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运动的描述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
某大学两位研究生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如图所示的“都市蚂蚁”概念车。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下列关于正在城市中心马路上行驶的此车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路面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 B. 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
C. 以路旁的房屋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 D. 以车内的驾驶员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中描述“轻舟”在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轻舟 B. 万重山 C. 坐在轻舟上的人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机械运动是指各种机械的运动
B. 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同
C. 只有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作出了为参照物
D. 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时,常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假期到了,班上的几个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 列车 地面
B. 地面 列车
C. 列车、列车
D. 地面、地面
下列各种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飞机在天空中飞行 B. 月球绕地球公转 C. 树上苹果由绿变红 D. 河水在河中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 只有机器的运动才是机械运动
C. 任何物体如果以自身为参照物,它的速度就是零
D. 参照物必须是绝对不动的物体
下列诗词与对应的物理知识有误的一项的是( )
A.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B.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以“荷”为参照物,鱼是运动的
C.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以“雾”为参照物,山是静止的
D.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霜”为参照物,地是静止的
两辆列车如图所示,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列车静止,列车向东行驶 B. 列车静止,列车向西行驶
C. 两车都向西行驶,列车行驶得较快 D. 两车都向东行驶,列车行驶得较慢
宋代诗人陈与义有诗“枫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诗中描述“我”运动时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风 B. 船 C. 云 D. 岸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月亮在云里穿行”中,月亮是____________,云是______________。填“研究对象”或“参照物”
飞行员在回忆飞机俯冲的情景时说:“大地迎面而来”,他是以____________做参照物的。
傍晚,太阳从西方地平线徐徐落下是以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
物理学中把______叫做机械运动。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______,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太空中的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学校操场是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小明在操场进行立定跳远时,向哪个方向跳成绩更好?______选填“向东”、“向西”或“都一样”。
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运动的相对性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人不觉”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
三、简答题
探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学会选择参照物。
器材:墨水瓶、教科书、橡皮
步骤:
将书水平放在课桌桌面上,墨水瓶和橡皮放在教科书上。
缓慢拉动教科书,橡皮相对于墨水瓶是________,相对于课桌是________。
若以墨水瓶为参照物,则教科书是_______;若以_______为参照物,则教科书是运动的。
甲、乙、丙三人分别乘坐直升机。甲看见地面楼房匀速下降,乙看见甲静止不动,丙看见乙匀速上升。这三架直升机各作何种运动?
厦门是一个海港城市,海港在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小丽星期天到海边游玩,她见到如图所示的情景:由于风的缘故,海岸上的旗帜和海面上的两艘船上旗帜如图所示的状态,已知乙船正以的速度向西行驶,从图描述的情景上推测:
此时海边的风速至少有多大?
甲船向什么方向航行,为什么?
为了锻炼小明同学的独立能力,今年春节,妈妈让他独自乘火车去上海看望姥姥.
