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生物学冀少版七年级上册1.4.6《鱼类》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初中生物学冀少版七年级上册1.4.6《鱼类》同步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5.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25 10:01:4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年初中生物学冀少版七年级上册1.4.6《鱼类》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大庆期末)我国优良的淡水鱼品种中,著名的“四大家鱼”是指(  )
A.草鱼、鲤鱼、鲫鱼、青鱼 B.草鱼、鲢鱼、鳙鱼、青鱼
C.鳙鱼、鲫鱼、草鱼、带鱼 D.鲤鱼、青鱼、带鱼、鲢鱼
【答案】B
【知识点】鱼的多样性
【解析】【解答】四大家鱼是中国1000多年来在池塘养鱼中选定的混养高产的鱼种。鲢鱼又叫白鲢,在水域的上层活动,吃绿藻等浮游植物;鳙鱼的头部较大,俗称“胖头鱼”,又叫花鲢,栖息在水域的中上层,吃原生动物、水蚤等浮游动物;草鱼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以水草为食物;青鱼栖息在水域的底层,吃螺蛳、蚬和蚌等软体动物。这4种鱼混合饲养能提高饵料及池塘空间的利用率,增加鱼的产量。因此我国著名的“四大家鱼”是草鱼、鲢鱼、鳙鱼、青鱼,B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我国有优良的淡水鱼养殖品种,主要有鳙鱼、鲢鱼、草鱼、青鱼、鲫鱼和鲤鱼,其中鳙鱼、鲢鱼、草鱼和青鱼通常称为“四大家鱼”。
2.(2021七上·肇源期中)中华鲟是一种珍稀的鱼类,下列属于中华鲟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结构是(  )
A.鳃和足 B.鳃和鳍 C.肺和翼 D.肺和鳍
【答案】B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鱼类大都生活在水中,体表大都覆盖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所以中华鲟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结构是鳃和鳍。
故答案为:B
【分析】鱼类有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①鱼身体的颜色上深下浅为鱼的保护色;②身体呈流线型中间大两头小;③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④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⑤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⑥鱼用鳃呼吸;⑦体内有鳔,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的比重,鳔在鳍的协同下,可以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里。
3.(2021七上·肇源期末)小明的妈妈去买鱼,在许多已死的鱼中,下列哪项迅速判断鱼是新鲜的(  )
A.鳃片完整 B.体表湿润
C.鳃丝颜色鲜红 D.体表无伤
【答案】C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有交替闭合的现象,这是鱼在呼吸。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这样鱼的鳃丝中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转化为鲜红色的动脉血。所以如果鱼新鲜也就能保持正常的呼吸,鳃丝中的毛细血管中就充满了鲜红色的动脉血,鳃丝颜色鲜红。
故答案为:C。
【分析】鱼类的呼吸器官是鳃,依靠口和鳃盖的运动完成呼吸动作。鳃对称排列于咽部两侧,具有壁薄、气体交换面积大、分布丰富的毛细血管等特点.
4.(2021七上·怀安期末)鲫鱼不停地用口吞水,用鳃孔排水的意义是(  )
A.产生前进的动力 B.感知水流
C.吞进水中的食物 D.完成呼吸
【答案】D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水由口进入然后流经鳃由鳃盖后缘流出,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不断相互交替张开和闭合,是鱼在呼吸,而不是在喝水。
故答案为:D。
【分析】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有交替闭合的现象,这是鱼在呼吸,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
5.(2020七上·薛城月考)鱼类在水中游动时,光线不好也能躲开礁石,这是因为(  )
A.鱼的视觉在起作用 B.鱼的鳞片在起作用
C.鱼的侧线在起作用 D.鱼的体形梭形在起作用
【答案】C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 在鱼身体的两侧各有一条侧线,是鱼的感觉器官,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因此鱼在水中游泳时,即使视线不好,也能顺利躲开礁石。
故答案为:C
【分析】鱼的视力并不好,它的晶状体不能调节,但它的另外一种感觉器官--侧线很发达.从鱼体的外面可以看到。在鱼体两侧有许多小孔排列而成的线条.这些小孔称侧线管孔,小孔分布在一些鳞片上,小孔下面互相连通,形成长管,叫做侧线管.管中充满黏液,外界水流的刺激经过鳞片上的侧线管孔传达到侧线管中的感觉细胞,可以产生兴奋,兴奋经神经传递给脑,就能产生水流感觉.
