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天津沿海海平面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2003~2016年期间天津沿海海平面上升的平均速率可达10mm,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中2012年天津沿海海平面最高,比常年平均海平面高100mm。
澳大利亚山火,于今年2月成功熄灭。这场火灾燃烧了长达210天,引发了严重的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
今年年初,东非国家遭遇了70年不遇的特大蝗灾,令受灾国近2000万人面临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获取资源超过
环境再生能力
排放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
类型
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资源短缺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生物污染、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1、 全球性环境问题
思考:观察全球气温的变化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的关系,你能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①全球变暖
近些年来,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这种气温变化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呈正比关系。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
二氧化碳消耗减少
森林面积减少
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思考:为什么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
自然原因:处于间冰期,气温较高。
全球变暖
从图中能看出二氧化碳增加还有其他原因吗?
HELP ME!
全球变暖
成因
危害
对策
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森林面积大量减少。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城市;使各地干湿情况发生变化。
提高森林覆盖率;
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
开发利用新能源。
什么是酸雨?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
工厂排放的含硫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汽结合形成亚硫酸和硫酸,从而使雨雪等呈现出较强的酸性,降落到地面即为酸雨。
②大气污染与酸雨
大气污染与酸雨分布区
图7 世界主要酸雨分布区
欧洲、北美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酸雨
议一议
?
为何我国南方的酸雨比北方的严重呢?
3、南方降雨多,产生酸雨的机会多。
1、我国江南的各大城市大多燃烧的是高硫含量的煤;
2、南方多丘陵地形,且风速小于北方,酸性气体不易扩散,而北方地形平坦辽阔,风力较强,易于气体的扩散;
大气污染与酸雨( PH<5.6 )
成因
危害
对策
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
使河湖水、土壤酸化;
腐蚀建筑物;危害人体健康
对燃料进行脱硫处理;
鼓励使用新能源。
分布
欧洲、北美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遭到酸雨腐蚀的乐山大佛
人口激增和自然资源利用不当,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过度农垦、过度放牧和水资源利用不当等方面。
③土地荒漠化
图10 世界土地荒漠化分布
近年来,全球1/4陆地受到土地荒漠化的威胁。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
表1 全球部分物种数目与濒危情况
④生物多样性锐减
图11 北京南海子公园里的
世界灭绝动物石碑
原因: 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大规模开垦挤占生物栖息地、环境污染等行为在不断地对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产生消极影响,
类别 物种数量/种 濒危物种数量/种 类别 物种数量/种 濒危物种数量/种
哺乳类 4629 1096 两栖类 4522 124
鸟类 9672 1107 淡水鱼类 25000 734
爬行类 6900 253 高等动物 27000 25971
图12 南极上空臭氧空洞变化图
⑤臭氧层破坏
读图思考:从1979年到2012年南极臭氧层空洞的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臭氧层破坏
成因
危害
对策
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等制冷剂
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致使皮肤癌发病率上升;危机海洋生物生存
禁止或减少氟氯烃的使用和排放
2013年9月,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
环境问题 成因 影响范围 危害 措施
酸雨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锐减
臭氧层破坏
根据以上资料,你能试着列表归纳这几种全球性环境问题吗?
燃烧化石燃料
排放酸性气体
欧洲、北美
我国长江以南
毁林,河湖酸化 土壤酸化农业减产 腐蚀基础设施
减少人为酸性气体排放
人口激增
资源利用不当
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区
土地沙化或退化
控制人口增长
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
破坏栖息地
过度捕猎
全球
物种灭绝
生态系统失衡
制定法律法规
建立自然保护区
氟氯烃的排放
全球
南极上空明显
危害人类和其他
生物健康
研制可替代氟氯烃的化合物
二、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特点:
全球性
长期性
复杂性
有些,超越国界和地域界限,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
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城市与农村
1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2
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城市大气污染
城市水污染
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
农村地区土壤盐碱化
农村地区水土流失
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城市
农村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等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哪一个更为严重?并简要说明原因。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为严重
发展中国家一般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
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环境污染 发展中国家—生态破坏
习题巩固
1.读下面漫画图,有关其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谁能补伞 ②何处安家 ③罪证 ④救援
A.①—臭氧层破坏,危害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
B.②—森林破坏,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
C.③—生态破坏引发的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D.④—全球变暖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
C
习题巩固
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据此完成2~3题。
2.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
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 B.平流层气温降低
C.酸雨区面积缩小 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3.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 )
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B.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
C.各国共同行动,禁止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
D.严格控制发达国家CO2的排放量
B
C
能缓解全球变暖
酸雨是人类活动释放氮氧化物和硫化物所致
能缓解全球变暖
习题巩固
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据此,完成4~5题。
4.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影响,表述不正确的 是( )
A.山地0℃等温线上移 B.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C.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 D.海平面将上升
5.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多种原因中,难以人为改变的是( )
A.高消费、高浪费、大排放的生活方式
B.对资源、能源的掠夺性开采
C.生产工艺水平低 D.自然资源的有限承载力
C
D
习题巩固
“API”的意思是空气污染指数。我国的空气质量的形势报告检测指标有:总悬浮颗粒物(TSP)、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据此,完成6~7题。
6.API的大小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但也与一定的大气状况相关联。下列大气状况能促使API增大的是( )
A.晴朗无风的天气 B.大风阴雨天气
C.空气强烈对流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
7.近年来,我国北方城市在春季时,总悬浮颗粒物(TSP)明显偏高的原因主要是( )
A.大量燃烧煤炭用于取暖 B.沙尘暴时有发生
C.春耕播种,土地裸露 D.春运高峰,交通流量剧增
A
B
习题巩固
下图表示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读图回答下列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观点一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现代
B.观点一体现了人地关系的协调
C.观点二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D.观点二认为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9.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的是( )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C.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D.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D
D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为什么要提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01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0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03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什么?