他妈妈上车送行,正谈着,忽然听到一声长鸣,小明看见并列的另一辆列车徐徐向后离去,于是催促妈妈快下车.小明妈妈朝窗外站台看了一眼,又看了看表说:“别着急,我们的车还没有开动呢.”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在行驶的列车上,小明同学看见邻座一位细心的妈妈叫几岁的小孩“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 )
A.铁路边的树木 小孩子的座位 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 铁轨
因为火车在开动时不断地颠簸,在开动的火车上写字就成了一件很难的事情.小明同学看到有人用皮带把写字板固定在手臂上,这样就能在写字板上写漂亮的字了,如图所示.你能帮他解释其中的原理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
在城市中心马路上行驶的“都市蚂蚁”概念车相对于路面、路旁的树木、路旁的房屋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以路面、路旁的树木、路旁的房屋为参照物,“都市蚂蚁”概念车是运动的,相对于车内的驾驶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车内的驾驶员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故C正确。
故选:。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化的物体是运动的,位置不变的物体是静止的。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答案】
【解析】解:、研究对象是“轻舟”,所以不能选择“轻舟”做参照物,故A错误;
B、“轻舟”已过“万重山”,说明轻舟相对于万重山的位置不断变化,“轻舟”在运动,所以选择的参照物是“万重山”,故B正确;
C、相对于坐在轻舟上的人,“轻舟”的位置没有变化,则“轻舟”是静止的,故C错误;
D、项正确,故D错误。
故选:。
在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参照物时,首先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运动的,就选择和对象位置发生变化的物体为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就选择和对象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的物体为参照物。
此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应用。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决定于所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3.【答案】
【解析】解:
A、机械运动是物体位置的变化,不是指各种机械的运动,故A错误;
B、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如:骑自行车的同学,相当于所骑的自行车是静止的,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相对于路灯也是运动的,故B错误;
C、参照物可任意选择,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具体选哪一种物体为参照物,是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的,不一定是静止的物体,故C错误;
D、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我们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做参照物,故D正确。
故选:。
一个物体相当于其它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应选择最合适的参照物。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但要注意,参照物不选研究对象本身,因为机械运动是相对“另一个物体“的运动,选研究对象本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只可能处在唯一的静止状态。
4.【答案】
【解析】解:若以列车、小明,或列车内其他乘客为参照物,几个同学与这些物体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些同学是运动的,所以小明看到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当这些同学以地面为参照物时,列车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列车是运动的。
故选:。
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之前,必须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本题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理解,需要根据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5.【答案】
【解析】解:机械运动指的是物体位置的变化。
A、飞机在天空中飞行,相对于地面来说飞机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是机械运动;
B、月球绕地球公转,相对于地球而言月亮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
C、苹果由绿变红,是苹果内部发生了化学反应,苹果变熟了,但苹果的位置没有变化,不是机械运动;
D、河水在河中流,河水相对于河岸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
故选:。
根据我们对于机械运动的理解来作答,能够区分开机械运动和其他的运动形式。
此题考查的我们对于机械运动的理解,是一道基础题。
6.【答案】
【解析】解:
A、空气的流动,空气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是机械运动,故A错;
B、任何物体只要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就属于机械运动,故B错;
C、任何物体如果以自身为参照物,它就是静止的,因此它的速度就是零,故C正确;
D、参照物的选择具有任意性,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做参照物,也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不过物体一旦被选作了参照物就被假定为静止了,故D错。
故选:。
运动有很多种,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判断运动与静止时,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在判断物体的运动还是静止的时候,可以选择任意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只不过这个物体一旦被选择为参照物,就被假定为静止了。
运动和静止时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所以我们虽然可以选择任意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但是在进行判断的时候必须把物体假定为静止。
7.【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机械运动的知识,较为简单。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主要看参照物和研究对象之间有没有位置的改变。
【解答】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以“荷”为参照物,鱼是运动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以“雾”为参照物,山是运动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霜”为参照物,地是静止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
【解析】解:、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若号静止,号向东行驶,则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A不符合题意;
B、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若号静止,号向西行驶,则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B不符合题意;
C、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号行驶得较快,则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C不符合题意;