6.(2019七上·大庆期中)与流入鲫鱼鳃的水相比较,流出鲫鱼鳃的水(  )
A.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氧的浓度减少
B.二氧化碳浓度减少,氧的浓度增加
C.二氧化碳和氧的浓度都增加
D.二氧化碳和氧的浓度都减少
【答案】A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水由口进入然后经鳃盖后缘流出,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流出鳃的水和进入鳃的水相比,流出的水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加,A符合题意。
故答案是:A。
【分析】鱼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用来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 。 鱼鳃包括鳃弓、鳃耙、鳃丝三部分。其中鳃丝是鳃的主要部分,内部密布毛细血管。 鳃丝表面布满毛细血管,水中溶解氧在鳃小片处进行气体交换,氧气由水扩散到毛细血管的血液 中并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水中。
7.(2019七上·正定期末)下列生物中,不属于鱼类的(  )
A.中华鲟 B.泥鳅 C.鲸鱼 D.鲨鱼
【答案】C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中华鲟、泥鳅、鲨鱼生活在水中,鱼体表覆盖有鳞,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鲸鱼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故答案为:C。
【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8.(2017七上·黑河期中)下列动物被称为“长江鱼王”的是(  )
A.鲸 B.鲨鱼 C.中华鲟 D.海豚
【答案】C
【知识点】鱼的多样性
【解析】【解答】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被称为“长江鱼王”。
故答案为:C
【分析】鲸鱼属于哺乳动物;
鲨鱼翅在民间通常以“鱼翅”简称。鱼翅是鲨鱼鳍中的细丝状软骨。鱼翅由鲨鱼的胸、腹、尾等处的鳍翅切成丝干制而成,所以鲨鱼的“鱼翅”,实际上是运动器官鳍。鲨鱼用鳃呼吸;
海豚是哺乳动物,它们都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
9.关于鱼类的主要特征,正确的一组是(  )
①适应水中生活;②体表覆盖有鳞片;③有各种鳍,鳍专管维持身体平衡;④鳍是鱼的唯一运动器官;⑤用鳃呼吸;⑥通过尾部的摆动作用游泳;⑦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A.①③④⑤⑦ B.②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⑤⑦ D.①②⑤⑦
【答案】D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鱼类的特征如下:鱼的体形呈梭形,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呼吸器官是鳃,感觉器官是测线。鱼的鳍根据位置的不同,分别称为:尾鳍、臀鳍、腹鳍、胸鳍和背鳍。可以其中胸鳍和腹鳍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尾鳍可以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在水中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而产生前进的动力。可见,①适应水中生活;②体表覆盖有鳞片;⑤用鳃呼吸;⑦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说法正确,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鱼类的主要特征,难度不大,熟记鱼类的特征和鳍的作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明确鱼类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是相互协调的。
10.(2018七上·抚宁期末)观察下列图片后回答问题:鱼在游泳时靠 和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  )
A.胸鳍 B.腹鳍 C.背鳍 D.躯干
【答案】D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鱼的运动方式是游泳,游泳的动力来自躯干和尾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鱼鳍主要起着协调平衡的作用,故选D.
故答案为:D.
