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课件(50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课件(50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06 20:26:27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第一单元声音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
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人耳中的鼓膜能感应声波并振动,进而传到内耳,引起听觉。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模型探究,了解耳郭和鼓膜的作用。
2.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科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复习回顾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复习回顾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是通过气体、固体、液体向四周传播的。
复习回顾
总结: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是借助什么向远处传播的?
声音靠介质传播。
3.传播声音的介质包括哪些?
4.声音在介质中以什么样的形式传播?
声音在所有介质中都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气体、固体、液体。
新知导入
对于声音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新知导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奇妙的世界里,每天都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能听到这些声音主要和我们身体的哪个器官有关?
耳朵。
新知导入
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中,耳朵又是通过什么路径来听到声音的呢?
新知讲解
互相观察一下
耳朵的构造是怎样的呢?
新知讲解
探索一:观察耳朵的结构
你们发现耳有哪些结构?
新知讲解
人耳的构造
耳廓
外耳道
耳垂
外耳
鼓膜
听小骨
鼓室
中耳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内耳
咽鼓喉
新知讲解
人感知声音的过程
与水波相似,音叉振动使得它周围的空气也象水似的,产生波动,并向四周传播
声源
新知讲解
小组讨论
外耳、中耳、内耳主要有哪些作用?
声源
新知讲解
实验视频
新知讲解
听小骨
外耳
听觉神经
外耳道
耳郭
鼓膜
中耳
内耳
耳蜗
放大声音信号
把声音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
属于神经系统,不属于内耳
收集声音
人的外耳就像是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
鼓膜是一个半透明的薄膜,很薄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也能产生振动
耳朵各部分的作用
新知讲解
实验步骤
  (1)把一张A4纸卷成圆锥状,用双面胶带黏住,做成一个“喇叭”。
  (2)在一定的距离,用耳朵朝向一个微弱的声音,仔细感受声音的大小。
  (3)把“喇叭”小的一端紧靠耳朵,大的一端朝向那个微弱的声音,仔细感受声音的大小。
  (4)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实验,仔细感受声音的变化。
探索二:探究耳郭的作用
新知讲解
实验视频
新知讲解
裸耳 用纸喇叭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声音微小
声音微小
声音微小
声音变更清楚了
声音变更清楚了
声音变更清楚了
实验记录
新知讲解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用裸耳能听到微弱的声音;用自制纸喇叭听声音的时候,听的更清楚了。
  用纸喇叭听声音时,收集声波的范围更大,因此听得就更清楚。由此推断,我们的耳郭主要起到收集声波的作用,它能增强我们的听力。
  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实验分析与结论
新知讲解
兔子有着长长的耳郭,能收集到各方面的声音,只要有风吹草动,立刻撒腿就跑。这对长耳朵就是它们逃避灾难的法宝。
兔子的耳朵为什么那么长?
新知讲解
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隧道到达鼓膜。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小资料
新知讲解
实验材料
气球皮、塑料杯、橡皮筋、音叉、小锤、盐等。
气球皮
塑料杯
橡皮筋
剪刀

小锤
音叉
探索三:模拟鼓膜振动实验
新知讲解
模拟鼓膜振动实验
橡皮膜模拟鼓膜
在“鼓膜”的上面放少量细盐或碎纸屑,用音叉等能发声的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观察“鼓膜”是否发生振动,并在记录表中记录观察结果。
增强实验效果,让振动现象更明显
新知讲解
观察1:保持小鼓与气球皮的距离不变;
用不同的力敲击小鼓。
观察2:用相同力敲击小鼓;改变小鼓
与气球皮的距离。
观察要求
新知讲解
实验视频
新知讲解
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
气球皮表面会振动——声音会引起鼓膜振动
新知讲解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鼓膜”的振动情况 猜测 实际
声音距“鼓膜”的远近不变 “鼓膜”上方制造的声音强
“鼓膜”上方制造的声音弱
声音的强弱 不变 制造的声音距离“鼓膜”较近
制造的声音距离“鼓膜”较远
振动明显
振动明显
振动不明显
振动不明显
振动明显
振动明显
振动不明显
振动不明显
实验记录
声音能够引起橡皮膜振动,距离越近越明显,声音越强越明显
我们发现:
声音能够引起橡皮膜振动,距离越近越明显,声音越强越明显
我们发现:
新知讲解
  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可以证明鼓膜会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声音的远近和强弱等条件不同,引起鼓膜的振动也不同。
实验结论
新知讲解
……
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声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中耳,引起鼓膜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资料: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
研讨拓展
收集声波
声波的通道
接收声波并产生相应振动
放大、传递声波
感受声波并转化为听觉信号
传递声音信号
研讨一:我们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新的认识?
研讨拓展
研讨二:耳郭与纸喇叭在聚集声音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
耳郭和纸喇叭在结构上都是由大到小的,外部越大,聚集到的声音越清晰。
与耳郭类似,听诊器的听诊头也起收集声音的作用,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胶管中的空气传到医生的耳朵里。
研讨拓展
听诊器的工作原理
听诊器前面的有个震动片。人体器官振动,带动听诊器震动片振动。震动片振动产生声音。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所以震动片产生的声音经过固体传到耳朵那里。
研讨拓展
你能完整地说一说声音是怎样被我们听到的吗?
声音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听神经
大脑
研讨拓展
人可以听见通过自身骨骼传导过来的声音,这种传导方式叫作骨传导。通常骨传导的传声效果比空气传导的要好,这就是我们听自己咀嚼的声音很大,而别人听到的比较小的原因。
耳郭
研讨拓展
人耳这么重要,我们应怎样保护耳朵呢?
1、远离噪音
2、不要用尖利的东西乱掏耳
3、不要让耳朵进水
4、不要长时间使用便携式视频或音频播放器(随身听、MP3、MP4等),音量最好不超过其设计总音量的2/3
5、勿乱用对耳朵有伤害的药物
6、不要外力撞击耳朵、头部
7、不要戴耳环,特别是小学生规定不允许戴耳环
研讨拓展
  听觉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越来越不灵敏,助听器能帮助很多听觉不良的人提高听力,但是有些人由于听觉器官的某一部分受到了损伤,即使使用助听器也很难再听到声音,人们把这种状况叫作失聪。
突然遇到巨大响声时应该怎么办?
  如果突然遇到很响的声音(如放鞭炮),可以采用堵上耳朵或张大嘴巴这两种做法来保护鼓膜。堵住耳朵是为了阻止声波由外耳道进入耳朵;张大嘴巴可以使人体的咽鼓管张开,平衡鼓膜两侧声波引起的空气振动,这两种做法都可以保护鼓膜。
科学零距离
研讨拓展
拓展小视频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耳朵的结构,通过模型探究,了解了耳郭和鼓膜的作用,知道人耳中的鼓膜能感应声波并振动,进而传到内耳,引起听觉。
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耳郭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听觉神经
B
A
C
D
的作用: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E
课堂练习

收集声音
模拟鼓膜
使振动的现象更明显
越明显
课堂练习
一、判断题。
课堂练习
二、选择题。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耳朵如何听到声音。
作业布置
背诵本课知识点并完成课后练习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