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_桃花源记_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上_桃花源记_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0-07 20:2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21: 桃花源记 课型设置: 合作学习 展示提升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_____年级: 班 学生:
【学习目标任务】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学会朗读并背诵课文。用立体鉴赏法品读桃花源“奇美”的画卷,获得审美愉悦。
3.感悟并学习陶渊明冲淡自然、韵味醇厚的表达。
4.科学辩证地认识“桃花源”的社会现实意义。以时代为经,以知识为维,编织自己理想的人生蓝图。
【学习重点】
反复朗读,多角度感受桃花源的“奇美”的生活画卷。
2、品悟赏析,学习作者看似质朴,实则奇丽的表达。
【学习难点】
如何用科学的社会发展史知识认识桃花源的现实意义,进而影响自己的人生观,勾画未来生活蓝图。
【学习方法指导】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信,即为忠实可信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达,即为通达,语句要通顺流畅;雅,文笔要优美、典雅。
【探学质疑,互动展示】
自主预习( 分钟) 探究展示( 分钟) 检测提升 ( 分钟)
【知识准备】1、 熟读课文,积累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并把这些字写在下面的方格内,要一笔一画的写啊!2、 试着将课文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3、 把不理解的字和词写下来。4、 搜集陶渊明生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陶渊明,字_____,号____________,是____末期著名诗人。他把山水田园的题材带进了诗歌中,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表现领域。同时,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韵味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之美 。二【自主学习】(一)诵读——涵咏功夫兴味长 读课文。用你的声音传达陶体散文辞采精拔、抑扬爽朗的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 2、请你摇头晃脑地来读,读出文言文语言的节奏感和抑扬顿挫的韵味。 ①读准字音。 ②读出节奏。 ③读好领起词。 ④注重语调、句读的轻重缓急。 ⑤要有感情。 (二)读美点。 1、一读,读一二段——读得入情入境、历历如画。用你的诵读再现陶渊明胸中“至美”的田园画卷。梁启超评价陶渊明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读出恬淡景色里那份炽热的感情。 2、二读,读第三段——读得有情有境、声情并茂。通过你的演读重温千年桃源淳朴的风俗人情。即把文章读得立起来,运用想象和饱含情感的渲染,再现场景。 3、三读,读全文——读得回旋跌宕、余韵悠长。通过读感悟桃花源似有若无、似真亦幻的朦胧美和无穷意蕴感。故事虽短,但落笔有悬念,起伏有波澜,情节有高潮,令人心驰神往。这次读,要求读出波澜起伏的高潮美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意蕴美。 【合作学习】:(组员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释疑解惑)译读——说田园“奇美”故事 (一)说故事。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说的最好? 1、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课文注释,复述课文内容,可以加入自己的想像,可以每人讲一节,也可以推选一人主讲,其他人补充完善,不明白的地方要进行思考探究,也可以举手问老师。 2、小组合作,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个“奇美”的故事。 3、小组合作,以“奇美”为话题,抓住一个点,说说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画卷。把小组的探究成果写下来。 奇: 美: (二)问题探究: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字词,比比看,哪个小组找的最快最全? (1)一字多义的字 (2)义同字不同的字 (3)通假字 (4)四字成语 (5)古今异义词 (三)品读——悟田园“醇美”意境 1、品语言。 合作探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平和散淡心境和“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物我两融的境界使他的创作洗尽铅华,韵味醇厚,形成冲淡渺远的意境美,独“开千古平淡之宗”。“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元好问说陶文“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试从文中找出这样的一至二句语言,品味赏析。 2、品写法。 本文以纪实手法写虚构故事,使故事颇具奇趣。一千六百年过去了,桃花源仍然似涓涓清泉携着陶渊明心灵的脉搏,缓缓流进心灵深处,无声却让人惊喟。美可以跨越千年,超越时空。在薪火相传的心灵呼吸中,她已淘炼成人人心中的桃花源。她美,在回眸的瞬间。以小组为单位,试着说说作者运用哪些表现手法来托美捧美的? 3、背美文。 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课文,看看有没有帮助我们背诵的好方法。 (四)辩读——明社会现实意义 桃花源在现实中存在吗?有人认为陶渊明写《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理想,与黑暗现实做斗争的表现;也有人认为是陶渊明消极避世的表现。你怎样认为? 挑战中考第一回合(满分14分)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3分)(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悉如外人 ( )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5、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回合(满分16分)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