【分析】鱼类的运动器官是鳍,鱼类有各种鳍,鳍的作用各不相同.胸鳍、腹鳍维持身体平衡,不是鳍专管维持身体平衡;鳍不是鱼的唯一运动器官,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二、判断题
11.判断题
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种类很多,例如金鱼、章鱼、草鱼等都是鱼.(判断对错)
(1)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种类很多,例如金鱼、章鱼、草鱼等都是鱼.(判断对错)
(2)水中生活的动物都用鳃呼吸的.(判断对错)
(3)海马终身生活在水中,有脊柱,用鳃呼吸,靠鳍摆动前进,海马属于鱼类.(判断对错)
【答案】(1)错误
(2)错误
(3)正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种类很多,例如金鱼、章鱼、草鱼等都是鱼,金鱼和草鱼属于鱼类而章鱼属于软体动物,而不属于鱼类,故题干说法错误。
(2)鱼类生活在水中,靠鳃呼吸,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水中生物都靠鳃呼吸,比如鲸鱼靠肺呼吸,故题干说法错误。
(3)海马终身生活在水中,有脊柱,用鳃呼吸,靠鳍摆动前进,海马属于鱼类。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1)错误,(2)错误,(3)正确。
【分析】此题考查鱼类的主要特征,比较简单,熟记即可。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三、实验探究题
12.在“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时,某小组同学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请回答问题。
(1)在这个探究实验中,实验变量为   。
(2)设计探究实验方案时,该小组同学给金鱼提供了常温、较高水温和较低水温三种环境。实验过程中,应使环境中除   以外,其他条件都   (填“相同”或“不相同”)
(3)该实验中测量与记数的准确与否对实验的结果   (填“有”或“没有”)影响。我们在操作过程中经常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目的是   。
(4)该实验所用器材中   (填“需要”或“不需要”)温度计。
(5)实验后,应该把金鱼   。
【答案】(1)温度(水温)
(2)温度(水温);相同
(3)有;减少误差
(4)需要
(5)放生(饲养起来)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条件就是变量。在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水温(温度)。
(2)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注意,除水温不同外,其余变量均相同。避免如水质、水量等其它因素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
(3)该实验中测量与记数的准确与否对实验的结果有很大影响,可将实验重复几次测量取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少误差。
(4)因为是“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所以实验器材中要有温度计。
(5)要养成关爱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所以要把金鱼放回到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四、综合题
13.如图是鲫鱼外形图,请回答后面的问题:
(1)鱼之所以能生活在水中,两个至关重要的特点是:   和   .
(2)若从鲫鱼的口的前方滴入红墨水,则最先从   见到红墨水流出.
(3)鲫鱼在游泳时,如果它不能保持前进的方向.原因是[   ]    失去了作用.
(4)当鲫鱼受到惊吓时,它的游动速度加快,这个动力来自   ,同时它能转向逃走,这是[   ]   和[   ]   协调作用的结果.
(5)我们在探究鱼鳍的作用时,仅靠观察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若以捆扎鱼鳍的方法来探究鱼鳍的作用,你设想的过程是   .
【答案】(1)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
(2)鳃盖后缘
(3)①;尾鳍
(4)尾鳍和躯干部的摆动;④;胸鳍;③;腹鳍
(5)用细线和木板分别依次捆扎鲫鱼的背鳍、尾鳍、胸鳍、腹鳍,对照正常鲫鱼的活动情况,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①是尾鳍,②是臀鳍,③是腹鳍,④是胸鳍,⑤是背鳍。
(1)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鱼的体形呈梭形,背面呈灰黑色,腹面呈白色,这种体色为保护色;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呼吸器官是鳃,能用鳍在水中游泳,所以,鱼之所以能生活在水中,两个至关重要的特点是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且能在水中呼吸。
(2)鱼用鳃呼吸,呼吸时,鱼的鳃盖和口交替张合,吸收水中的溶解氧,在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观察活鱼时,看到鱼不停地吞水实际是在呼吸,所以从鲫鱼的口的前方滴入红墨水,则最先从鳃盖的后缘见到红墨水流出。
(3)鱼鳍有①尾鳍,②臀鳍,③腹鳍,④胸鳍,⑤背鳍,其中胸鳍和腹鳍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尾鳍可以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在水中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而产生前进的动力,所以,鲫鱼在游泳时,如果它不能保持前进的方向,原因是①尾鳍失去了作用。
