-8月,而南极地区最佳时间则是气温最高的12月-次年的2月.
二、综合题
16.(2019七下·河池期末)读图,回答问题。
(1)北极地区是指   (纬线)以北的区域,该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   。
(2)图中 A 是   (大洲),该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海峡。
(3)图中甲在乙的   方向。丙岛的地理位置如图2所示,根据图中信息描述该岛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约为   、经度位置约为   ,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4)北极地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答案】(1)北极圈;北极熊
(2)亚洲;白令
(3)东南;78°N﹣80°N;12°E﹣28°E
(4)气候寒冷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1)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及其周边的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极熊素有“冰海霸王”之称。栖息在北冰洋的冰山、岛屿、加拿大极地群岛和亚欧大陆北部沿岸地区,许多人把北极熊当做是北冰洋的象征。(2)依据大洲轮廓,图中A是亚洲,该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3)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该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地图,图中甲在乙的东南方向。丙岛的地理位置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描述该岛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约为78°N—80°N,经度位置约为12°E-28°E,位于北半球、东半球。(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极地区的纬度高,气候寒冷。
【点评】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北极圈以内的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米。
17.(2020七下·滨海期末)目前,中国在南极建成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四个科考站。当地时间 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读图完成各题。
(1)据图可知,在南极地区我国五个科学考察站中,长城站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纬度最高的是   站。
(2)考察队员到达罗斯海新站附近后,最可能见到的景观是(_____)
A.石油钻井林立 B.原野鲜花盛开
C.海面漂浮冰山 D.北极熊悠然散步
(3)有利于南极地区环境保护的合理建议是 (_____)
A.禁止过度捕杀极地动物,全面禁止发展观光旅游业
B.停止一切科学考察活动保护南极脆弱的自然环境
C.在岩石上刻“保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的标语
D.尽量不用一次性餐具,将垃圾带回国进行处理
(4)科考队在南极考察中遭遇的恶劣环境有   、   。
【答案】(1)无;昆仑
(2)C
(3)D
(4)酷寒;烈风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由图可以看出,我国五个科考站中,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纬度最高的是昆仑站。(2)南极地区气候寒冷、是冰雪大陆,在罗斯海新站可以看到的是C图景观,南极地区没有石油钻井,不会出现鲜花盛开,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动物,故答案为:C。(3)有利于南极地区环境保护的合理建议是尽量不用一次性餐具,将垃圾带回国进行处理,禁止过度捕杀极地动物,适当发展观光旅游业;合理安排科学考察活动,保护南极脆弱的自然环境;在岩石上刻“保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的标语会破坏环境。故D正确,ABC错误。(4)南极地区由于纬度高、海拔高,气温低,南极科考需要克服的困难是酷寒、烈风、干燥。
【点评】南极洲,围绕南极的大陆,位于地球南端,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围,边缘有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威德尔海等;南极洲由大陆、陆缘冰、岛屿组成,全境为平均海拔2350米的大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
18.(2019七下·邳州期末)读两极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两幅图中,比例尺较大的是   。北冰洋与南极大陆相比,年均气温较低的是   
(2)图中ABCDE五处,位于亚欧大陆上的是   ,位于大西洋上的是   
(3)北极圈以北区域,有时候能见到“午夜太阳”奇观,如CD两处的北部地区,其中,C位于   (国家),D位于   (国家)
(4)从长城站开始,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绕南极大陆航行一周,轮船先后经过的大洋依次是__________
A.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
B.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C.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
(5)中国的两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和中山站,距离上海较近的是   
【答案】(1)北极地区;南极大陆
(2)AB;E
(3)加拿大;美国
(4)A
(5)中山站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两幅图中,北极地区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较大;北冰洋与南极大陆相比,年均气温较低的是南极大陆。(2)图中ABCDE五处,位于亚欧大陆上的是AB,位于大西洋上的是E。(3)北极圈以北区域,有时候能见到“午夜太阳”奇观,如CD两处的北部地区,其中,C位于加拿大,D位于美国。(4)从长城站开始,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绕南极大陆航行一周,轮船先后经过的大洋依次是.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故答案为:A。(5)中国的两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和中山站,距离上海较近的是中山站,因为中山站和上海都位于东半球,距离较近;长城站位于西半球距离远。
【点评】根据北极地区指位于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包括北冰洋及其周围的陆地;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于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黄河站,进行分析解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