D、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若两车都向东行驶,号行驶得较慢,则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号列车正在向西行驶。故D符合题意。
故选:。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一样。
9.【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古代诗句为物理情景考查了参照物的选取,既考查了物理知识,又让我们感受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是一道好题。
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改变,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物体是静止的”,判断“我”以什么为参照物。
【解答】
由题意知“我”与风、云、船的位置保持不变,相对于岸的位置不断变化,则以岸为参照物,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答案】研究对象;参照物;
飞机;
地面
【解析】解:
“月亮在云里穿行”,说明月亮相对于云的位置发生改变,所以这是研究月亮的运动,因此“月亮在云里穿行”,这句话中,月亮是研究对象,云是参照物;
飞行员以飞机为参照物,则飞机与地面越来越近,才有“大地迎面而来”的感觉;
傍晚,太阳从西方地平线徐徐落下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太阳和地面的位置发生变化,逐渐靠近地面。
故答案为:研究对象;参照物;飞机;地面。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该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参照物的选取,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11.【答案】物体位置的改变;参照物
【解析】
【分析】
在研究物体是否运动时,先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结果也可能不同,这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掌握参照物的相关知识:
研究物体是否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参选择被研究物体本身;
我们平时不提参照物,常常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了;
研究同一个物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运动和静止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解答】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在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故答案为:物体位置的改变;参照物。
12.【答案】静止 都一样
【解析】解:地球同步卫星和学校操场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所以以学校操场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是静止的。
立定跳远时,跳起之前,人与地面具有相同的速度。由于惯性,跳起来之后人依然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在相同的时间内,人转过的距离与地面转过的距离相等,所以无论跳远运动员向那个方向跳起,结果都一样。
故答案为:静止;都一样。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看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如果发生了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大小只和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形状、位置等都无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以及惯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生活中有很多惯性的例子,要求学生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
13.【答案】河岸;人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
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其中“舟行”,被研究的物体是舟,舟行,说明舟在运动的,舟和河岸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选择河岸为参照物;“人不觉”,被研究的物体仍是舟,人没有感觉到舟在运动,说明舟是静止的,舟与人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没有改变,所以选择人作为参照物。
故答案为:河岸;人。
14.【答案】静止的;运动的;静止的;课桌
【解析】解:缓慢拉动教科书,橡皮相对于墨水瓶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相对于课桌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橡皮相对于墨水瓶是静止的,相对于课桌是运动的;
若以墨水瓶为参照物,墨水瓶相对于教科书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故教科书是静止的;
若以课桌为参照物,缓慢拉动教科书,则教科书相对于课桌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故教科书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静止的;运动的;静止的;课桌。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物体就是静止的。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关键取决于选择的参照物,此类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物理知识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作出解释。
15.【答案】答:甲看到地面楼房匀速下降,说明甲乘坐的飞机匀速上升相对于地面。
乙看到甲保持静止不动,说明乙与甲之间的位置保持不变,即乙乘坐的飞机与甲具有相同的速度匀速上升。
丙看到乙匀速上升,则丙乘坐的飞机可能匀速下降,也可能静止,还可能匀速上升,但速度小于乙乘坐的飞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对于同一个物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状态也不同,因此在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时应先确定参照物,然后观察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从而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通过“甲看到地面楼房匀速下降”这句话首先判断出甲飞机的运动状态,然后以甲为参照物,进行分析。
16.【答案】解:
因为河岸上旗杆是固定在地面上的,那么根据旗帜的飘动方向判断,风是从东向西刮的。
乙船旗帜向西,有三种可能:一是乙船不动,风把旗帜刮向西;二是乙船向东运动,风相对于旗帜向西,把旗帜刮向西;三是乙船向西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旗帜刮向西,而题目中已知乙船正以的速度向西行驶,所以乙船向西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则此时海边的风速至少有。
如果甲船静止不动,那么旗帜的方向应该和河岸上旗子方向相同,而现在旗帜的方向明显和河岸上旗子方向相反,如果甲船向东运动,旗帜只会更加向西展。所以,甲船一定向西运动,而且运动的速度比风速快,这样才会出现图中旗帜向东飘动的情况。
【解析】图中河岸上的旗杆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旗帜向西飘,说明此时有向西吹的风。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题目,要仔细揣摩才能作答。
17.【答案】小明同学是以另一辆刚离站的列车作为参照物的,得到的结论是自己所乘火车是运动的,而妈妈是以站台为参照物,得到的结论是火车是静止的,即由于他们选取了不同的参照物,故得到了不同的结论.
写字板与手固定后,车无论是否颠簸,手与写字板的位置始终相对静止.
【解析】见答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