(4)鱼在水中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而产生前进的动力,所以,当鲫鱼受到惊吓时,它的游动速度加快,这个动力来自尾鳍和躯干部的摆动,同时它能转向逃走,同时胸鳍和腹鳍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5)我们在探究鱼鳍的作用时,仅靠观察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又不能把鱼鳍剪掉,因为这样会伤害到鱼类,所以我们可以用捆扎鱼鳍的方法来探究鱼鳍的作用,可以用细线和木板分别依次捆扎鲫鱼的背鳍、尾鳍、胸鳍、腹鳍,对照正常鲫鱼的活动情况,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故答案为:(1)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2)鳃盖的后缘,(3)①、尾鳍,(4)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③、腹鳍,④、胸鳍,(5)用细线和木板分别依次捆扎鲫鱼的背鳍、尾鳍、胸鳍、腹鳍,对照正常鲫鱼的活动情况,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分析】此题考查鱼类的主要特征,难度不大,需要熟记:鱼的体形呈梭形,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呼吸器官是鳃,感觉器官是测线。鱼的鳍,根据位置的不同,分别称为:尾鳍、臀鳍、腹鳍、胸鳍和背鳍。可以其中胸鳍和腹鳍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尾鳍可以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在水中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而产生前进的动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年初中生物学冀少版七年级上册1.4.6《鱼类》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大庆期末)我国优良的淡水鱼品种中,著名的“四大家鱼”是指(  )
A.草鱼、鲤鱼、鲫鱼、青鱼 B.草鱼、鲢鱼、鳙鱼、青鱼
C.鳙鱼、鲫鱼、草鱼、带鱼 D.鲤鱼、青鱼、带鱼、鲢鱼
2.(2021七上·肇源期中)中华鲟是一种珍稀的鱼类,下列属于中华鲟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结构是(  )
A.鳃和足 B.鳃和鳍 C.肺和翼 D.肺和鳍
3.(2021七上·肇源期末)小明的妈妈去买鱼,在许多已死的鱼中,下列哪项迅速判断鱼是新鲜的(  )
A.鳃片完整 B.体表湿润
C.鳃丝颜色鲜红 D.体表无伤
4.(2021七上·怀安期末)鲫鱼不停地用口吞水,用鳃孔排水的意义是(  )
A.产生前进的动力 B.感知水流
C.吞进水中的食物 D.完成呼吸
5.(2020七上·薛城月考)鱼类在水中游动时,光线不好也能躲开礁石,这是因为(  )
A.鱼的视觉在起作用 B.鱼的鳞片在起作用
C.鱼的侧线在起作用 D.鱼的体形梭形在起作用
6.(2019七上·大庆期中)与流入鲫鱼鳃的水相比较,流出鲫鱼鳃的水(  )
A.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氧的浓度减少
B.二氧化碳浓度减少,氧的浓度增加
C.二氧化碳和氧的浓度都增加
D.二氧化碳和氧的浓度都减少
7.(2019七上·正定期末)下列生物中,不属于鱼类的(  )
A.中华鲟 B.泥鳅 C.鲸鱼 D.鲨鱼
8.(2017七上·黑河期中)下列动物被称为“长江鱼王”的是(  )
A.鲸 B.鲨鱼 C.中华鲟 D.海豚
9.关于鱼类的主要特征,正确的一组是(  )
①适应水中生活;②体表覆盖有鳞片;③有各种鳍,鳍专管维持身体平衡;④鳍是鱼的唯一运动器官;⑤用鳃呼吸;⑥通过尾部的摆动作用游泳;⑦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A.①③④⑤⑦ B.②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⑤⑦ D.①②⑤⑦
10.(2018七上·抚宁期末)观察下列图片后回答问题:鱼在游泳时靠 和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  )
A.胸鳍 B.腹鳍 C.背鳍 D.躯干
二、判断题
11.判断题
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种类很多,例如金鱼、章鱼、草鱼等都是鱼.(判断对错)
(1)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种类很多,例如金鱼、章鱼、草鱼等都是鱼.(判断对错)
(2)水中生活的动物都用鳃呼吸的.(判断对错)
(3)海马终身生活在水中,有脊柱,用鳃呼吸,靠鳍摆动前进,海马属于鱼类.(判断对错)
三、实验探究题
12.在“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时,某小组同学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请回答问题。
(1)在这个探究实验中,实验变量为   。
(2)设计探究实验方案时,该小组同学给金鱼提供了常温、较高水温和较低水温三种环境。实验过程中,应使环境中除   以外,其他条件都   (填“相同”或“不相同”)
(3)该实验中测量与记数的准确与否对实验的结果   (填“有”或“没有”)影响。我们在操作过程中经常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目的是   。
(4)该实验所用器材中   (填“需要”或“不需要”)温度计。
(5)实验后,应该把金鱼   。
四、综合题
13.如图是鲫鱼外形图,请回答后面的问题:
(1)鱼之所以能生活在水中,两个至关重要的特点是:   和   .
(2)若从鲫鱼的口的前方滴入红墨水,则最先从   见到红墨水流出.
(3)鲫鱼在游泳时,如果它不能保持前进的方向.原因是[   ]    失去了作用.
(4)当鲫鱼受到惊吓时,它的游动速度加快,这个动力来自   ,同时它能转向逃走,这是[   ]   和[   ]   协调作用的结果.