04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时期 生产力水平 人地关系 人类活动
原始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环境文明
低下且发展较慢
水平有很大的提升
有了极大的发展
空前发展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采集和渔猎,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
人类大规模地开发利用资源,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
资源和能源的大规模使用,是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提出可持续发展
阅读课本P125-126内容,完成以下表格填空。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
改造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征服自然
崇拜自然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1、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的发展方式和发展道路出了偏差,人类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的话,就必须改变目前的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
2、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含义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机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3、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生态持续发展
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文明消费。
社会持续发展
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经济持续发展
条件
目的
可持续发展
基础
4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共同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
共享地球家园
同代人之间
代际之间
物种之间
地区之间
地球承载力有限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保持适度人口规模
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
环境是一个整体
全球合作
公众参与
二、 可持续发展的途经
可持续发展的途经
阅读思考
1.环境问题为什么会造成人地关系紧张的局面?
2.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哪些途径?
①思想观念层面上的
②社会行为层面上的
①转变观念
②调整行为
③加强国际合作
转变观念
1、发展观
2、资源观
3、环境观
4、伦理道德观
5、消费观
调整行为
1、政府行为
2、市场行为
3、公众行为
加强国际合作
清洁生产
“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
可持续发展的途经
习题巩固
常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但在湖北云梦、京山等地,一些鸭农却养起了“慢生鸭”,让鸭子在自然环境中捕食,辅之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样养的鸭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鸭晚2个多月才能出栏,但肉质好,价格高,成为更有赚头的绿色食品。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慢生鸭”饲养者在利于消费者健康前提下获取高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公正性原则
2.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
①使用剧毒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④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A
B
习题巩固
食品安全越来越令人担心:馒头里加增白剂,各种食品里加糖精、香精等,这些对人体都是极其有害的。近期全国各地屡有食源性疾病的报道,进一步增加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餐桌污染产生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食品添加技术越来越发达
B.人们不良的消费和饮食习惯
C.增加添加剂可提高食品质量
D.食品添加剂有利于食品保存和提高营养价值
2.餐桌污染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安全性原则
B
B
习题巩固
读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图,完成1~2题。
1.工业化起飞阶段人们最容易忽视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是( )
A.发展观 B.环境观
C.伦理道德观 D.消费观
2.可持续发展要靠公众行为的调整才能得以实现,下列属于公众应该做的事情是( )
A.购买包装考究的商品
B.为了节省时间,使用一次性筷子、杯子、快餐盒、打火机等
C.选购无氟冰箱、节能荧光灯等
D.绝对不用一次性物品,包括注射器等
B
C
习题巩固
《哥本哈根协议》坚守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原则,强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维护了应对气候变化“双轨制”谈判底线,敦促发达国家强制减排以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0题。
10.“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D.持续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
A
习题巩固
4.巴伯在其《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 一书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该定义偏重于可持续发展的( )
A.生态属性 B.社会属性
C.经济属性 D.环境属性
5.人类发展不应危及其他动物的生存,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平等性原则
C
B
习题巩固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联合国召开的一系列环境会议为契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后代积累巨大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大力发展经济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保持负增长,以减轻社会压力
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7.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开垦丘陵、山地地区的荒坡,发展立体农业
B.退耕还林、还草,排干沼泽,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C.为减少“赤潮”的发生,沿海地区实行休渔制度
D.建立人工绿洲生态系统是绿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D
D