(5)我们在探究鱼鳍的作用时,仅靠观察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若以捆扎鱼鳍的方法来探究鱼鳍的作用,你设想的过程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鱼的多样性
【解析】【解答】四大家鱼是中国1000多年来在池塘养鱼中选定的混养高产的鱼种。鲢鱼又叫白鲢,在水域的上层活动,吃绿藻等浮游植物;鳙鱼的头部较大,俗称“胖头鱼”,又叫花鲢,栖息在水域的中上层,吃原生动物、水蚤等浮游动物;草鱼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以水草为食物;青鱼栖息在水域的底层,吃螺蛳、蚬和蚌等软体动物。这4种鱼混合饲养能提高饵料及池塘空间的利用率,增加鱼的产量。因此我国著名的“四大家鱼”是草鱼、鲢鱼、鳙鱼、青鱼,B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我国有优良的淡水鱼养殖品种,主要有鳙鱼、鲢鱼、草鱼、青鱼、鲫鱼和鲤鱼,其中鳙鱼、鲢鱼、草鱼和青鱼通常称为“四大家鱼”。
2.【答案】B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鱼类大都生活在水中,体表大都覆盖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所以中华鲟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结构是鳃和鳍。
故答案为:B
【分析】鱼类有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①鱼身体的颜色上深下浅为鱼的保护色;②身体呈流线型中间大两头小;③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④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⑤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⑥鱼用鳃呼吸;⑦体内有鳔,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的比重,鳔在鳍的协同下,可以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里。
3.【答案】C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有交替闭合的现象,这是鱼在呼吸。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这样鱼的鳃丝中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转化为鲜红色的动脉血。所以如果鱼新鲜也就能保持正常的呼吸,鳃丝中的毛细血管中就充满了鲜红色的动脉血,鳃丝颜色鲜红。
故答案为:C。
【分析】鱼类的呼吸器官是鳃,依靠口和鳃盖的运动完成呼吸动作。鳃对称排列于咽部两侧,具有壁薄、气体交换面积大、分布丰富的毛细血管等特点.
4.【答案】D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水由口进入然后流经鳃由鳃盖后缘流出,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不断相互交替张开和闭合,是鱼在呼吸,而不是在喝水。
故答案为:D。
【分析】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有交替闭合的现象,这是鱼在呼吸,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
5.【答案】C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 在鱼身体的两侧各有一条侧线,是鱼的感觉器官,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因此鱼在水中游泳时,即使视线不好,也能顺利躲开礁石。
故答案为:C
【分析】鱼的视力并不好,它的晶状体不能调节,但它的另外一种感觉器官--侧线很发达.从鱼体的外面可以看到。在鱼体两侧有许多小孔排列而成的线条.这些小孔称侧线管孔,小孔分布在一些鳞片上,小孔下面互相连通,形成长管,叫做侧线管.管中充满黏液,外界水流的刺激经过鳞片上的侧线管孔传达到侧线管中的感觉细胞,可以产生兴奋,兴奋经神经传递给脑,就能产生水流感觉.
6.【答案】A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水由口进入然后经鳃盖后缘流出,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流出鳃的水和进入鳃的水相比,流出的水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加,A符合题意。
故答案是:A。
【分析】鱼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用来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 。 鱼鳃包括鳃弓、鳃耙、鳃丝三部分。其中鳃丝是鳃的主要部分,内部密布毛细血管。 鳃丝表面布满毛细血管,水中溶解氧在鳃小片处进行气体交换,氧气由水扩散到毛细血管的血液 中并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水中。
7.【答案】C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中华鲟、泥鳅、鲨鱼生活在水中,鱼体表覆盖有鳞,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鲸鱼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故答案为:C。
【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8.【答案】C
【知识点】鱼的多样性
【解析】【解答】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被称为“长江鱼王”。
故答案为:C
【分析】鲸鱼属于哺乳动物;
鲨鱼翅在民间通常以“鱼翅”简称。鱼翅是鲨鱼鳍中的细丝状软骨。鱼翅由鲨鱼的胸、腹、尾等处的鳍翅切成丝干制而成,所以鲨鱼的“鱼翅”,实际上是运动器官鳍。鲨鱼用鳃呼吸;
海豚是哺乳动物,它们都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
9.【答案】D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鱼类的特征如下:鱼的体形呈梭形,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呼吸器官是鳃,感觉器官是测线。鱼的鳍根据位置的不同,分别称为:尾鳍、臀鳍、腹鳍、胸鳍和背鳍。可以其中胸鳍和腹鳍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尾鳍可以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在水中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而产生前进的动力。可见,①适应水中生活;②体表覆盖有鳞片;⑤用鳃呼吸;⑦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说法正确,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鱼类的主要特征,难度不大,熟记鱼类的特征和鳍的作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明确鱼类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是相互协调的。
10.【答案】D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鱼的运动方式是游泳,游泳的动力来自躯干和尾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鱼鳍主要起着协调平衡的作用,故选D.
故答案为:D.
【分析】鱼类的运动器官是鳍,鱼类有各种鳍,鳍的作用各不相同.胸鳍、腹鳍维持身体平衡,不是鳍专管维持身体平衡;鳍不是鱼的唯一运动器官,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11.【答案】(1)错误
(2)错误
(3)正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种类很多,例如金鱼、章鱼、草鱼等都是鱼,金鱼和草鱼属于鱼类而章鱼属于软体动物,而不属于鱼类,故题干说法错误。
(2)鱼类生活在水中,靠鳃呼吸,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水中生物都靠鳃呼吸,比如鲸鱼靠肺呼吸,故题干说法错误。
(3)海马终身生活在水中,有脊柱,用鳃呼吸,靠鳍摆动前进,海马属于鱼类。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1)错误,(2)错误,(3)正确。
【分析】此题考查鱼类的主要特征,比较简单,熟记即可。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12.【答案】(1)温度(水温)
(2)温度(水温);相同
(3)有;减少误差
(4)需要
(5)放生(饲养起来)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条件就是变量。在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水温(温度)。
(2)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注意,除水温不同外,其余变量均相同。避免如水质、水量等其它因素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
(3)该实验中测量与记数的准确与否对实验的结果有很大影响,可将实验重复几次测量取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少误差。
(4)因为是“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所以实验器材中要有温度计。
(5)要养成关爱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所以要把金鱼放回到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13.【答案】(1)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
(2)鳃盖后缘
(3)①;尾鳍
(4)尾鳍和躯干部的摆动;④;胸鳍;③;腹鳍
(5)用细线和木板分别依次捆扎鲫鱼的背鳍、尾鳍、胸鳍、腹鳍,对照正常鲫鱼的活动情况,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①是尾鳍,②是臀鳍,③是腹鳍,④是胸鳍,⑤是背鳍。
(1)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鱼的体形呈梭形,背面呈灰黑色,腹面呈白色,这种体色为保护色;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呼吸器官是鳃,能用鳍在水中游泳,所以,鱼之所以能生活在水中,两个至关重要的特点是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且能在水中呼吸。
(2)鱼用鳃呼吸,呼吸时,鱼的鳃盖和口交替张合,吸收水中的溶解氧,在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观察活鱼时,看到鱼不停地吞水实际是在呼吸,所以从鲫鱼的口的前方滴入红墨水,则最先从鳃盖的后缘见到红墨水流出。
(3)鱼鳍有①尾鳍,②臀鳍,③腹鳍,④胸鳍,⑤背鳍,其中胸鳍和腹鳍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尾鳍可以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在水中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而产生前进的动力,所以,鲫鱼在游泳时,如果它不能保持前进的方向,原因是①尾鳍失去了作用。
(4)鱼在水中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而产生前进的动力,所以,当鲫鱼受到惊吓时,它的游动速度加快,这个动力来自尾鳍和躯干部的摆动,同时它能转向逃走,同时胸鳍和腹鳍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5)我们在探究鱼鳍的作用时,仅靠观察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又不能把鱼鳍剪掉,因为这样会伤害到鱼类,所以我们可以用捆扎鱼鳍的方法来探究鱼鳍的作用,可以用细线和木板分别依次捆扎鲫鱼的背鳍、尾鳍、胸鳍、腹鳍,对照正常鲫鱼的活动情况,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故答案为:(1)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2)鳃盖的后缘,(3)①、尾鳍,(4)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③、腹鳍,④、胸鳍,(5)用细线和木板分别依次捆扎鲫鱼的背鳍、尾鳍、胸鳍、腹鳍,对照正常鲫鱼的活动情况,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分析】此题考查鱼类的主要特征,难度不大,需要熟记:鱼的体形呈梭形,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呼吸器官是鳃,感觉器官是测线。鱼的鳍,根据位置的不同,分别称为:尾鳍、臀鳍、腹鳍、胸鳍和背鳍。可以其中胸鳍和腹鳍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尾鳍可以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在水中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而产生前进的动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